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防川水道(1)
时间晃晃悠悠, 又到了冬季。
因着这年气候原因,先是夏季干旱,再是冬季寒冷, 大成百姓的生计也比往年艰难。但好在大成百姓善于耕织、积蓄, 虽然当年收成不好, 但加上朝廷余粮赈灾,还能勉强度日, 而北边的胡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牲畜在夏天里已经渴死、饿死了一轮,冬天又冷死饿死一批, 日子越发艰难起来,牲畜死伤惨重的部落,有的家庭甚至无法过冬。
胡人游牧民族,除了牲畜,没有别的粮食来源,就像楚霄云预料的那般, 又把主意打到了大成头上。胡国骑兵频频骚扰大成边境,抢劫大成边境百姓。大成边境驻军虽有驻军, 但应对胡人这种游击形势的骚扰却是强弩射蚊蝇,找不到着力点。
大成边境的局势越来越紧张。
从秋日开始, 楚霄云就发现和静县街头不时就会出现操着北方口音,举家南下的百姓。想起二十多年前大成和胡国的那场边境冲突,其后患现在都还没有肃清, 心里不禁担忧起来。
这日一个偷鸡摸狗的案子退堂后,楚霄云前往韦京翰的书房汇报近日来捕房一应事务时, 两人不知道怎的,说起边境的紧张局面。
楚霄云忧心忡忡地道:“万一祸端再起,北方丧失家园的百信再度变成流民南下, 胡人必然如法炮制,在流民中混入细作,鼓动流民闹事,势必会导致诸多问题,激化矛盾,甚至引发天下动荡。不知朝廷可有应对之策。”
楚霄云向韦京翰诉说自己内心的不安。来到这个时代的时间长了,他说话的口吻,也渐渐被这个时代所同化。
相比楚霄云的不安,作为一县之主的韦京翰看起来就沉稳多了。
“霄云不必太过忧虑。是人都知道吃一垫长一智,何况朝廷。对此结果,朝廷也早有考量。你没发现从秋收之后,和静县街头就有北方百姓前来投奔亲人吗?”
“就是注意到这个才忧心啊。”楚霄云长叹道。
韦京翰微微一笑:“秋收前朝廷就对百姓做了宣传,让他们南方有亲人南下投亲,朝廷补偿一部分盘缠,没有的朝廷给予统一安排。秋收时节,驻边的将士都帮着百姓抢收庄稼,今年北方秋收都比往年早日完成。秋收完成的百姓早已在朝廷组织下有序南撤了,断然不会再给胡人可趁之机。”
韦京翰一番话是缓缓道来,楚霄云却从中听出了大国的举重若轻,不疾不徐。
他听得瞠目结舌,想不到这个时代的大成朝竟然也有了这样的组织和执行能力。在震惊朝廷地的先见之明和行动能力意以外,楚霄云也不由得疑惑。
这等机密之事,韦京翰一个七品芝麻官是如何得知的?
他这样想,也这样问了。
“大人如何得知?”
韦京翰倒茶的手微微一顿,继续给自己的杯中添水。
“昔日同窗、恩师,多是朝中同僚,能听到点风声,不足为奇。”
是这样吗?不管是与不是,这事不宜深究,楚霄云宽心地一笑:“如此就放心了。就怕胡人趁机搞事。”
在楚霄云感觉放松后,韦京翰反到凝重起来:“这到底只是权宜之计。况且就算朝廷组织百姓南下,提前转运秋粮,但百姓能带走的毕竟只是细软,纵然有边军拱卫,房屋家园以及带不走的物什必定很多还是会遭到抢劫焚毁。这到底只是一种无奈的自保,而不是主动有效的攻击。”
“只有将胡人远远驱逐,我边境百姓才可能永保平安!”说着韦京翰起身走到窗边,遥望北方:“希望我大成终有一日能有战将逐胡人于大漠,封狼居胥,燕然勒石!”
