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手朝歌 作者:素衣音尘
所以伊崔表示让金栋说废话少说,讲重点。
“郑氏书局是郑谷开的,您记得滁州那个入狱的刘福青吧,不记得?那总记得顾大夫剖开肚子的那个巧匠郑吧?刘福青的女婿郑谷后来掌握住刘家财富,趁着战乱,在药材倒卖上赚了好大一笔。他开书局是小打小闹,不赚钱,但是这本札记却是花了大加钱精心刻印的,因为郑谷说要报答人家治好他父亲的恩德,大把投银子,大量印发。”
“停,”伊崔做了一个打住的手势,叹了口气,“所以你们找到她了?”
“呃,没有。”金栋顶着伊崔凉飕飕的视线,硬着头皮回答:“不过郑谷说,他最后一次见顾大夫是在蜀中,所以赵将军问伊大人,要不要去蜀中一趟。”
“现在?”伊崔坐直了身子,凝神细思片刻,哼笑一声:“他让我现在去蜀中,莫不是让我帮他善后?”
金栋厚着脸皮狡辩:“哪能啊,赵将军看你焦急顾大夫的消息,真心想帮你一把。”
伊崔哼了一声,他才不信。
石威盘踞蜀中多年,搞得民不聊生,红巾军收复之后如何镇定安抚是个大难题。宋无衣最擅长的还是常规庶务,而非这种开拓性的工作,他应付两广和岭南已经十分吃力,再加一个蜀中,绝对超出宋无衣的能力范围。
*起这是借着这本札记,找他求援来了。
燕昭的老部将都知道,因为伊崔的身体不好,燕昭轻易不让他离开苏州,伊崔常年窝在大后方,在保持稳定和粮草供应上功不可没,可是大家都觉得伊大人的才华还没有被充分发挥。比如现在,其实应该坐镇后方的是宋无衣,跑在前头搞安抚搞新政的应该是伊崔才对。
“*起怎么派你来?”伊崔瞥了一眼坐立不安的金栋:“难道君上也是这个意思?”
在伊崔锥子般的目光下,燕大将军的亲卫队长心虚地低下头:“君上也是怕你……闷出病来。”
这是句大实话。燕昭对属下部将的情况掌控虽然略有滞后,不过伊崔这几个月的持续低迷状态他已经得知,顾朝歌音讯全无,他真心是怕伊崔在苏州闷出毛病来。
“如今局势平稳,走长江水路再改栈道去往蜀中,大人的腿不好,也不妨事。”金栋默默地补充一句。
“走长江水路?”伊崔想了想,忽然道:“不要褚东垣的兵护送,换个人。”顿了顿,他再想了想,又道:“这本札记的事情也先不要告诉褚东垣,等查到顾姑娘的确切音讯再说。”
金栋愣了愣:“这……”
“我的要求难道过分?这也是为了褚将军好,毕竟石威还在流窜中,不能让褚将军因私废公,因此分心啊,待我确定顾姑娘的消息再告诉他也不迟,”伊崔语重心长地教育金栋,微微一笑道,“金都尉觉得呢?我相信君上会很赞同我的建议。”
“阿嚏!”
白茫茫的长江水面之上,持剑站在甲板上的褚东垣打了一个喷嚏。
“谁他娘的在骂我?”褚东垣揉了揉鼻子,自言自语道:“说不定是谁在想我?”比如小泪包?
他摸摸怀中那本在上一个补给城镇偶然买到的妙襄公札记,嘿嘿地想,虽然不知道是小泪包是怎么做到的,但是她着实干得不错。如今长江以南已然基本平定,希望她早些平安回来见他。
“褚将,再往前即将入嘉陵,根据线报,这些地方有石威余孽。”副将把密报第二次呈给褚东垣做确认。
“知道了,”褚东垣勾着唇角嘿嘿笑,“等扫清了这帮狗崽子,我们便入蜀去和赵将会合!”
