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师 作者:今晚又打老虎
今日,大明日报的标题变了一个内容,里面仔细解释了一下之前报纸里面所说的“孝宗”指的并不是先帝,而是宋朝时期的孝宗赵眘。
虽然这样做显的有些欲盖弥彰,但总算也为太后洗白了一下。
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杨廷和亲自到逍遥山庄向江夏进行了请求,二是宣府那边朱厚照让人八百里加急送了一封手谕过来,手谕上也让江夏不要把这件事过于张扬出去。
朱厚照表明他将尽快回来,京师大小事务希望江夏多多看管。
这一个“尽快”让江夏有些无语,京师出了这么大的事,太后都已经上吊自尽了,他居然不是“马上”回来,而用了“尽快”这个字眼,难道宣府真的有那么好玩儿?
事实也的确如此。
对于崇尚武力的朱厚照来说,在宣府的生活真的很自在。
没有那些大臣在耳边喋喋不休,说着这不能做那不能做。没有仁义君子有事没事说自己此行失德,此言不慎。更加没有文官们相互指诘,勾心斗角。
有的是策马狂奔的洒脱,坐拥宣府美妇的风流,以及带兵剿匪打仗驱逐扰关蒙古人的雄霸。
这一切对于崇尚武力,喜好美人的朱厚照来说,宣府犹如天堂一般。如今的他亲切地把镇国府称为家,并且还预备派人到京师把豹房里的一些宝贝送到镇国府来供他把玩。
不过黄飞跃派锦衣卫给他送去的消息还是让他明白京师发生了大变故,自己必须立刻回去。
朱厚照也不是一个不知道轻重的人,京师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他本应该立刻启程回京。
但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朱厚照接到了江彬的汇报。
在驱逐袭边的蒙古人时他们抓住了几个俘虏,其中一个俘虏身份还不低,竟然是蒙古人里的百夫长。
严刑拷打以后江彬套出消息,原本那百夫长是负责驻守三长卫的,因为三长卫马上要和沙井的守军调防,所以他才带兵来袭边,为的就是在离开以前最后捞一笔。
三长卫离大同镇不远,是鞑靼的一个关镇所在。
江彬得到的这个消息在平时原本没有什么了不起,毕竟大明与鞑靼现在的关系还是属于井水不犯河水。
虽然大家都明白和对方迟早会有一战,不过总算还没有戳破还最后一层窗户纸。鞑靼人也只是偶尔来骚扰一下大明边关而已,并且来骚扰都是穿着便装装作马匪前来袭扰,从来都没用过军队的名义前来动大明边关。
所以按理说,大明也不会刻意去找鞑靼的麻烦。毕竟打仗说到底还是资源的消耗和比拼,无缘无故谁也不愿意随意开战。
但现在不一样了,江彬很了解朱厚照的性格。
在宣府来了以后,江彬已经陪着朱厚照将宣府四镇好几个马匪给剿灭,每次打仗的时候朱厚照都兴奋不已,偶尔还会冲到最前面亲手杀匪。搞得江彬提心吊胆,每次都不得不紧紧地跟着他,生怕他出现什么意外。
如今三长卫换防,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说这算得上是一个机会。江彬计算过,以三长卫的驻防兵力,只需要一支八千人的骑兵连夜突袭过去,杀一波就走,恐怕天亮的时候就能顺利回到大同镇。
江彬知道,来到这宣府以后朱厚照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和鞑靼人真正的交战一把。
为了投其所好,江彬不仅将三长卫换防的消息说给了朱厚照知道,同时还把自己的分析说给了朱厚照。
朱厚照一听能够跟鞑靼人真正的交战一把,并且还是夜袭鞑靼人的关镇,朱厚照兴奋的热血沸腾。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厚照这才决定暂时不回京师,等到袭击了鞑靼人的关城以后再回去,自己在江夏面前也能扬眉吐气一把。
自从和江夏结拜以后,朱厚照每次做事事后都是江夏去收拾烂摊子,要说这样的朱厚照除了对江夏心存感激以外,同时还有一些憋屈。因为这样的情况多了,总让他自己觉得好像自己不如江夏似得。
所以朱厚照很想做点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出来,在江夏面前露露脸。
