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清风走后,李世民一人闷坐在书房里。
    殷清风获得仙人传授的仙缘,让他受益无穷。可如何对待殷清风,却一直是他的心病。一个凡人尚且有七情六欲,可殷清风表现得完全就是一个圣人。
    男子在世,谋求的无非就是权、财、名、利、色。
    权,殷清风一再表示不想出仕,今日更是谏议将外戚归为内官署的职官。
    财,莫说在大唐,自古以来就没人比殷清风更会生财。偏偏,他却极不在意钱财:佃奴要放良不说,还打算分给他们田地加盟金献出大部分、酒水营生只留半成的份子
    名,长安城里知道他这个少年的人并不少,而且都是顶级的权贵和世家。但,他始终闭门不出。
    利,闭门不出又视金钱如粪土,还在乎什么利?
    色,只要他愿意,多少世家愿意将嫡女送进他的内宅?可除了一个原先的贴身侍女和武士彟的嫡女,其余的都出自他的东宫。
    记得他曾说过无欲则刚,现在想想,殷清风到底是无欲还是他在谋划着刚?
    一再逼迫殷清风进入仕途,就是想利用臣臣、君臣的关系掌控他。只要他出了错,就有机会、就有理由惩治甚至杀掉他。可若是始终是翁婿关系,自己就找不到任何借口
    哎难道真的就像他说的那样,打铁还需自身硬?可除了加强自己对大唐的掌控和大唐的国势外,好像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不被掌控的感觉真难受啊
    离开东宫的殷清风,心里也不平静。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舅哥儿,他唱的那出戏有没有李世民的影子还真难判断。但有一点事肯定的:李世民不但乐见长孙无忌刁难他,而且李世民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这个小算盘是什么,同样不好判断,大致可以猜测为对他的疑心。
    对于这一点,他只能表示无奈。
    经过这几日的折腾,他反复反省后得出了两个结论。
    首先,他自身有两个短板。
    第一个短板,是殷开山死的太早。
    李世民绘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时候,除了殷开山外,杜如晦、屈突通、长孙顺德和张公瑾四人也过世了,但唯有殷开山是死在玄武门之变以前的。
    而且,这二十四人里,除了不得不给皇室宗亲一个名额外,李靖、李绩和秦琼是中立派,但他们和魏徵一样,是能力够功勋够资格、剩余的人当中九个与李世民有姻亲关系、大部分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唯有殷开山,死得早、和李世民不是姻亲
    有人说,殷开山除了作为刘弘基的副手一起攻破长安城外,在生前几乎参加了每一场唐军对外的大战,才有资格被李世民绘图凌烟阁的。但他们忘了一个事实。
    史书中提到:李唐起兵后,李世民召殷开山为长史,而殷开山则四处招慰关中流民和群盗入伍。
    这句话的含义是,李世民起家的队伍,也就是李世民的私军天策府军,很多是殷开山招募来的。
    这就意味着,没有殷开山,李世民的野心还要晚几年才能膨胀起来、他当皇帝的时间也要延后几年。
    这,才是殷开山入凌烟阁的真正原因。
    如果殷开山还活着,他“作为”殷开山的孙子,不管表现得再突出,李世民还会这么疑心重重吗?
    应该不会
    第二个短板,
    他惊人的学识来自于仙人传授这个理由,按道理讲应该是最没漏洞的,漏洞来自于他的表现。
    他认为自己站在某个制高点,这就造成了他不屑于也没心思与这些祖先们沟通、交流的现状。
    一个没有私欲的人、一个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也是当权者最不喜欢的那一种人。当权者最忌讳的就是不能对某个人进行掌控。
    其次,他也有两点是可取的,或者说是优势。
    第一,他时不时的向李世民展现他的学识。这或许给李世民一种没有心机城府的感觉第二,事无巨细的向李世民汇报。
    一个没有心机城府又事无巨细向他汇报的少年,还在李世民的容忍范围之内。
    所以,他不但要祈祷李世民看在他两个可取之处而暂时放弃对他的猜疑,还要改变一下他形象。
    走出家门与其他同龄人交往并不困难,面对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一步必须迈出去。
    难就难在他如何让自己不完美。
    买房子买地他现在就不缺这些、进入仕途最多就是个内属官、为了多活两年美色就算了还有什么能破坏形象呢?
    虚荣?暴躁?刚愎自用?贪杯好色?