☆、第65章
蜀中的气候和苏州有很大差别。
今日的雾气直到正午还未完全消散。即便是较繁华的城镇上最宽阔的一条街,地势也不平坦,上坡,下坡,上坡,下坡,马车因此走得很慢。
这里的一切感觉都懒洋洋的,充斥着和江南完全不同的氛围,即便随处可见断壁残垣,可是路人熟视无睹,好像连清理重建都懒得做。伊崔通过车侧的窗口观察着,思虑着怎样能让这里快速恢复生机,或许重新打通由蜀入藏的茶马古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伊先生,城里最大的凤仙阁有人在坐堂行医,此人……属下认识。”马儿走得很慢,车外一个士兵凑过来轻声低语。伊崔记得他,他是自己入蜀之后,*起派来保护他的校尉之一,姓陈,不过大家都喊他阿柴。
听见阿柴语气中的犹疑,伊崔淡淡道:“似乎是个你不太喜欢的人?”
“是松斋先生,文叔扬。”张遂铭的“御医”,张遂铭病重时他溜得比兔子还快,原来是跑回了蜀中老家。
张遂铭的势力早已灰飞烟灭,不过既然碰见这么“重要”的余孽,不能不去看看,于是伊崔勾了勾唇:“你去看看,若觉得方便,把他带回来。”
“带回来”等于“扣押”起来。
阿柴高兴地应了一声“是”,他差点死于这个庸医之手,对此人坑蒙拐骗的行径很是不屑,如今正是冤家路窄,到了他大显身手的时候。阿柴经过两年的军旅打磨,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冲动少年,他本来就是便装出行,很方便地带着两个一同护卫伊崔的同袍假装前来喝茶,慢悠悠坐到大堂一角聊天,想先探听一下动静。
文叔扬正在堂中央眉飞色舞地讲着,两年不见,他的口才更好,肤色红润,白须飘飘,真如仙人一般,看来日子过得很不错。可是阿柴发现,他的目光时不时瞥向左边,似乎有挂记之事。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看见一个红巾军装扮的少年独自坐在角落,正襟危坐注视前方,一言不发。
那少年肤色黝黑,看甲胄的品级,官职不小,但是却没有一丝战场的血气,很是稚嫩,而且阿柴从未见过。
莫非有人胆敢冒充红巾军行骗?
这又是一桩不小的案子,想到今日自己可能,阿柴不由兴奋起来。
突然间,这少年站了起来,他持剑离开,离去前仿佛不经意地瞥了一眼文叔扬,嘴角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冷笑,随即踏出门槛。待少年走掉,文叔扬悄悄松了口气,他做了一个不经意的手势,他带来的侍从会意,其中两人假装要出门叫车,实则快步跟着那穿着甲胄的少年的方向走去。
阿柴见状,低声对两个同袍说:“你们守住文叔扬,我跟过去看看。”同袍会意,假装继续喝茶聊天,阿柴立即捂着肚子,装作想要大解的模样狼狈出门。待他拐入一个小巷口,立即紧贴墙面,暗暗观察前方两个侍从的动静。等待片刻,方才懒洋洋地走出去,以不远不近,不会被发现的距离跟踪两人。
那少年带着两个侍从七拐八拐,最后拐入城东北角的一条暗巷。侍从守在巷子一端,阿柴四处观察一下,闪身从巷子另一侧进入,那里正好有一棵很高大的香樟,阿柴是爬树的好手,嗖嗖两下悄无声息上树,恰能看见巷中动静。
和甲胄少年接头的是一个抽旱烟的老头,看起来其貌不扬,少年却很尊敬地低着头,压低嗓音:“查清楚了,是松斋先生,张遂铭的余孽。”
少年的声音不小,好像故意让人听见,阿柴悚然一惊,心道此人怎么知道文叔扬是张遂铭的余孽,莫非真是红巾军暗中派来清缴敌人的探子?可是他怎么从未听赵将提过?难道不是赵将的人?
巷子口听见少年如此说话的两个侍从也同样悚然一惊,少年此时又继续问:“是否禀告将军立即把他抓起来?”
“先不要打草惊蛇,今晚再行动,”老头慢悠悠地开口,他哼笑两声,“文叔扬今日一定不会离开此城,那么今晚就是他的死期!”
