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果然!这小子果然又要修改律法!”
    李世民在心里嘀咕着,脸上却不动声色的说道:“此事以后再议,你还是说下官员加俸的事儿吧。”
    殷清风随意的耸了耸肩膀,反正这事儿不着急。
    李渊的子女,如果按照年龄来算,算作是两代人都不过分。进长安之前,他有五子六女,当了皇帝之后,又生了十七个儿子、十一个闺女。其中,第六子李元景和侄子李承乾同龄、第七女房陵公主比李承乾还小一岁。
    等到房陵公主出嫁,最少也是十年后的事儿了。
    “现在大唐官员所得的俸禄,是以粟米和绢帛为主吧。”
    李世民点点头。
    “随着农业的推广、铜钱的兑换,国库会越来越充盈,多支付一倍的俸禄,相信是没有多大压力的。所以,小侄对增加俸禄的谏议是,京官增加一倍半,州县的增加一倍。”
    李世民对这个谏议没什么抵触。
    从银行开业以来,收回的旧币,再融化重铸后,所得的钱币,已经抵得上去年一个的税收。若是真的将大唐所有的铜钱都兑换一遍,十几亿甚至二十亿贯都不是没可能。
    而且,只要天下的官员知道这个谏议是他向朝堂递交的,对于他的声望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看向殷清风的眼神,越发欣赏,也越发迷茫。
    “为了配合银行的开展,俸禄的增加却又不急于全面施行。”
    李世民下意识的问了一句,“为何?”
    “银行开设到哪里,那里的官员才能增加俸禄。”
    李世民眼睛一亮,“你是说,用增加俸禄为借口,取得当地官员对银行的开展?”
    殷清风点点头。
    李世民站起来,在屋里兴奋的走来走去。
    他和长孙无忌、魏徵等人,没少研究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开展计划。但所有方案都要绕开某些世家的封锁和对抗。
    现在,事关各地官员自己的福利,如果他们还选择站在世家的一边,他们面对的压力就不止来自朝堂了。那些指望着用俸禄养家的各级官吏,就会站在朝堂的一边,一起对抗那些世家。
    那些官员越是站在世家的一边,反对银行的开展,下面的官吏反对的声音就越大。如果,趁这机会再罢免几个官员,不但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还能安插自己的心腹。这主意真是太妙了!
    李世民看着一脸平静的殷清风,心中再次被他缜密的心机折服,“若是王叔玠和魏玄成知道了,一定会请你好好吃上一顿酒的。”
    “那还是不告诉他们吧,小侄不喜与人有过多交往。”
    李世民看着殷清风,不确定他说的是真还是假。
    “关于俸禄,小侄的谏议是,以后改发铜钱,取代粟米和绢帛。”
    还想继续观察殷清风的李世民,皱了一下眉头,“不是不可以。但,以后收上来的粟米等谷物如何处理?绢帛也不收了?”
    “若是银行开遍了大唐个州县,租庸调制还真的可以改一改。”
    李世民心里叹口气,“完了,他又要该制度了~~~”
    “好吧,你说说吧。”
    李世民都没有觉察他自己的语气充满了无奈与无力。
    殷清风略微诧异的看了他一眼,说道:“调,完全取消;庸,可以改为:百姓必须服徭役,但官府要支付薪酬和负责吃住;租改为三石。
    另外,小侄听说五品以上高级官员及王公的亲属可免除赋役。小侄谏议改为:除宗室直系亲属外,必须服徭役,不愿服役者以钱币代之。”
    李世民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取消“调”没有问题,增加一石的“租”,也可以做到。但是“庸””
    “以后大唐没有钱荒了吧粮荒也解决了吧?”
    李世民点点头。
    “叔叔的目标,是以商税代替农税吧?”
    李世民点点头。
    “商税收取的目标,是那些商户吧?”
    李世民点点头。
    “天下最贫穷的,是那些农户吧?”
