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弊主 作者:塞外流云
见胤祥沉吟不语,胤祯也不言语,只是含笑对胤誐点了点头,老十三他倒不担心,老十三号称‘侠王’素来重情重义,绝不可能半途下船,之所以如此试探,完全是出于对康熙的畏惧,这些年来,康熙的威望实在太高了,老十三可能从来就未敢想过与康熙对抗,一时的犹豫和惶恐自然是在所难免。
令胤祯惊喜的是老十的态度,老十向来心直口快,不会玩口是心非那一套,他能脱口而出,毫不犹豫的赞成支持自己,可见他心里是早已心悦诚服的以自己为尊,这倒是省了他不少心力,拉走老九和老十,八党的实力将被大幅削弱,日后要打压,相对也就容易的多。
稍稍沉吟,老十三胤祥很快就有了决断,康熙已年逾六十,两次中风对他身体的影响应该非常大,以康熙的仁厚,即便是再背次黑锅,也不至有性命之忧,只要老十四不倒,无非是再苦熬几年,若是半途退缩,还真是对不住老十四的一番恩情。
想到这里,胤祥便开口道:“皇太子忠孝仁厚,乃是我大清之福,十三不敢惜身,甘愿在前冲锋陷阵,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听的忠孝仁厚四字,胤祯不由微微一笑,老十三这是话里有话,若是自己篡位,他可不愿冲锋陷阵了,略微一顿,他便缓缓说道:“大清这些年日渐繁华富庶,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本宫不仅是要让大清富国强兵,更立志要让大清民富国强。
这以后将会有一系列的革新举措,不仅要触及八旗制度,还要触及士子、缙绅的利益,本宫岂敢立身不正,授人以柄?十哥、十三哥不用多心,本宫不过是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罢了。”
一听这话,胤祥是彻底放下心来,太子这话并非虚言,这几年来,太子倡导的革新不少,大多都才在起步阶段,他若是得位不正,日后推行革新,必遭肆意攻讦,他忙躬身道:“皇太子锐意革新,泽被天下,实乃大清亿兆子民之福。”
胤誐却是颇为担忧的道:“皇太子,这革新不会触及咱们的利益吧?”
“十哥何必杞人忧天?”胤祯微微笑道,却是不愿沿着这话题多说,恰在这时,达春在外禀报道:“主子,显亲王衍潢等几位领侍卫大臣在外候见。”
胤祯略一沉吟,才道:“请他们进来。”
见此情形,胤祥忙起身道:“臣等先行告退。”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道:“这段时日,事务繁多,十三哥要注意身子,要特别注意鹤膝风复发,十哥的性子要改改,在军中要慎言谨行。”
两人齐齐报拳半鞠道:“臣等谨尊皇太子训诲。”
待二人出去,衍潢、富尔丹几人便鱼贯而入,俟几人见礼,胤祯便道:“皇上病情未稳、清醒尚需一段时日,行宫如今人员众多,一则要加强皇上的守护,二是要加强对一众太监宫女的管理,三则是加强对一众皇子和王公大臣的警卫,大清以孝治天下,本宫可不希望宗室闹出笑话来。”
几人一听,都是心知肚明,太子这是要他们加强对一众皇子和王公大臣的监管,衍潢忙躬身道:“臣等谨尊皇太子谕令。”
胤祯微微颌首,道:“侍卫处这段时日任务繁重,原九门提督鄂伦岱性情跋扈,刚愎自用,不堪再任九门提督一职,着仍回侍卫处,任领侍卫大臣,也能帮你们分点忧。”
一听这话,衍潢、富尔丹几人皆是震惊不已,皇太子这可是公然夺取步军统领衙门的兵权,不过,想到他刻意将鄂伦岱安排到侍卫处,倒是不象有篡位的意思,几人又不觉稍稍安心。
*虽然内城九门一早便大开城门,但步军营昨晚一夜宵禁,皇子王公尽数出京,自然是引起了京师百姓的无数猜疑,直到顺天府衙门出了告示,众人才知是康熙昨日再度中风引起的异常反应,虽然好奇,却是没人敢妄自议论。
相比于百姓的惊疑,京城的微未官员却是暗暗欣喜不已,因为皇太子下令赏发双俸,这对没有灰色收入的他们而言,可是天大的喜讯,各部院寺监的大员却是没几个高兴的,发双俸自然是好事,可每日要赶到小汤山行宫早朝,可是件辛苦事,虽然皇太子体恤他们,推迟了早朝时间,但每日一个往返,时间可都耗在路途中了,更别说现在还是大热天,坐在驮轿里,就跟坐蒸笼里似的。
