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耳熟能详的诗曾入选后世小学课本,作者正是南宋杨万里,想来应该就是眼前这个孩子了。
    徐还隐约记得,陆游、杨万里、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如今三个孩子就在眼前,只差一个尤袤,暂不知在何方。
    故而徐还立即动了心思,笑道:“三位小公子聪颖可爱,龙驹凤雏,将来必成大器。”
    “驸马谬赞,愧不敢当。”杨芾与那位吴江来的范雩纷纷谦虚。
    “二位先生不必过谦,尽可拭目以待,令郎他日必定名扬天下,前程似锦。”
    徐还笑了笑,转身对陆宰道:“符均先生,今日前来是有事与你商议。”
    陆宰赶忙欠身道:“不敢当,但请驸马吩咐。”
    “是这样,我这几日郊游,发现不少贫家子弟渴望读书习字,可惜求教无门,无力支付束脩之资。”
    徐还沉吟道:“我思咐着文澜阁先生不少,藏书丰富,可否扩建一所书院,招录资助一些贫家子弟攻读?”
    “驸马高义,此乃善举,文澜阁自当全力支持。”陆宰欣然同意,这年头的读书人都颇有仁善之心,尤其乐于兴盛文教。
    许多告老还乡的官员在家乡开设义学,教导后生晚辈,屡见不鲜,不少传为美谈。
    文澜阁藏书众多,周边围绕的读书人更是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学问大家,完全有开设书院的条件。
    “授课教导由文澜阁来安排,书院所需房舍、用品,一应花销由国公府承担。”
    范成大之父范雩、杨万里之父杨芾闻言,都纷纷称赞道:“驸马如此善举,造福众多学子,兴盛文教,功德无量啊!”
    “哪里,还只是不忍贫家学子求知无门。”
    徐还摆手笑道:“不知二位先生是否方便?可否留在文澜阁,平日研习切磋学问,兼为学子授业传道。”
    “蒙驸马厚爱,不胜荣幸,只是我等才疏学浅,恐误人子弟。”杨芾显然有所顾虑。
    这年头,若非学问名望到达一定高度,是断然不敢轻易开坛讲学的。所谓文无第一,弄不好就会被人诟病甚至诘难。
    杨芾虽然通晓《易经》,但自觉并未达到可以开坛讲学的境界,担心丢人现眼。
    当然了,徐还提及开设书院,或许也有教授少年幼童的可能,但他们的身份学识,显然不屑于当个私塾先生。
    徐还心知肚明,笑道:“先生莫急,我有个想法,书院若统一授课,学生年岁不同,基础各有差异,多有不便。
    所以打算分级教授,按照年龄和基础,分为幼、小、中、大不同层级,讲授相应内容,比如幼童开蒙、少年习字背诵、中学作文写诗、大学则研究经典,参加科举。
    不同层级,配备不同的师长授课,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妙哉!”
    三人闻言,略微思索,当即称赞。
    徐还淡淡一笑,后世大中小分年级是最为普通的做法,但这年头小学和中学阶段大都是在家中或私塾完成。
    通常书院招收的都是有一定基础的青年才俊,故而鲜少有如此明确的年级之分。
    如此一来,杨芾和范雩自然也就应允下来,教授最高级别的大学或许不行,但中学完全不在话下。
    文澜阁巨大的藏书量,以及文化荟萃的局面对他们确实有莫大吸引力。在此读书授课,增长学识的同时也可积累名气人脉。
    将来入朝为官,也方便一些,兴许还能得到徐驸马的支持,何乐而不为呢?
    要不陆宰这等家学渊博,仕宦之后,还曾在朝为官之人,为何心甘情愿在秦国公府担任西席先生呢?
    杨芾与范雩当即欣然应允,理所当然,杨万里和范成大自然也要留在身边,就近入学读书。
    “三位先生,我还有个想法,书院除了教授孔孟之道外,再设置几个特殊班级。”
    “请驸马示下。”
    徐还若有所思地看了三人一眼,正色道:“教授兵法,机关营造之法,除了才学出众的书生,再培养一些知晓兵机的青年,以及机关制造、营造设计等方面的能工巧匠。”
    “这……”
    三人皆有所迟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这个时代读书人普遍态度。
    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层由来已久,看不起武将和工匠也是古来有之,大宋尤为明显。
    观念由来已久,深入人心,即便是陆宰、杨芾、范雩这等知书达理之人一时也不免迟疑。
    “我知几位先生所虑,若一直是太平盛世,舞文弄墨,吟诗作赋固然是好,可靖康……”
    徐还略微停顿,语重心长道:“家国蒙难,山河破碎,诸位也都有目共睹,就连江南,也险些沦丧。
    如今虽说签订和约,但胡虏素无信义可言,迟早会再起烽火,况国耻为雪,失地未复,我想大宋有志青年定有此意。
    武将、工匠乃是对于作战,设施营建,作用非同小可,可惜……人才甚为匮乏,急需培养。毕竟先哲曾有言,有教无类,术业有专攻嘛!”
    三人闻言沉思许久,虽说根深蒂固的观念一时难以完全更改,但徐还这番话他们都理解接受。
    不说别的,为收复疆土,抵御胡虏,培养武将、工匠是必要的,这个理由足以说服他们。
    这就够了。
    百多年来形成的观念,哪里是朝夕之间可以改变的?
    徐还只是想借此机会开个头罢了,走好了第一步,后边才有章可循,逐步推广。
    尤其是等到关键时刻,这批人发挥作用,有所成就时,将会是极好的激励和宣扬。
    “符均先生,那就尽早着手吧,范、杨二位先生可为臂助。”
    “是!”
    陆宰点头应允,旋即迟疑道:“驸马,读书识字,诗词文章教授,我等不在话下,但兵法、工匠技法,我等一窍不通,这教材与授课。”
    徐还笑道:“这个不用担心,我来筹备便是,另外我在蜀中时曾得到一篇幼童开蒙,识文明理的好文章,兴许能派上用场。”
    “哦,不知是何文章?”
    徐还笑道:“与那千字文有相仿之处,称为《三字经》。”

章节目录

大宋之重铸山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放羊的樵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放羊的樵夫并收藏大宋之重铸山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