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一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后佛教引用。传说在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须弥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构成,高84000由旬(1由旬可能约13公里,即110万公里),山顶为帝释天,四面山腰是四天王天。
根据《长阿含经》的说法,须弥山北为北俱芦洲、东为东胜神洲、西为西牛贺洲、南为南赡部洲。 [1]
《起世因本经》卷第一〈阎浮洲品第一〉描述了须弥山的具体景象:
诸比丘,须弥山半,四万二千由旬中,有四大天王宫殿……须弥山上,有三十三天诸宫殿,帝释所住。三十三天,向上一倍,有夜摩诸天宫殿住。其夜摩天,向上一倍,有兜率陀诸天宫殿住。其兜率天,向上一倍,有化乐诸天宫殿住。其化乐天,向上一倍,有他化自在诸天宫殿住。其他化自在天,向上一倍,有梵身诸 天宫殿住。其他化上梵身天下,于其中间,有魔波旬诸宫殿住。倍梵身上,有光音天。倍光音天,有遍净天。倍遍净上,有广果天。倍广果上,有不麤天。广果天 上,不麤天下,其间别有诸天宫住,名为无想众生所居。倍不麤上有不恼天。倍不恼上,有善见天。倍善见上,有善现天。倍善现上,则是阿迦尼吒诸天宫殿……阿 迦尼吒上,更有诸有,名无边虚空处天、无边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此等尽名诸天住处……如是之处,如是界分,众生所住,若来若去,若生 若灭,边际所极,是世界中,诸众生辈,有生老死堕在……。
佛教宇宙观主张宇宙系由无数个世界所构成,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每一世界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谓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为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
相传此山有八山八海绕其四周,入水八万由旬,出于水上高八万由旬,纵广之量亦同。周围有三十二万由旬。由四宝所成,北面为黄金、东面为白银、南面为琉璃、西面为颇梨。而须弥山四方的虚空色,也由这些宝物所反映。七金山与须弥山间的七海(内海),充满八功德水,七金山外隔着碱海(外海)有铁围山,碱海中有郁单越(北)、弗婆提(东)、阎浮提(南)、瞿耶尼(西)四大洲,此即所谓的“须弥四洲”。
在上列诸山中,须弥山及七金山皆为方形,只有铁围山是圆形。以上九山、八海由三轮所支持。风轮在最下,其量广无数,厚十六亿由旬。其上有水轮。水轮上部则凝结成金轮。水、金二轮深度共达十一亿二万由旬,下方八亿由旬是水轮。而两轮之广,直径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由旬。最初,由于有情业增上力,风轮生,依止于虚空,又依有情之业力,大云雨起,澍风轮上,积为水轮,又因业力风起,击水,上部结为金轮。这是有情的依处,即器世间,住在此间的有情有天、人、阿修罗等六趣。
诸天中有地居天、空居天之别,六欲天中的忉利、四王二天属地居天位,忉利天位于须弥山顶上。四王天位于须弥山的第四层级。又须弥山的第三层级以下,有四王天的眷属夜叉神止住,住第三层的称为恒憍,住第二层的称为持鬘,住初层的称为坚手。七金山以及日轮、月轮的宫殿内,也有四王天的眷属止住。六欲天(欲界)上面有*四禅十六天,其上更有无*四天。
依上述三轮的支持,由九山、八海、四洲构成的国土,称为一世界或一须弥世界。一千个须弥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倍的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由于有小中大的区别,所以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为一佛的化境。此世界乃是为六趣二十五有界的有情作依止,相对于有情世间,而称为器世间。
在六趣中,地狱(奈落)在南阎浮洲下一千由旬至四万由旬间,有等活地狱至无间地狱的八热地狱。其眷属地狱,即十六游增地狱,位在各地狱的四门。又,八寒地狱亦在其附近,南阎浮洲以及东西二洲,也有孤地狱散布。一说地狱趣在大铁围山间。其次,饿鬼趣除居其本处南阎浮洲下五百由旬外,也散住于人天间。畜生趣以大海中为本处,而遍在诸趣中。阿修罗趣以须弥山麓与须弥海为本处,又遍在各处,以和忉利、四王二天战斗为事。人趣居四大洲及其眷属八洲,但南洲所属的遮末罗洲,是罗刹的住处。四王、憍利等六欲天,及*、无*都是天趣的住处。
记载编辑
