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弊主 作者:塞外流云
康熙瞅了胤祯一眼,老十四虽然眼光独到,才能出众,而且沉稳、谦恭、处事果毅,处理政务的手段亦圆滑老练,可终究还是年轻了些,于治国一道,稍有欠缺。
思忖片刻,他才淳淳说道:“礼乃立国之本,一切典章制度皆是礼,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礼不行则上下昏,身为上位者,有礼不尊,则上行下效,日久则礼崩乐坏。
你身为亲王,一应规格却仍沿袭贝勒,百官大臣如何看你?一众贝勒、郡王、亲王又如何看你?朝廷之所以要森严等级,便是为了严尊卑、明贵贱。身为上位者,万人注目,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要慎而又慎,一切皆须尊循礼法,为百官表率,且忌率意随性而行。”
胤祯万没料到,如此简单的一件小事,在康熙嘴里居然上升到了这种高度,不由暗自腹诽,不过,他马上就意识到,这是康熙在言传身授治国之道,立即就正襟危坐,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心里实则大为不然,欧洲这时候,应该开始奠定民权和人权的基础了吧?康熙却还死抱着“礼”不放。
不过,这想法,他是丝毫不感流露出来,一俟康熙说完,他便恭敬的说道:“皇阿玛教诲,儿臣铭记于心。日后遇事,定然三思而后行,一切皆尊礼法纲纪为先。”
康熙微微颌首,温言道:“你既然不愿搬迁,那就将现有府邸扩建一番,符合亲王规格即可。”
“儿臣尊旨。”胤祯恭敬的回道。
康熙很快又转换了话题,“朕看你从福建呈上来的折子,有点言犹未尽的感觉,是否在福建招抚感触颇深?台湾移民的情形如何?谈谈你对台湾的真实看法。”
胤祯知道康熙迟早要问这些事,早有准备,当下就道:“儿臣前往福建招抚暴乱饥民,在福建呆了三个月,确实是深受震撼,感触良多,平日在京城、在上海、在江宁,很少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
此次在福建,儿臣不仅深入灾区,亦微服深入到饥民中去,亲眼目睹了饥民的情形,深切的感受了民间疾苦,心里亦是极为难受,福建饥民不分男女老幼大都满脸菜色,骨瘦如柴,衣不蔽体者,比比皆是,他们不仅穷、饿,而且满脸麻木,看不到一点生气,感觉上就是一群行尸走肉,皇阿玛,儿臣当时心痛到了极点,恨不的率军将那些地方官员都抓起来。
后来,走访的地方多了,心里方才平和些,福建人多地少,就连山坡上也开垦出了一层层的梯田,随着人口增长,每年都有不少人漂泊异乡谋生。朝廷对台湾虽然管理控制的很严,但是每年仍有不少人冒死乘坐小船偷渡过去务工,种地,每年也因此有不少人死于海上、荒岛。
当皇阿玛允准移福建三十万饥民入台的圣谕传到福建时,整个闽南都成了欢腾的海洋,儿臣是第一次在饥民的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笑容,那是儿臣见过的最真诚的笑容,此后,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饥民拖家带口的到泉州总督府大门口磕头,这让儿臣心里很不好受。
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而言,温饱,是他们最大的追求,他们对朝廷的概念很淡薄,他们接触到的,只是地方小官小吏,在他们眼里,小官小吏就代表着朝廷,地方官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朝廷的声誉。
台湾,儿臣以为,台湾乃是我大清之宝岛,不仅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而且是东南海防的重要基地,亦是远洋舰队的重要补给基地,其军事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无与伦比。
三十万移台饥民的衣食住宿,儿臣都全部承担了下来,为防地方官员管理不过来,还着施世驃抽调福建水师的官兵协助,儿臣计划在台湾的凤山、鸡笼两地建立军港,一则做为日后远洋舰队的补给基地,二则可以有效的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有这两个港口登陆,台湾的安全问题,则根本无须考虑。”
康熙根本没想到,胤祯竟然还打算在台湾建军港,思忖了片刻,他才沉声问道:“为何在折子上不详细说?”
胤祯从容的回道:“儿臣主要是担心建军港的费用,用饥民建军港,儿臣心里没底,若是饥民不能胜任,这事就得往后拖些年了。若是可行,再行上折子说明亦不迟,儿臣现在手头也紧,担心上了折子,皇阿玛立即就要儿臣开建军港。”
“好的不学,地方官员的油滑倒是学全了。”康熙没好气的嘀咕了一句,心思却是转到了建军港的事情上,凤山、鸡笼一南一北,建了军港,再加上中间的澎湖,台湾真可谓稳如磐石,他沉吟着道:“你现在既然说出来了,即是饥民建港完全可行?”