不过康熙病重,皇太子要尽孝道,这也是天经地义之事,谁也不敢有半分抱怨,只能是暗叹倒霉,纷纷将一应急务交给手下处理,以免耽搁。
内城的一众下层旗人却是无心关注康熙的病情,因为旗人入军工作坊的报名和禁卫新军的新兵征招从午时开始,就在各城区同时展开,他们更关心家属子弟的录取情况。
*次日一早,胤祯起床后稍事洗漱便赶到康熙寝宫请安,查看康熙的情况,见康熙病情并无多大的变化,便在孙子鼎的陪同下走进了西偏殿,一众人见礼后,孙子鼎便将康熙的情况进行了例行的汇报,完了之后,略一犹豫,他又接着道:“禀皇太子,上次皇上昏迷前后二次,总计八天时间,但中途醒过一次,喝了点水和参汤,实际上最长昏迷时间才六天。”
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下,却是打住了,胤祯听的莫名其妙,这话是什么意思?略想了想,却是没能琢磨出他的意思,便沉声道:“有话尽管直说,别吞吞吐吐的。”
孙子鼎叩了个头,才道:“禀皇太子,经过两次针刺放血,皇上虽有好转,但脉象仍是较上次弱上许多,上次皇尚且昏迷了六天,微臣担忧此次昏迷的时间可能会更长。”微微顿了一顿,他才接着道:“皇上处于昏迷之中,不能进食,不能喝水,超过七日,恐有不忍言之事。”
胤祯听的一楞,合着这年头昏迷七天以上就有生命危险?想想也是,如今可没有静脉注射,无法补充能量和营养,根本不可能出现什么植物人,七天不吃东西还没事,不喝水,那绝对是要命的,不过,喂水应该是没问题的,为什么说不能喝水?略一沉吟,他才迟疑的问道:“不能喂水?”
孙子鼎耐心的解释道:“皇上处于昏迷之中,不会吞咽,喂水会呛着引起咳嗽,稍有不慎,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导致窒息。”
胤祯点了点头,这应该是水进气管引起的,他微微默了默神,静脉注射是不可能的,除了这个,还能有什么办法?鼻饲胃管?到哪里去找胃管?七日就七日吧,做到这一步,他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只能看康熙的造化了。
想到这里,他顿时一身轻松,转念又大为警觉,自己下意识里就如此盼望康熙死掉?他赶紧稳下心神,略一沉吟,他才沉声道:“今日才是第二日,先观察两日再看吧。”说着,他又问道:“西洋的几个郎中可有好的建议?”
有道是同行是冤家,孙字鼎对西洋郎中历来是嗤之以鼻,没有丝毫的好感,当下便道:“回皇太子,西洋医学根本就不成体系,这类疑难病症,他们向来是望而却步,哪能提出什么好的建议?”
胤祯瞥了他一眼,这年头的西医竟然如此不被待见?微微沉吟,他才道:“中医固然是博大精深,但西医也自有其过人之处,不可一味贬低,岂不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能够兼蓄并重,岂不更好?问问他们,能否有办法解决进食喂水的难题。”
孙子鼎虽然不以为然,却也不敢辩驳,忙躬身道:“微臣尊命。”
出得西偏殿,胤祯心里不觉又矛盾起来,若是任由康熙七日后活活饿死渴死,又如何对的起康熙这些年来对他的回护偏爱?可如今根本没有橡胶,到哪里去找胃管?再说,康熙清醒过来之后,定然是偏瘫的下场,极可能对自己对大清不利,撒手不管,应该是最理智的做法。
昨日才赶过来的包福全见胤祯出来后便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知道他是担忧康熙的病情,不由暗自感叹这主子仁厚,犹豫了下,他才开口道:“皇上吉人天相,太子爷不用太过担忧,该用早餐了,一会而要听政呢。”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却是心不焉的慢慢踱着,七日之期,今日已是第二日,康熙若是再昏迷五、六天,不管是否能清醒,都是凶多吉少,可是眼睁睁的看着康熙就此挂掉,又于心何安?他纠结的皱了皱眉头,自己是否有些妇人之仁?
