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李青青与王桔起来时,李蓝蓝早已蒸好三百多个馒头,冯大柱三兄弟、王亮拿着馒头去太镇、县城卖了。
    “妹妹、小桔子,快来尝尝我做的糖馒头。”李蓝蓝语气带着一丝自豪。
    第36章 卖糖馒头还是包子
    李青青朝王桔笑道:“我四姐就是这么自信。”
    王桔也有几分期待李蓝蓝做的糖馒头。
    糖,对于大唐国老百姓业说,那可是好东西。
    一辈子都没吃过糖的穷人多的是。
    王桔长这么大,也是最近两个多月沾了李青青的光,吃了几次糖。
    很快,姑嫂二人洗漱完毕来到堂屋,看到八仙桌上摆放的半盘子白面馒头,每个馒头桔子大,一共六个,一般大小,均是露出笑容。
    王桔夸赞道:“蓝蓝姐做的糖馒头真好看。”
    李青青拿起一个馒头,放在嘴边,一股淡淡的麦香飘进鼻中,咬了一口,馒头是温热的,面发的很好,口感又软又香,味道麦香加微甜。
    别看李蓝蓝学发面比较慢,但是第一次做出来的糖馒头从卖相、口感、味道都不错。
    “四姐,还别说,你做的糖馒头真不错。”
    李蓝蓝咯咯娇笑,单手叉腰,得意的道:“那是,我这么聪明,又能干,做什么就是什么。”
    李青青只是呵呵笑。
    冯四喜背着冯金站在堂屋门口。糖馒头冯四喜刚才也吃了,好吃的很,一脸崇拜的望着自家大嫂。
    她不敢奢望像李青青那么聪慧能干,只盼着能有李蓝蓝的一半就好了。
    “妹妹,我把糖馒头做的这么好,你说我能不能只卖糖馒头?”李蓝蓝语速快,声音高,倒豆子的说出心中所想,“家里的地不多,除了种稻子,能种菜的地很少,每年种的菜还不靠一家人吃,你看二姐、二姐夫昨天还给我送菜呢,我要是做包子,就得需要花钱买菜,成本就升高,你说呢?”
    李青青吃着糖馒头就着热水,这面食吃了养胃,南方人天天吃辣椒伤胃呢,缓缓道:“菜能有多贵,你不用在镇上买,你让我姐夫在附近村子找家人,让这家人每天给你家送菜,你家要的菜多,价钱会便宜的多。”
    前世南北的包子铺开的火的多的去了,没听说专门卖馒头的铺子开的火。
    包子有馅。馅分荤、素两大类。
    荤馅又分无数种,猪、牛、羊肉、虾仁等拌着各种各样的青菜,素也分很多种,鸡蛋和各种青菜或是纯青菜。
    南方的小笼包子,北方的大馅包子、烤包子等。
    包子面软有馅,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包子能在中华美食小吃占一席之地,可没听说馒头也这样。
    李青青把包子厨艺传授给两个姐姐,就是想着让她们能靠着这个赚一辈子的钱,甚至她们的后人也如此。
    谁知,李蓝蓝为了省一点菜钱,竟然不想卖包子。李青青可不同意。
    “哦,你说的也对。镇里的菜贵,村里的菜便宜的多。”李蓝蓝一屁股坐在李青青对面的长条板凳,“我说你的脑袋瓜子真灵,一下子就帮我想出对策。”
    “你新发面了吗?今天我教你学会做包子,明天我得走了。”李青青心道:四姐虽是非常自信,可一点都不主观,也不死板。这样挺好。
    “哦,瞧我这个傻的,忘记发新面了。我这就去。”李蓝蓝拿过李青青的碗,去厨房盛了碗热水,又拿出两个煮好的鸡蛋,塞给李青青和王桔吃。
    这样的鸡蛋王亮也吃了一个呢。
    冯家没有养鸡。鸡蛋得花钱买。李蓝蓝都舍不得给冯金吃,却拿来给李青青及三人吃。
    李青青把鸡蛋壳剥了,然后一半塞进冯金嘴里。
    冯金喜得眼睛亮晶晶,奶声奶气,道:“姨,蛋好吃。”
    王桔也跟着学,把一半鸡蛋分给了冯四喜。
    冯四喜心里有点暖。
    李蓝蓝和好了面粉,抱着一木盆昨天冯家兄弟和王亮换下来的脏衣服要去河边洗衣服,她不让李青青跟来,道:“早上河边凉,你在家里呆着。”
    李青青不是懒人,道:“我们两个一起洗,这样快。”
    “嫂子,你在家陪着青青姐,我去洗衣服。”冯四喜很懂事的把身上绑了冯金的绳子解开,把冯金交给李蓝蓝,然后费力的搬着一大木盆的衣服去河边。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李蓝蓝没觉得小姑子洗衣服有什么不对,只是嘱咐道:“河边滑,你小心点。”
    “我哥哥的衣服,我来洗吧。”王桔加了一件衣服,跟着李蓝蓝走了。
    李青青等两个小姑娘走后,问道:“四姐,你不担心糖馒头卖不掉?”
    李蓝蓝瞟了一眼,“怎么不担心,我想去河边洗衣服就是为了打发时间。”
    李青青笑道:“我就说你这么淡定呢。”
    “二姐做的包子卖的那么好,我做的糖馒头应该卖的也不差。”李蓝蓝说是这么说,心里却有些七上八下。
    她做糖馒头光白面就用了十斤,还有近一斤的糖。这些加起来七十多个铜钱。
    要知道她丈夫在县城干一天的活还不包吃才六个铜钱。
    糖馒头成本是她丈夫十几天做工的收入。
    正在这时,刚去河边洗服的冯四喜竟是推门而入,惊喜的大声道:“嫂子,镇里的人说,咱们家的糖馒头可好吃了,还说买的人不少。我哥哥卖了一会儿就去县城卖了。”
    李蓝蓝大喜,从堂屋快走到院子,高声问道:“买卖这么好?”
