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月后,他们终于踏上了回晃州的马车,后面浩浩荡荡,跟了几车的赏赐。
熙帝还顺便给陆无忧又升了个官,他原本是正五品的随原府同知,熙帝大手一挥,给他扶了个正,直升到正四品的随原府知府。
乍一看只差了两阶,但以陆无忧这个年龄来说,便有些吓人。
然而倘若知道,熙帝差点想把他直接塞进内阁里,就不觉得有那么夸张了。
贺兰瓷登车时,忍不住又回头望了一眼繁华上京。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后又减免了今年一部分的赋税,百姓们俱都欢欣鼓舞。
他们其实根本不在意帝王是谁,只在意自己的生活能不能过得好。
她看着街头巷尾忙碌着的行人,看着兢兢业业做着生意的摊贩,看着所有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百姓,想起那个许久之前她问过的问题。
——大雍会变好吗?
不留神说出了口。
陆无忧自她身侧而过,脚步一停,也望向了贺兰瓷看着的地方,随后笑道:“只要你想,它就会。”
作者有话要说: 万能忧to瓷瓷:你想要的我都会帮你实现。
第九十五章
三年后,晃州随原府。
有久未归家,返乡探亲的从客船上下来的人,愕然道:“我、我是来错地方了吗?”
立刻便有人道:“你多久没回来了啊!还是消息闭塞至此!咱们随原府变样都好久了……”
但见眼前,河道宽阔,河堤坚固巍然,往来船只如织,上下船只的行人亦是不少,热闹非凡,两岸不远处还能看见农田阡陌,一派悠然。
渡口处也不像他离乡时那般连栈桥的木头都腐朽不堪,修建的有模有样,俨然堪与青州的渡口相媲美。
来人抱住包袱感慨,又忍不住问道:“水匪呢……就那三大帮?”
他回来时还只敢把细软贴身藏着,生怕遇见盗匪。
旁人当即又笑道:“你这说得是多久前的老黄历了,三大帮早没了,咱府里好着呢,这通商一开,北狄都好久没打过来了,今年青澜江水又涨潮,咱们的堤也半点没塌……你要是回来寻亲的,不妨到府里找个活干,现在哪哪都缺人呢。”
来人怔住:“怎、怎么会变化这么大……”
旁人嘿嘿一笑道:“还不多亏了那位知府陆大人陆青天,唉,就是可惜他三年任满就要走了……”
陆无忧的名字在随原府上下可谓无人不知,整个晃州境内都有不少闻风而来投奔的。
短短三年,随原府几乎是大变模样。
疏通河道,修筑堤坝,修桥铺路,整顿吏治,还於田于百姓,往来通商,开设商铺……等等等,陆大人雷厉风行,能做的几乎都做了,还重新加固了城池,在防御工事颇费了一番功夫。
他治下的百姓自是喜笑颜开,在他手底下官吏却是各个辛累交加。
主要这位陆大人,人聪明,又精明,效率还高,想在他眼皮子底下偷懒、试图蒙混过关可谓难如登天,他还时不时一时兴起突然来巡查公务,叫人防不胜防。
与他同样出名的,还有他那位夫人,干起活来一样不要命,夫妻两个人跟催命阎王似的,底下不管是各县的县令还是府里的官吏,看到他俩都只觉得心底发憷。
其中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柳通判。
在阖府上下无人干活的时候,他自觉自己已经是最勤快的了,然而跟着陆无忧陆大人操劳了两三年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一开始还以为这位陆大人只有初到晃州之时才比较有励精图治的理想,谁知道,他居然能励精图治整整三年!
他人是不会累的吗!
柳通判人都累瘦了一圈,不复当初的圆滚体态。
于是他询问了陆大人。
陆大人飞快地看着公文,道:“时日有限,干完这一任我估计就得走了,我夫人想看随原府大治,我不拼一把怎么行……有功夫想这个,我们一会再往县里走一趟。”
说起他夫人,也是个狠人。
不光跟着陆无忧忙府里的事务,转头还在整个晃州陆陆续续开起了书院,束脩收得极低不说,不问出身,人人皆可去听堂,而且不限年龄,也不限男女。
读书识字,懂学问,原本可是件稀罕事。
一般书院里收的也都是要么书香人家,要么乡绅富户的子弟,穷苦百姓人家难有这个机会,然而贺兰夫人的书院不光减免束脩,每隔几日甚至会摆出棚子,在街面上讲经讲文,教百姓读书认字,说得也都是些浅显易懂的经文典故。
她这般争抢生意,有书院亲眷在朝为官,当即就想寻借口捅到了礼部,不料回信一来,当先被骂了一顿,问他知不知道这对夫妻是个什么情况,就敢贸然来信!
