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
    南宋大名鼎鼎的柱国之将,主要活跃在高宗晚期与孝宗时期。
    一生最为辉煌的便是那场采石之战。
    当时金海陵王完颜亮率领十五万大军渡过淮水,直扑长江,欲从采石南渡。
    众所周知,采石渡乃是江南要塞门户,一旦被金军突破,江南无险可守,金军便如入无人之境,后果不堪设想。
    临危之时,虞允文赶到采石,动员将士,组织了一万八千兵力严防死守,最终击败了十五万金军。
    以少胜多,采石大捷,一战成名,彪炳史册。
    不久之后,完颜亮因不得人心,被部将所杀,金军撤退,南宋得以渡过又一次危机,苟延残喘近百年。
    因采石一战,虞允文获得极高声誉,也得到了宋庭的重用,回到故乡蜀地主持军务。
    当时虞允文便打算效仿诸葛亮,从蜀中北出秦陇攻伐,收复失地,与徐还今日的想法如出一辙。
    可惜当时宋庭只想偏安一隅,缺少北伐信心,最终没有准许,虞允文的一腔抱负与宏大计划就此遗憾搁浅。
    不管怎么说,虞允文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有抱负,有能力的人才。
    徐还入蜀之前,还在念叨着蜀中名将,除了吴璘、吴玠兄弟外,便是虞允文。
    万万没想到,就这样不期而遇,苏范就这样,将他带到自己面前。
    同名同姓?概率应该很小。
    徐还仔细打量,面前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年,身材高挑,爽朗精神。
    算算时间差不多,采石之战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那时的虞允文已经步入中年。
    而今提前三十年相遇,自然是个英姿勃勃的青年。
    这位大器晚成的名将,此时应该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面对那样的凶险,怡然无惧,最终为国家、民族而力挽狂澜,彪炳史册。
    而今的他只是个读书好学,胸怀志向的青年,但足以引起徐还的注意和期望。
    苏范有些诧异:“子归认识允文?”
    徐还微微错愕:“呃…敢问虞郎君,令尊可是单名一个祺字?”
    虞允文闻言,上前恭敬一礼:“允文拜见秦国公,家父确实单名讳祺。”
    徐还佯作恍然:“那就对了,听何相公提起过令尊,隐约记得也听到过你的名字。”
    何相公?
    苏范与虞允文都反应过来,徐还说的应该是何栗,与其父虞祺乃是同乡,政和五年一道赴京赶考。
    两人都中了进士,区别是何栗成绩更好,高中状元。虞祺只担任太常博士、潼川路转运判官等寻常职务。
    何栗则一路高升,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右丞、中书侍郎,最终官至仆射,成为大宋宰相。
    也正是因此,靖康时,何栗也被金军掳去,身陷北地,鲜有消息。
    众所周知,徐还是从北方逃回,兴许他在北方见过何栗,听说过虞祺乃至虞允文。
    无法求证,但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虞允文低声道:“何相公与家父有同乡兼同窗之谊,时常通信,何相公身陷北庭后,家父时常哀叹,思念,也不知……”
    “何相公已然…”
    徐还摇了摇头:“此事就不要告诉令尊了,免得他难过。”
    消息是辛赞打探到的,若非死无对证,徐还也不会随便拿“何栗”出来做挡箭牌。
    “是!”
    虞允文轻轻点头,鼻头微酸,眼眶也有些许泛红。
    看样子他不仅认识何栗,兴许还得过何相公教诲,是有感情的。
    也许他后来成为柱国之将,在采石慷慨激昂的那颗种子,就是何栗种下的也未可知。
    搞清楚来龙去脉,苏范释然了,笑道:“原来如此,虞公与家叔同在泸州潼川府为官,两家也算是世交。
    我在家中赋闲无事,虞公便将允文送来,随我一道读书。几年下来,年岁渐长,帮着办些事情,甚是妥帖。
    要不这样,此番就让允文留在成都府,协助若彤处理一些事务,如何?”
    “虞郎君一表人才,无论是家学,还是先生教会,想必肯定才学出众,胸有大志,从商岂非太浪费了?”
    徐还笑道:“不如这样吧,我身边尚缺个亲随,处理些许细枝末节的杂事,不知先生可否割爱,虞郎君可愿屈尊?”
    必须留下虞允文!
    徐还心中起了惜才之意,虽说虞允文而今只是个青年,尚未历练,成为力挽狂澜的国之栋梁。
    然既能成为栋梁,必是可造之材,必有其非凡之处。
    徐还打算将其留下,亲自培养雕琢,让其早日成才,发挥价值。
    出名要趁早,既是大器,何必晚成?
    苏范适才之言,本就是试探,或者说以退为进。
    某种程度上,虞允文算是他的学生,才能出众,寄予厚望。
    虽说黄若彤的生意不同往常,能大赚大钱,但士农工商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经商终究是小道。
    入朝为官,纵横捭阖才是大丈夫志向,尤其是而今适逢乱世,建功立业之心也就越发强烈了。
    本来虞祺与苏范之意,都准备让虞允文好好读几年书,然后科举入仕。
    然今日,徐还对其赏识有加,提出招揽之意,无疑是个绝好的机会。
    所谓细枝末节,打杂的事,只是徐还的谦虚之词。
    这个角色,无疑秦国公、徐驸马的亲随亲信,只此一点,将来便能前途无量。
    苏范乐见其成,又岂会反对?
    至于虞祺那边,修书一封之后,应该也是举双手赞成。
    “允文,你意下如何?”
    苏范抬头瞧着“学生”,目光悠悠,虽是好机会,但也要虞允文本人愿意才行。
    虞允文欠身一礼:“多谢国公提携,允文受宠若惊,唯恐年级尚轻,才疏学浅,难以胜任?”
    徐还笑道:“令尊是名仕,你又在眉山求学多年,才学能差吗?至于年岁,更不是事,你我应该差不了几岁。”
    “允文一介书生,岂能与国公相提并论?”
    “非也,千万不要这么说,英雄出少年,我看好你。没准你将来…名扬天下,名垂青史呢!”
    虞允文沉吟片刻,笃定道:“谢国公夸赞,允文虽不敢当如此赞誉,但会为此力求上进。”
    “甚好!”
    徐还点点头:“那么,现在我们来说说,你们途中遭遇盗匪的事吧!”

章节目录

大宋之重铸山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放羊的樵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放羊的樵夫并收藏大宋之重铸山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