“什么人在外面!”老头忽然一声厉喝,阿柴听见刀尖在墙头摩擦的声响,然后两个侍从慌不择路地连滚带爬跑掉,想来是去通知文叔扬尽快离开此城。阿柴不由懊恼,心道这少年和老头好外行,怎么能在暗巷这种地方商讨要事,还很不警惕地让敌人听见。
他正考虑要不要现在现身,问问这两人隶属哪一路军的时候,少年突然长舒一口气,音色忽然变得稚嫩:“吓死我了,真怕被他们发现我们是假冒的。”
什么?!假冒的?!
阿柴蹲在树上傻眼。
老头慢悠悠开口:“事情成了,今天文叔扬就会滚出此城。换个地方他又能坑蒙拐骗,丫头,你的好计策。”
“人家也没办法嘛,入驻此城的红巾军都是生面孔,我说不上话。又不想让松斋先生继续做庸医害人,只好迷晕一个落单的校尉,让阿岩假装红巾军来抓人,用这种法子把他赶出去。”
什么?那少年是假冒的?这个新冒出来的声音是个年轻女子的,清脆悦耳,好耳熟,听得阿柴耳朵直发热。
老头说:“那就把他绑起来,等来熟人了交出去。”
“怎么可以这样,你忘了大巫差点被我们吓疯嘛!而且蜀中是文家的老巢,我们只有三个人,这样太冒险了!”
什么大巫?阿柴一脸茫然,听见老头嗤了一声,道她的计策是半吊子,然后姑娘很不好意思地辩解求原谅。这声音听得多了,阿柴灵光一闪,想起来这是谁的声音,然后险些从树上栽下去。
是顾姑娘,这是顾姑娘的声音!
她怎么和一个老头子还有一个少年在一起,而且还药晕了红巾军的校尉,她莫非要和红巾军为敌?怎么可能呢?她遭遇了什么?
阿柴的职位不高,他不知道顾朝歌离开两年的前因后果,更不知道伊崔来蜀中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他。他惊疑不定地在心中各种阴谋论,越想越害怕,虽然很想和顾姑娘相认,可是他还记得自己身为一个校尉的职责。于是他不敢冒头,待这三人走了,才悄悄从树上溜下来,顾不得回凤仙阁,而是快步赶去向伊崔汇报。
彼时,伊崔刚刚从一个马帮的行会里出来,和会头简单见面谈了一些事情,会头亲自送他出门,便见阿柴急匆匆赶来。见阿柴神色慌张,伊崔皱了皱眉,沉声道:“扶我上车,有事稍后再禀。”
阿柴生生将嘴里的话咽下去:“是,大人。”伊崔因为腿脚的缘故,上车不方便,阿柴小心地助他上车,又等伊崔和马帮会头寒暄告别,马车驶离此地,方才急急凑上前去:“伊先生,方才属下发现一桩大事!”
“什么样的大事让你如此慌张,让马帮的人见了,还以为红巾军要大难临头了。”马车里,伊崔的声音淡淡的,不是斥责,却听得阿柴两颊发热:“是,属下知道了,是属下鲁莽。”
“好了,说吧,什么大事。”
阿柴谨记伊崔刚刚的嘱咐,沉下心来将来龙去脉慢慢说清楚,他从在凤仙阁发现那个少年说起,从跟踪到发现少年和老头的交谈,一直说到侍从慌忙离开,最后才讲到那个姑娘的声音。
“伊先生知道,属下曾经是张遂铭麾下之人,在常州会盟期间被顾大夫救过,后来又在小城重逢,因为顾大夫的缘故才从俘虏营被挑选出来做了小兵,一路打拼到现在的位置。属下对顾姑娘感激不尽,是绝对不会忘记顾姑娘的声音,也绝对不会听错的。”
阿柴低着头,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自认为自己已经说得非常清楚,而且也很冷静谨慎,可是马车里半晌都没传来任何回音。阿柴低着头等了一会,还没听见伊先生的回答,他觉得很奇怪,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
所以伊崔表示让金栋说废话少说,讲重点。
“郑氏书局是郑谷开的,您记得滁州那个入狱的刘福青吧,不记得?那总记得顾大夫剖开肚子的那个巧匠郑吧?刘福青的女婿郑谷后来掌握住刘家财富,趁着战乱,在药材倒卖上赚了好大一笔。他开书局是小打小闹,不赚钱,但是这本札记却是花了大加钱精心刻印的,因为郑谷说要报答人家治好他父亲的恩德,大把投银子,大量印发。”
“停,”伊崔做了一个打住的手势,叹了口气,“所以你们找到她了?”