陆无忧在随原府,可谓一家独大,做事颇有几分逾矩,该他管的,不该他管的,统统都管了,就连晃州地方的布政使、按察使,都得卖他几分薄面。
反正上面特别下令了,陆无忧虽是知府,但亦是朝中特派,必要时可行使巡抚之权,相当无所顾忌。
三年期满,不等地方考评,上面召他入京的旨意就下来了。
这次的行装倒是一早就开始收拾了。
贺兰瓷锻炼这么几年颇有成效,走路都觉得轻盈了不少,脸还是那张漂亮脸蛋,但褪去了几分少女稚气,脆弱易碎琉璃般的美感之下则多了几分大气。
一个月后,他们终于踏上了回晃州的马车,后面浩浩荡荡,跟了几车的赏赐。
熙帝还顺便给陆无忧又升了个官,他原本是正五品的随原府同知,熙帝大手一挥,给他扶了个正,直升到正四品的随原府知府。
乍一看只差了两阶,但以陆无忧这个年龄来说,便有些吓人。
然而倘若知道,熙帝差点想把他直接塞进内阁里,就不觉得有那么夸张了。
贺兰瓷登车时,忍不住又回头望了一眼繁华上京。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后又减免了今年一部分的赋税,百姓们俱都欢欣鼓舞。
他们其实根本不在意帝王是谁,只在意自己的生活能不能过得好。
她看着街头巷尾忙碌着的行人,看着兢兢业业做着生意的摊贩,看着所有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百姓,想起那个许久之前她问过的问题。
——大雍会变好吗?
不留神说出了口。
陆无忧自她身侧而过,脚步一停,也望向了贺兰瓷看着的地方,随后笑道:“只要你想,它就会。”
作者有话要说: 万能忧to瓷瓷:你想要的我都会帮你实现。
第九十五章
三年后,晃州随原府。
有久未归家,返乡探亲的从客船上下来的人,愕然道:“我、我是来错地方了吗?”
立刻便有人道:“你多久没回来了啊!还是消息闭塞至此!咱们随原府变样都好久了……”
但见眼前,河道宽阔,河堤坚固巍然,往来船只如织,上下船只的行人亦是不少,热闹非凡,两岸不远处还能看见农田阡陌,一派悠然。
渡口处也不像他离乡时那般连栈桥的木头都腐朽不堪,修建的有模有样,俨然堪与青州的渡口相媲美。
来人抱住包袱感慨,又忍不住问道:“水匪呢……就那三大帮?”
他回来时还只敢把细软贴身藏着,生怕遇见盗匪。
旁人当即又笑道:“你这说得是多久前的老黄历了,三大帮早没了,咱府里好着呢,这通商一开,北狄都好久没打过来了,今年青澜江水又涨潮,咱们的堤也半点没塌……你要是回来寻亲的,不妨到府里找个活干,现在哪哪都缺人呢。”
来人怔住:“怎、怎么会变化这么大……”
旁人嘿嘿一笑道:“还不多亏了那位知府陆大人陆青天,唉,就是可惜他三年任满就要走了……”
陆无忧的名字在随原府上下可谓无人不知,整个晃州境内都有不少闻风而来投奔的。
短短三年,随原府几乎是大变模样。
疏通河道,修筑堤坝,修桥铺路,整顿吏治,还於田于百姓,往来通商,开设商铺……等等等,陆大人雷厉风行,能做的几乎都做了,还重新加固了城池,在防御工事颇费了一番功夫。
他治下的百姓自是喜笑颜开,在他手底下官吏却是各个辛累交加。
主要这位陆大人,人聪明,又精明,效率还高,想在他眼皮子底下偷懒、试图蒙混过关可谓难如登天,他还时不时一时兴起突然来巡查公务,叫人防不胜防。
与他同样出名的,还有他那位夫人,干起活来一样不要命,夫妻两个人跟催命阎王似的,底下不管是各县的县令还是府里的官吏,看到他俩都只觉得心底发憷。
其中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柳通判。
在阖府上下无人干活的时候,他自觉自己已经是最勤快的了,然而跟着陆无忧陆大人操劳了两三年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一开始还以为这位陆大人只有初到晃州之时才比较有励精图治的理想,谁知道,他居然能励精图治整整三年!
他人是不会累的吗!
柳通判人都累瘦了一圈,不复当初的圆滚体态。
于是他询问了陆大人。
陆大人飞快地看着公文,道:“时日有限,干完这一任我估计就得走了,我夫人想看随原府大治,我不拼一把怎么行……有功夫想这个,我们一会再往县里走一趟。”
说起他夫人,也是个狠人。
不光跟着陆无忧忙府里的事务,转头还在整个晃州陆陆续续开起了书院,束脩收得极低不说,不问出身,人人皆可去听堂,而且不限年龄,也不限男女。
读书识字,懂学问,原本可是件稀罕事。
一般书院里收的也都是要么书香人家,要么乡绅富户的子弟,穷苦百姓人家难有这个机会,然而贺兰夫人的书院不光减免束脩,每隔几日甚至会摆出棚子,在街面上讲经讲文,教百姓读书认字,说得也都是些浅显易懂的经文典故。
她这般争抢生意,有书院亲眷在朝为官,当即就想寻借口捅到了礼部,不料回信一来,当先被骂了一顿,问他知不知道这对夫妻是个什么情况,就敢贸然来信!
陆无忧在随原府,可谓一家独大,做事颇有几分逾矩,该他管的,不该他管的,统统都管了,就连晃州地方的布政使、按察使,都得卖他几分薄面。
反正上面特别下令了,陆无忧虽是知府,但亦是朝中特派,必要时可行使巡抚之权,相当无所顾忌。
三年期满,不等地方考评,上面召他入京的旨意就下来了。
这次的行装倒是一早就开始收拾了。
贺兰瓷锻炼这么几年颇有成效,走路都觉得轻盈了不少,脸还是那张漂亮脸蛋,但褪去了几分少女稚气,脆弱易碎琉璃般的美感之下则多了几分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