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奶娘的奋斗 作者:外乡人
而就在史湘云和探春说话的时候,薛宝钗也成功的在老太太面前大大的刷了一把好感度。
当下,史氏便留了薛宝钗和史湘云在府中小住几日。这几日,由于史湘云的疏离,薛宝钗在史氏那里倒是占了先机,得到了不少的好感。
等到史湘云回过神来的时候,又是气得咬牙切齿,口不遮拦。
薛宝钗和史湘云都居住在老太太的院子里,而房间还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两边有什么动静,都是一目了然。
而当史湘云说出林黛玉克了父亲,又克了父亲后,现在就换人克时,薛宝钗扯了扯嘴角,无声的笑了。
人家林家太太和老爷可不是林丫头一出生就没了的。就说是克,那林家至少还有一位林大爷呢,你史湘云才是真正克父克母的扫把星吧。
想到宝玉毕竟是自己的亲表弟,林丫头也与自家有了一丝关联。给身边的下人使了个眼色,薛宝钗便歇下了。
不久后,荣国府内便传出了史大姑娘嫉妒未来的宝二奶奶林姑娘是扫把星的话。
水氏管家多年,想要查清点事情,并不难。几番寻问,便知道了事情始末。好笑的摇了摇头,这些小姑娘的心思呀,可算是用错了地方。
趁着一日午膳后的一点时间,水氏将府里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史氏。史氏脸色便是一沉。心中有些郁郁。
第二天,便将薛史二女送回了家。有生之年,再也没有主动的提出邀请接过人。
这些事情,唐朝看在眼里,也只能微微叹了口气。
。……
林家和贾家都是官宦人家,自然是可以用几百里的驿站捎信的。刚过了正月,府里便收到了南边的来信。
信上说,林如海的病起起伏伏,总不见好。不过私下里已经问过大夫了,怕是好不了了。信上还说,林如海自知久病难愈,已经同意将黛玉嫁给宝玉为妻,婚礼就定在端午前后。
之后信上的内容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比如说林家给林黛玉请了十来个绣娘绣嫁衣和其他所需的嫁妆。
再比如说,林黛玉还小,宝玉也小,按例应该陪嫁的数套衣服,都以布料来代替。还有林家的财产,百分之八十都在京城,此次成亲,只是先列了嫁妆单子,待到回了京城再将那些嫁妆从林家抬到贾家去。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的是,贾敏去逝前,得到了一批好木头料子。当时便请了南边有名的木器师傅给黛玉做了一张千功拔步床。五月份成亲时,那床正好就能用了。
其实若不是林如海一直在这扬州城当着属一属二的大官,估计也不会先可着黛玉的嫁妆做,要知道人家师傅可是南边出了名的好手艺,排对等着的人,海了去了。
这也是跟其他地方的风俗不一样。别的地方都是姑娘定下了婚事才开始操办家俱,但在这里,那是只要能排的上队,就先预备出来的。
就这样,日子在唐朝和史氏的期盼下终于走过了五月,到了六月。南边来报信的人才进了府。
婚礼一切顺利。
见状,唐朝情不自禁地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宝黛二人的婚礼,比她娶儿媳妇都要让她惦记难安。
☆、第98章
第九十八章
送到京城的信件,轻描淡写了这一场亲事。其实在成亲前,宝玉便在李凝的帮助下,张氏的默许下,悄悄地见了一回林黛玉。
宝玉告诉黛玉,自己无心仕途。将来到顶也不过是个进士。或是在衙门里找一个轻松的文职,平时抄抄写写。
黛玉是个什么性子,清高无尘的。对于将来能不能有凤冠霞披还真的没有放在心上。决定婚事的时候,黛玉才九岁,而此时的黛玉也才刚刚过了十岁的生日。害羞什么的,还要再等上几年。
听到宝玉这么说,便也起了谈性。读书难道只是为了出仕吗?