既然决定了要打三长卫,江彬自然会把该做的准备提前做好。不可否认,抛开江彬此人的品行不议,行军打仗上他的确是一把好手,算得上是个不错的武将。
江彬派出了细作装扮成偷偷去三长卫倒卖的商人,大明的茶叶布匹铁器瓷器一直都是关外人十分喜爱的东西,所以江彬派出去的细作很快就潜入到了三长卫关镇里面。
等了大约三日时间,三长卫的兵马果然还是调动了。从沙井来的鞑靼兵马将三长卫接防下来,三长卫的兵马在夜里离开了三长卫。
刚刚到来的沙井兵马对于三长卫的防务自然还不熟悉,所以江彬和朱厚照商议决定,第二天夜里便发动突袭,杀一波就走。
次日黄昏,夕阳慢慢消失在草原远处的地平线下,黑幕逐渐降临。
朱厚照他们带着一万两千骑兵往三长卫狂奔而去。
三长卫里的细作早就在城外准备好迎接,当朱厚照他们到来时,几个细作立刻带着他们往三长卫走。
原本三长卫的主城前面是有一个小堡的,鞑靼人只需要在那小堡里面驻扎一支兵马,那么任何要到三长卫的兵马他们都能提前和他们相遇,即便不能打也能发射警备信号让主城的人知道。
可惜,从沙井刚刚换防过来的鞑靼兵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沙井离大明的边关较远,从沙井换防到三长卫等于是从一个贫瘠的地方换到了一个油水充足的地方。所以此刻三长卫的千夫长还在三长卫的都城里庆祝呢。
一支烟火升空炸开,三长卫里的细作立刻集合起来往三长卫的城门冲击。一直冲到城门口,三长卫城楼上还没有任何人反应过来,直到城楼下方守城门的鞑靼士兵和那些细作杀起来了城楼上的人才反应过来。可惜这个时候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城里的这些细作乃是江彬从手下兵马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武艺高强。
城门口的鞑靼兵马几乎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杀的七七八八,然后细作们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去抢开城门,另外一部分负责抵御城楼上下来的援兵。
城门很快打开,正朝着城门策马狂奔而来的朱厚照一见城门终于洞开了顿时兴奋地大叫起来,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吼道:“杀啊!杀......”
江彬一见朱厚照又有要冲到最前面的趋势,他赶紧高声下令道:“前锋冲击,快!”
最前方的骑兵立刻放开马力全力驱马前行,这样朱厚照又被保护在中间。
城楼上的守兵甚至连一支箭都没来得及射出,朱厚照他们已经冲进了城里。
在宣府呆着的这些日子里,朱厚照不知道遇到过多少次鞑靼袭边,每次跑到边关肆虐一番就走,等到自己带兵马前去的时候那些鞑靼人早就已经跑得没了踪影。想到这次终于能够给这些鞑靼人一个教训,朱厚照兴奋地身体都有些发热,口中不断吼着“杀!杀光这些鞑靼狗,杀!给朕杀光他们!”
朱厚照一声“朕”把江彬吓了一跳,这若要是暴露了身份,可能会出大问题吧。
江彬赶紧叫道:“皇上,不能暴露身份。”
朱厚照听后讪讪地笑了笑,道:“忘了,一时高兴朕......我就忘了。传令下去,今天晚上杀人最多的,我赏黄金百两。”
“是!”江彬应命以后立刻高吼一声:“所有人听着,杀敌最多者,赏黄金百两!”
“噢噢噢......”骑兵们兴奋地不断大叫,刚到这三长卫还没站稳脚的鞑靼兵马终于吃到了一个当头棒喝。
天色逐渐开始放亮,一夜的时间慢慢过去。
三长卫这个关镇本来就不大,朱厚照他们和关镇里的守兵杀了一整夜,几乎每一条街道上都有鞑靼人留下的尸体。
江彬抬头看了看天色,估算着时间离这里最近的朵云卫应该快要驰援到了。
江彬赶紧对朱厚照说道:“皇上,我们该走了,否则对方的援兵就到了。”
朱厚照想了想,点了下头后指着前方的卫府道:“去!放把火把那里烧了,然后我们走。”
“是!”江彬下令让人跑去把那卫府放了一把大火,临走之前朱厚照看了看那火焰,哈哈笑道:“好大的烟火,不错不错......”
