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页
第177章 . 佞臣(二更) 若天罚无道之君,我愿做……
“殿下昨夜没睡好?”
秦思轻声询问, 薛瑜搓了搓脸,不太想回答这个问题,闭眼把药灌了下去。
明显的抗拒却没有拦住秦思, “时间尚早, 不如臣陪殿下一同去城门。”
薛瑜点了头。
如今的鸣水城昼夜区别不大,只是路上忙碌的人多与少的分别, 更多的人被拘在家中,等待送来的米粮柴火度日。只是今日不同, 多了些手臂上绑着红绫带的人。
他们跟在几个差役后面,各自负责着不同的事项,在晨光微亮之前,将附近的分派米粮和统计的事情接过,差役只需要将东西挨个片区带来, 剩下的,就是这些分明还穿着麻布葛布的普通百姓们接手。
“一户四人, 发粮……”
增加后的人手将街道分成了不同片区, 在差役们走后挨个带着送来的粮食分给邻里, 口中嘟囔着到底该怎么分。他们显然没有学多久,不时还有邻居在门内出声纠正。而被安置在不阻挡房门口的竹棚中,不是他们熟悉邻居的外来人也在接触中逐渐熟悉起来,还聊起了天。
虽然都只能隔着门说话,但比起之前只能看到来诊脉的医者的心中惶惶, 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人到底是群居动物, 被隔绝在家中,知道这是为自己好,但心中的不适应总是难度过的,此刻有主动提出要帮差役的一群人站出来, 在两边传话,紧绷的心弦都舒缓了许多。
无事可做的人讨论起了砍柴、裁布、缝纫什么适合他们做,也有人聊起了在来到鸣水前的经历。早食的炊烟在各户人家里升起,聊吃食的议论声甚至把薛瑜都听饿了。
路上不再是疲惫的差役和兵卒,小心走在一定范围内,尽量不与其他人碰面的人们在短暂的分配物资时间里贪婪地呼吸着外界的空气,总觉得得到了难得的松快。
总算能多一些时间休息的差役和兵卒们,回衙门的回衙门,回临时扎起的棚子的回棚子,只剩下一部分人领着来换班的“志愿者”,在城中巡查,避免之前因为过于疲惫产生了疏漏。
而踏着晨光而来,需要挨个诊脉判断病症筛查病人的医师们,则是城中工作量最繁重的一批人。
时疫的诊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只学了个大概能治常见病的游医小队,在正式的医学生或是医师们面前只能打打下手,精神压力和连轴转的工作,在短短时间里让每个人都掉了称,行走过来像是一批游魂。
游魂从远方走向城门前,挨个停在了不同人家门前,两两一组诊脉查验。走到城门前时,队伍已经只剩下两个人,在最前面的医官看到秦思,有些惊讶,“医令,今日是您来诊这家吗?”
“嗯。”
医官敲开了门,让开位置,主动将自己摆在了学习的角色上,薛瑜坐在城门前,眯眼看着前方。
秦思是个好医生,他对医官的态度,与对住在棚子里的几个意外被困的佃户没什么不同,非要说的话,对身上已经脏得不像样子的佃户们还要更和气些。一边诊脉还会一边夸五十多岁的佃户身体硬朗,要不是知道秦思祖上声名赫赫,薛瑜甚至要觉得他像是从乡野间长大的。
一口气诊了两户人家,秦思做完教学,回头看见薛瑜在发呆。病中的少年精神不济,药方调整后减轻了咳症,但看她不自觉按压胸口的动作,就知道肺部并不舒服。
“殿下在想什么?”
薛瑜仰头牵动喉咙,一阵发痒,她抿唇忍住咳意,轻松道,“告诉你个秘密,冯医正第一次给鸣水来的流民诊脉,回去跟我说,总觉得身上有跳蚤。”
不过这也得怪她,在和冯医正聊了几次头油长虱子跳蚤、跳蚤咬人、虫子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满身乱爬后,冯医正率先成了洁癖一族,从休沐日才洗澡,变成两三天不洗一次就觉得有虫。连带着教出来的徒弟们不管贫富,洗澡爱干净是第一守则。但这都是过去的故事了,下乡做游医的时候,冯医正什么都能忍了。
“臣还从伤口里捉过蛆虫。”秦思面不改色,见薛瑜讶异,他神秘地压低声音,“殿下说了冯医正的秘密,臣也说个秘密。”
“以前背了两卷医书就敢到处乱跑,都见我年纪轻轻,不肯受我诊治,只好做游医混口饭吃。混了一段时间,那会听说黎国江边有一味难得的药材,想去找找,谁料被山匪劫了去。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跑出来,我想着这样不成,黎国路上难走,楚国的太医署就是个摆设,我也不想改换门庭拜别人为师,就回国来考了太医署的学生。”
秦思说起过往,唇角带笑,完全不像是出身医学之家的激进派医者的成长经历,显然不会是在他三言两语里变成了奇妙旅途的模样。别人眼中颠沛流离而惊魂的经历,或许在他看来是难得的一份人生馈赠。
这简单又理直气壮的回国原因让薛瑜笑起来,“所以你找到江边的药材了吗?”
“没有。”秦思叹气,“殿下会为我保密吧?”
薛瑜笑着调侃,“好大一个把柄。”
“臣相信殿下。”
薛瑜收起了笑,“不必安慰我了。”她刚刚听到了老佃户嘟囔的“天灾天罚”,虽然被秦思飞快打断掩盖过去,但还是让她有些无奈。
在这个时代,洪水、地震乃至日食瘟疫,全都会和君主是否无道联系在一起。她和皇帝不信,但显然秦思是担心她信的。
“殿下昨夜没睡好?”
