第301页
林黛玉冷冷一哂。是啊,贾敏掌管林家多年,每年的节礼都丰厚异常,养大了贾家人的心。她带来的陪嫁,自林老太太去世后,就在林家做着大小管事,林家的虚实,贾家自然也就知晓得一清二楚,所以才会狮子大开口,一下子提出三十万两的要求来。
“我在江南时,听说流传过一张‘护官符’,说的是四大家族:”林黛玉淡淡地叙述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其中提到的四大家族,就是贾、史、王、薛四家。”
这时,林黛玉注意到王熙凤脸上颇有得色,心中暗暗叹息。若是政治上敏感的人,听到这番话,怎么也该有些不安了,王熙凤其人看似精明,实则没有大智慧。无怪乎秦可卿临死前托梦,说得已经很明白了,也没引起她的警惕来,仍旧沉浸在荣华富贵的幻相之中。
“既然如此,那么不知王家、史家、薛家借给了府上多少银子呢?按说他们那么富贵,林家可远远比不得的,那借出的定然不止三十万两吧?这样一来,省亲别墅不得要花上百万两银子,怕是皇家建座行宫也不过如此吧,这未免有些僭越了!当今圣上可是个爱民节俭的君主啊!。”
“这,并没那么多!”王熙凤浑没有听出林黛玉语中的劝诫之意,只想着怎么能从林家借来钱,又不好说谎,只得支支吾吾地道:“大有大的难处。他们几家人口多,虽家大业大,但开销也多,账上余下的现银就没那么多,因此”
“所以,咱们贾家只能指望姑父和妹妹相助了啊!”王熙凤殷殷地道:“如今能拿出大笔现银子的,只有妹妹一家了!”
“是么?” 林黛玉不紧不慢地喝了口茶,放下茶盏,挑眉一笑:“可是琏二嫂不知,林家的账上也只有两万多两银子了。我送外祖母一万两,家中好歹也要留下一万多两开支备用啊。”
“什么?”这个回答实在是大出王熙凤意料,她愣怔了半响。等回过神来,有些恚怒地笑了:“妹妹是在与我说笑么?林家只有两万多两银子,呵呵!”——这话谁信哪?
“是现银,不是家业!”林黛玉瞥了她一眼,纠正道。
“就是现银,也不止吧?林家可不像我们几家,有那么多必不可少的开销!”王熙凤反驳道。林家人丁稀少,他们不是宗族的嫡枝,因此无需承担多少族中的责任,人情往来也不那么频繁,固然会有势单力薄的忧患,但相应的,那负担也轻省了许多。宁荣二府,每年要花多少财物在宗族上啊,别的不说,凡是贾家子弟都能免费上族学,学中还供应其笔墨纸砚、茶水点心和一顿午饭,这些开销都由两府承担下来了。其实,王熙凤也听说过,族学中学风败坏,根本学不到什么,白白耗费了银钱!再说家中的管家们,个个都仗着手中管事的便利,从贾家捞银子,王熙凤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但王熙凤敢提出来,说不如族学不办了,惩治那些刁奴们,咱们开源节流,才是齐家之道吗?
不能,因为会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那么如今修建省亲别墅,银钱不凑手了,可不得另想主意了么?也是以前作为林家主母的贾敏对娘家太慷慨,林如海又不管内宅的事务,因此贾家第一个就想到了林家。
“没错,原本林家账上是有不少银子的。我们来京城前,江南的产业也处置了一部分,账上的现银就更多了。”林黛玉坦然回答。
皇帝给出回应确定后,她就和林如海商量了。江南他们大概率不会再回来了,那么林家的诸多产业该如何办?
林黛玉提议保留那些最优质的产业,比如旱涝保收的上田、繁华地段的店铺、林家精心建成维护的大宅子等,其余的,都果断卖出了。他们没有精力和时间来打理,江南又是林家宗族所在,日后林如海若有个长短,林家族人未必不会打林家产业的主意,到时他们为了那些不值钱的产业来大动干戈,不值当的。所以,不如去芜存菁,拿着卖出的银钱来京城另外置办产业。这相当于现代社会的资产重组。
“不过,我们也用去了,如今账上现银只有两万多两,三万不到。”林黛玉见王熙凤一脸的怀疑,就竖着手指,一一地算给她听。
“林家是良善人家,上京城前,就询问了家中的大小下人,愿不愿意跟随着北上。不少下人早已在江南落地生根,有的已是几代人都生活在江南,自然想留在当地。林家也不勉强,不但发还了他们的身契,每人最少都给了二十两银子,管事的根据他们的职位和在林家效力的长短,还额外有馈赠;离开江南前,父亲辞别宗族,赠予了一大笔银子,用于给宗族买族田、资助族学、救济鳏寡孤独、奖励学子之用。光这些,就花费巨大。”—把好事做得敞亮,做到明处,也是给林家树立起个好名声,让众人都知晓林家的仁善。日后,无论是贾家,还是林氏宗族想图谋林家家财,就休想拿着林家的品行来说事。
“既然打算在京城立足了,那自然就想着早些置办下产业。我们还在江南时,就派了信任的老管家北上,四处探查着有没有上好的田庄、铺子之类的。也是机缘凑巧,那时正遇着朝廷查办了一桩大案,有一批犯官的产业要发卖。正好我们手上握着大笔现银,在我父亲一位同年张大人的帮助下,就捡了个便宜,买下了几个大田庄。另外顺便也买下了朱雀大街、鎏金坊、清河大街的十几处铺子,签下了合约。”
“我在江南时,听说流传过一张‘护官符’,说的是四大家族:”林黛玉淡淡地叙述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其中提到的四大家族,就是贾、史、王、薛四家。”
这时,林黛玉注意到王熙凤脸上颇有得色,心中暗暗叹息。若是政治上敏感的人,听到这番话,怎么也该有些不安了,王熙凤其人看似精明,实则没有大智慧。无怪乎秦可卿临死前托梦,说得已经很明白了,也没引起她的警惕来,仍旧沉浸在荣华富贵的幻相之中。
“既然如此,那么不知王家、史家、薛家借给了府上多少银子呢?按说他们那么富贵,林家可远远比不得的,那借出的定然不止三十万两吧?这样一来,省亲别墅不得要花上百万两银子,怕是皇家建座行宫也不过如此吧,这未免有些僭越了!当今圣上可是个爱民节俭的君主啊!。”
“这,并没那么多!”王熙凤浑没有听出林黛玉语中的劝诫之意,只想着怎么能从林家借来钱,又不好说谎,只得支支吾吾地道:“大有大的难处。他们几家人口多,虽家大业大,但开销也多,账上余下的现银就没那么多,因此”
“所以,咱们贾家只能指望姑父和妹妹相助了啊!”王熙凤殷殷地道:“如今能拿出大笔现银子的,只有妹妹一家了!”