袭击了三长卫以后朱厚照他们一路畅通无阻的离开,最后果然在天亮的时候回到了大同府。
朱厚照这次是爽了,而三长卫这边的千夫长却险些没有气死。
大明兵马竟然主动袭城,这他娘多少年没有遇到过了。原本他是不准上报的,因为太丢人了。但是他手下的一名百夫长却说道:“将军,那群大明兵马攻城的时候,我听见了其中一个人叫另外一个人‘皇上’。”
“当真?”千夫长大惊。
今日,大明日报的标题变了一个内容,里面仔细解释了一下之前报纸里面所说的“孝宗”指的并不是先帝,而是宋朝时期的孝宗赵眘。
虽然这样做显的有些欲盖弥彰,但总算也为太后洗白了一下。
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杨廷和亲自到逍遥山庄向江夏进行了请求,二是宣府那边朱厚照让人八百里加急送了一封手谕过来,手谕上也让江夏不要把这件事过于张扬出去。
朱厚照表明他将尽快回来,京师大小事务希望江夏多多看管。
这一个“尽快”让江夏有些无语,京师出了这么大的事,太后都已经上吊自尽了,他居然不是“马上”回来,而用了“尽快”这个字眼,难道宣府真的有那么好玩儿?
事实也的确如此。
对于崇尚武力的朱厚照来说,在宣府的生活真的很自在。
没有那些大臣在耳边喋喋不休,说着这不能做那不能做。没有仁义君子有事没事说自己此行失德,此言不慎。更加没有文官们相互指诘,勾心斗角。
有的是策马狂奔的洒脱,坐拥宣府美妇的风流,以及带兵剿匪打仗驱逐扰关蒙古人的雄霸。
这一切对于崇尚武力,喜好美人的朱厚照来说,宣府犹如天堂一般。如今的他亲切地把镇国府称为家,并且还预备派人到京师把豹房里的一些宝贝送到镇国府来供他把玩。
不过黄飞跃派锦衣卫给他送去的消息还是让他明白京师发生了大变故,自己必须立刻回去。
朱厚照也不是一个不知道轻重的人,京师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他本应该立刻启程回京。
但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朱厚照接到了江彬的汇报。
在驱逐袭边的蒙古人时他们抓住了几个俘虏,其中一个俘虏身份还不低,竟然是蒙古人里的百夫长。
严刑拷打以后江彬套出消息,原本那百夫长是负责驻守三长卫的,因为三长卫马上要和沙井的守军调防,所以他才带兵来袭边,为的就是在离开以前最后捞一笔。
三长卫离大同镇不远,是鞑靼的一个关镇所在。
江彬得到的这个消息在平时原本没有什么了不起,毕竟大明与鞑靼现在的关系还是属于井水不犯河水。
虽然大家都明白和对方迟早会有一战,不过总算还没有戳破还最后一层窗户纸。鞑靼人也只是偶尔来骚扰一下大明边关而已,并且来骚扰都是穿着便装装作马匪前来袭扰,从来都没用过军队的名义前来动大明边关。
所以按理说,大明也不会刻意去找鞑靼的麻烦。毕竟打仗说到底还是资源的消耗和比拼,无缘无故谁也不愿意随意开战。
但现在不一样了,江彬很了解朱厚照的性格。
在宣府来了以后,江彬已经陪着朱厚照将宣府四镇好几个马匪给剿灭,每次打仗的时候朱厚照都兴奋不已,偶尔还会冲到最前面亲手杀匪。搞得江彬提心吊胆,每次都不得不紧紧地跟着他,生怕他出现什么意外。
如今三长卫换防,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说这算得上是一个机会。江彬计算过,以三长卫的驻防兵力,只需要一支八千人的骑兵连夜突袭过去,杀一波就走,恐怕天亮的时候就能顺利回到大同镇。
江彬知道,来到这宣府以后朱厚照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和鞑靼人真正的交战一把。
为了投其所好,江彬不仅将三长卫换防的消息说给了朱厚照知道,同时还把自己的分析说给了朱厚照。
朱厚照一听能够跟鞑靼人真正的交战一把,并且还是夜袭鞑靼人的关镇,朱厚照兴奋的热血沸腾。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厚照这才决定暂时不回京师,等到袭击了鞑靼人的关城以后再回去,自己在江夏面前也能扬眉吐气一把。
自从和江夏结拜以后,朱厚照每次做事事后都是江夏去收拾烂摊子,要说这样的朱厚照除了对江夏心存感激以外,同时还有一些憋屈。因为这样的情况多了,总让他自己觉得好像自己不如江夏似得。
所以朱厚照很想做点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出来,在江夏面前露露脸。