跟着走了一段路,见胤祯没做声,包福全不由有些着急,再过得一刻,上书房大臣就该前来议事了,然后就是听政,这早餐得拖到什么时候?又跟着走了几步,他才躬身道:“太子爷孝行可嘉,皇上若知必然大为欣慰,不过,这节骨眼上,太子爷可万万不能病倒,奴才恳请太子爷珍惜身子。”
(未完待续)
见胤祥沉吟不语,胤祯也不言语,只是含笑对胤誐点了点头,老十三他倒不担心,老十三号称‘侠王’素来重情重义,绝不可能半途下船,之所以如此试探,完全是出于对康熙的畏惧,这些年来,康熙的威望实在太高了,老十三可能从来就未敢想过与康熙对抗,一时的犹豫和惶恐自然是在所难免。
令胤祯惊喜的是老十的态度,老十向来心直口快,不会玩口是心非那一套,他能脱口而出,毫不犹豫的赞成支持自己,可见他心里是早已心悦诚服的以自己为尊,这倒是省了他不少心力,拉走老九和老十,八党的实力将被大幅削弱,日后要打压,相对也就容易的多。
稍稍沉吟,老十三胤祥很快就有了决断,康熙已年逾六十,两次中风对他身体的影响应该非常大,以康熙的仁厚,即便是再背次黑锅,也不至有性命之忧,只要老十四不倒,无非是再苦熬几年,若是半途退缩,还真是对不住老十四的一番恩情。
想到这里,胤祥便开口道:“皇太子忠孝仁厚,乃是我大清之福,十三不敢惜身,甘愿在前冲锋陷阵,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听的忠孝仁厚四字,胤祯不由微微一笑,老十三这是话里有话,若是自己篡位,他可不愿冲锋陷阵了,略微一顿,他便缓缓说道:“大清这些年日渐繁华富庶,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本宫不仅是要让大清富国强兵,更立志要让大清民富国强。
这以后将会有一系列的革新举措,不仅要触及八旗制度,还要触及士子、缙绅的利益,本宫岂敢立身不正,授人以柄?十哥、十三哥不用多心,本宫不过是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罢了。”
一听这话,胤祥是彻底放下心来,太子这话并非虚言,这几年来,太子倡导的革新不少,大多都才在起步阶段,他若是得位不正,日后推行革新,必遭肆意攻讦,他忙躬身道:“皇太子锐意革新,泽被天下,实乃大清亿兆子民之福。”
胤誐却是颇为担忧的道:“皇太子,这革新不会触及咱们的利益吧?”
“十哥何必杞人忧天?”胤祯微微笑道,却是不愿沿着这话题多说,恰在这时,达春在外禀报道:“主子,显亲王衍潢等几位领侍卫大臣在外候见。”
胤祯略一沉吟,才道:“请他们进来。”
见此情形,胤祥忙起身道:“臣等先行告退。”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道:“这段时日,事务繁多,十三哥要注意身子,要特别注意鹤膝风复发,十哥的性子要改改,在军中要慎言谨行。”
两人齐齐报拳半鞠道:“臣等谨尊皇太子训诲。”
待二人出去,衍潢、富尔丹几人便鱼贯而入,俟几人见礼,胤祯便道:“皇上病情未稳、清醒尚需一段时日,行宫如今人员众多,一则要加强皇上的守护,二是要加强对一众太监宫女的管理,三则是加强对一众皇子和王公大臣的警卫,大清以孝治天下,本宫可不希望宗室闹出笑话来。”
几人一听,都是心知肚明,太子这是要他们加强对一众皇子和王公大臣的监管,衍潢忙躬身道:“臣等谨尊皇太子谕令。”
胤祯微微颌首,道:“侍卫处这段时日任务繁重,原九门提督鄂伦岱性情跋扈,刚愎自用,不堪再任九门提督一职,着仍回侍卫处,任领侍卫大臣,也能帮你们分点忧。”
一听这话,衍潢、富尔丹几人皆是震惊不已,皇太子这可是公然夺取步军统领衙门的兵权,不过,想到他刻意将鄂伦岱安排到侍卫处,倒是不象有篡位的意思,几人又不觉稍稍安心。
*虽然内城九门一早便大开城门,但步军营昨晚一夜宵禁,皇子王公尽数出京,自然是引起了京师百姓的无数猜疑,直到顺天府衙门出了告示,众人才知是康熙昨日再度中风引起的异常反应,虽然好奇,却是没人敢妄自议论。
相比于百姓的惊疑,京城的微未官员却是暗暗欣喜不已,因为皇太子下令赏发双俸,这对没有灰色收入的他们而言,可是天大的喜讯,各部院寺监的大员却是没几个高兴的,发双俸自然是好事,可每日要赶到小汤山行宫早朝,可是件辛苦事,虽然皇太子体恤他们,推迟了早朝时间,但每日一个往返,时间可都耗在路途中了,更别说现在还是大热天,坐在驮轿里,就跟坐蒸笼里似的。