“呃,没有。”金栋顶着伊崔凉飕飕的视线,硬着头皮回答:“不过郑谷说,他最后一次见顾大夫是在蜀中,所以赵将军问伊大人,要不要去蜀中一趟。”
“现在?”伊崔坐直了身子,凝神细思片刻,哼笑一声:“他让我现在去蜀中,莫不是让我帮他善后?”
金栋厚着脸皮狡辩:“哪能啊,赵将军看你焦急顾大夫的消息,真心想帮你一把。”
伊崔哼了一声,他才不信。
石威盘踞蜀中多年,搞得民不聊生,红巾军收复之后如何镇定安抚是个大难题。宋无衣最擅长的还是常规庶务,而非这种开拓性的工作,他应付两广和岭南已经十分吃力,再加一个蜀中,绝对超出宋无衣的能力范围。
*起这是借着这本札记,找他求援来了。
燕昭的老部将都知道,因为伊崔的身体不好,燕昭轻易不让他离开苏州,伊崔常年窝在大后方,在保持稳定和粮草供应上功不可没,可是大家都觉得伊大人的才华还没有被充分发挥。比如现在,其实应该坐镇后方的是宋无衣,跑在前头搞安抚搞新政的应该是伊崔才对。
“*起怎么派你来?”伊崔瞥了一眼坐立不安的金栋:“难道君上也是这个意思?”
在伊崔锥子般的目光下,燕大将军的亲卫队长心虚地低下头:“君上也是怕你……闷出病来。”
这是句大实话。燕昭对属下部将的情况掌控虽然略有滞后,不过伊崔这几个月的持续低迷状态他已经得知,顾朝歌音讯全无,他真心是怕伊崔在苏州闷出毛病来。
“如今局势平稳,走长江水路再改栈道去往蜀中,大人的腿不好,也不妨事。”金栋默默地补充一句。
“走长江水路?”伊崔想了想,忽然道:“不要褚东垣的兵护送,换个人。”顿了顿,他再想了想,又道:“这本札记的事情也先不要告诉褚东垣,等查到顾姑娘的确切音讯再说。”
金栋愣了愣:“这……”
“我的要求难道过分?这也是为了褚将军好,毕竟石威还在流窜中,不能让褚将军因私废公,因此分心啊,待我确定顾姑娘的消息再告诉他也不迟,”伊崔语重心长地教育金栋,微微一笑道,“金都尉觉得呢?我相信君上会很赞同我的建议。”
“阿嚏!”
白茫茫的长江水面之上,持剑站在甲板上的褚东垣打了一个喷嚏。
“谁他娘的在骂我?”褚东垣揉了揉鼻子,自言自语道:“说不定是谁在想我?”比如小泪包?
他摸摸怀中那本在上一个补给城镇偶然买到的妙襄公札记,嘿嘿地想,虽然不知道是小泪包是怎么做到的,但是她着实干得不错。如今长江以南已然基本平定,希望她早些平安回来见他。
“褚将,再往前即将入嘉陵,根据线报,这些地方有石威余孽。”副将把密报第二次呈给褚东垣做确认。
“知道了,”褚东垣勾着唇角嘿嘿笑,“等扫清了这帮狗崽子,我们便入蜀去和赵将会合!”
