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听了,更是忍耐不住,道:“寡人老了,假若能听到《清角》一次,虽死也无所悔恨了。”便一再相迫。
师旷只得又操琴而奏。只见他刚一奏响,便声传九天,清澈哀宛,但见天上有玄色的云彩从西方飞来。又奏一会,狂风陡然而起,裂帘幕,催瓦石,庭廊木柱皆被拔了起来;接着,一声恶雷劈下,大雨如水柱一般泼下;不一会,台下水深数尺,众人衣衫尽湿,群臣仆从吓得四散逃走。晋平公大是恐惧害怕,与卫灵公伏在廊下,不住哆嗦。良久良久,方才风息雨止。待风止雨停后,众人上来寻找这两个国君,却见他们吓得太过厉害,站不起身,便架回宫中。
哪知自那一吓之后,晋平公竟得了一种心悸的病,常自心惊肉跳,过了两三年便卧床不起,终至死去。他便是因听琴而导致亡命的国君。当然,这只是传说。自那之后,这三清之音不再有人得闻。”
飞云洞主委委而谈,三人直听得惊心动魄,谁也不插上一嘴。待他讲完,杨宝儿兀自半张着小嘴,呆呆不动。
南极仙翁道:“听你说来,这琴之一道,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难道世间真有那引鹤招凤,惊神动鬼的曲子么?只怕多是虚妄。”
飞云洞主道:“昔年秦穆公时,其女弄玉好笙,嫁于善吹箫的萧史。一日,二人于穆公为其所建的凤凰台上吹奏,玄乐动天,招来飞龙与凤凰,绕台而舞。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升天为仙而去,一时为人称道。当然,这也是传说。世上有没有神仙,谁也没见过。但想来这三清之音,定是高绝。不过,若是象传说的那样,惊风雨,泣鬼神,却是绝不可能,只是夸张而已,那晋平公也不是死于听琴之上。但音乐一道,乃是采天地之声而作,合于万物。奏得好了,可招来禽兽,随乐而舞,想来也非不可能。”
杨宝儿接口道:“师父说的不错,每当月明夜静之时,师父于谷中抚琴而奏,我们的鹤儿鹿儿及近处的飞鸟走兽,便会齐至师父面前,静听琴音,有时也随师父的琴声翩翩起舞。”
南极仙翁道:“原来道兄也有此种本领,哪天倒要见识见识。但不知能不能招风唤雨?”
飞云洞主笑道:“若能招风唤雨,我岂不真成了神仙?那些鸟兽也是听惯了我的琴声,方才为我助兴的。”
朱可欣道:“前辈,这世上是不是真的有三清之音?前辈会不会奏?”
飞云洞主微微一笑道:“三清之音,史籍曾载,想来定有,绝非传说。时间不早,咱们该吃饭了。”
在洞中无事,朱可欣便依飞云洞主所教,双手抚琴,练习指法,只一天的时间,便渐渐着迷。
过了两天,飞云洞主写下一曲谱于她,道:“刚学琴,当先从短曲练起,然后再学长曲。这是一首双鹤听泉,虽短,却是名曲,传了千年,曲中自有妙义,你便从它开始练起。鼓曲,首先要知曲义,然后才能依之弹出它的意境。这首双鹤听泉,音节大雅,宽转平和。静夜之中,以琴奏之,便似置身于山涧,听山溜清韵,洗涤尘襟。取义于水中鸥鹭、山中野鹤,或息于沙洲,或怡情于泉石,逍遥于山水之中,不受世间樊笼之苦的意趣。现在我先弹奏一遍,以便你领略其中要义。”说着,取琴于身前,奏了起来。
琴声泠泠而起,朱可欣只听了一会,便似进入了一个月白风清、影动月移、泉水涓涓、双鹤优游自得的山涧之中,但见双鹤随泉水之声于月下悠然而舞。
此曲甚短,不久,琴声即止。朱可欣大喜,双手捧过桐琴,将曲谱放于琴上,依着曲子弹了起来。琴声玎玎而响,却是不成音节,朱可欣脸色褐然。
飞云洞主笑道:“初学都是这样,不要焦躁。”说着走出洞去。