秦思轻声询问, 薛瑜搓了搓脸,不太想回答这个问题,闭眼把药灌了下去。
明显的抗拒却没有拦住秦思, “时间尚早, 不如臣陪殿下一同去城门。”
薛瑜点了头。
如今的鸣水城昼夜区别不大,只是路上忙碌的人多与少的分别, 更多的人被拘在家中,等待送来的米粮柴火度日。只是今日不同, 多了些手臂上绑着红绫带的人。
他们跟在几个差役后面,各自负责着不同的事项,在晨光微亮之前,将附近的分派米粮和统计的事情接过,差役只需要将东西挨个片区带来, 剩下的,就是这些分明还穿着麻布葛布的普通百姓们接手。
“一户四人, 发粮……”
增加后的人手将街道分成了不同片区, 在差役们走后挨个带着送来的粮食分给邻里, 口中嘟囔着到底该怎么分。他们显然没有学多久,不时还有邻居在门内出声纠正。而被安置在不阻挡房门口的竹棚中,不是他们熟悉邻居的外来人也在接触中逐渐熟悉起来,还聊起了天。
虽然都只能隔着门说话,但比起之前只能看到来诊脉的医者的心中惶惶, 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人到底是群居动物, 被隔绝在家中,知道这是为自己好,但心中的不适应总是难度过的,此刻有主动提出要帮差役的一群人站出来, 在两边传话,紧绷的心弦都舒缓了许多。
无事可做的人讨论起了砍柴、裁布、缝纫什么适合他们做,也有人聊起了在来到鸣水前的经历。早食的炊烟在各户人家里升起,聊吃食的议论声甚至把薛瑜都听饿了。
路上不再是疲惫的差役和兵卒,小心走在一定范围内,尽量不与其他人碰面的人们在短暂的分配物资时间里贪婪地呼吸着外界的空气,总觉得得到了难得的松快。
总算能多一些时间休息的差役和兵卒们,回衙门的回衙门,回临时扎起的棚子的回棚子,只剩下一部分人领着来换班的“志愿者”,在城中巡查,避免之前因为过于疲惫产生了疏漏。
而踏着晨光而来,需要挨个诊脉判断病症筛查病人的医师们,则是城中工作量最繁重的一批人。
时疫的诊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只学了个大概能治常见病的游医小队,在正式的医学生或是医师们面前只能打打下手,精神压力和连轴转的工作,在短短时间里让每个人都掉了称,行走过来像是一批游魂。
游魂从远方走向城门前,挨个停在了不同人家门前,两两一组诊脉查验。走到城门前时,队伍已经只剩下两个人,在最前面的医官看到秦思,有些惊讶,“医令,今日是您来诊这家吗?”
“嗯。”
医官敲开了门,让开位置,主动将自己摆在了学习的角色上,薛瑜坐在城门前,眯眼看着前方。
秦思是个好医生,他对医官的态度,与对住在棚子里的几个意外被困的佃户没什么不同,非要说的话,对身上已经脏得不像样子的佃户们还要更和气些。一边诊脉还会一边夸五十多岁的佃户身体硬朗,要不是知道秦思祖上声名赫赫,薛瑜甚至要觉得他像是从乡野间长大的。
一口气诊了两户人家,秦思做完教学,回头看见薛瑜在发呆。病中的少年精神不济,药方调整后减轻了咳症,但看她不自觉按压胸口的动作,就知道肺部并不舒服。
“殿下在想什么?”
薛瑜仰头牵动喉咙,一阵发痒,她抿唇忍住咳意,轻松道,“告诉你个秘密,冯医正第一次给鸣水来的流民诊脉,回去跟我说,总觉得身上有跳蚤。”
不过这也得怪她,在和冯医正聊了几次头油长虱子跳蚤、跳蚤咬人、虫子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满身乱爬后,冯医正率先成了洁癖一族,从休沐日才洗澡,变成两三天不洗一次就觉得有虫。连带着教出来的徒弟们不管贫富,洗澡爱干净是第一守则。但这都是过去的故事了,下乡做游医的时候,冯医正什么都能忍了。
“臣还从伤口里捉过蛆虫。”秦思面不改色,见薛瑜讶异,他神秘地压低声音,“殿下说了冯医正的秘密,臣也说个秘密。”
“以前背了两卷医书就敢到处乱跑,都见我年纪轻轻,不肯受我诊治,只好做游医混口饭吃。混了一段时间,那会听说黎国江边有一味难得的药材,想去找找,谁料被山匪劫了去。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跑出来,我想着这样不成,黎国路上难走,楚国的太医署就是个摆设,我也不想改换门庭拜别人为师,就回国来考了太医署的学生。”
秦思说起过往,唇角带笑,完全不像是出身医学之家的激进派医者的成长经历,显然不会是在他三言两语里变成了奇妙旅途的模样。别人眼中颠沛流离而惊魂的经历,或许在他看来是难得的一份人生馈赠。
这简单又理直气壮的回国原因让薛瑜笑起来,“所以你找到江边的药材了吗?”
“没有。”秦思叹气,“殿下会为我保密吧?”
薛瑜笑着调侃,“好大一个把柄。”
“臣相信殿下。”
薛瑜收起了笑,“不必安慰我了。”她刚刚听到了老佃户嘟囔的“天灾天罚”,虽然被秦思飞快打断掩盖过去,但还是让她有些无奈。
在这个时代,洪水、地震乃至日食瘟疫,全都会和君主是否无道联系在一起。她和皇帝不信,但显然秦思是担心她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