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页
钟南嘉不在意,薛瑜却很难不在意,她迎着对面如水眸光,半晌才低了头,“学士良言,我铭记于心。”
待回去忙完自己手头的事,薛瑜履行对薛玥的承诺。国子监开学后连着军训十几天,将休沐日放到了一起休,薛玥加上离开当天,有了三天的假期,第二天就被薛瑜拉出去了将作监。
之前益州布刚刚出现,送去益州郡的纺织机,将梭改为了竖梭,增加效率也减轻人的负累,是针对之前的织机做出了改良。同样的织机送去了种桑养蚕的梁州,经过了几地的使用、不断调整和接触了新知识后,手摇纺纱机孕育一年,登上了舞台。
薛瑜带着薛玥去看的,就是这个。
要不是知道这里是将作监,要不是最初也是最简单的织机并没有保存在这里,只看摆得整整齐齐、时代各异的各式织机,简直就像误入了后世的织机博物馆,从中能看到突飞猛进地改良变化的历史,也看到了在这些器械背后,铭牌和记录上的人们的努力。
薛玥在开门后就呆呆发愣起来,显然是被震惊到了,薛瑜没有唤她,先围着与后世开启工业革命标志像又不像的纺纱机,转了两圈,提出几个问题,等人讲解完,确定了匠人真材实料,放心许多。
在纺纱机和大多数机械上,她没有自己出手,去按照记得的“珍妮纺纱机”模样分析内部结构,并且直接一步到位完成设计和改良,而是提供了一点思路,交给了匠人们去研究。
毕竟,什么都要她来管,那她教出去的知识、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手,不就成了白费功夫?
被命名为齐工一号的纺纱机,就是他们拿出的答卷。
第322章 . 国有工坊 纺织工坊、梁州女工……
将作监里最不缺的, 就是各式各样的工具器械以及材料,薛瑜之前来将作监就任时,就跟着大监看过各处的陈设和收集安排, 不是第一次见, 感觉到的冲击和惊讶没有那么强烈。但对见闻略少的薛玥来说,这已经足够震撼。
薛玥看着室内, 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 哇地发出一声惊叹,感觉眼睛都要不够用了,处处都让她生出好奇和惊讶。她的身边是讲解着研究思路和操作的匠人的声音,能跟在研究者本人身边,听着他们讲的思路, 对她来说,的确受益匪浅。
薛瑜含笑看了她一眼, 没有影响小姑娘的求知之路。
用一辈子去做一件事、深耕于一个行业的匠人们, 能够站在将作监里, 就不会没有发明和探索精神。只会吃老本的匠人,除非过去的技艺登峰造极地精湛,不然,只会在席卷的种种技术改变和总结下,拼命地追赶着身边的人。而一般来说, 技艺登峰造极的匠人, 总是想变得更好的。
虽然对承袭自“齐纸一号”的命名实在有些哭笑不得,但在他们的坚持下,薛瑜也没有过多阻拦,只是有些懊悔自己当初不该和造纸的老师傅胡说八道。
在京郊单独辟出来的造纸工坊里, 老师傅在纸浆塘边猛地打了个喷嚏,回过神,不忘催促自己的徒弟们,“快、快,赶紧试试,看看六号和七号的质量怎么样。”
点燃的研究星火,早已不需要薛瑜监督或是催促。
经过一轮实验确认,齐工一号纺纱机,正式投入生产,而薛瑜案前的各地发展计划里,也添上了纺织工坊一项。
薛玥看完“博物馆”,心中有了成算,心满意足地将之前兄长隐瞒的事情揭过,回到了国子监中开始她的忙碌日子。四月初薛瑜离京前,她们一起去看过的新式纺纱机,被拆成零件,由禁军中人送往梁州和南方诸城。
益州郡乃至江陵城这段西南东南城池,本就有纺织手艺流传,只不过一般都是妇人在家织布,织好麻布补贴家中用度,或是留下来自家使用。先前几地已经召集织女准备应对秋收后的棉花纺织,如今新一年扩种的棉花还在地里,提前更换纺织机,熟悉新的织造方式,就是为秋季收获后的日子做预演。
手摇纺纱机的出现,让薛瑜之前安排的工坊得以进一步发展,直接越过了已经有了雏形的大批量家庭作坊式的安排,设立国有工坊。
在影响到大多数人生活之前,新式纺纱机的出现,直接完成了打破垄断的需要,只冲击到了家里有庄子和大笔产业的士族。而士族们又有着投诚国家后的许诺,虽然从独家垄断变成了让利,但肉眼可见地未来利益增多,让出眼前几分利,也没什么。
话说回来,他们也看得分明,就算不想让利,他们又能做得了什么呢?