说罢执杯对北而饮。
韦京翰的这番行为楚霄云看呆了。他没想到韦京翰这样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文官,能有这样的豪情壮志!他仿佛也透过韦京翰的这番壮志豪情的话语,看到了夕阳下,大成将士北逐大漠的英发雄姿。只是那样的伟业,也是需要广大将士的血肉来铸就,一时间楚霄云分不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结果。
好在这样的问题不是眼下就需要决断的,也不需要他这样一个没品没级的县城小捕头去考虑。楚霄云将心中的凝重想法放下,重新向韦京翰汇报近日来捕房种种。
公务之后,韦京翰微笑着对楚霄云道:“今日冬至,朝廷有半日休沐。早些回去,跟你家小夫郎还有小书谕好好过个节。”
楚霄云才想起,今儿已经冬至了,难怪一大早苏文就计划着放衙回去时,要买点羊肉回去炖汤,晚上吃围炉子。
思及此处,楚霄云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他对韦京翰拱手道别:“那属下就告辞了。”
自从王三强也来捕房当值之后,只要没有紧急公务,按时上下衙的时间,王三强都是搭楚霄云他们家的马车一起回家。今日也难得衙门捕房都无紧急之事,两人也都不需要轮班,换了皂服便同往日一样一起回家。
除了县衙大门,外面就是热闹的街市。
冬至和静县的街头很热闹,小书谕虽然名字文静,但性子却很跳脱,特别喜欢热闹,对街上的景物事事都很好奇。他压根不愿坐在车里,抱上车就哭。
苏文见了笑道:“今日街头热闹,我也不想坐车。今日放衙尚早,咱们又还要去买东西,不如步行。”
时间晃晃悠悠, 又到了冬季。
因着这年气候原因,先是夏季干旱,再是冬季寒冷, 大成百姓的生计也比往年艰难。但好在大成百姓善于耕织、积蓄, 虽然当年收成不好, 但加上朝廷余粮赈灾,还能勉强度日, 而北边的胡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牲畜在夏天里已经渴死、饿死了一轮,冬天又冷死饿死一批, 日子越发艰难起来,牲畜死伤惨重的部落,有的家庭甚至无法过冬。
胡人游牧民族,除了牲畜,没有别的粮食来源,就像楚霄云预料的那般, 又把主意打到了大成头上。胡国骑兵频频骚扰大成边境,抢劫大成边境百姓。大成边境驻军虽有驻军, 但应对胡人这种游击形势的骚扰却是强弩射蚊蝇,找不到着力点。
大成边境的局势越来越紧张。
从秋日开始, 楚霄云就发现和静县街头不时就会出现操着北方口音,举家南下的百姓。想起二十多年前大成和胡国的那场边境冲突,其后患现在都还没有肃清, 心里不禁担忧起来。
这日一个偷鸡摸狗的案子退堂后,楚霄云前往韦京翰的书房汇报近日来捕房一应事务时, 两人不知道怎的,说起边境的紧张局面。
楚霄云忧心忡忡地道:“万一祸端再起,北方丧失家园的百信再度变成流民南下, 胡人必然如法炮制,在流民中混入细作,鼓动流民闹事,势必会导致诸多问题,激化矛盾,甚至引发天下动荡。不知朝廷可有应对之策。”
楚霄云向韦京翰诉说自己内心的不安。来到这个时代的时间长了,他说话的口吻,也渐渐被这个时代所同化。
相比楚霄云的不安,作为一县之主的韦京翰看起来就沉稳多了。
“霄云不必太过忧虑。是人都知道吃一垫长一智,何况朝廷。对此结果,朝廷也早有考量。你没发现从秋收之后,和静县街头就有北方百姓前来投奔亲人吗?”
“就是注意到这个才忧心啊。”楚霄云长叹道。
韦京翰微微一笑:“秋收前朝廷就对百姓做了宣传,让他们南方有亲人南下投亲,朝廷补偿一部分盘缠,没有的朝廷给予统一安排。秋收时节,驻边的将士都帮着百姓抢收庄稼,今年北方秋收都比往年早日完成。秋收完成的百姓早已在朝廷组织下有序南撤了,断然不会再给胡人可趁之机。”
韦京翰一番话是缓缓道来,楚霄云却从中听出了大国的举重若轻,不疾不徐。
他听得瞠目结舌,想不到这个时代的大成朝竟然也有了这样的组织和执行能力。在震惊朝廷地的先见之明和行动能力意以外,楚霄云也不由得疑惑。
这等机密之事,韦京翰一个七品芝麻官是如何得知的?
他这样想,也这样问了。
“大人如何得知?”
韦京翰倒茶的手微微一顿,继续给自己的杯中添水。
“昔日同窗、恩师,多是朝中同僚,能听到点风声,不足为奇。”
是这样吗?不管是与不是,这事不宜深究,楚霄云宽心地一笑:“如此就放心了。就怕胡人趁机搞事。”
在楚霄云感觉放松后,韦京翰反到凝重起来:“这到底只是权宜之计。况且就算朝廷组织百姓南下,提前转运秋粮,但百姓能带走的毕竟只是细软,纵然有边军拱卫,房屋家园以及带不走的物什必定很多还是会遭到抢劫焚毁。这到底只是一种无奈的自保,而不是主动有效的攻击。”
“只有将胡人远远驱逐,我边境百姓才可能永保平安!”说着韦京翰起身走到窗边,遥望北方:“希望我大成终有一日能有战将逐胡人于大漠,封狼居胥,燕然勒石!”
说罢执杯对北而饮。
韦京翰的这番行为楚霄云看呆了。他没想到韦京翰这样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文官,能有这样的豪情壮志!他仿佛也透过韦京翰的这番壮志豪情的话语,看到了夕阳下,大成将士北逐大漠的英发雄姿。只是那样的伟业,也是需要广大将士的血肉来铸就,一时间楚霄云分不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结果。
好在这样的问题不是眼下就需要决断的,也不需要他这样一个没品没级的县城小捕头去考虑。楚霄云将心中的凝重想法放下,重新向韦京翰汇报近日来捕房种种。
公务之后,韦京翰微笑着对楚霄云道:“今日冬至,朝廷有半日休沐。早些回去,跟你家小夫郎还有小书谕好好过个节。”
楚霄云才想起,今儿已经冬至了,难怪一大早苏文就计划着放衙回去时,要买点羊肉回去炖汤,晚上吃围炉子。
思及此处,楚霄云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他对韦京翰拱手道别:“那属下就告辞了。”
自从王三强也来捕房当值之后,只要没有紧急公务,按时上下衙的时间,王三强都是搭楚霄云他们家的马车一起回家。今日也难得衙门捕房都无紧急之事,两人也都不需要轮班,换了皂服便同往日一样一起回家。
除了县衙大门,外面就是热闹的街市。
冬至和静县的街头很热闹,小书谕虽然名字文静,但性子却很跳脱,特别喜欢热闹,对街上的景物事事都很好奇。他压根不愿坐在车里,抱上车就哭。
苏文见了笑道:“今日街头热闹,我也不想坐车。今日放衙尚早,咱们又还要去买东西,不如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