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小满望着路旁的碑林,满脸震惊,范鲤微笑道:“无需惊讶。那些都是我凤鸣书院历代先贤所留,算是他们的衣冠冢吧。”
可范鲤说得轻巧,小满又怎能不震惊?
因为那些刻在碑上的名字,随便拎出一个来,都能让他们所处的那段历史噤若寒蝉!
周鸷、刘小宛、李轩辕、赵逖……
这些震古烁今的大人物,竟然都是从凤鸣书院走出去的!
小满跟在范鲤的身后继续上山。
青石路的尽头,是一座恢宏山门。
山门用青石雕刻,右书“千古文章”、左刻“万里山河”。横批只有两个字——天下。
上联、下联与横批用三种不同的笔迹拓成,小满却丝毫也不觉得怪异。
因为包括小满在内的所有楚人都知道,这十个字,其实出自三人之手。
“千古文章”为范家开山祖师范陶朱手书、“万里山河”是范鲤的十四世祖范鸠留字。
至于那“天下”二字,则出自一位刘姓男子之手。
天下。
这两个字何其沉重。可从大楚、两奉、大齐,再到大魏、两赵,这两个字就这么理所当然地挂进了所有楚人心里。
因为有资格刻这两个字的人,最终也没敢在题字的末款留下自己的姓名。
此人叫刘小宛。
小宛是范鲤的十四世祖——范鸠为他取的小名,因为他与范鸠相逢于宛城。
后来,这个小名渐渐地就没人叫了。
因为这位刘小宛布衣起家、坐拥天下。他开创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称呼,他的正名刘寄奴被写进了《楚书》,庙号太祖!
小满还知道,这位奋起寒微、气吞万里的楚太祖,称帝后拿起铁钎子凿刻这两个字时,却犹豫起来。
——他觉得末款留下正名太显疏远,有忘本之嫌;可留下“小宛”二字,又怕已经逝世的恩师觉得自己轻浮,不显尊重。
最后他干脆只送来两个字,连姓名也没敢留。
这件事也成了青史上的一桩美谈,后世还有人作打油诗笑曰“气吞万里刘虎胆,丹书不敢称‘小宛’”。
此举把凤鸣书院的地位推上了巅峰,范家也因此与鲁郡子家一道,成为天下文脉的执牛耳者。
……
跨过那道恢宏山门,小满终于看到了那座坐落在凤鸣山腰的古朴书院。
这座书院建成于东奉年间,至今已过千年。
大奉洪嘉之乱后,山河破碎、国土沦陷,楚人纷纷背井南渡。原来位于中原的凤鸣书院,也是在那时候迁到了如今的天南省、那时的天南州。
从远处看去,这座古老书院瓦当垂纹、浑然天成。由于年代太过久远,书院显得有些古旧。
可历尽千年风霜雪雨之后,那份古朴与大气越发返璞归真、与天地契。
或许是近家情怯吧,许清红着一张脸,不敢跟着范鲤走进去。
这时小满反过来握住师娘的手,跟着范鲤跨进了这座天下读书人的精神圣地。
书院里没有栽种花草,只种着几方菜园。此时,一位十二三岁的孩子正在菜园里锄着草。
那个孩子身穿青色短褐,头发用一根红绳随意挽起。
少年见范鲤回山了,赶紧把手里的锄头放下,走到范鲤身前,恭敬执弟子之礼。
范鲤点头,牵着许清的手对少年道:“长秦,这是你的师娘。”
“长秦叩见师娘。”少年赶紧跪倒在地上,朝着许清行大礼道。
许清红着脸把少年从地上扶起,羞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范鲤又把将小满揽到前来,笑着对少年道:“这是为师新收的弟子,你的师弟小满。”
“拜见师兄!”小满恭敬朝他的这位大师兄行了一礼。可没想,他的这位师兄也与他还了一礼。
两个两袭青衣相对而拜,看得同样身穿青衫的范鲤笑容满面。
范鲤朝院里望了一眼,见里面再无动静,问长秦道:“曾仪呢?”
“禀师尊,二师弟见师父一直不回山,就回凌安城了。”长秦恭敬道。
“嗯。”范鲤皱起眉头,又对许清与二位弟子道:“走,去我凤鸣祠堂。”
小满跟上范鲤,朝凤鸣书院的祠堂走去。
当小满跨进那座香烟袅袅的范家祠堂后,他登时被眼前的无数灵牌给震惊的无以复加!