须弥山一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后佛教引用。据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记载,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其山直上,无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之宫殿,山基有纯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级“七宝阶道”,夹道两旁有七重宝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其间之门、墙、窗、栏、树等,皆为金、银、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之奇鸟,相和而鸣,诸鬼神住于其中。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为帝释天所居住之处。
据立世阿毗昙论卷二数量品记载,以须弥山为中心,外围有八大山、八大海顺次环绕,整个世界之形相团圆,有如铜烛盘。须弥山周遭为须弥海所环绕,高为八万由旬,深入
须弥山
须弥山
水面下八万由旬,基底呈四方形,周围有三十二万由旬,继之为八山,山与山之间,隔着七海。八山之山名顺次为:由干陀(梵yugandha^ra ,巴yugandhara )、伊沙陀(梵i^s!a^dhara ,巴i^sadhara )、诃罗置(梵khadiraka ,巴karavi^ka )、修腾娑(梵sudars/ana ,巴sudassana )、阿沙干那(梵as/vakarn!a ,巴assakan!n!a )、毗那多(梵vinataka ,巴同)、尼民陀(梵nimim!dhara ,巴nemindhara ),铁围山(梵cakrava^d!a ,巴cakkava^l!a )。七海之前六海名称,即随其所环绕之山而得名。第七山外有碱海,其外有铁围山。须弥四洲:弗婆提、瞿陀尼、阎浮提、郁单越,各位于碱海中之东西南北四方,吾等众生即居住于南面之阎浮提洲。然关于八大山之名称及顺次,于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大楼炭经卷五灾变品之记载,略有不同。
位置分析编辑
天柱断裂一般人根本去不了,当我们站在北极往南极方向去看,其实我们的前后左右都是南方,所以必须依靠指南针找方向。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本书首发来自百书楼(m.baishu.la),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根据《长阿含经》的说法,须弥山北为北俱芦洲、东为东胜神洲、西为西牛贺洲、南为南赡部洲。 [1]
《起世因本经》卷第一〈阎浮洲品第一〉描述了须弥山的具体景象:
诸比丘,须弥山半,四万二千由旬中,有四大天王宫殿……须弥山上,有三十三天诸宫殿,帝释所住。三十三天,向上一倍,有夜摩诸天宫殿住。其夜摩天,向上一倍,有兜率陀诸天宫殿住。其兜率天,向上一倍,有化乐诸天宫殿住。其化乐天,向上一倍,有他化自在诸天宫殿住。其他化自在天,向上一倍,有梵身诸 天宫殿住。其他化上梵身天下,于其中间,有魔波旬诸宫殿住。倍梵身上,有光音天。倍光音天,有遍净天。倍遍净上,有广果天。倍广果上,有不麤天。广果天 上,不麤天下,其间别有诸天宫住,名为无想众生所居。倍不麤上有不恼天。倍不恼上,有善见天。倍善见上,有善现天。倍善现上,则是阿迦尼吒诸天宫殿……阿 迦尼吒上,更有诸有,名无边虚空处天、无边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此等尽名诸天住处……如是之处,如是界分,众生所住,若来若去,若生 若灭,边际所极,是世界中,诸众生辈,有生老死堕在……。
佛教宇宙观主张宇宙系由无数个世界所构成,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每一世界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谓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为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
相传此山有八山八海绕其四周,入水八万由旬,出于水上高八万由旬,纵广之量亦同。周围有三十二万由旬。由四宝所成,北面为黄金、东面为白银、南面为琉璃、西面为颇梨。而须弥山四方的虚空色,也由这些宝物所反映。七金山与须弥山间的七海(内海),充满八功德水,七金山外隔着碱海(外海)有铁围山,碱海中有郁单越(北)、弗婆提(东)、阎浮提(南)、瞿耶尼(西)四大洲,此即所谓的“须弥四洲”。