    想来想去,殷清风发现自己还真是一个完美的圣人
    多日苦思无果的殷清风在见到阎让阎立德的时候,眼前一亮。
    以中国古人轻视工匠的思想来说,能把阎立德评为建筑家,可见他在这方面真的是非常非常杰出的。当然,这里面也有他绘画的功绩,也有韦李世民建造昭陵的功绩,才顺势提一下的可能。
    阎姓的起源很复杂,估计阎氏子孙自己也很难说清楚他们的始祖到底是谁。加上人口不多,阎姓一直就不是名门大族。
    但阎立德的家族是一个小意外。
    阎立德的老爹阎毗,七岁时就袭爵石保县公,成年后,因仪貌矜严,经史颇好又善篆书、草隶和画技,为当时名声响得不得了。于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见了之后,一高兴就把闺女清都公主许配给他了。
    到了阎立德阎立本兄弟这一代,一个为博陵子一个为大安公,而且阎立德的儿子当过司农少卿、闺女是李世民四儿子李泰的王妃可惜,他的孙子被武妹妹夷其三族,这里面也包括阎立本的子孙。
    有着一半鲜卑血统的阎立德看起来有些瘦瘦的,一把大胡子极其醒目。
    按照阎立德外公宇文邕来算的话,今年二十九岁的阎立德与李世民平辈。所以,殷清风见到他时,恭敬的称了一声“阎叔父。”
    殷清风嘴里的阎叔父站在郧国公府的大门外,上上下下的打量着他。许久,阎立德才说道:“某今日不约而访,淮阳侯可莫要说阎某失礼了。”
    阎立德的声音很平和,让人听不出喜怒哀乐来。殷清风也就当他是在说套话了,他恭敬的说道:“本应是小侄拜访叔父的,今日劳烦叔父亲至,小侄已是罪过了。”
    阎立德此时的官职是尚衣奉御,干的是为宫廷设计服饰、舆伞仪仗等物品的活儿。因为曾担任过秦王府士曹参军的缘故,他在李世民登基后才升任为将作少匠。
    他现在出现在这里,完全是殷清风向李世民提了一嘴的结果。
    阎立德虽然喜欢绘画,但做一个尚衣奉御属实不开心。昨天太子找到他,说淮阳侯推荐他来主持修建新宫殿。听到这个消息,在短暂的发愣之后,他欣喜若狂。
    主持修建新宫殿的功勋他并不看重,看重的是脱离了尚衣奉御、看重的是能施展所长的机会。
    等他回到家中后,才想起殷清风这个推荐人。
    对于殷清风,他只听说过一些传说,包括他的身份,包括加盟的事儿,包括长安城的水泥路和渭水桥
    依照本性,在听到水泥路出自殷清风之手的时候,他就想等本拜访了。可胞弟阎立本的一番话,又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阎立本在秦王府担任过库直。
    库直是随侍帝王左右的亲信,必须由名门的亲贵子弟担任,而且必须是“才堪者”。
    库直不是管内勤仓库的,这个官职的职能从隋朝时的亲卫武官已经演变为“参典文翰”和参议军事了。
    也正因为如此,任库真者在其以后个人的仕途上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曾任库真者后来一般都位居军政要职,立功封爵,库真之职为他们在仕途中重要的一环。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曾任库真者的后代们都引此为荣,
    因为阎立本的职务关系,他对殷清风的了解当然要比不问外事的胞兄知道的要多得多了。
    阎立本当时只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殷清风去秦王府和东宫时,从来都是李晋安迎接的第二句,殷清风是中山王的老师。
    阎立德再不通人情世故,也明白这两句话的含义。
    所以,他对殷清风更好奇了。
    他好奇的不是为什么是李晋安迎接殷清风,也不是好奇殷清风有什么资格成为教导中山王的老师,而是好奇这新宫殿最初是交给殷清风来主持的。
    要知道,为皇室建造宫殿,而且是宫殿群,可不是乡下的茅草屋,搭几根柱子盖上茅草那么简单的。体现皇家威严是最根本的要求,还要在兼顾整体布局合理的情况下符合风水对应星辰等等。
    殷清风才多大年纪,就懂得这些?
    现在殷清风推荐他来主持,是因为能力不足?还是,当初太子就是为了给他谋得名声才把这个担子交给他去挑?
