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转身去找昨天的小子出气,打到其人服为止,出了人命往城外一扔,官府一向懒得追究。
第88章 盘算 孤狼一样的人
胤祚找了角落里的一张空位置坐下, 要了一壶茶,台上说书人已经开讲。
“在董大人奉调离京前,某御史忽闻长官要走前来相送, 一坐下便放声大哭十分难舍难分的样子,董大人不禁为之感动, 在座其他前来送行的官员不免有些奇怪, 某御史告辞后立刻又赶往大学士余家中。”
等等, 这是真故事还是纯靠编?胤祚一时困惑百姓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论及官员?是他见识少孤陋寡闻,还是南方地界民风一直如此?
祸从口出的道理一般人不会不懂,胤祚质疑说书人背后的倚仗, 或者说通过小故事含沙射影一番?
“进门后哈哈大笑,余惊问为何如此,其人答道,董某要调走了,眼中钉这不就拔掉了。”
说书人语气上扬:“此事一经传开,官场上都觉得此人反复无常太过露骨,无人敢与之接近,结果某御史的官到底没能长久。”
不知是否过于敏感,胤祚总能从中找到一星半点熟悉的感觉。
朝中姓董的不多, 姓余的胤祚听过一次,余国柱其人已亡, 原是明珠的人。
胤祚猛然间记起,两江总督好像是姓董, 历史上有这么个能人, 单名一个‘讷’字。
说书人没停喝了口茶继续:“还有一个段子,据说上面从某个县里选妃,这个妃子在老家有一相好, 人称‘钻天’,妃子进宫后此人利用每年家乡给妃子进贡的机会,钻进当时盛放食物的食盒中偷偷与妃子相会。”
真能鬼扯,食盒再大能有多大,再能缩骨也是成年男子的体量,进宫的东西不分贵贱,必须过好几十道手续验看,不等送入后宫一经查出格杀勿论,诛九族都不为过。
果然是现编的不可信,胤祚敏感的神经放松下来,继续听匪夷所思的故事。
“当地许多官员走钻天的路子,此人想投董大人的门子,奈何董大人非常讨厌此人,此人怀恨在心,让妃子吹枕边风告发董大人贪污受贿,在当地盖了座名为‘燕过愁’的楼。”
胤祚自顾自挑漏洞:后宫不得干政,又无实据告发朝廷官员,查实后冷宫都不用住直接脑袋搬家。
至于这‘燕过愁’的楼,胤祚皱紧眉头,有点印象记不起来,再一次怀疑说书人的背景。
“有一巡抚与董大人不和,非常痛恶董大人,这位巡抚想通过当时的知县算计谋害,县官不肯被免了官。”
胤祚再次吐槽,说书人水平一般,一点高\\潮迭起的氛围都没有。
“巡抚正愁没理由对付董大人,一听有人告董大人,也随着添油加醋上了本子,说董大人老家霸占民田修建别庄,这座房子确实存在,不过是保存御赐之物的地方,根本不是燕过愁楼之说。”
御赐、董家、楼,一连串关键词相互串联,胤祚脑子登时一懵,记起在民间流传过的董家楼一说,比对之前说书人的内容,答案呼之欲出。
“董讷。”胤祚记得此人在管漕运,曾修河工分筑高堰,为人严峻耿直,雄才大略不苟言笑。
胤祚不知不觉喝了半壶茶下肚,起身结账,说书人的事无论有心还是无意跟他没关系,到时候见一见这位大名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路过一家书铺,走进去大致扫了一圈,胤祚留意的全是杂记一类,来到柜台前问掌柜,“可让看书?”
掌柜有听没有懂,又是个小孩子在问,心里多少没当回事。
胤祚扔下五两银子,“只看不买。”
一般来店里的学子也会逗留一段时间并不会呆太久,以免影响店家做生意。
掌柜见了银子放心了,“随小少爷翻阅,爱惜一些便是。”
搬了个凳子坐在角落看书,话本上的故事虽然槽点不少胜在搞笑。
不知不觉手边的书已经看完,胤祚站起来活动活动发僵的手脚。
店外传来呼喊声,就见掌柜站在门口骂道:“作死啊在门外闹事,滚一边去。”
估算了一下时间该回去了,胤祚打了个哈欠,回去睡一觉,理一理今后的计划,等明天见季勇再商量。
走到门口,胤祚又见乞丐当街打人,虽然打的也是乞丐,“这种事没人管?”
掌柜听后直叹气:“别看这帮乞丐邋遢背后可有靠山,官府最早之前管过,抓起来教训一顿又都放出来,一没银子可捞,二来关进大牢还得管饭,官老爷自然不乐意,就都放任到现在。
“你一个外乡人小心些,别让这群人盯上,他们不光乞讨还偷东西,专门盯外地单身客,他们可不管是不是老弱病残,反正贼不走空。”掌柜小声善意提醒。
“这些人靠坑蒙拐骗过活,吃得比我都好。”掌柜一脸嫌恶,“比船帮那些人更无法无天。”
胤祚谢过掌柜提醒,离开书铺往回走。
乞丐召集同伙找到偷鸡腿的小子,狠狠地削了一顿,眼看出气多进气少,骂了一句:“晦气!”朝地上半死不活的人吐了一口浓痰。
抬眼一刹那看到熟悉的让他失了两次手的小孩,心火一下子飞起,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抓起地上没用的废物,朝不远处的小孩身后扔去。
胤祚一回头,烂泥一样的东西砸过来,侧身一避连连后退数步,“再一再二……”是可忍敦不可忍,真当他是好欺负的!