“是的,施世驃每月都要来信汇报饥民情况。”胤祯如实说道。
“恩,如此,朕倒是要加大台湾开放的力度了,”康熙沉吟着道:“就以移民四川例,移民开发台湾,沿海及江南各省均可自由移民。”
康熙说完,便挥手让殿中一众人等都退出去,胤祯一见这情形便明白,康熙这是要过问刺杀的事了,果然,等人都退出去后,康熙就沉声道:“你在广州被刺一事,你有何看法?”
胤祯早就想好了如何回复此事,假意思忖了下才道:“对方行动周密,配合默契,进退有序,行事肆无忌惮,而且心狠手辣,尽皆亡命之徒,依儿臣看,没数年时间秘密训练,根本就达不到那种水准,他们很可能有个极为严密而又隐蔽的组织。”
“朕四月接到你的秘信,便谴人处处密查,就连青海也谴了人去,但至今仍未查到丝毫蛛丝马迹。”康熙拧着眉头道:“你那段时间,可有得罪人?”
胤祯暗道,胤禛的‘粘杆处’终康熙一朝都没人察觉,其组织隐秘可想而知,而且就算查到蛛丝马迹,也定然牵连不到他胤禛身上,不过,明知是老四对自己下手,不给他埋根刺,这心里终究是不舒服,听得康熙发问,他便回道:“回皇阿玛,儿臣在江南办差,得罪人在所难免,但都是商人,不可能会拥有这种秘密组织,在京城,儿臣从未与人生过龌龊,年前就庶福晋张氏与年羹尧出了点误会,不过后来四哥出面也化解掉了。”
年羹尧,老四?康熙立刻就排除了,老四跟老十四是一母同胞,岂会下此辣手?年羹尧则更不可能有这等秘密组织。再说也不可能为点小事如此大动干戈,刺杀老十四,那可是灭九族的大罪。
想了半晌,康熙也没得头绪,便问道:“曹寅荐的三个江湖异人,如何?”
一见问起这事,胤祯忙道:“谢皇阿玛爱护,那三人都十分尽心尽力。”
康熙点了点头道:“恩,既是如此,那巴亥二人,朕就招回了,以免引起非议。”
“谢皇阿玛体恤。”
康熙又道:“农学院已经开学,你对农学院的授业方式可有建议?”
对于农学院,胤祯现在还真不敢乱插手,他虽然有超前的见识,对农业发展的大方向也知道一些,不过他根本就没接触过农事,具体的他根本就不敢发言,只能是因利势导,借机点拨、指引方向,不过,这些东西现在都还为时尚早,起步研究,至少还得等几年。
对于授业方式,他倒是敢说几句,“回皇阿玛,儿臣窃以为,农学院目前应该收集、总结前人的农书,并通过实践,对这些农书加以校正,把各种数据翔实的记录下来,把各种原理吃透、研究透,再汇编成书,作为以后农学院的教材。
儿臣认为,农学院当前应该以培养学员求是、求真的精神,格物致知要落到实处,要发挥追根溯源的精神,要养成大胆质疑、大胆假设、踏实求证、重数据、重实验的风气。
一旦学员有了这种精神,形成了这种风气,农业的突破、发展就指日可待。”
康熙听的频频颌首,欣然道:“说的好,深得西学精髓,你写个条陈上来。”
“儿臣尊旨。”胤祯恭敬的回道。
略想了想,康熙又含笑问道,“远洋舰队的事现在进展的如何?”