    为了试探殷清风,他甘愿承受无礼的风评也要来个贸然登门。
    阎立德在郧国公府的门外,很惊讶的看到“敕造郧国公府”的门匾下面竟然没有淮阳郡开国侯的门匾。以殷清风的地位,是万万没道理缺少这样一块门匾的。
    带着疑问,阎立德上前说明自己的来意。
    见面之后,殷清风给他的印象很好。
    他的父亲善字善画,可若是相貌丑陋不堪,也不可能成为驸马的。
    殷清风从外表上看,是算不得上佳的,但气度却是非凡的。能在这个年纪就有这样的气度,是值得尊敬或者是平等对待的。
    他拱手道:“说来,阎某还要感谢县侯的举荐之恩的。”
    殷清风见阎立德终于露出了笑脸,也越加礼貌的说道:“若叔父不弃,请以小侄的名字相称。而且,若不是太子提及,小侄安知叔父之才能?叔父要感谢的是太子而非小侄。”
    阎立德心说,“这就对了嘛。以他一个小少年安知某之名?不过,太子恩宠他的意图就更清楚了。”
    想到这,他气的说道:“清风贤侄不会就在这里待吧,哈哈哈”
    进到书房之前,殷清风让人把吕才叫来。
    吕才完全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就连他去堪舆龙首山的时候也叫不动他。但现在涉及到大明宫具体各个宫殿选址的事情,必须要借助吕才对风水学的知识。
    殷清风与阎立德套了一会儿,吕才门也不敲的就闯了进来。
    阎立德对于这个衣衫不整的少年的出现多少有些意外。这时,殷清风介绍道:“叔父,这是小侄的好友,博州清平吕才。吕兄尚未及冠,叔父直呼其名就好。
    小侄请吕兄过来,是因为他精通堪舆术。那些宫殿选址少不得要借吕兄一臂之力。”
    说完,也对吕才说道:“吕兄,这是小弟的叔父,阎公立德,奉太子之命修建新皇宫。”
    吕才整理了下衣袍,恭敬的见礼。
    阎立德气的点点头。
    殷清风见人都到齐了,他把关于大明宫的设计稿拿出来铺到桌子上。
    “咦”
    惊讶之后,阎立德惊呆了。
    新的宫殿群落里,前半部分殷清风只标注了哪里是议政殿、哪里是三省六部的官署等等,而后半部分才是他的设计。
    史书没有记载大明宫的设计者,但彼时担任将作大匠一职的人,是声名显赫的大画家、步辇图的作者阎立本,也就是阎立德的胞弟。
    阎立本此时只有二十四岁,这个年纪还真不足以担任监造者的职位。殷清风只好选择了比他大五岁的哥哥阎立德。
    得益于络里关于圆明园的视频,视频的录制者最大可能的还原了圆明园的原貌,再加上殷清风又去过几次,趁着这次机会,他尽可能的都体现在这几张图纸上。
    但他相信阎立德吃惊的不是这些欧洲风格的建筑样式,而是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所看到的视图称主视图能反映物体前面的形状由物体上方向下做正投影得到的视图叫俯视图而由物体左边向右做正投影得到的视图则叫左视图。
    这三种角度的画图,被称为三视图。三视图能够正确反映物体长、宽、高的尺寸,保证施工时能更准确无误。
    毫无疑问,三视图是工程制图的一种手段。
    后世人若以为三视图是从欧美传过来的,那就错了。
    宋代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一书,总结了我国历史上的建筑技术成就。全书三十六卷,其中有六卷是图样,包括平面图、轴测图和透视图。这部建筑图样的巨著里,运用了投影法表达了复杂的建筑结构,比西方工业革命是才产生的三视图要早上六百年。
    作为李诫的古人、以绘画二维画见长的阎立德当然没见过这种样式的图纸了。
    但也不能因此就说阎立德的画就没有立体感,只是这时人们把立体应用到绘画当中的概念还有些模糊。
    除了三视图外,殷清风估计阎立德吃惊的还有他对地形的测绘。
    把实际的地形地貌和相对地理位置,按照一定的比例画到图纸上的过程,相反的就是按照图纸上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比例把他搬到实际的现实中来。这个过程就是测绘。
    观看中国古代的地图,同样是没有立体概念的,也没有等高线、具体比例也模糊与其说是地形地图,不如说是标注了地理名词的画。
    地理测绘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问,殷清风只大概知道一些概念和应用。他将这些应用在设计稿里,足以让阎立德这个古人感到吃惊的了。
    阎立德俯身趴在桌子上许久,猛的直起身来抓住殷清风的胳膊,“你你是怎么做到的!”

章节目录

永世帝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清风逸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风逸之并收藏永世帝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