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页
绣花说完后,随后从口袋里拿了不少的花生糖出来。
村长媳妇也没跟她客气,二话不说就拿了,里正媳妇笑眯眯的,推诿了一会,最后还是收下了。
“娘子,明日我就准备出发了,你在家里照顾好自己,千万要注意身子”。
“眼瞅着就要入冬了,地里也没什么活计,接下来我准备一门心思的跟姑姑学新的针法,你放心,在外照顾好自己”。
“好”。
像吴松这样的读书人,在镇里找活计还是很容易的,尤其他现在已经是童生了。
很快,他就在一家家境殷实的人家当起了账房先生,这户人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但家底厚实,镇外土地就上百亩,镇里还有几间铺子。
“日后你就在这里算账,核对账本,以前的也要核对一下,我们主家很好说话,只要你好好干活,自是不会亏了你的”。
管家看着一旁的吴松叮嘱道。
吴松闻言点了点头。
这家是最合适的,一个月给的银钱也不少,足足一两银子呢,还包吃住,他算过了,眼下离过年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呢,县里书院一年的束脩是二两银子,闲暇时间他还能抄书呢。
有了这些银钱,他下一年在县里读书,也不会很拮据了,省一点还能给妻子呢。
说到绣花,她每日也是忙得不可开交,早晨起床收拾家里,午间一过立马去吴姑姑家里,晚饭前会回来,每天都是这样。
“你每日这么跑也是辛苦,要不干脆就住这里吧”。
吴姑姑看着一旁的绣花说到,绣花闻言摇了摇头,这不合适,家里也不是只有吴姑姑一个人,儿子媳妇还有姑父都在呢。
“姑姑,我最近也没什么事情,地里的活计都结束了,你看看我前几天在家里做的帕子,能卖多少银钱”。
绣花随后把自己做好的手帕都给吴姑姑拿了出来。
像双面绣,苏绣那些难度很高的她还没学会,她最熟悉的是平针,吴姑姑拿起后细细的看了一遍,一点问题都没有,针脚处理的也很好,是能卖银钱了。
“这种的在镇里绣坊,一条也就三文钱,不过已经很不错了,等学会了苏绣那些,那才是最挣钱的”。
“好,姑姑你在家里可要注意身子啊”。
“放心,我好着呢”。
吴姑姑闻言抬头看着绣花,儿子是有些不争气,但姑父对她可是不错,人生哪能十全十美,吴姑姑早就想开了。
第 16 章
第16章
绣花本以为吴松在年前才会回来,不曾想他冬至前一天的傍晚回来了,不过过节两人一起肯定是好的。
夜间,夫妻二人躺在床上,绣花询问他的近况。
“在一户人家当账房先生,算账的,不会很累”。
绣花闻言点了点头,一个多月不见,吴松还是从前那样子,一点没变。
“这是我上个月挣得银钱,我留了一部分读书用,剩下的你拿着,就当是家用了”。
说到这里,吴松感觉有些羞愧,成亲这么久了,他这还是第一次给家用,之前都是绣花一人勤勤恳恳的干活,他们母子两个对家里是一点贡献都没有。
“我有呢,你忘了,之前家里银钱都在我手里呢,你自己拿着,最近我跟着姑姑学绣花,学的很不错,绣好的帕子也能挣银钱”。
绣花坚持不要,吴松随即作罢,他明天下午就得走,早上的时候还得去大哥家里看看吴母。
夜深了,夫妻二人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绣花出门割肉去了,吴松回来可得给他吃点好的,饺子要吃,烧肉也要做。
吴松则是带着自己从镇里带回来的一斤棉花去了吴大家里,妻子跟母亲关系不睦他是知道的,所以他也不强求绣花去。
“回来了”。
冬至那天,吴大也没出去,从镇里回来以后,他便没去做活计了,太累了,他一个庄稼人也只能在码头帮人卸货什么的,天越来越冷,家里收成好了,他便不想去了。
腊梅自是不会说什么,他们家条件本就不差,况且有吴大在,吴母说不定那天受不了就回去了,吴大对她这个亲娘可是比自己对吴母还是要冷淡不少的。
母子二人即便在一个屋檐下住着,日常一点交流都没有。
绣花如今来的也很少,每次都是带一些地里的菜啊什么的,腊梅想要不是吴松是读书人,估计这点蔬菜绣花都不会送的。
“嗯,大哥这段时间家里还好吧”。
“挺好的”。
吴大也是那种传统的庄稼人,他跟吴母因为当初的事情有了很大的隔阂,母子二人关系不热络,但吴母去了他家里,他也不会苛待吴母的,毕竟是她亲娘。
“好好的读书人,不好好读书,竟然跑去镇里做工”。
吴母看着吴松指责到,吴松闻言说了一句家里条件不好,也没办法,绣花一个人能干多少,往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她是你的妻子,照顾你是应该的,你啊,把人供起来了,日后有你受的”。
妻子怎么对他的,吴松比谁都清楚,更何况绣花也不是那样的人,对此他并不回应。
略微坐坐,他就回去了。
刚一进门,厨房里就飘来了饭菜的香味,吴松面带微笑关上大门,随后朝着屋内走去,昨儿晚上绣花没要,不过他还是要给绣花的,思来想去的就想着把银钱给绣花放到枕头底下。