胤祯欠身回道:“回皇阿玛,儿臣动身前,已建成了首批十二艘千料大小的快速风帆战舰,可装载大小火炮四十门,人员二百余,海军学员现在已经开始在海上进行操纵战舰和炮击训练,二级战列舰,预计要到明年二月才能下水,现在三大造船厂都在日夜不停的建造。
明年开春,儿臣就计划逐步彻底清扫东海、黄海、渤海一带海贼,一来练兵,让海军学员见见血,二来也为彻底根除两江、湖广的漕粮走海路进京的障碍。”
听到漕粮走海路进京,康熙眼睛不由一亮,漕粮进京现在已经快成了他的一块心病,若是两江、湖广的漕粮走海路进京,那运河的压力立时就可以减去一半。
〖未完待续〗
康熙瞅了胤祯一眼,老十四虽然眼光独到,才能出众,而且沉稳、谦恭、处事果毅,处理政务的手段亦圆滑老练,可终究还是年轻了些,于治国一道,稍有欠缺。
思忖片刻,他才淳淳说道:“礼乃立国之本,一切典章制度皆是礼,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礼不行则上下昏,身为上位者,有礼不尊,则上行下效,日久则礼崩乐坏。
你身为亲王,一应规格却仍沿袭贝勒,百官大臣如何看你?一众贝勒、郡王、亲王又如何看你?朝廷之所以要森严等级,便是为了严尊卑、明贵贱。身为上位者,万人注目,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要慎而又慎,一切皆须尊循礼法,为百官表率,且忌率意随性而行。”
胤祯万没料到,如此简单的一件小事,在康熙嘴里居然上升到了这种高度,不由暗自腹诽,不过,他马上就意识到,这是康熙在言传身授治国之道,立即就正襟危坐,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心里实则大为不然,欧洲这时候,应该开始奠定民权和人权的基础了吧?康熙却还死抱着“礼”不放。
不过,这想法,他是丝毫不感流露出来,一俟康熙说完,他便恭敬的说道:“皇阿玛教诲,儿臣铭记于心。日后遇事,定然三思而后行,一切皆尊礼法纲纪为先。”
康熙微微颌首,温言道:“你既然不愿搬迁,那就将现有府邸扩建一番,符合亲王规格即可。”
“儿臣尊旨。”胤祯恭敬的回道。
康熙很快又转换了话题,“朕看你从福建呈上来的折子,有点言犹未尽的感觉,是否在福建招抚感触颇深?台湾移民的情形如何?谈谈你对台湾的真实看法。”
胤祯知道康熙迟早要问这些事,早有准备,当下就道:“儿臣前往福建招抚暴乱饥民,在福建呆了三个月,确实是深受震撼,感触良多,平日在京城、在上海、在江宁,很少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
此次在福建,儿臣不仅深入灾区,亦微服深入到饥民中去,亲眼目睹了饥民的情形,深切的感受了民间疾苦,心里亦是极为难受,福建饥民不分男女老幼大都满脸菜色,骨瘦如柴,衣不蔽体者,比比皆是,他们不仅穷、饿,而且满脸麻木,看不到一点生气,感觉上就是一群行尸走肉,皇阿玛,儿臣当时心痛到了极点,恨不的率军将那些地方官员都抓起来。
后来,走访的地方多了,心里方才平和些,福建人多地少,就连山坡上也开垦出了一层层的梯田,随着人口增长,每年都有不少人漂泊异乡谋生。朝廷对台湾虽然管理控制的很严,但是每年仍有不少人冒死乘坐小船偷渡过去务工,种地,每年也因此有不少人死于海上、荒岛。
当皇阿玛允准移福建三十万饥民入台的圣谕传到福建时,整个闽南都成了欢腾的海洋,儿臣是第一次在饥民的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笑容,那是儿臣见过的最真诚的笑容,此后,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饥民拖家带口的到泉州总督府大门口磕头,这让儿臣心里很不好受。
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而言,温饱,是他们最大的追求,他们对朝廷的概念很淡薄,他们接触到的,只是地方小官小吏,在他们眼里,小官小吏就代表着朝廷,地方官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朝廷的声誉。
台湾,儿臣以为,台湾乃是我大清之宝岛,不仅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而且是东南海防的重要基地,亦是远洋舰队的重要补给基地,其军事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无与伦比。
三十万移台饥民的衣食住宿,儿臣都全部承担了下来,为防地方官员管理不过来,还着施世驃抽调福建水师的官兵协助,儿臣计划在台湾的凤山、鸡笼两地建立军港,一则做为日后远洋舰队的补给基地,二则可以有效的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有这两个港口登陆,台湾的安全问题,则根本无须考虑。”
康熙根本没想到,胤祯竟然还打算在台湾建军港,思忖了片刻,他才沉声问道:“为何在折子上不详细说?”
胤祯从容的回道:“儿臣主要是担心建军港的费用,用饥民建军港,儿臣心里没底,若是饥民不能胜任,这事就得往后拖些年了。若是可行,再行上折子说明亦不迟,儿臣现在手头也紧,担心上了折子,皇阿玛立即就要儿臣开建军港。”
“好的不学,地方官员的油滑倒是学全了。”康熙没好气的嘀咕了一句,心思却是转到了建军港的事情上,凤山、鸡笼一南一北,建了军港,再加上中间的澎湖,台湾真可谓稳如磐石,他沉吟着道:“你现在既然说出来了,即是饥民建港完全可行?”
