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皱眉道:“我哪里管得着她们?她自爱来时便来了,这会子要走难道我还能拦着?由他去吧!”
翠缕就道:“姑娘,今日你请的东道,她们不知根底,这会子回去了,凭着两眼一看就胡乱说了话也未可知。到时候又惹一通埋怨。”
湘云道:“不说就不埋怨了?总有事够一通话儿的。横竖这回都是宝姐姐替我安排的,一丁点儿也没用着她们什么,还能怎么着?我也不耐烦这些心思,就让她去吧,再有这样的事你也不用再来回我。哪怕她们都回去呢!我还清静了!好容易在这里高兴两日,不想那些吧。”翠缕答应着去了。
那嬷嬷既得了这话,便顾自回了史侯府,赶着进去禀事。史侯夫人正同两个女儿说话,那嬷嬷来了,请了安后回道:“昨儿得了太太的吩咐,我同贵姐儿那里领了荷包银子就赶着去了那边府里。到了晚间,便听说大姑娘要在第二日做东道起诗社。我怕行事莽撞了,便先着人打听了打听他们家这起社的规矩。
才知道原是刚兴起来的,头前是那府里三姑娘起的头,已开过一社了。只听说姑娘们做了诗,并没有旁的大动静。我想给大姑娘请安去好再细问问,却被拦在了外头。因大姑娘往那府里园子里同薛家姑娘一同住去了,天时又晚了,只好等第二日再说。
哪知道今天一早,就听说大姑娘要请那府里老太太、太太连薛家太太赏花吃蟹。这么大个儿的螃蟹,好几篓子抬进去,还备了几桌上好的酒碟。我一看这阵势,哪里还用得着我?也没敢再提东道银钱的事。待她们罢了席,作完诗,得空时回了一声儿,就赶着回来了。”
史侯夫人心里一过,还没开口,三姑娘在那里道:“好大手笔!这怕不得几十两银子?!倒是会在外头充场面!幸好妈妈没有把那荷包往前递,人家哪里看在眼里!”
当日史侯夫人想着她们孩子们起兴,也不能有多大花费,不过让丫头给拿了五两银子。这会子一听这话,不由得脸上心里都火辣辣的,偏三姑娘还来了这么一句。便一瞪眼睛呵斥道:“胡咧咧什么!越来越没规矩!”
三姑娘见史侯夫人当着下人面给自己这么没脸,眼眶一红,哭着就往后跑了出去。二姑娘赶紧跟着出去劝。
这里史侯夫人气得直捶桌子:“看看,看看!没一个省心的!一个个眼孔子浅偏脑袋石硬,换着花样的丢人现眼去!我还能管过谁来!”
边上丫头们都上来劝,好一会子,史侯夫人渐渐平了气,又问那婆子几句,才叹道:“想来是得了那府里人照应,她不过顶个名儿罢了。好一个借花献佛,拿了人家的东西请人家,叫我说什么好!罢了,罢了,我又哪里管得了她!从今往后只由她去吧。左右亲事也说了,过两年出了门子,谁还能管了谁去!”
坐不得一时,又有家务事寻来,也只好把这事丢开了。
第232章 假语村言
又说贾府里,众人正等着看那位姥姥到底是何等人物。就见平儿领了人进来。一个老妇人,面色黢黑,上头皱纹密布,尤其额头上深深几道抬头纹,好似拿刻刀刻在玄武岩上的。身上穿着一身青布长衫,底下灰布裙,眼见着是簇新的。头上包着块青布头巾,露出来花白的发髻,只一双眼睛仍晶亮着。她手里紧拉着个娃儿,也是一身新做的布衣裳,梳着两个小揪揪。这会子正死命往那老妇人身后躲去。
老妇人上来看了一圈,向贾母跪倒行礼,口称“老寿星”,贾母也起身让过一回。又让人给安置了座位。见那孩儿十分认生,便让人拿了钱带他外头玩去。自有小幺儿领了差事,这里留下这位姥姥说些乡间趣事,倒把一群人都听住了。
凤姐见这刘姥姥投了贾母的眼缘,便张罗着让她住下。用了晚饭,鸳鸯让人带了二人各去沐浴,又换了衣裳,才又带上来陪贾母说话。
刘姥姥说起乡间轶事,她道:“原先咱们那里有处荒山,土层薄,什么也长不住,就生得满山的茅草,那个地方就唤作茅草岭。自打也不晓得什么时候起,那边有人收茅草绳儿编的小筐。精巧些儿的一个两三文钱,那山又无主,草又不消花费,不过费些人工。茅草绳搓起来多快,便是老奶奶们晚上就着月光都能搓上一捆。
这么着,过了些年,有个外乡人到屯里寻人。寻了半日也没寻着地方,着人问了,才晓得并没有寻错。只是这茅草岭早就被拔完了茅草,光秃秃一个了,叫他哪里寻那个‘满是茅草的山东脚’这样地方去!”
众人听了都笑,李纨一口茶差点没喷自己裙上。耳里又听那姥姥道:“如今一下雨,四下冲些泥沙碎石下来,倒不如原先荒草没人的时候干净了。”
幸好转眼又说起因缘果报的事来了,李纨方松了口气,心里暗暗盘算着。
片刻,忽又听道:“要说也得亏那些心思巧的人。如今咱们乡下地方也多了许多新鲜玩意。也让人得了好处。比方说这两年刚出的一种发丝儿面,极细极细,就唤作‘一窝丝’。只拿开水一泡,捞起来拌点秋油盐水就能吃了。且价儿还便宜。原先到了农忙时候,家里要做饭也只能指着下不得地的老头老太和半大孩子。若没个合用的,少不得还得饶上半个人工。如今有了这东西,可不就便当了,只一锅热水的事。”
惜春忽开口问道:“你们那里的人都吃这个面?”