如今大半织女还是他们自家的佃户,自家的技术多了一些学徒,但官府的人并不会多问,还会给他们讲官方新研究出来的技术和器械。
总的来说,有失有得。在官家工坊里设了给他们的位置,四舍五入,就是成了皇室的自己人,工坊也还是他们自家的东西。他们并不知道,这是曾经在工匠和医者上面试验过的扩招技术安排,如今用到了他们身上。
在前面吊着萝卜的皇帝,并不是非要他们的技术或者利钱,皇室客客气气,他们也得要脸才行。
四月初离开京城的薛瑜,心里没有多少离开的真实感,从皇帝到随行的许袤,再到领各种事情要忙的与薛瑜打过交道的各部主官,都是一副“在路上你也得继续处理公务”的态度。她好像只是换了个地方收集消息和做出判断,除了需要谨慎应对和防备同时出发的金帐汗国一行人搞七搞八,赶路的日子并不艰难,甚至称得上平淡。
待回去忙完自己手头的事,薛瑜履行对薛玥的承诺。国子监开学后连着军训十几天,将休沐日放到了一起休,薛玥加上离开当天,有了三天的假期,第二天就被薛瑜拉出去了将作监。
之前益州布刚刚出现,送去益州郡的纺织机,将梭改为了竖梭,增加效率也减轻人的负累,是针对之前的织机做出了改良。同样的织机送去了种桑养蚕的梁州,经过了几地的使用、不断调整和接触了新知识后,手摇纺纱机孕育一年,登上了舞台。
薛瑜带着薛玥去看的,就是这个。
要不是知道这里是将作监,要不是最初也是最简单的织机并没有保存在这里,只看摆得整整齐齐、时代各异的各式织机,简直就像误入了后世的织机博物馆,从中能看到突飞猛进地改良变化的历史,也看到了在这些器械背后,铭牌和记录上的人们的努力。
薛玥在开门后就呆呆发愣起来,显然是被震惊到了,薛瑜没有唤她,先围着与后世开启工业革命标志像又不像的纺纱机,转了两圈,提出几个问题,等人讲解完,确定了匠人真材实料,放心许多。
在纺纱机和大多数机械上,她没有自己出手,去按照记得的“珍妮纺纱机”模样分析内部结构,并且直接一步到位完成设计和改良,而是提供了一点思路,交给了匠人们去研究。
毕竟,什么都要她来管,那她教出去的知识、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手,不就成了白费功夫?
被命名为齐工一号的纺纱机,就是他们拿出的答卷。
第322章 . 国有工坊 纺织工坊、梁州女工……
将作监里最不缺的, 就是各式各样的工具器械以及材料,薛瑜之前来将作监就任时,就跟着大监看过各处的陈设和收集安排, 不是第一次见, 感觉到的冲击和惊讶没有那么强烈。但对见闻略少的薛玥来说,这已经足够震撼。
薛玥看着室内, 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 哇地发出一声惊叹,感觉眼睛都要不够用了,处处都让她生出好奇和惊讶。她的身边是讲解着研究思路和操作的匠人的声音,能跟在研究者本人身边,听着他们讲的思路, 对她来说,的确受益匪浅。
薛瑜含笑看了她一眼, 没有影响小姑娘的求知之路。
用一辈子去做一件事、深耕于一个行业的匠人们, 能够站在将作监里, 就不会没有发明和探索精神。只会吃老本的匠人,除非过去的技艺登峰造极地精湛,不然,只会在席卷的种种技术改变和总结下,拼命地追赶着身边的人。而一般来说, 技艺登峰造极的匠人, 总是想变得更好的。
虽然对承袭自“齐纸一号”的命名实在有些哭笑不得,但在他们的坚持下,薛瑜也没有过多阻拦,只是有些懊悔自己当初不该和造纸的老师傅胡说八道。
在京郊单独辟出来的造纸工坊里, 老师傅在纸浆塘边猛地打了个喷嚏,回过神,不忘催促自己的徒弟们,“快、快,赶紧试试,看看六号和七号的质量怎么样。”
点燃的研究星火,早已不需要薛瑜监督或是催促。
经过一轮实验确认,齐工一号纺纱机,正式投入生产,而薛瑜案前的各地发展计划里,也添上了纺织工坊一项。
薛玥看完“博物馆”,心中有了成算,心满意足地将之前兄长隐瞒的事情揭过,回到了国子监中开始她的忙碌日子。四月初薛瑜离京前,她们一起去看过的新式纺纱机,被拆成零件,由禁军中人送往梁州和南方诸城。
益州郡乃至江陵城这段西南东南城池,本就有纺织手艺流传,只不过一般都是妇人在家织布,织好麻布补贴家中用度,或是留下来自家使用。先前几地已经召集织女准备应对秋收后的棉花纺织,如今新一年扩种的棉花还在地里,提前更换纺织机,熟悉新的织造方式,就是为秋季收获后的日子做预演。
手摇纺纱机的出现,让薛瑜之前安排的工坊得以进一步发展,直接越过了已经有了雏形的大批量家庭作坊式的安排,设立国有工坊。
在影响到大多数人生活之前,新式纺纱机的出现,直接完成了打破垄断的需要,只冲击到了家里有庄子和大笔产业的士族。而士族们又有着投诚国家后的许诺,虽然从独家垄断变成了让利,但肉眼可见地未来利益增多,让出眼前几分利,也没什么。
话说回来,他们也看得分明,就算不想让利,他们又能做得了什么呢?
如今大半织女还是他们自家的佃户,自家的技术多了一些学徒,但官府的人并不会多问,还会给他们讲官方新研究出来的技术和器械。
总的来说,有失有得。在官家工坊里设了给他们的位置,四舍五入,就是成了皇室的自己人,工坊也还是他们自家的东西。他们并不知道,这是曾经在工匠和医者上面试验过的扩招技术安排,如今用到了他们身上。
在前面吊着萝卜的皇帝,并不是非要他们的技术或者利钱,皇室客客气气,他们也得要脸才行。
四月初离开京城的薛瑜,心里没有多少离开的真实感,从皇帝到随行的许袤,再到领各种事情要忙的与薛瑜打过交道的各部主官,都是一副“在路上你也得继续处理公务”的态度。她好像只是换了个地方收集消息和做出判断,除了需要谨慎应对和防备同时出发的金帐汗国一行人搞七搞八,赶路的日子并不艰难,甚至称得上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