    李世民点点头。
    “朝堂通过薪酬的方式,把钱发给那些服役的农户。农户有钱之后,就会到那些商户那里购买他们需要的商品。商户卖的越多,缴纳的商税就越多。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钱币每一次流转,都要向朝堂缴纳十税一的商税。如果不流转,朝堂就收不上税。
    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天下间人数最多的农民。如果四百万户的农民,每户每年用掉一贯钱,朝堂可以从商户手中,收取四十万贯的商税;如果平均每户用掉十贯钱,朝堂可收四百万贯。
    也就是说,朝堂要先让百姓富裕起来!百姓越富裕,朝堂收的税就越多。反之,越是压榨百姓,朝堂最多就是收到一些谷物和绢帛。
    至于取消官员亲属的服役,除了彰显皇室的尊崇,也为了表示,士与农、工、商一样,都是帝王的“民”。”
    李世民坐了回去,闭目沉思。
    虽然现在不是细致思考的时候,但他想一想,还有什么要问的。
    过了好一会儿,李世民睁开眼睛问道:“现在你说说,为何要我把许敬宗交给你处置?你虽有爵位,但无权无官。再怎么说,他也是正五品下,又事涉谋反”
    殷清风心里乐了。
    整个古代历史,除了海瑞海刚峰,有谁能做到一丝不苟?这一点,就连包拯包黑子都不如他,就更说李世民了。他可是高兴了咋都行的主儿,想让他守规矩?有难度。
    不过,要是不解释清楚,恐怕李世民都能怀疑,当初许敬宗转投李建成是他指使的。
    “就像朝堂不再为钱财发愁,转而将钱财发给服役的百姓一样。以小侄赚钱的速度,一年的收益,达到两百万贯是没有压力的。但这些钱财,小侄就是想着法儿去用,也用不完。还不如拿出来给叔叔扬名。”
    “给我扬名?”
    “民心的安稳,是江山安稳的保障。民心会随着旱涝蝗、战乱、苛政而波动。
    战乱与苛政,暂时没有,但旱涝蝗随时会出现。
    旱涝蝗出不出现,达到多大的规模,又与水利完善的程度有关。所以,小侄决定,将家中余财,以叔叔的名义用于修建水利。等叔叔坐上了那个位置,再以皇室的名义进行。
    另外,小侄守着这么多的钱财,还可以用来修路。”
    李世民又激动了。
    他站起来,走到殷清风面前,俯下身去,“你打算怎么做?”
    殷清风向后仰了仰,“小侄打算只要是五米以上宽度的河流,都修一遍堤坝,再适当的修一些水渠;修路的话”
    李世民兴奋的眼神没了,像是看怪物一样看着殷清风,“你确定?”
    殷清风点点头,“修路的话,小侄打算将交通所有州县的路,也都修一遍。”
    “哎~~”
    李世民心中叹了口气,“完了,这小子魔怔了。
    谁不知道修渠、修路的益处,可历朝历代所修建的水渠,哪一个不是耗时良久、耗财无数的?
    只一个都江堰,就修了八年。这小子却说什么‘五米以上宽的河流,都修一遍堤坝。’他是打算他殷氏的子孙,像愚公一样,别的什么都不做,世世代代去修河堤?
    短短六百里的郑国渠,差点儿没把秦国的国库耗空。这小子的钱财,够修几个郑国渠?一个还是两个?况且修河堤不需要钱财?
    不过他这么做,是为了让我安心吧?
    王叔玠那里可是禀报说,李伏威最少存了两百万贯。
    滋味楼开了快两年了、仙居坊也一年多的时间,这就有了两百万到三百万贯。再给他两年,除了皇室,还有哪个家族比他的财富更多?再以后呢?”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心,平静了下来,和蔼的问道:“此事与许敬宗有什么关系?”
    “可能别人会认为,修路修渠是名垂千古的好事儿。在小侄看来,却是又脏又累的苦差事。许敬宗不但背叛了叔叔,也让小侄颜面无光。
    所以,小侄打算,他和他的儿孙天天在河边、路边呆着,坚决不允许他们踏进城池半步。他们将用余生,来弥补犯过的错误。”
    李世民吸了半口凉气,心里默默的替许敬宗父子祈祷。祈祷他们早死早托生。

章节目录

永世帝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清风逸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风逸之并收藏永世帝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