整个祠堂依山而建,层层而上,一直蜿蜒到山顶。山的最上面,削山为像,竟是一尊凤鸣开山祖师范陶朱的巨大雕像!
祠堂两旁的墙壁上挂着凤鸣列代先祖的画像,小满这时才知道,原来许多他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也是从凤鸣山走出去的。
范鲤牵着同样被吓了一跳的许清点燃三炷香,跪在地上。
长秦也领着小满燃起香,一左一右跪在了范鲤许清的身旁。
范鲤望着列位先贤的灵牌,郑重道:“范家第二十一代传人范鲤,今日携妻许氏,叩拜先祖!愿列祖列宗保佑华夏国运永昌、此后再不需要凤鸣书院入世拯救苍生!”
说完,范鲤领着众人三叩九拜。
叩拜完毕,范鲤牵着许清的手,把香插进了香炉中,又和许清站到了祠堂一旁。
长秦叩拜完毕,也起身奉香,站到范鲤身后。
于是偌大一座祠堂里,只有小满还跪在地上。
范鲤望着腰杆笔直的小满,郑重道:“我凤鸣山自从春秋祖师范陶朱开山以来,至今已历两千余年。其间华夏几遭灭国,都有我凤鸣先祖慨然下山,救万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
“凡我凤鸣弟子,须时时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江山社稷,自当一肩挑之!”范鲤郑重道:“凤鸣书院第二十二代弟子杨素,为凤鸣先贤奉香!”
小满从地上站起,踮起脚尖,把手里的香插进了灵牌前的香炉里。
紧接着是三叩九拜之大礼。
小满跪在地上,望着灵牌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心中的热血激荡着。
自大骊至离阳,两千年岁月悠悠,多少英雄豪杰从凤鸣书院入世,慷慨赴那万丈红尘。
如今兴亡成败都作了土,唯有山脚青石两旁的碑林上,那一位位如点点寒星耀于青史中的名字,诉说着千秋功过。
……
桃李成蹊。
刻碑成林。
而凤鸣范家,只是在深山中静静避世。
天下却仰其清鸣。
可范鲤说得轻巧,小满又怎能不震惊?
因为那些刻在碑上的名字,随便拎出一个来,都能让他们所处的那段历史噤若寒蝉!
周鸷、刘小宛、李轩辕、赵逖……
这些震古烁今的大人物,竟然都是从凤鸣书院走出去的!
小满跟在范鲤的身后继续上山。
青石路的尽头,是一座恢宏山门。
山门用青石雕刻,右书“千古文章”、左刻“万里山河”。横批只有两个字——天下。
上联、下联与横批用三种不同的笔迹拓成,小满却丝毫也不觉得怪异。
因为包括小满在内的所有楚人都知道,这十个字,其实出自三人之手。
“千古文章”为范家开山祖师范陶朱手书、“万里山河”是范鲤的十四世祖范鸠留字。
至于那“天下”二字,则出自一位刘姓男子之手。
天下。
这两个字何其沉重。可从大楚、两奉、大齐,再到大魏、两赵,这两个字就这么理所当然地挂进了所有楚人心里。
因为有资格刻这两个字的人,最终也没敢在题字的末款留下自己的姓名。
此人叫刘小宛。
小宛是范鲤的十四世祖——范鸠为他取的小名,因为他与范鸠相逢于宛城。
后来,这个小名渐渐地就没人叫了。
因为这位刘小宛布衣起家、坐拥天下。他开创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称呼,他的正名刘寄奴被写进了《楚书》,庙号太祖!