第88章 盘算 孤狼一样的人
胤祚找了角落里的一张空位置坐下, 要了一壶茶,台上说书人已经开讲。
“在董大人奉调离京前,某御史忽闻长官要走前来相送, 一坐下便放声大哭十分难舍难分的样子,董大人不禁为之感动, 在座其他前来送行的官员不免有些奇怪, 某御史告辞后立刻又赶往大学士余家中。”
等等, 这是真故事还是纯靠编?胤祚一时困惑百姓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论及官员?是他见识少孤陋寡闻,还是南方地界民风一直如此?
祸从口出的道理一般人不会不懂,胤祚质疑说书人背后的倚仗, 或者说通过小故事含沙射影一番?
“进门后哈哈大笑,余惊问为何如此,其人答道,董某要调走了,眼中钉这不就拔掉了。”
说书人语气上扬:“此事一经传开,官场上都觉得此人反复无常太过露骨,无人敢与之接近,结果某御史的官到底没能长久。”
不知是否过于敏感,胤祚总能从中找到一星半点熟悉的感觉。
朝中姓董的不多, 姓余的胤祚听过一次,余国柱其人已亡, 原是明珠的人。
胤祚猛然间记起,两江总督好像是姓董, 历史上有这么个能人, 单名一个‘讷’字。
说书人没停喝了口茶继续:“还有一个段子,据说上面从某个县里选妃,这个妃子在老家有一相好, 人称‘钻天’,妃子进宫后此人利用每年家乡给妃子进贡的机会,钻进当时盛放食物的食盒中偷偷与妃子相会。”
真能鬼扯,食盒再大能有多大,再能缩骨也是成年男子的体量,进宫的东西不分贵贱,必须过好几十道手续验看,不等送入后宫一经查出格杀勿论,诛九族都不为过。
果然是现编的不可信,胤祚敏感的神经放松下来,继续听匪夷所思的故事。
“当地许多官员走钻天的路子,此人想投董大人的门子,奈何董大人非常讨厌此人,此人怀恨在心,让妃子吹枕边风告发董大人贪污受贿,在当地盖了座名为‘燕过愁’的楼。”
胤祚自顾自挑漏洞:后宫不得干政,又无实据告发朝廷官员,查实后冷宫都不用住直接脑袋搬家。
至于这‘燕过愁’的楼,胤祚皱紧眉头,有点印象记不起来,再一次怀疑说书人的背景。
“有一巡抚与董大人不和,非常痛恶董大人,这位巡抚想通过当时的知县算计谋害,县官不肯被免了官。”
胤祚再次吐槽,说书人水平一般,一点高\\潮迭起的氛围都没有。
“巡抚正愁没理由对付董大人,一听有人告董大人,也随着添油加醋上了本子,说董大人老家霸占民田修建别庄,这座房子确实存在,不过是保存御赐之物的地方,根本不是燕过愁楼之说。”
御赐、董家、楼,一连串关键词相互串联,胤祚脑子登时一懵,记起在民间流传过的董家楼一说,比对之前说书人的内容,答案呼之欲出。
“董讷。”胤祚记得此人在管漕运,曾修河工分筑高堰,为人严峻耿直,雄才大略不苟言笑。
胤祚不知不觉喝了半壶茶下肚,起身结账,说书人的事无论有心还是无意跟他没关系,到时候见一见这位大名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路过一家书铺,走进去大致扫了一圈,胤祚留意的全是杂记一类,来到柜台前问掌柜,“可让看书?”
掌柜有听没有懂,又是个小孩子在问,心里多少没当回事。
胤祚扔下五两银子,“只看不买。”
一般来店里的学子也会逗留一段时间并不会呆太久,以免影响店家做生意。
掌柜见了银子放心了,“随小少爷翻阅,爱惜一些便是。”
搬了个凳子坐在角落看书,话本上的故事虽然槽点不少胜在搞笑。
不知不觉手边的书已经看完,胤祚站起来活动活动发僵的手脚。
店外传来呼喊声,就见掌柜站在门口骂道:“作死啊在门外闹事,滚一边去。”
估算了一下时间该回去了,胤祚打了个哈欠,回去睡一觉,理一理今后的计划,等明天见季勇再商量。
走到门口,胤祚又见乞丐当街打人,虽然打的也是乞丐,“这种事没人管?”
掌柜听后直叹气:“别看这帮乞丐邋遢背后可有靠山,官府最早之前管过,抓起来教训一顿又都放出来,一没银子可捞,二来关进大牢还得管饭,官老爷自然不乐意,就都放任到现在。
“你一个外乡人小心些,别让这群人盯上,他们不光乞讨还偷东西,专门盯外地单身客,他们可不管是不是老弱病残,反正贼不走空。”掌柜小声善意提醒。
“这些人靠坑蒙拐骗过活,吃得比我都好。”掌柜一脸嫌恶,“比船帮那些人更无法无天。”
胤祚谢过掌柜提醒,离开书铺往回走。
乞丐召集同伙找到偷鸡腿的小子,狠狠地削了一顿,眼看出气多进气少,骂了一句:“晦气!”朝地上半死不活的人吐了一口浓痰。
抬眼一刹那看到熟悉的让他失了两次手的小孩,心火一下子飞起,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抓起地上没用的废物,朝不远处的小孩身后扔去。
胤祚一回头,烂泥一样的东西砸过来,侧身一避连连后退数步,“再一再二……”是可忍敦不可忍,真当他是好欺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