☆、第65章
蜀中的气候和苏州有很大差别。
今日的雾气直到正午还未完全消散。即便是较繁华的城镇上最宽阔的一条街,地势也不平坦,上坡,下坡,上坡,下坡,马车因此走得很慢。
这里的一切感觉都懒洋洋的,充斥着和江南完全不同的氛围,即便随处可见断壁残垣,可是路人熟视无睹,好像连清理重建都懒得做。伊崔通过车侧的窗口观察着,思虑着怎样能让这里快速恢复生机,或许重新打通由蜀入藏的茶马古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伊先生,城里最大的凤仙阁有人在坐堂行医,此人……属下认识。”马儿走得很慢,车外一个士兵凑过来轻声低语。伊崔记得他,他是自己入蜀之后,*起派来保护他的校尉之一,姓陈,不过大家都喊他阿柴。
听见阿柴语气中的犹疑,伊崔淡淡道:“似乎是个你不太喜欢的人?”
“是松斋先生,文叔扬。”张遂铭的“御医”,张遂铭病重时他溜得比兔子还快,原来是跑回了蜀中老家。
张遂铭的势力早已灰飞烟灭,不过既然碰见这么“重要”的余孽,不能不去看看,于是伊崔勾了勾唇:“你去看看,若觉得方便,把他带回来。”
“带回来”等于“扣押”起来。
阿柴高兴地应了一声“是”,他差点死于这个庸医之手,对此人坑蒙拐骗的行径很是不屑,如今正是冤家路窄,到了他大显身手的时候。阿柴经过两年的军旅打磨,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冲动少年,他本来就是便装出行,很方便地带着两个一同护卫伊崔的同袍假装前来喝茶,慢悠悠坐到大堂一角聊天,想先探听一下动静。
文叔扬正在堂中央眉飞色舞地讲着,两年不见,他的口才更好,肤色红润,白须飘飘,真如仙人一般,看来日子过得很不错。可是阿柴发现,他的目光时不时瞥向左边,似乎有挂记之事。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看见一个红巾军装扮的少年独自坐在角落,正襟危坐注视前方,一言不发。
那少年肤色黝黑,看甲胄的品级,官职不小,但是却没有一丝战场的血气,很是稚嫩,而且阿柴从未见过。
莫非有人胆敢冒充红巾军行骗?
这又是一桩不小的案子,想到今日自己可能,阿柴不由兴奋起来。
突然间,这少年站了起来,他持剑离开,离去前仿佛不经意地瞥了一眼文叔扬,嘴角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冷笑,随即踏出门槛。待少年走掉,文叔扬悄悄松了口气,他做了一个不经意的手势,他带来的侍从会意,其中两人假装要出门叫车,实则快步跟着那穿着甲胄的少年的方向走去。
阿柴见状,低声对两个同袍说:“你们守住文叔扬,我跟过去看看。”同袍会意,假装继续喝茶聊天,阿柴立即捂着肚子,装作想要大解的模样狼狈出门。待他拐入一个小巷口,立即紧贴墙面,暗暗观察前方两个侍从的动静。等待片刻,方才懒洋洋地走出去,以不远不近,不会被发现的距离跟踪两人。
那少年带着两个侍从七拐八拐,最后拐入城东北角的一条暗巷。侍从守在巷子一端,阿柴四处观察一下,闪身从巷子另一侧进入,那里正好有一棵很高大的香樟,阿柴是爬树的好手,嗖嗖两下悄无声息上树,恰能看见巷中动静。
和甲胄少年接头的是一个抽旱烟的老头,看起来其貌不扬,少年却很尊敬地低着头,压低嗓音:“查清楚了,是松斋先生,张遂铭的余孽。”
少年的声音不小,好像故意让人听见,阿柴悚然一惊,心道此人怎么知道文叔扬是张遂铭的余孽,莫非真是红巾军暗中派来清缴敌人的探子?可是他怎么从未听赵将提过?难道不是赵将的人?
巷子口听见少年如此说话的两个侍从也同样悚然一惊,少年此时又继续问:“是否禀告将军立即把他抓起来?”
“先不要打草惊蛇,今晚再行动,”老头慢悠悠地开口,他哼笑两声,“文叔扬今日一定不会离开此城,那么今晚就是他的死期!”