翠缕就道:“姑娘,今日你请的东道,她们不知根底,这会子回去了,凭着两眼一看就胡乱说了话也未可知。到时候又惹一通埋怨。”
湘云道:“不说就不埋怨了?总有事够一通话儿的。横竖这回都是宝姐姐替我安排的,一丁点儿也没用着她们什么,还能怎么着?我也不耐烦这些心思,就让她去吧,再有这样的事你也不用再来回我。哪怕她们都回去呢!我还清静了!好容易在这里高兴两日,不想那些吧。”翠缕答应着去了。
那嬷嬷既得了这话,便顾自回了史侯府,赶着进去禀事。史侯夫人正同两个女儿说话,那嬷嬷来了,请了安后回道:“昨儿得了太太的吩咐,我同贵姐儿那里领了荷包银子就赶着去了那边府里。到了晚间,便听说大姑娘要在第二日做东道起诗社。我怕行事莽撞了,便先着人打听了打听他们家这起社的规矩。
才知道原是刚兴起来的,头前是那府里三姑娘起的头,已开过一社了。只听说姑娘们做了诗,并没有旁的大动静。我想给大姑娘请安去好再细问问,却被拦在了外头。因大姑娘往那府里园子里同薛家姑娘一同住去了,天时又晚了,只好等第二日再说。
哪知道今天一早,就听说大姑娘要请那府里老太太、太太连薛家太太赏花吃蟹。这么大个儿的螃蟹,好几篓子抬进去,还备了几桌上好的酒碟。我一看这阵势,哪里还用得着我?也没敢再提东道银钱的事。待她们罢了席,作完诗,得空时回了一声儿,就赶着回来了。”
史侯夫人心里一过,还没开口,三姑娘在那里道:“好大手笔!这怕不得几十两银子?!倒是会在外头充场面!幸好妈妈没有把那荷包往前递,人家哪里看在眼里!”
当日史侯夫人想着她们孩子们起兴,也不能有多大花费,不过让丫头给拿了五两银子。这会子一听这话,不由得脸上心里都火辣辣的,偏三姑娘还来了这么一句。便一瞪眼睛呵斥道:“胡咧咧什么!越来越没规矩!”
三姑娘见史侯夫人当着下人面给自己这么没脸,眼眶一红,哭着就往后跑了出去。二姑娘赶紧跟着出去劝。
这里史侯夫人气得直捶桌子:“看看,看看!没一个省心的!一个个眼孔子浅偏脑袋石硬,换着花样的丢人现眼去!我还能管过谁来!”
边上丫头们都上来劝,好一会子,史侯夫人渐渐平了气,又问那婆子几句,才叹道:“想来是得了那府里人照应,她不过顶个名儿罢了。好一个借花献佛,拿了人家的东西请人家,叫我说什么好!罢了,罢了,我又哪里管得了她!从今往后只由她去吧。左右亲事也说了,过两年出了门子,谁还能管了谁去!”
坐不得一时,又有家务事寻来,也只好把这事丢开了。
第232章 假语村言
又说贾府里,众人正等着看那位姥姥到底是何等人物。就见平儿领了人进来。一个老妇人,面色黢黑,上头皱纹密布,尤其额头上深深几道抬头纹,好似拿刻刀刻在玄武岩上的。身上穿着一身青布长衫,底下灰布裙,眼见着是簇新的。头上包着块青布头巾,露出来花白的发髻,只一双眼睛仍晶亮着。她手里紧拉着个娃儿,也是一身新做的布衣裳,梳着两个小揪揪。这会子正死命往那老妇人身后躲去。
老妇人上来看了一圈,向贾母跪倒行礼,口称“老寿星”,贾母也起身让过一回。又让人给安置了座位。见那孩儿十分认生,便让人拿了钱带他外头玩去。自有小幺儿领了差事,这里留下这位姥姥说些乡间趣事,倒把一群人都听住了。
凤姐见这刘姥姥投了贾母的眼缘,便张罗着让她住下。用了晚饭,鸳鸯让人带了二人各去沐浴,又换了衣裳,才又带上来陪贾母说话。
刘姥姥说起乡间轶事,她道:“原先咱们那里有处荒山,土层薄,什么也长不住,就生得满山的茅草,那个地方就唤作茅草岭。自打也不晓得什么时候起,那边有人收茅草绳儿编的小筐。精巧些儿的一个两三文钱,那山又无主,草又不消花费,不过费些人工。茅草绳搓起来多快,便是老奶奶们晚上就着月光都能搓上一捆。
这么着,过了些年,有个外乡人到屯里寻人。寻了半日也没寻着地方,着人问了,才晓得并没有寻错。只是这茅草岭早就被拔完了茅草,光秃秃一个了,叫他哪里寻那个‘满是茅草的山东脚’这样地方去!”
众人听了都笑,李纨一口茶差点没喷自己裙上。耳里又听那姥姥道:“如今一下雨,四下冲些泥沙碎石下来,倒不如原先荒草没人的时候干净了。”
幸好转眼又说起因缘果报的事来了,李纨方松了口气,心里暗暗盘算着。
片刻,忽又听道:“要说也得亏那些心思巧的人。如今咱们乡下地方也多了许多新鲜玩意。也让人得了好处。比方说这两年刚出的一种发丝儿面,极细极细,就唤作‘一窝丝’。只拿开水一泡,捞起来拌点秋油盐水就能吃了。且价儿还便宜。原先到了农忙时候,家里要做饭也只能指着下不得地的老头老太和半大孩子。若没个合用的,少不得还得饶上半个人工。如今有了这东西,可不就便当了,只一锅热水的事。”
惜春忽开口问道:“你们那里的人都吃这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