读书,明理。增长见识。
一个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考的上进士,一个不会读书的人,也不一定不能当一个好官,造福百姓。
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样的事情,并不是读多少书可以决定的。无论是宝玉还是黛玉都是非常认可这句话,尤其是说这句话的人是唐朝时。
这份可信度又大大的增加了。
别的不说,李狗蛋的人生经历便充分验证了这一观点。李狗蛋和他兄弟李漱是一起被唐朝启的蒙。但在读书上,也不过是三百千这样的书籍。
可人家就是马养的好,朝廷也不是只要会读书的人去当官的。马养的好,东西做的好,照样可以当官。
可书读的多了,考上举人,考上进士,并也不一定会做官。且不说是不是没有机遇,也不说是不是没有遇到伯乐,只说这些人里面,是不是真的都懂如何做官,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唐朝喜欢前朝的洗冤录一类的书籍,在唐朝的影响下,宝玉和黛玉,乃至贾芝林省都看过这一类的书籍,里面就有好些个前朝官员判错了案子的例子。
有为民伸冤的好官,也有屈打成招的酷吏。有为富为仁的乡绅,也有仗义之言的侠骨之士。人间百态,不一而足。
宝玉和黛玉等人看了,既增长了见识,也丰富了阅历。可谓是一举数得。
别的且不提,在宝玉的心中,便没有因为心里对贾政的排斥而觉得当官的人都是蠢禄不堪之人。
说来这些虽然对于阁闺女儿来说是禁。书,但张氏开明,只要不是西厢一类的书籍便允许姑娘们触碰。
虽说如此,但张氏在教导元春的时候,也是讲过西厢记的。她先是将西厢记这本书交给元春,让元春细读,然后再她刚看完的时候,再把西厢记真正的最后结局那本书再交给元春。
元春先是少女怀春,起了少女情思。然后又在第二本的结局真相中,彻底的对情,爱起了怀疑和警惕之心。
说实话,这种教育对一个少女的影响是非常的重的。尤其是元春这种生活在宫廷中的女人。也许也是当初之份教导让元春能够一直保持清醒的走到最后吧。
话回当下,宝玉和黛玉长年受唐朝的影响,在心底都明白一个道理。人活着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然后才是其他。
而对得起自己的行为,却是不能以伤害他人和自己家族为基础。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百年后都是一副白骨掩尘土。怎么活着不遭罪便怎么活着,也是一种活法。
总比一辈子的时间都用在让自己不开心,不感兴趣的地方要强上一些。
当然,每个人都是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的责任。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就看自己的选择了。
宝玉还告诉黛玉,他会听从奶娘的建议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谋一份差事,不用什么实权,只是让自己家的小孩不以白衣之家出仕。
也不会轻易受人欺负。
黛玉听后,没觉得哪里不好,不但如此,还帮着宝玉想了想,将来要谋一份什么样的差事,既不用违背本心,还可以过得悠闲。
什么国子监,翰林院,就连皇家藏都被宝黛二人想到了。
“二哥哥,去藏。我听说那里有好多的书,都是绝版呢。”此时的黛玉,都有些想让宝玉早点出仕,然后帮她把那些她没有看过的书都抄回来的心思了。
在一个爱读书的人眼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期待的吗?
宝玉的这份选择和想法,并不算是违背本心。在这个皇权比天大的时代里,唐朝能做的,便只有诱导宝玉向着对他有力的方向去努力。宝玉可以按着心思放纵一下,但他的放纵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明白一定道理。像是兄弟姐妹,父母在,那是嫡亲的手足,要守望护住。但是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他们就会变成关系比较亲近的亲戚,等到下一代,也不过是比普通族人近一些罢了。
与其到了那个时候,全家成为平民百姓,让别人施舍护佑,还不如自己护佑自己的家庭。薛大呆子和香菱的故事便是如此了。
被打死了,被抢了,连个伸冤说理的地方都求告出门。
反正无论怎么说,宝玉和黛玉这对小夫妻在成亲前对于将来的生活,以及宝玉未来的规划,有了初步的统一。
“我奶娘说了,以后我负责赚家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说完这些,半大孩子的宝玉乐呵呵地许愿。
黛玉听了,先是笑了一下,然后抬起头,歪着小脑袋,有些犹豫地问他,“二哥哥,你以何继?如何养家呢?”
“…我会打算盘。还会画画。奶娘也教我如何收租子了。铺子上的帐册我也看得明白。上货进货的差价我也会算……”宝玉想到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奶娘都不让他睡觉的事情,现在就特别的感激,自己有了一技之长。
黛玉听了宝玉的话,挑眉看了他一眼,‘原来是吃老本呀!’