“什么人在外面!”老头忽然一声厉喝,阿柴听见刀尖在墙头摩擦的声响,然后两个侍从慌不择路地连滚带爬跑掉,想来是去通知文叔扬尽快离开此城。阿柴不由懊恼,心道这少年和老头好外行,怎么能在暗巷这种地方商讨要事,还很不警惕地让敌人听见。
他正考虑要不要现在现身,问问这两人隶属哪一路军的时候,少年突然长舒一口气,音色忽然变得稚嫩:“吓死我了,真怕被他们发现我们是假冒的。”
什么?!假冒的?!
阿柴蹲在树上傻眼。
老头慢悠悠开口:“事情成了,今天文叔扬就会滚出此城。换个地方他又能坑蒙拐骗,丫头,你的好计策。”
“人家也没办法嘛,入驻此城的红巾军都是生面孔,我说不上话。又不想让松斋先生继续做庸医害人,只好迷晕一个落单的校尉,让阿岩假装红巾军来抓人,用这种法子把他赶出去。”
什么?那少年是假冒的?这个新冒出来的声音是个年轻女子的,清脆悦耳,好耳熟,听得阿柴耳朵直发热。
老头说:“那就把他绑起来,等来熟人了交出去。”
“怎么可以这样,你忘了大巫差点被我们吓疯嘛!而且蜀中是文家的老巢,我们只有三个人,这样太冒险了!”
什么大巫?阿柴一脸茫然,听见老头嗤了一声,道她的计策是半吊子,然后姑娘很不好意思地辩解求原谅。这声音听得多了,阿柴灵光一闪,想起来这是谁的声音,然后险些从树上栽下去。
是顾姑娘,这是顾姑娘的声音!
她怎么和一个老头子还有一个少年在一起,而且还药晕了红巾军的校尉,她莫非要和红巾军为敌?怎么可能呢?她遭遇了什么?
阿柴的职位不高,他不知道顾朝歌离开两年的前因后果,更不知道伊崔来蜀中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他。他惊疑不定地在心中各种阴谋论,越想越害怕,虽然很想和顾姑娘相认,可是他还记得自己身为一个校尉的职责。于是他不敢冒头,待这三人走了,才悄悄从树上溜下来,顾不得回凤仙阁,而是快步赶去向伊崔汇报。
彼时,伊崔刚刚从一个马帮的行会里出来,和会头简单见面谈了一些事情,会头亲自送他出门,便见阿柴急匆匆赶来。见阿柴神色慌张,伊崔皱了皱眉,沉声道:“扶我上车,有事稍后再禀。”
阿柴生生将嘴里的话咽下去:“是,大人。”伊崔因为腿脚的缘故,上车不方便,阿柴小心地助他上车,又等伊崔和马帮会头寒暄告别,马车驶离此地,方才急急凑上前去:“伊先生,方才属下发现一桩大事!”
“什么样的大事让你如此慌张,让马帮的人见了,还以为红巾军要大难临头了。”马车里,伊崔的声音淡淡的,不是斥责,却听得阿柴两颊发热:“是,属下知道了,是属下鲁莽。”
“好了,说吧,什么大事。”
阿柴谨记伊崔刚刚的嘱咐,沉下心来将来龙去脉慢慢说清楚,他从在凤仙阁发现那个少年说起,从跟踪到发现少年和老头的交谈,一直说到侍从慌忙离开,最后才讲到那个姑娘的声音。
“伊先生知道,属下曾经是张遂铭麾下之人,在常州会盟期间被顾大夫救过,后来又在小城重逢,因为顾大夫的缘故才从俘虏营被挑选出来做了小兵,一路打拼到现在的位置。属下对顾姑娘感激不尽,是绝对不会忘记顾姑娘的声音,也绝对不会听错的。”
阿柴低着头,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自认为自己已经说得非常清楚,而且也很冷静谨慎,可是马车里半晌都没传来任何回音。阿柴低着头等了一会,还没听见伊先生的回答,他觉得很奇怪,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