不过康熙病重,皇太子要尽孝道,这也是天经地义之事,谁也不敢有半分抱怨,只能是暗叹倒霉,纷纷将一应急务交给手下处理,以免耽搁。
内城的一众下层旗人却是无心关注康熙的病情,因为旗人入军工作坊的报名和禁卫新军的新兵征招从午时开始,就在各城区同时展开,他们更关心家属子弟的录取情况。
*次日一早,胤祯起床后稍事洗漱便赶到康熙寝宫请安,查看康熙的情况,见康熙病情并无多大的变化,便在孙子鼎的陪同下走进了西偏殿,一众人见礼后,孙子鼎便将康熙的情况进行了例行的汇报,完了之后,略一犹豫,他又接着道:“禀皇太子,上次皇上昏迷前后二次,总计八天时间,但中途醒过一次,喝了点水和参汤,实际上最长昏迷时间才六天。”
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下,却是打住了,胤祯听的莫名其妙,这话是什么意思?略想了想,却是没能琢磨出他的意思,便沉声道:“有话尽管直说,别吞吞吐吐的。”
孙子鼎叩了个头,才道:“禀皇太子,经过两次针刺放血,皇上虽有好转,但脉象仍是较上次弱上许多,上次皇尚且昏迷了六天,微臣担忧此次昏迷的时间可能会更长。”微微顿了一顿,他才接着道:“皇上处于昏迷之中,不能进食,不能喝水,超过七日,恐有不忍言之事。”
胤祯听的一楞,合着这年头昏迷七天以上就有生命危险?想想也是,如今可没有静脉注射,无法补充能量和营养,根本不可能出现什么植物人,七天不吃东西还没事,不喝水,那绝对是要命的,不过,喂水应该是没问题的,为什么说不能喝水?略一沉吟,他才迟疑的问道:“不能喂水?”
孙子鼎耐心的解释道:“皇上处于昏迷之中,不会吞咽,喂水会呛着引起咳嗽,稍有不慎,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导致窒息。”
胤祯点了点头,这应该是水进气管引起的,他微微默了默神,静脉注射是不可能的,除了这个,还能有什么办法?鼻饲胃管?到哪里去找胃管?七日就七日吧,做到这一步,他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只能看康熙的造化了。
想到这里,他顿时一身轻松,转念又大为警觉,自己下意识里就如此盼望康熙死掉?他赶紧稳下心神,略一沉吟,他才沉声道:“今日才是第二日,先观察两日再看吧。”说着,他又问道:“西洋的几个郎中可有好的建议?”
有道是同行是冤家,孙字鼎对西洋郎中历来是嗤之以鼻,没有丝毫的好感,当下便道:“回皇太子,西洋医学根本就不成体系,这类疑难病症,他们向来是望而却步,哪能提出什么好的建议?”
胤祯瞥了他一眼,这年头的西医竟然如此不被待见?微微沉吟,他才道:“中医固然是博大精深,但西医也自有其过人之处,不可一味贬低,岂不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能够兼蓄并重,岂不更好?问问他们,能否有办法解决进食喂水的难题。”
孙子鼎虽然不以为然,却也不敢辩驳,忙躬身道:“微臣尊命。”
出得西偏殿,胤祯心里不觉又矛盾起来,若是任由康熙七日后活活饿死渴死,又如何对的起康熙这些年来对他的回护偏爱?可如今根本没有橡胶,到哪里去找胃管?再说,康熙清醒过来之后,定然是偏瘫的下场,极可能对自己对大清不利,撒手不管,应该是最理智的做法。
昨日才赶过来的包福全见胤祯出来后便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知道他是担忧康熙的病情,不由暗自感叹这主子仁厚,犹豫了下,他才开口道:“皇上吉人天相,太子爷不用太过担忧,该用早餐了,一会而要听政呢。”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却是心不焉的慢慢踱着,七日之期,今日已是第二日,康熙若是再昏迷五、六天,不管是否能清醒,都是凶多吉少,可是眼睁睁的看着康熙就此挂掉,又于心何安?他纠结的皱了皱眉头,自己是否有些妇人之仁?
跟着走了一段路,见胤祯没做声,包福全不由有些着急,再过得一刻,上书房大臣就该前来议事了,然后就是听政,这早餐得拖到什么时候?又跟着走了几步,他才躬身道:“太子爷孝行可嘉,皇上若知必然大为欣慰,不过,这节骨眼上,太子爷可万万不能病倒,奴才恳请太子爷珍惜身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