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哪像是人家傅大姑娘,吃相雅观,不仅看上去赏心悦目,面上时不时流露出的赞叹表情,简直像对她厨艺的表扬与嘉奖,让她这个烧火做饭的人心里骄傲极了。
要不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呢,就是她这个儿子已经算是贴心了,可比起和女儿相处的感觉,也是万万及不上的。
“傅姑娘,您喜欢的话,就再多吃点。”高氏看着傅莹珠,眼底温柔极了,甚至带上了点慈爱的眼神。
傅莹珠哪想到自己来这一趟,不仅能订好秋天的枣,还能吃到这么好吃的点心,点了点头,咽下一口青团后,对高氏说道:“夫人真的好厨艺。”
“太好吃了。”一旁的青桃也很赞同,说着又往嘴巴里塞了几口,说话时,眼底居然还有点泪光浮现,青桃哽咽说:“我仿佛吃到了我阿娘做的青团呜呜呜。”
高氏见了,嘴角简直要扯到天上去,她笑了笑,自谦道:“是今年的艾草长得好,你们闻闻,这艾草的香味,可是我的手再巧都做不出来的,是艾草本来的香味啊。”
“夫人的手艺也是真的好,才没有耽误食材。”傅莹珠又夹了一个青团,“都要让我乐不思蜀了。”
“乐不思蜀?”高氏笑了,“这话我听不懂,可惜我儿子去河边修他造的那架水车去了,不到晌午约莫是不会回来,八成还得是我给他送饭去,不然,若是他此刻在这儿,便可以解释给我听听了。”
她这话叫村庄里别的妇人听了,定然会觉得,高氏又在炫耀她那会读书的儿子了。
若非能够考取功名,当上大官,在他们眼里,书生最是无用。
自古以来,皆是穷文富武,书生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多了去了,能出人头地的又有几位。
谢家这书生,在邻人眼里,也是个不成大事的。
对于能炫耀儿子的高氏,村子里的人都等着看她的笑话,都觉得,高氏供着儿子读书还不如叫他去做劳工,不多赚点银子,怕是都最后连给她娶儿媳妇的彩礼钱都攒不出来。
而对于高氏的话,傅莹珠却是笑着倾听,并不轻看。田边的水渠她是亲眼见到了的,证明谢家这书生不是个死读书的,反而懂得学以致用。这一点,已经打败了许多人。
就是傅莹珠自己,如果没有学过相应的物理知识,也不会知道,水车的运转原理,要说设计建造,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一个优秀的孩子,和家庭的教育分不开关系,背后大多有一位聪明会教的母亲,可见她眼前的高桂花不是一般人。
而且她儿子脑子也活,造了水车和水渠知道收费,给家里填补家用。一路上,李夫人都在说高氏家里没了男人多苦多苦,可她瞧着,高氏家里虽然不富裕,但高氏这日子却过得比别人有奔头多了,人家骄傲,是有底气在的。
日子嘛,都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哪需要日日盯着旁人过得如何。
等高氏将话说完,傅莹珠同高氏解释:“所谓乐不思蜀,就是快乐得不想回老家。”
“我一路走来,看见田地旁都有引渠灌溉,听人讲,是你家公子的手笔,看来是夫人教的好。”
一旁,正在吃着青团思念着母亲的青桃忽然停住了咬青团的动作,表情有些动容。
青桃听人说过,当初侯府头一位夫人,也就是傅莹珠的母亲,原本是个身子强健的,不知怎的,染了急病,治了几年都没治好,早早就走了。
后来,侯爷很快续弦了陈氏。
姑娘从小没了娘,又摊上了陈氏那种黑了心的后娘,日子过得真苦。
如今青桃自个儿吃到这个青团,还能回想起自己阿娘做饭的味道,可是傅莹珠呢?