小满还知道,这位奋起寒微、气吞万里的楚太祖,称帝后拿起铁钎子凿刻这两个字时,却犹豫起来。
——他觉得末款留下正名太显疏远,有忘本之嫌;可留下“小宛”二字,又怕已经逝世的恩师觉得自己轻浮,不显尊重。
最后他干脆只送来两个字,连姓名也没敢留。
这件事也成了青史上的一桩美谈,后世还有人作打油诗笑曰“气吞万里刘虎胆,丹书不敢称‘小宛’”。
此举把凤鸣书院的地位推上了巅峰,范家也因此与鲁郡子家一道,成为天下文脉的执牛耳者。
……
跨过那道恢宏山门,小满终于看到了那座坐落在凤鸣山腰的古朴书院。
这座书院建成于东奉年间,至今已过千年。
大奉洪嘉之乱后,山河破碎、国土沦陷,楚人纷纷背井南渡。原来位于中原的凤鸣书院,也是在那时候迁到了如今的天南省、那时的天南州。
从远处看去,这座古老书院瓦当垂纹、浑然天成。由于年代太过久远,书院显得有些古旧。
可历尽千年风霜雪雨之后,那份古朴与大气越发返璞归真、与天地契。
或许是近家情怯吧,许清红着一张脸,不敢跟着范鲤走进去。
这时小满反过来握住师娘的手,跟着范鲤跨进了这座天下读书人的精神圣地。
书院里没有栽种花草,只种着几方菜园。此时,一位十二三岁的孩子正在菜园里锄着草。
那个孩子身穿青色短褐,头发用一根红绳随意挽起。
少年见范鲤回山了,赶紧把手里的锄头放下,走到范鲤身前,恭敬执弟子之礼。
范鲤点头,牵着许清的手对少年道:“长秦,这是你的师娘。”
“长秦叩见师娘。”少年赶紧跪倒在地上,朝着许清行大礼道。
许清红着脸把少年从地上扶起,羞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范鲤又把将小满揽到前来,笑着对少年道:“这是为师新收的弟子,你的师弟小满。”
“拜见师兄!”小满恭敬朝他的这位大师兄行了一礼。可没想,他的这位师兄也与他还了一礼。
两个两袭青衣相对而拜,看得同样身穿青衫的范鲤笑容满面。
范鲤朝院里望了一眼,见里面再无动静,问长秦道:“曾仪呢?”
“禀师尊,二师弟见师父一直不回山,就回凌安城了。”长秦恭敬道。
“嗯。”范鲤皱起眉头,又对许清与二位弟子道:“走,去我凤鸣祠堂。”
小满跟上范鲤,朝凤鸣书院的祠堂走去。
当小满跨进那座香烟袅袅的范家祠堂后,他登时被眼前的无数灵牌给震惊的无以复加!
整个祠堂依山而建,层层而上,一直蜿蜒到山顶。山的最上面,削山为像,竟是一尊凤鸣开山祖师范陶朱的巨大雕像!
祠堂两旁的墙壁上挂着凤鸣列代先祖的画像,小满这时才知道,原来许多他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也是从凤鸣山走出去的。
范鲤牵着同样被吓了一跳的许清点燃三炷香,跪在地上。
长秦也领着小满燃起香,一左一右跪在了范鲤许清的身旁。
范鲤望着列位先贤的灵牌,郑重道:“范家第二十一代传人范鲤,今日携妻许氏,叩拜先祖!愿列祖列宗保佑华夏国运永昌、此后再不需要凤鸣书院入世拯救苍生!”
说完,范鲤领着众人三叩九拜。
叩拜完毕,范鲤牵着许清的手,把香插进了香炉中,又和许清站到了祠堂一旁。
长秦叩拜完毕,也起身奉香,站到范鲤身后。
于是偌大一座祠堂里,只有小满还跪在地上。
范鲤望着腰杆笔直的小满,郑重道:“我凤鸣山自从春秋祖师范陶朱开山以来,至今已历两千余年。其间华夏几遭灭国,都有我凤鸣先祖慨然下山,救万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
“凡我凤鸣弟子,须时时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江山社稷,自当一肩挑之!”范鲤郑重道:“凤鸣书院第二十二代弟子杨素,为凤鸣先贤奉香!”
小满从地上站起,踮起脚尖,把手里的香插进了灵牌前的香炉里。
紧接着是三叩九拜之大礼。
小满跪在地上,望着灵牌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心中的热血激荡着。
自大骊至离阳,两千年岁月悠悠,多少英雄豪杰从凤鸣书院入世,慷慨赴那万丈红尘。
如今兴亡成败都作了土,唯有山脚青石两旁的碑林上,那一位位如点点寒星耀于青史中的名字,诉说着千秋功过。
……
桃李成蹊。
刻碑成林。
而凤鸣范家,只是在深山中静静避世。
天下却仰其清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