“是么?” 林黛玉不紧不慢地喝了口茶,放下茶盏,挑眉一笑:“可是琏二嫂不知,林家的账上也只有两万多两银子了。我送外祖母一万两,家中好歹也要留下一万多两开支备用啊。”
“什么?”这个回答实在是大出王熙凤意料,她愣怔了半响。等回过神来,有些恚怒地笑了:“妹妹是在与我说笑么?林家只有两万多两银子,呵呵!”——这话谁信哪?
“是现银,不是家业!”林黛玉瞥了她一眼,纠正道。
“就是现银,也不止吧?林家可不像我们几家,有那么多必不可少的开销!”王熙凤反驳道。林家人丁稀少,他们不是宗族的嫡枝,因此无需承担多少族中的责任,人情往来也不那么频繁,固然会有势单力薄的忧患,但相应的,那负担也轻省了许多。宁荣二府,每年要花多少财物在宗族上啊,别的不说,凡是贾家子弟都能免费上族学,学中还供应其笔墨纸砚、茶水点心和一顿午饭,这些开销都由两府承担下来了。其实,王熙凤也听说过,族学中学风败坏,根本学不到什么,白白耗费了银钱!再说家中的管家们,个个都仗着手中管事的便利,从贾家捞银子,王熙凤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但王熙凤敢提出来,说不如族学不办了,惩治那些刁奴们,咱们开源节流,才是齐家之道吗?
不能,因为会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那么如今修建省亲别墅,银钱不凑手了,可不得另想主意了么?也是以前作为林家主母的贾敏对娘家太慷慨,林如海又不管内宅的事务,因此贾家第一个就想到了林家。
“没错,原本林家账上是有不少银子的。我们来京城前,江南的产业也处置了一部分,账上的现银就更多了。”林黛玉坦然回答。
皇帝给出回应确定后,她就和林如海商量了。江南他们大概率不会再回来了,那么林家的诸多产业该如何办?
林黛玉提议保留那些最优质的产业,比如旱涝保收的上田、繁华地段的店铺、林家精心建成维护的大宅子等,其余的,都果断卖出了。他们没有精力和时间来打理,江南又是林家宗族所在,日后林如海若有个长短,林家族人未必不会打林家产业的主意,到时他们为了那些不值钱的产业来大动干戈,不值当的。所以,不如去芜存菁,拿着卖出的银钱来京城另外置办产业。这相当于现代社会的资产重组。
“不过,我们也用去了,如今账上现银只有两万多两,三万不到。”林黛玉见王熙凤一脸的怀疑,就竖着手指,一一地算给她听。
“林家是良善人家,上京城前,就询问了家中的大小下人,愿不愿意跟随着北上。不少下人早已在江南落地生根,有的已是几代人都生活在江南,自然想留在当地。林家也不勉强,不但发还了他们的身契,每人最少都给了二十两银子,管事的根据他们的职位和在林家效力的长短,还额外有馈赠;离开江南前,父亲辞别宗族,赠予了一大笔银子,用于给宗族买族田、资助族学、救济鳏寡孤独、奖励学子之用。光这些,就花费巨大。”—把好事做得敞亮,做到明处,也是给林家树立起个好名声,让众人都知晓林家的仁善。日后,无论是贾家,还是林氏宗族想图谋林家家财,就休想拿着林家的品行来说事。
“既然打算在京城立足了,那自然就想着早些置办下产业。我们还在江南时,就派了信任的老管家北上,四处探查着有没有上好的田庄、铺子之类的。也是机缘凑巧,那时正遇着朝廷查办了一桩大案,有一批犯官的产业要发卖。正好我们手上握着大笔现银,在我父亲一位同年张大人的帮助下,就捡了个便宜,买下了几个大田庄。另外顺便也买下了朱雀大街、鎏金坊、清河大街的十几处铺子,签下了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