    “是啊。买卖好。”冯四喜又道:“只是镇里人一个劲的说咱们家的糖馒头贵呢。”
    李青青给糖馒头定的价钱是一个两个铜钱,买两个三个铜钱。
    她觉得一般都会花三个铜钱买两个尝尝。
    李蓝蓝扭头朝堂屋里的李青青高声道:“妹妹,他们嫌糖馒头贵。”
    李青青走至,秀眉微挑,道:“面粉贵、糖还贵呢,再说整个太镇没有一家卖面食的,你家是独家卖面食的。”
    李蓝蓝从未做过买卖,不知道主顾的心理,应了一声,道:“镇里买的人不少,你姐夫他们怎么不在镇里卖,还去县城?”
    李青青想了想,道:“四姐,你想想三百多个馒头呢。”又道:“这要是包子,差不多就能都卖掉,糖馒头没有包子的吸引力大。”
    李蓝蓝疑惑道:“是吗?”
    第37章 不得不告状
    李青青摊开双手,“我只是猜测,具体情况如何,要等他们回来才能知道。”
    李蓝蓝不由得着急起来。
    冯四喜报信后仍回河边洗衣服。
    早晨,秋高气爽,明成县城外,官道两旁的小集市人来人往。
    这个小集市经县令默许,附近村民在此摆摊售卖农作物、家禽什么的,方便县民购买。
    摆摊的农民、小商贩大部分是常来的,彼此认识。
    不过,今天有四个人摆摊卖面食,却是整个小集市的农民、小商贩谁也不认识。
    这四人当中一个是高瘦的青年,一个是高瘦的少年,还有两个是小少年。
    容貌生得最好看的小少年一句接一句的大声吆喝,“糖馒头,放了甜甜的糖的馒头,好吃的不得了,一个两个铜钱,两个只需三个铜钱,大家快来买。
    刚出锅的又白又甜的糖馒头,老人小孩子没牙的人都能吃的糖馒头,快来买几个吃。”
    太镇冯家糖馒头好吃又便宜,快来买,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只这一个小少年在卖力的吆喝招唤来往的居民,另外三人均是满脸通红拘谨放不开。
    很快,就有一个走路缓慢胖胖的老妇人过来问道:“馒头?是不带馅的包子吗?”
    仍是小少年迎了上去,笑呵呵道:“大娘,你说对了,就是不带馅的包子,不过馒头里面放了糖是甜的。”
    这位放得很开的小少年就是多次做小买卖的王亮。
    另三人自是冯家三兄弟。
    今天是冯家三兄弟第一次卖吃食,他们在太镇卖糖馒头不好意思吆喝,到了明成县城仍是放不开不吭声。
    没办法,王亮只能一边吆喝一边鼓励他们。
    老妇人老眼一亮,还要确定一下,“放了糖?”
    “放了。糖馒头是甜的。”王亮立即拿出一个木碗,那里面装有切成小块的糖馒头,递给老妇人,“大娘尝尝就知道了。尝一小块不收钱。”
    “还能白尝啊。”老妇人忍不住笑了。她年龄大了,喜欢沾点小便宜。
    有个穿着八成新花裙子戴着崭新银钗的矮瘦中年妇人凑了过来,望着老妇人问道:“好吃不?甜不?”
    “好吃。甜。真是甜的。”老妇人边咀嚼充满麦香甜味的馒头块,边道:“我买六个铜钱的。我家死老头子就喜欢吃甜的,偏偏牙都要掉光了,吃麦芽糖太硬还沾牙,我看他吃这糖馒头正好。”
    麦芽糖还贵呢,一小块就得六个铜钱。哪有糖馒头实惠呢。
    矮瘦的中年妇人尝了一块,竟是花三十个铜钱买了二十个糖馒头,还道:“我带了篮子,你们把荷叶铺到篮子上面,把糖馒头放在荷叶上。”
    老妇人一边付钱,一边好奇的问道:“你怎么买这么多?”
    “我家来客。有老人孩子。我买了糖馒头回去,让他们尝尝鲜。”中年妇人笑容得意,暗道:这要是在湘城酒楼,一小盘馒头才四、五个,就得二十几个铜钱。我买这么多才三十个铜钱。这馒头还是放了糖的呢。
    太和县自是有酒楼,只是没有卖面食的。
    县城里条件好的百姓,比如中年妇人去过湘城,也是见过世面,吃过馒头的。
    王亮用筷子把二十个馒头一个个夹着放进竹篮,还问道:“大嫂,你瞧瞧这样摆着如何?”
    中年妇人满意的点头,给冯大柱付钱,扫了几眼冯家三兄弟,咦了一声,道:“我怎么觉得你们有点眼熟?”
    冯大柱脸上表情比较平静的解释道:“大嫂,我家是冯家,以前一直住在县城,几年前才搬出去。”
    冯家三兄弟在县城打工,总有人问同样的问题。
    “我就说呢。原来是老街坊。”中年妇人提着竹篮,怎么看着糖馒头怎么满意,夸道:“你家主妇厨艺可真好,糖馒头做的不比湘城酒楼的差。”
    冯大柱一脸自豪。
    王亮一脸羡慕的道:“原来大嫂去过湘城酒楼!”

章节目录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冷香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冷香忆并收藏农家媳妇:富贵临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