朱可欣静了静心,按着曲谱一连弹了上百遍,到得晚上时分,居然真的奏出了清雅之韵。
南华仙翁看着她的手指笑道:“同样是十根指头,如何姑娘的指头是这般的聪慧,而老朽的指头却是这般的拙笨。”
从双鹤听泉起,朱可欣一首首地学了下去,不久,便学会了十几首短曲。飞云洞主又传其长曲。
山中无事,朱可欣沉浸于琴曲之中,渐渐着魔,于睡梦之中也在记着曲子,抚着琴弦,不觉万事俱忘,心境越来越平和宁静,武林中的恩仇杀伐似离她越来越远,不萦于怀。两个多月的时间转眼即过,她的内伤在不知不觉中已渐恢复,不再烦闷恶心。
一个月圆之夜,天气冷清。朱可欣盘腿坐于谷中草地之上,置琴于膝前,十指灵动,奏了起来。只听曲调悠闲自得,飘逸洒脱,并成上下句一呼一应,如是二人一问一答,不时有新的音调出现。似是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娭娭,隐隐现于她的十指之下。此曲甚长,琴声盘绕飞旋,由山谷之中远远飘了出去。当此静夜白月,更显得琴声清雅脱俗,大有脱离一切俗尘凡事,伴于清山绿水之间怡情娱性之意。
南华仙翁三人坐于洞口,静听琴声。飞云洞主不住颔首。过不多时,便见双鹤双鹿轻轻走到朱可欣的面前,伏下身去,侧耳倾听。接着有一两只飞鸟飞来,三四头走兽奔近。之后,鸟兽源源不绝,越来越多。
不久,谷中的草地之上站满了禽兽,就连周围的树上林下也挤了不少。无论鸟兽,皆按序而列,随音节起伏轻舞。鸟兽虽多,却无一出声,犹如空谷。
朱可欣渐入佳境,似是凌空御风而行,来到一青山之巅,立于岩石之上,月光覆身,清风抚体,静听涧中流水琮琮微鸣,微闻松下风过颤颤而吟。
师旷只得又操琴而奏。只见他刚一奏响,便声传九天,清澈哀宛,但见天上有玄色的云彩从西方飞来。又奏一会,狂风陡然而起,裂帘幕,催瓦石,庭廊木柱皆被拔了起来;接着,一声恶雷劈下,大雨如水柱一般泼下;不一会,台下水深数尺,众人衣衫尽湿,群臣仆从吓得四散逃走。晋平公大是恐惧害怕,与卫灵公伏在廊下,不住哆嗦。良久良久,方才风息雨止。待风止雨停后,众人上来寻找这两个国君,却见他们吓得太过厉害,站不起身,便架回宫中。
哪知自那一吓之后,晋平公竟得了一种心悸的病,常自心惊肉跳,过了两三年便卧床不起,终至死去。他便是因听琴而导致亡命的国君。当然,这只是传说。自那之后,这三清之音不再有人得闻。”
飞云洞主委委而谈,三人直听得惊心动魄,谁也不插上一嘴。待他讲完,杨宝儿兀自半张着小嘴,呆呆不动。
南极仙翁道:“听你说来,这琴之一道,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难道世间真有那引鹤招凤,惊神动鬼的曲子么?只怕多是虚妄。”
飞云洞主道:“昔年秦穆公时,其女弄玉好笙,嫁于善吹箫的萧史。一日,二人于穆公为其所建的凤凰台上吹奏,玄乐动天,招来飞龙与凤凰,绕台而舞。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升天为仙而去,一时为人称道。当然,这也是传说。世上有没有神仙,谁也没见过。但想来这三清之音,定是高绝。不过,若是象传说的那样,惊风雨,泣鬼神,却是绝不可能,只是夸张而已,那晋平公也不是死于听琴之上。但音乐一道,乃是采天地之声而作,合于万物。奏得好了,可招来禽兽,随乐而舞,想来也非不可能。”
杨宝儿接口道:“师父说的不错,每当月明夜静之时,师父于谷中抚琴而奏,我们的鹤儿鹿儿及近处的飞鸟走兽,便会齐至师父面前,静听琴音,有时也随师父的琴声翩翩起舞。”
南极仙翁道:“原来道兄也有此种本领,哪天倒要见识见识。但不知能不能招风唤雨?”