她甚至连亲娘亲手做的饭菜,都没能吃上,也不知道自己母亲长得何种模样。
都是半大的小姑娘罢了,心思再深,还能如何?但凡姑娘少时过得好一些,有个人能为她遮风挡雨,也不至于被陈氏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逼成如此稳重老成的地步。
说来说去,全是那个天杀的陈氏的错。
这一想,青桃都要哭了。
高氏见青桃这种表情,还当是她的青团里有石子,把青桃的牙给硌疼了,连忙问是怎么回事,青桃鼻子一吸一吸的,瓮声瓮气道:“我想我娘,我也心疼我们小姐。”
高氏这才在恍然间,想起从村妇口中听到的一些事情来。
听说那位之前管事的侯府夫人,是侯爷续弦的继室。
那眼前这位傅府的大姑娘,莫非是侯府前一位夫人所出?俗话说得好,宁跟要饭的娘,不跟做官的爹,这姑娘的日子,恐怕没她一开始想的那么好过啊。
想到这,高氏眼神更是怜惜,简直恨不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招待傅莹珠。
在高氏这里用了点儿青团与灰水粽,眼看着时候不早了,傅莹珠拜别了高氏,启程回京。
用了人家的青团和粽子,临走时,傅莹珠叫青桃偷偷在人家的灶台边,放了几块碎银子。
就当是为高氏培养国家栋梁的事业添砖加瓦了,这家人的日子过得贫寒,她也不好意思白吃白喝人家的东西。
一路上,为了赶着回京,傅莹珠一行可谓是快马加鞭,临近京城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接近傍晚,城门差点就关上,要赶不及了。
要不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呢,就是她这个儿子已经算是贴心了,可比起和女儿相处的感觉,也是万万及不上的。
“傅姑娘,您喜欢的话,就再多吃点。”高氏看着傅莹珠,眼底温柔极了,甚至带上了点慈爱的眼神。
傅莹珠哪想到自己来这一趟,不仅能订好秋天的枣,还能吃到这么好吃的点心,点了点头,咽下一口青团后,对高氏说道:“夫人真的好厨艺。”
“太好吃了。”一旁的青桃也很赞同,说着又往嘴巴里塞了几口,说话时,眼底居然还有点泪光浮现,青桃哽咽说:“我仿佛吃到了我阿娘做的青团呜呜呜。”
高氏见了,嘴角简直要扯到天上去,她笑了笑,自谦道:“是今年的艾草长得好,你们闻闻,这艾草的香味,可是我的手再巧都做不出来的,是艾草本来的香味啊。”
“夫人的手艺也是真的好,才没有耽误食材。”傅莹珠又夹了一个青团,“都要让我乐不思蜀了。”
“乐不思蜀?”高氏笑了,“这话我听不懂,可惜我儿子去河边修他造的那架水车去了,不到晌午约莫是不会回来,八成还得是我给他送饭去,不然,若是他此刻在这儿,便可以解释给我听听了。”
她这话叫村庄里别的妇人听了,定然会觉得,高氏又在炫耀她那会读书的儿子了。
若非能够考取功名,当上大官,在他们眼里,书生最是无用。
自古以来,皆是穷文富武,书生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多了去了,能出人头地的又有几位。
谢家这书生,在邻人眼里,也是个不成大事的。
对于能炫耀儿子的高氏,村子里的人都等着看她的笑话,都觉得,高氏供着儿子读书还不如叫他去做劳工,不多赚点银子,怕是都最后连给她娶儿媳妇的彩礼钱都攒不出来。
而对于高氏的话,傅莹珠却是笑着倾听,并不轻看。田边的水渠她是亲眼见到了的,证明谢家这书生不是个死读书的,反而懂得学以致用。这一点,已经打败了许多人。
就是傅莹珠自己,如果没有学过相应的物理知识,也不会知道,水车的运转原理,要说设计建造,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一个优秀的孩子,和家庭的教育分不开关系,背后大多有一位聪明会教的母亲,可见她眼前的高桂花不是一般人。
而且她儿子脑子也活,造了水车和水渠知道收费,给家里填补家用。一路上,李夫人都在说高氏家里没了男人多苦多苦,可她瞧着,高氏家里虽然不富裕,但高氏这日子却过得比别人有奔头多了,人家骄傲,是有底气在的。
日子嘛,都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哪需要日日盯着旁人过得如何。
等高氏将话说完,傅莹珠同高氏解释:“所谓乐不思蜀,就是快乐得不想回老家。”
“我一路走来,看见田地旁都有引渠灌溉,听人讲,是你家公子的手笔,看来是夫人教的好。”
一旁,正在吃着青团思念着母亲的青桃忽然停住了咬青团的动作,表情有些动容。
青桃听人说过,当初侯府头一位夫人,也就是傅莹珠的母亲,原本是个身子强健的,不知怎的,染了急病,治了几年都没治好,早早就走了。
后来,侯爷很快续弦了陈氏。
姑娘从小没了娘,又摊上了陈氏那种黑了心的后娘,日子过得真苦。
如今青桃自个儿吃到这个青团,还能回想起自己阿娘做饭的味道,可是傅莹珠呢?
她甚至连亲娘亲手做的饭菜,都没能吃上,也不知道自己母亲长得何种模样。
都是半大的小姑娘罢了,心思再深,还能如何?但凡姑娘少时过得好一些,有个人能为她遮风挡雨,也不至于被陈氏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逼成如此稳重老成的地步。
说来说去,全是那个天杀的陈氏的错。
这一想,青桃都要哭了。
高氏见青桃这种表情,还当是她的青团里有石子,把青桃的牙给硌疼了,连忙问是怎么回事,青桃鼻子一吸一吸的,瓮声瓮气道:“我想我娘,我也心疼我们小姐。”
高氏这才在恍然间,想起从村妇口中听到的一些事情来。
听说那位之前管事的侯府夫人,是侯爷续弦的继室。
那眼前这位傅府的大姑娘,莫非是侯府前一位夫人所出?俗话说得好,宁跟要饭的娘,不跟做官的爹,这姑娘的日子,恐怕没她一开始想的那么好过啊。
想到这,高氏眼神更是怜惜,简直恨不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招待傅莹珠。
在高氏这里用了点儿青团与灰水粽,眼看着时候不早了,傅莹珠拜别了高氏,启程回京。
用了人家的青团和粽子,临走时,傅莹珠叫青桃偷偷在人家的灶台边,放了几块碎银子。
就当是为高氏培养国家栋梁的事业添砖加瓦了,这家人的日子过得贫寒,她也不好意思白吃白喝人家的东西。
一路上,为了赶着回京,傅莹珠一行可谓是快马加鞭,临近京城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接近傍晚,城门差点就关上,要赶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