村长媳妇也没跟她客气,二话不说就拿了,里正媳妇笑眯眯的,推诿了一会,最后还是收下了。
“娘子,明日我就准备出发了,你在家里照顾好自己,千万要注意身子”。
“眼瞅着就要入冬了,地里也没什么活计,接下来我准备一门心思的跟姑姑学新的针法,你放心,在外照顾好自己”。
“好”。
像吴松这样的读书人,在镇里找活计还是很容易的,尤其他现在已经是童生了。
很快,他就在一家家境殷实的人家当起了账房先生,这户人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但家底厚实,镇外土地就上百亩,镇里还有几间铺子。
“日后你就在这里算账,核对账本,以前的也要核对一下,我们主家很好说话,只要你好好干活,自是不会亏了你的”。
管家看着一旁的吴松叮嘱道。
吴松闻言点了点头。
这家是最合适的,一个月给的银钱也不少,足足一两银子呢,还包吃住,他算过了,眼下离过年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呢,县里书院一年的束脩是二两银子,闲暇时间他还能抄书呢。
有了这些银钱,他下一年在县里读书,也不会很拮据了,省一点还能给妻子呢。
说到绣花,她每日也是忙得不可开交,早晨起床收拾家里,午间一过立马去吴姑姑家里,晚饭前会回来,每天都是这样。
“你每日这么跑也是辛苦,要不干脆就住这里吧”。
吴姑姑看着一旁的绣花说到,绣花闻言摇了摇头,这不合适,家里也不是只有吴姑姑一个人,儿子媳妇还有姑父都在呢。
“姑姑,我最近也没什么事情,地里的活计都结束了,你看看我前几天在家里做的帕子,能卖多少银钱”。
绣花随后把自己做好的手帕都给吴姑姑拿了出来。
像双面绣,苏绣那些难度很高的她还没学会,她最熟悉的是平针,吴姑姑拿起后细细的看了一遍,一点问题都没有,针脚处理的也很好,是能卖银钱了。
“这种的在镇里绣坊,一条也就三文钱,不过已经很不错了,等学会了苏绣那些,那才是最挣钱的”。
“好,姑姑你在家里可要注意身子啊”。
“放心,我好着呢”。
吴姑姑闻言抬头看着绣花,儿子是有些不争气,但姑父对她可是不错,人生哪能十全十美,吴姑姑早就想开了。
第 16 章
第16章
绣花本以为吴松在年前才会回来,不曾想他冬至前一天的傍晚回来了,不过过节两人一起肯定是好的。
夜间,夫妻二人躺在床上,绣花询问他的近况。
“在一户人家当账房先生,算账的,不会很累”。
绣花闻言点了点头,一个多月不见,吴松还是从前那样子,一点没变。
“这是我上个月挣得银钱,我留了一部分读书用,剩下的你拿着,就当是家用了”。
说到这里,吴松感觉有些羞愧,成亲这么久了,他这还是第一次给家用,之前都是绣花一人勤勤恳恳的干活,他们母子两个对家里是一点贡献都没有。
“我有呢,你忘了,之前家里银钱都在我手里呢,你自己拿着,最近我跟着姑姑学绣花,学的很不错,绣好的帕子也能挣银钱”。
绣花坚持不要,吴松随即作罢,他明天下午就得走,早上的时候还得去大哥家里看看吴母。
夜深了,夫妻二人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绣花出门割肉去了,吴松回来可得给他吃点好的,饺子要吃,烧肉也要做。
吴松则是带着自己从镇里带回来的一斤棉花去了吴大家里,妻子跟母亲关系不睦他是知道的,所以他也不强求绣花去。
“回来了”。
冬至那天,吴大也没出去,从镇里回来以后,他便没去做活计了,太累了,他一个庄稼人也只能在码头帮人卸货什么的,天越来越冷,家里收成好了,他便不想去了。
腊梅自是不会说什么,他们家条件本就不差,况且有吴大在,吴母说不定那天受不了就回去了,吴大对她这个亲娘可是比自己对吴母还是要冷淡不少的。
母子二人即便在一个屋檐下住着,日常一点交流都没有。
绣花如今来的也很少,每次都是带一些地里的菜啊什么的,腊梅想要不是吴松是读书人,估计这点蔬菜绣花都不会送的。
“嗯,大哥这段时间家里还好吧”。
“挺好的”。
吴大也是那种传统的庄稼人,他跟吴母因为当初的事情有了很大的隔阂,母子二人关系不热络,但吴母去了他家里,他也不会苛待吴母的,毕竟是她亲娘。
“好好的读书人,不好好读书,竟然跑去镇里做工”。
吴母看着吴松指责到,吴松闻言说了一句家里条件不好,也没办法,绣花一个人能干多少,往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她是你的妻子,照顾你是应该的,你啊,把人供起来了,日后有你受的”。
妻子怎么对他的,吴松比谁都清楚,更何况绣花也不是那样的人,对此他并不回应。
略微坐坐,他就回去了。
刚一进门,厨房里就飘来了饭菜的香味,吴松面带微笑关上大门,随后朝着屋内走去,昨儿晚上绣花没要,不过他还是要给绣花的,思来想去的就想着把银钱给绣花放到枕头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