而就在史湘云和探春说话的时候,薛宝钗也成功的在老太太面前大大的刷了一把好感度。
当下,史氏便留了薛宝钗和史湘云在府中小住几日。这几日,由于史湘云的疏离,薛宝钗在史氏那里倒是占了先机,得到了不少的好感。
等到史湘云回过神来的时候,又是气得咬牙切齿,口不遮拦。
薛宝钗和史湘云都居住在老太太的院子里,而房间还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两边有什么动静,都是一目了然。
而当史湘云说出林黛玉克了父亲,又克了父亲后,现在就换人克时,薛宝钗扯了扯嘴角,无声的笑了。
人家林家太太和老爷可不是林丫头一出生就没了的。就说是克,那林家至少还有一位林大爷呢,你史湘云才是真正克父克母的扫把星吧。
想到宝玉毕竟是自己的亲表弟,林丫头也与自家有了一丝关联。给身边的下人使了个眼色,薛宝钗便歇下了。
不久后,荣国府内便传出了史大姑娘嫉妒未来的宝二奶奶林姑娘是扫把星的话。
水氏管家多年,想要查清点事情,并不难。几番寻问,便知道了事情始末。好笑的摇了摇头,这些小姑娘的心思呀,可算是用错了地方。
趁着一日午膳后的一点时间,水氏将府里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史氏。史氏脸色便是一沉。心中有些郁郁。
第二天,便将薛史二女送回了家。有生之年,再也没有主动的提出邀请接过人。
这些事情,唐朝看在眼里,也只能微微叹了口气。
。……
林家和贾家都是官宦人家,自然是可以用几百里的驿站捎信的。刚过了正月,府里便收到了南边的来信。
信上说,林如海的病起起伏伏,总不见好。不过私下里已经问过大夫了,怕是好不了了。信上还说,林如海自知久病难愈,已经同意将黛玉嫁给宝玉为妻,婚礼就定在端午前后。
之后信上的内容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比如说林家给林黛玉请了十来个绣娘绣嫁衣和其他所需的嫁妆。
再比如说,林黛玉还小,宝玉也小,按例应该陪嫁的数套衣服,都以布料来代替。还有林家的财产,百分之八十都在京城,此次成亲,只是先列了嫁妆单子,待到回了京城再将那些嫁妆从林家抬到贾家去。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的是,贾敏去逝前,得到了一批好木头料子。当时便请了南边有名的木器师傅给黛玉做了一张千功拔步床。五月份成亲时,那床正好就能用了。
其实若不是林如海一直在这扬州城当着属一属二的大官,估计也不会先可着黛玉的嫁妆做,要知道人家师傅可是南边出了名的好手艺,排对等着的人,海了去了。
这也是跟其他地方的风俗不一样。别的地方都是姑娘定下了婚事才开始操办家俱,但在这里,那是只要能排的上队,就先预备出来的。
就这样,日子在唐朝和史氏的期盼下终于走过了五月,到了六月。南边来报信的人才进了府。
婚礼一切顺利。
见状,唐朝情不自禁地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宝黛二人的婚礼,比她娶儿媳妇都要让她惦记难安。
☆、第98章
第九十八章
送到京城的信件,轻描淡写了这一场亲事。其实在成亲前,宝玉便在李凝的帮助下,张氏的默许下,悄悄地见了一回林黛玉。
宝玉告诉黛玉,自己无心仕途。将来到顶也不过是个进士。或是在衙门里找一个轻松的文职,平时抄抄写写。
黛玉是个什么性子,清高无尘的。对于将来能不能有凤冠霞披还真的没有放在心上。决定婚事的时候,黛玉才九岁,而此时的黛玉也才刚刚过了十岁的生日。害羞什么的,还要再等上几年。
听到宝玉这么说,便也起了谈性。读书难道只是为了出仕吗?
