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法!这三个字,仿佛千斤重,让刘季等人心头呼吸急促了起来。大秦帝国以法治国,就像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在商君法的条条框框下,疯狂的运转。大秦帝国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此乃一种事实,一种信仰。曾经生活在大秦帝国体制下的众人,自然清楚大秦法制的犀利与沉重。如今天下因为秦法乱起,暴秦之名席卷天下。在这个时候申军法,可谓是吃力不讨好。特别是如今大秦帝国尚存,精通秦法的人才,尽数集结在大秦帝国。就算是想要申军法,一时间,也没有可靠的人才。……秦有锐士,谁与争锋!这便是秦军将士最高的殊荣,也是一种惊人的杀伤力。一时间,刘季心头犹豫了。这个改制的问题,关系到辽东国立国根基的确立。是继承大秦帝国的秦本位制度,还是依旧沿用故楚制度。此际,刘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制度决策。究竟是迎合关东出身的广发将士的心愿,继续保留楚国的制度,争取回到家乡。还是变更思路和政策,采用大秦帝国的制度?一时间,刘季心头复杂,做不出决定。他清楚,不仅仅是申军法的问题,还是政治上,思想上以及跟随自己北上人心。一切的一切,都必须要考虑清楚。唯有谋定而后动,才能步步为营,成就一切不可能。“呼……”吐出一口气,刘季神色一摆手:“就以上将军之言,申军法,先从军中开始——!”刘季非常清楚利弊以及自己的优势所在,他无比的明白,因为南征北战的缘故,他在军中的威望最高。有了他与韩信在,申军法并不是太大的难事。至于朝廷改制,目下局势还需要缓一缓。刘季与韩信的话,就像一道道霹雳闪电,彻底震动了辽东群臣。不管是周勃,还是樊哙,无不认为这是匪夷所思的大变,会搅得辽东三郡鸡犬不宁,人人别扭。秦制与当下楚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楚制散漫惯了,秦制的雷厉风行必然会让人短时间内,不能适应。整个辽东三郡最精锐的大军,全部都是楚人为众,一旦突然改楚制为秦制。以秦楚世仇,十有**会出事。也就是说,这一次的申军法,骨子里就是一次极为疯狂的赌博。周勃不是不清楚秦军法的优越性,但是秦军法之所以表现出无与伦比的优越性,是因为秦法的变革。以商君法为首的各种法令规定,整个大秦帝国人人畏法守法知法,才让秦军法展现出了惊人的力量。辽东三郡地处东北,贫瘠缺才,根本就没有能力支持一场巨大的变革,没有法治作为底蕴,申军法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罢了。像这种形似神非的变革,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强大起来,却没有持续的战斗力。战国之时,各国皆求变。大争之世,只有秦国越来越强,就是因为秦国在秦孝公与卫鞅的联手下,变革的最为彻底。念头闪烁,周勃沉默了下去,他不否认韩信的才华,却也不怎么看好申军法的推行。……“诺。”点头应诺一声,周勃幽幽一叹:“多谢上将军解惑,末将没有问题了——”韩信爽朗一笑:“周将军不必多礼。一切为了辽东,一切为了王上大业。”幼年的经历,让韩信保存着初心的同时变得极为圆滑世故。他清楚他作为上将军,他一个人掌控不了辽东大军。这便需要周勃等人的鼎力支持,甚至可以说,没有曹参,周勃等人的全力配合。韩信要在辽东立足,申军法要纳入正轨,都会是极为困难的。正因为如此,韩信虽清楚军中诸将对于他担任大将心存不满。依旧是没有在意,毕竟此际目的达到,没有必要树敌太多。因为接下来的改革,韩信需要军中诸将的配合。看到这一幕,刘季心头大喜,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道:“上将军,申军法一事由你全力施为,孤鼎力支持。”此话一出,等于对这件事盖棺定论了。就在这个时候,萧何立即站起身来,对刘季一拱手,道:“禀王上,今日三军拜将,不知辽东未来之路在于何方?”闻言,举殿上下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了韩信。因为今日韩信三军拜将,注定是主角。韩信清楚萧何的用意,于是高声笑道:“辽东之路在于中原,燕赵为首敌,西楚霸王项羽也为次敌,秦帝胡亥为末敌。”这一番话出口,整个辽东大殿之上安静的可怕。纵横捭阖的群臣,一时间没有了声音。当今天下西楚坐拥九郡最强,其后便是大秦帝国坐拥八郡故土,最后便是赵王歇占有六郡之地。而辽东只有三郡,纯粹的地广人稀。以辽东三郡一国之力挑衅赵国,剑指最强的西楚与大秦帝国。这样的魄力,让刘季心头一震。一时间,群臣皆惊。“计将安出?”浑身一震,刘季心头涌起一丝激动。……刘季也是一个沙场宿将,眼光老辣。他清楚诡诈乃是用兵之道,能攻而装作不能攻,要打而装作不要打。在远处行动装作在近处行动,在近处行动装作在远处。如此这些伎俩,都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心有大志的刘季,虽然在项羽面前显示他没有席卷天下的野心。但是心头一直都有一定打回中原大地的意图。特别是在贫瘠的辽东三郡待了一年之后,刘季将天下大势看的清清楚楚。他坚定不移的相信,只有打回去才有出路。只是刘季更清楚,辽东三郡被陷入层层包围,叠叠封锁之中。辽东大军南入中原,其难度不下于秦军东出。正因为如此,刘季一年之中依旧没有想到解决办法。心头翻滚,刘季将目光落在了韩信的身上。韩信神色从容,目光闪烁了一下:“禀王上,臣以为当先兵分三路,一路破渔阳,一路破沮阳,一路破蓟县。”“只有灭燕,我军才能窥视中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