在上列诸山中,须弥山及七金山皆为方形,只有铁围山是圆形。以上九山、八海由三轮所支持。风轮在最下,其量广无数,厚十六亿由旬。其上有水轮。水轮上部则凝结成金轮。水、金二轮深度共达十一亿二万由旬,下方八亿由旬是水轮。而两轮之广,直径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由旬。最初,由于有情业增上力,风轮生,依止于虚空,又依有情之业力,大云雨起,澍风轮上,积为水轮,又因业力风起,击水,上部结为金轮。这是有情的依处,即器世间,住在此间的有情有天、人、阿修罗等六趣。
诸天中有地居天、空居天之别,六欲天中的忉利、四王二天属地居天位,忉利天位于须弥山顶上。四王天位于须弥山的第四层级。又须弥山的第三层级以下,有四王天的眷属夜叉神止住,住第三层的称为恒憍,住第二层的称为持鬘,住初层的称为坚手。七金山以及日轮、月轮的宫殿内,也有四王天的眷属止住。六欲天(欲界)上面有*四禅十六天,其上更有无*四天。
依上述三轮的支持,由九山、八海、四洲构成的国土,称为一世界或一须弥世界。一千个须弥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倍的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由于有小中大的区别,所以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为一佛的化境。此世界乃是为六趣二十五有界的有情作依止,相对于有情世间,而称为器世间。
在六趣中,地狱(奈落)在南阎浮洲下一千由旬至四万由旬间,有等活地狱至无间地狱的八热地狱。其眷属地狱,即十六游增地狱,位在各地狱的四门。又,八寒地狱亦在其附近,南阎浮洲以及东西二洲,也有孤地狱散布。一说地狱趣在大铁围山间。其次,饿鬼趣除居其本处南阎浮洲下五百由旬外,也散住于人天间。畜生趣以大海中为本处,而遍在诸趣中。阿修罗趣以须弥山麓与须弥海为本处,又遍在各处,以和忉利、四王二天战斗为事。人趣居四大洲及其眷属八洲,但南洲所属的遮末罗洲,是罗刹的住处。四王、憍利等六欲天,及*、无*都是天趣的住处。
记载编辑
须弥山一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后佛教引用。据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记载,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其山直上,无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之宫殿,山基有纯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级“七宝阶道”,夹道两旁有七重宝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其间之门、墙、窗、栏、树等,皆为金、银、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之奇鸟,相和而鸣,诸鬼神住于其中。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为帝释天所居住之处。
据立世阿毗昙论卷二数量品记载,以须弥山为中心,外围有八大山、八大海顺次环绕,整个世界之形相团圆,有如铜烛盘。须弥山周遭为须弥海所环绕,高为八万由旬,深入
须弥山
须弥山
水面下八万由旬,基底呈四方形,周围有三十二万由旬,继之为八山,山与山之间,隔着七海。八山之山名顺次为:由干陀(梵yugandha^ra ,巴yugandhara )、伊沙陀(梵i^s!a^dhara ,巴i^sadhara )、诃罗置(梵khadiraka ,巴karavi^ka )、修腾娑(梵sudars/ana ,巴sudassana )、阿沙干那(梵as/vakarn!a ,巴assakan!n!a )、毗那多(梵vinataka ,巴同)、尼民陀(梵nimim!dhara ,巴nemindhara ),铁围山(梵cakrava^d!a ,巴cakkava^l!a )。七海之前六海名称,即随其所环绕之山而得名。第七山外有碱海,其外有铁围山。须弥四洲:弗婆提、瞿陀尼、阎浮提、郁单越,各位于碱海中之东西南北四方,吾等众生即居住于南面之阎浮提洲。然关于八大山之名称及顺次,于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大楼炭经卷五灾变品之记载,略有不同。
位置分析编辑
天柱断裂一般人根本去不了,当我们站在北极往南极方向去看,其实我们的前后左右都是南方,所以必须依靠指南针找方向。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本书首发来自百书楼(m.baishu.la),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