读书,明理。增长见识。
一个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考的上进士,一个不会读书的人,也不一定不能当一个好官,造福百姓。
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样的事情,并不是读多少书可以决定的。无论是宝玉还是黛玉都是非常认可这句话,尤其是说这句话的人是唐朝时。
这份可信度又大大的增加了。
别的不说,李狗蛋的人生经历便充分验证了这一观点。李狗蛋和他兄弟李漱是一起被唐朝启的蒙。但在读书上,也不过是三百千这样的书籍。
可人家就是马养的好,朝廷也不是只要会读书的人去当官的。马养的好,东西做的好,照样可以当官。
可书读的多了,考上举人,考上进士,并也不一定会做官。且不说是不是没有机遇,也不说是不是没有遇到伯乐,只说这些人里面,是不是真的都懂如何做官,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唐朝喜欢前朝的洗冤录一类的书籍,在唐朝的影响下,宝玉和黛玉,乃至贾芝林省都看过这一类的书籍,里面就有好些个前朝官员判错了案子的例子。
有为民伸冤的好官,也有屈打成招的酷吏。有为富为仁的乡绅,也有仗义之言的侠骨之士。人间百态,不一而足。
宝玉和黛玉等人看了,既增长了见识,也丰富了阅历。可谓是一举数得。
别的且不提,在宝玉的心中,便没有因为心里对贾政的排斥而觉得当官的人都是蠢禄不堪之人。
说来这些虽然对于阁闺女儿来说是禁。书,但张氏开明,只要不是西厢一类的书籍便允许姑娘们触碰。
虽说如此,但张氏在教导元春的时候,也是讲过西厢记的。她先是将西厢记这本书交给元春,让元春细读,然后再她刚看完的时候,再把西厢记真正的最后结局那本书再交给元春。
元春先是少女怀春,起了少女情思。然后又在第二本的结局真相中,彻底的对情,爱起了怀疑和警惕之心。
说实话,这种教育对一个少女的影响是非常的重的。尤其是元春这种生活在宫廷中的女人。也许也是当初之份教导让元春能够一直保持清醒的走到最后吧。
话回当下,宝玉和黛玉长年受唐朝的影响,在心底都明白一个道理。人活着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然后才是其他。
而对得起自己的行为,却是不能以伤害他人和自己家族为基础。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百年后都是一副白骨掩尘土。怎么活着不遭罪便怎么活着,也是一种活法。
总比一辈子的时间都用在让自己不开心,不感兴趣的地方要强上一些。
当然,每个人都是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的责任。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就看自己的选择了。
宝玉还告诉黛玉,他会听从奶娘的建议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谋一份差事,不用什么实权,只是让自己家的小孩不以白衣之家出仕。
也不会轻易受人欺负。
黛玉听后,没觉得哪里不好,不但如此,还帮着宝玉想了想,将来要谋一份什么样的差事,既不用违背本心,还可以过得悠闲。
什么国子监,翰林院,就连皇家藏都被宝黛二人想到了。
“二哥哥,去藏。我听说那里有好多的书,都是绝版呢。”此时的黛玉,都有些想让宝玉早点出仕,然后帮她把那些她没有看过的书都抄回来的心思了。
在一个爱读书的人眼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期待的吗?
宝玉的这份选择和想法,并不算是违背本心。在这个皇权比天大的时代里,唐朝能做的,便只有诱导宝玉向着对他有力的方向去努力。宝玉可以按着心思放纵一下,但他的放纵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明白一定道理。像是兄弟姐妹,父母在,那是嫡亲的手足,要守望护住。但是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他们就会变成关系比较亲近的亲戚,等到下一代,也不过是比普通族人近一些罢了。
与其到了那个时候,全家成为平民百姓,让别人施舍护佑,还不如自己护佑自己的家庭。薛大呆子和香菱的故事便是如此了。
被打死了,被抢了,连个伸冤说理的地方都求告出门。
反正无论怎么说,宝玉和黛玉这对小夫妻在成亲前对于将来的生活,以及宝玉未来的规划,有了初步的统一。
“我奶娘说了,以后我负责赚家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说完这些,半大孩子的宝玉乐呵呵地许愿。
黛玉听了,先是笑了一下,然后抬起头,歪着小脑袋,有些犹豫地问他,“二哥哥,你以何继?如何养家呢?”
“…我会打算盘。还会画画。奶娘也教我如何收租子了。铺子上的帐册我也看得明白。上货进货的差价我也会算……”宝玉想到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奶娘都不让他睡觉的事情,现在就特别的感激,自己有了一技之长。
黛玉听了宝玉的话,挑眉看了他一眼,‘原来是吃老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