飞云洞主笑道:“若能招风唤雨,我岂不真成了神仙?那些鸟兽也是听惯了我的琴声,方才为我助兴的。”
朱可欣道:“前辈,这世上是不是真的有三清之音?前辈会不会奏?”
飞云洞主微微一笑道:“三清之音,史籍曾载,想来定有,绝非传说。时间不早,咱们该吃饭了。”
在洞中无事,朱可欣便依飞云洞主所教,双手抚琴,练习指法,只一天的时间,便渐渐着迷。
过了两天,飞云洞主写下一曲谱于她,道:“刚学琴,当先从短曲练起,然后再学长曲。这是一首双鹤听泉,虽短,却是名曲,传了千年,曲中自有妙义,你便从它开始练起。鼓曲,首先要知曲义,然后才能依之弹出它的意境。这首双鹤听泉,音节大雅,宽转平和。静夜之中,以琴奏之,便似置身于山涧,听山溜清韵,洗涤尘襟。取义于水中鸥鹭、山中野鹤,或息于沙洲,或怡情于泉石,逍遥于山水之中,不受世间樊笼之苦的意趣。现在我先弹奏一遍,以便你领略其中要义。”说着,取琴于身前,奏了起来。
琴声泠泠而起,朱可欣只听了一会,便似进入了一个月白风清、影动月移、泉水涓涓、双鹤优游自得的山涧之中,但见双鹤随泉水之声于月下悠然而舞。
此曲甚短,不久,琴声即止。朱可欣大喜,双手捧过桐琴,将曲谱放于琴上,依着曲子弹了起来。琴声玎玎而响,却是不成音节,朱可欣脸色褐然。
飞云洞主笑道:“初学都是这样,不要焦躁。”说着走出洞去。
朱可欣静了静心,按着曲谱一连弹了上百遍,到得晚上时分,居然真的奏出了清雅之韵。
南华仙翁看着她的手指笑道:“同样是十根指头,如何姑娘的指头是这般的聪慧,而老朽的指头却是这般的拙笨。”
从双鹤听泉起,朱可欣一首首地学了下去,不久,便学会了十几首短曲。飞云洞主又传其长曲。
山中无事,朱可欣沉浸于琴曲之中,渐渐着魔,于睡梦之中也在记着曲子,抚着琴弦,不觉万事俱忘,心境越来越平和宁静,武林中的恩仇杀伐似离她越来越远,不萦于怀。两个多月的时间转眼即过,她的内伤在不知不觉中已渐恢复,不再烦闷恶心。
一个月圆之夜,天气冷清。朱可欣盘腿坐于谷中草地之上,置琴于膝前,十指灵动,奏了起来。只听曲调悠闲自得,飘逸洒脱,并成上下句一呼一应,如是二人一问一答,不时有新的音调出现。似是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娭娭,隐隐现于她的十指之下。此曲甚长,琴声盘绕飞旋,由山谷之中远远飘了出去。当此静夜白月,更显得琴声清雅脱俗,大有脱离一切俗尘凡事,伴于清山绿水之间怡情娱性之意。
南华仙翁三人坐于洞口,静听琴声。飞云洞主不住颔首。过不多时,便见双鹤双鹿轻轻走到朱可欣的面前,伏下身去,侧耳倾听。接着有一两只飞鸟飞来,三四头走兽奔近。之后,鸟兽源源不绝,越来越多。
不久,谷中的草地之上站满了禽兽,就连周围的树上林下也挤了不少。无论鸟兽,皆按序而列,随音节起伏轻舞。鸟兽虽多,却无一出声,犹如空谷。
朱可欣渐入佳境,似是凌空御风而行,来到一青山之巅,立于岩石之上,月光覆身,清风抚体,静听涧中流水琮琮微鸣,微闻松下风过颤颤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