“是的,施世驃每月都要来信汇报饥民情况。”胤祯如实说道。
“恩,如此,朕倒是要加大台湾开放的力度了,”康熙沉吟着道:“就以移民四川例,移民开发台湾,沿海及江南各省均可自由移民。”
康熙说完,便挥手让殿中一众人等都退出去,胤祯一见这情形便明白,康熙这是要过问刺杀的事了,果然,等人都退出去后,康熙就沉声道:“你在广州被刺一事,你有何看法?”
胤祯早就想好了如何回复此事,假意思忖了下才道:“对方行动周密,配合默契,进退有序,行事肆无忌惮,而且心狠手辣,尽皆亡命之徒,依儿臣看,没数年时间秘密训练,根本就达不到那种水准,他们很可能有个极为严密而又隐蔽的组织。”
“朕四月接到你的秘信,便谴人处处密查,就连青海也谴了人去,但至今仍未查到丝毫蛛丝马迹。”康熙拧着眉头道:“你那段时间,可有得罪人?”
胤祯暗道,胤禛的‘粘杆处’终康熙一朝都没人察觉,其组织隐秘可想而知,而且就算查到蛛丝马迹,也定然牵连不到他胤禛身上,不过,明知是老四对自己下手,不给他埋根刺,这心里终究是不舒服,听得康熙发问,他便回道:“回皇阿玛,儿臣在江南办差,得罪人在所难免,但都是商人,不可能会拥有这种秘密组织,在京城,儿臣从未与人生过龌龊,年前就庶福晋张氏与年羹尧出了点误会,不过后来四哥出面也化解掉了。”
年羹尧,老四?康熙立刻就排除了,老四跟老十四是一母同胞,岂会下此辣手?年羹尧则更不可能有这等秘密组织。再说也不可能为点小事如此大动干戈,刺杀老十四,那可是灭九族的大罪。
想了半晌,康熙也没得头绪,便问道:“曹寅荐的三个江湖异人,如何?”
一见问起这事,胤祯忙道:“谢皇阿玛爱护,那三人都十分尽心尽力。”
康熙点了点头道:“恩,既是如此,那巴亥二人,朕就招回了,以免引起非议。”
“谢皇阿玛体恤。”
康熙又道:“农学院已经开学,你对农学院的授业方式可有建议?”
对于农学院,胤祯现在还真不敢乱插手,他虽然有超前的见识,对农业发展的大方向也知道一些,不过他根本就没接触过农事,具体的他根本就不敢发言,只能是因利势导,借机点拨、指引方向,不过,这些东西现在都还为时尚早,起步研究,至少还得等几年。
对于授业方式,他倒是敢说几句,“回皇阿玛,儿臣窃以为,农学院目前应该收集、总结前人的农书,并通过实践,对这些农书加以校正,把各种数据翔实的记录下来,把各种原理吃透、研究透,再汇编成书,作为以后农学院的教材。
儿臣认为,农学院当前应该以培养学员求是、求真的精神,格物致知要落到实处,要发挥追根溯源的精神,要养成大胆质疑、大胆假设、踏实求证、重数据、重实验的风气。
一旦学员有了这种精神,形成了这种风气,农业的突破、发展就指日可待。”
康熙听的频频颌首,欣然道:“说的好,深得西学精髓,你写个条陈上来。”
“儿臣尊旨。”胤祯恭敬的回道。
略想了想,康熙又含笑问道,“远洋舰队的事现在进展的如何?”
胤祯欠身回道:“回皇阿玛,儿臣动身前,已建成了首批十二艘千料大小的快速风帆战舰,可装载大小火炮四十门,人员二百余,海军学员现在已经开始在海上进行操纵战舰和炮击训练,二级战列舰,预计要到明年二月才能下水,现在三大造船厂都在日夜不停的建造。
明年开春,儿臣就计划逐步彻底清扫东海、黄海、渤海一带海贼,一来练兵,让海军学员见见血,二来也为彻底根除两江、湖广的漕粮走海路进京的障碍。”
听到漕粮走海路进京,康熙眼睛不由一亮,漕粮进京现在已经快成了他的一块心病,若是两江、湖广的漕粮走海路进京,那运河的压力立时就可以减去一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