既然决定了要打三长卫,江彬自然会把该做的准备提前做好。不可否认,抛开江彬此人的品行不议,行军打仗上他的确是一把好手,算得上是个不错的武将。
江彬派出了细作装扮成偷偷去三长卫倒卖的商人,大明的茶叶布匹铁器瓷器一直都是关外人十分喜爱的东西,所以江彬派出去的细作很快就潜入到了三长卫关镇里面。
等了大约三日时间,三长卫的兵马果然还是调动了。从沙井来的鞑靼兵马将三长卫接防下来,三长卫的兵马在夜里离开了三长卫。
刚刚到来的沙井兵马对于三长卫的防务自然还不熟悉,所以江彬和朱厚照商议决定,第二天夜里便发动突袭,杀一波就走。
次日黄昏,夕阳慢慢消失在草原远处的地平线下,黑幕逐渐降临。
朱厚照他们带着一万两千骑兵往三长卫狂奔而去。
三长卫里的细作早就在城外准备好迎接,当朱厚照他们到来时,几个细作立刻带着他们往三长卫走。
原本三长卫的主城前面是有一个小堡的,鞑靼人只需要在那小堡里面驻扎一支兵马,那么任何要到三长卫的兵马他们都能提前和他们相遇,即便不能打也能发射警备信号让主城的人知道。
可惜,从沙井刚刚换防过来的鞑靼兵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沙井离大明的边关较远,从沙井换防到三长卫等于是从一个贫瘠的地方换到了一个油水充足的地方。所以此刻三长卫的千夫长还在三长卫的都城里庆祝呢。
一支烟火升空炸开,三长卫里的细作立刻集合起来往三长卫的城门冲击。一直冲到城门口,三长卫城楼上还没有任何人反应过来,直到城楼下方守城门的鞑靼士兵和那些细作杀起来了城楼上的人才反应过来。可惜这个时候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城里的这些细作乃是江彬从手下兵马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武艺高强。
城门口的鞑靼兵马几乎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杀的七七八八,然后细作们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去抢开城门,另外一部分负责抵御城楼上下来的援兵。
城门很快打开,正朝着城门策马狂奔而来的朱厚照一见城门终于洞开了顿时兴奋地大叫起来,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吼道:“杀啊!杀......”
江彬一见朱厚照又有要冲到最前面的趋势,他赶紧高声下令道:“前锋冲击,快!”
最前方的骑兵立刻放开马力全力驱马前行,这样朱厚照又被保护在中间。
城楼上的守兵甚至连一支箭都没来得及射出,朱厚照他们已经冲进了城里。
在宣府呆着的这些日子里,朱厚照不知道遇到过多少次鞑靼袭边,每次跑到边关肆虐一番就走,等到自己带兵马前去的时候那些鞑靼人早就已经跑得没了踪影。想到这次终于能够给这些鞑靼人一个教训,朱厚照兴奋地身体都有些发热,口中不断吼着“杀!杀光这些鞑靼狗,杀!给朕杀光他们!”
朱厚照一声“朕”把江彬吓了一跳,这若要是暴露了身份,可能会出大问题吧。
江彬赶紧叫道:“皇上,不能暴露身份。”
朱厚照听后讪讪地笑了笑,道:“忘了,一时高兴朕......我就忘了。传令下去,今天晚上杀人最多的,我赏黄金百两。”
“是!”江彬应命以后立刻高吼一声:“所有人听着,杀敌最多者,赏黄金百两!”
“噢噢噢......”骑兵们兴奋地不断大叫,刚到这三长卫还没站稳脚的鞑靼兵马终于吃到了一个当头棒喝。
天色逐渐开始放亮,一夜的时间慢慢过去。
三长卫这个关镇本来就不大,朱厚照他们和关镇里的守兵杀了一整夜,几乎每一条街道上都有鞑靼人留下的尸体。
江彬抬头看了看天色,估算着时间离这里最近的朵云卫应该快要驰援到了。
江彬赶紧对朱厚照说道:“皇上,我们该走了,否则对方的援兵就到了。”
朱厚照想了想,点了下头后指着前方的卫府道:“去!放把火把那里烧了,然后我们走。”
“是!”江彬下令让人跑去把那卫府放了一把大火,临走之前朱厚照看了看那火焰,哈哈笑道:“好大的烟火,不错不错......”
袭击了三长卫以后朱厚照他们一路畅通无阻的离开,最后果然在天亮的时候回到了大同府。
朱厚照这次是爽了,而三长卫这边的千夫长却险些没有气死。
大明兵马竟然主动袭城,这他娘多少年没有遇到过了。原本他是不准上报的,因为太丢人了。但是他手下的一名百夫长却说道:“将军,那群大明兵马攻城的时候,我听见了其中一个人叫另外一个人‘皇上’。”
“当真?”千夫长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