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望族 作者:Loeva
生于望族 作者:Loeva
第二百六十二章 圣旨到
文怡走出了东宫后殿,方才觉得脑子清醒了些,回想起方才太子殿下的言行,不由得心下暗凛,猜度这位未来君王说的话到底有何用意。
当初柳东行在一众新科武进士中特地被挑出来,派往京南大营,赶赴北疆参战,肯定是前康王世子朱景深在太子面前进谗言所致。太子殿下会答应这种无理的请求,自有他的考量。文怡正是为此才会心生怨忿,认为太子身为国之储君,竟然为了一个闲散宗室子弟的请求便牺牲了大好将士英才,实在是有失人君之道。
然而如今,柳东行已经立下军功,说不定还会继续立功,未来前程自然是看好的。太子在这时候出现在她面前,话里话外,都在暗示当初他的做法,只是为了试练人才,而非因私忘公之举……莫非太子有意拉拢柳东行?
文怡的想法有些复杂。太子将柳东行送上了战场,让他随时都面临着受伤身死的风险,害她担惊受怕,她自然是怨气难消的,但她也知道,太子的皇位是板上钉钉,再稳当不过了,不论其他皇子与藩王如何蠢蠢欲动,将来登上大宝的仍旧是他,柳东行既然有意出仕,那么不管他是要从文还是从武,开罪太子都不是明智之举,因此,即使她心中再怨,也只能劝柳东行忠于新君,勤于王事,而没有将前康王世子朱景深向太子进言的真相告知柳东行,以免激起他心中怨气,不利于他的前程。
文怡纠结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顺其自然。太子既然开口说了那样的话,可见他对柳东行还是挺欣赏的,就算将来被他拉拢了去,也对柳东行的前程没有坏处,说不定还有好处呢。至少。太子已经改了主意,不会再故意为难柳东行了。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文怡可不希望,柳东行在前线为国征战的同时,还要提防后方有贵人拉后腿。
既拿定了主意,文怡的心情也冷静下来。这时她们已经走到了东宫门口,有一个女官叫住了小檗。低声对她说了句什么。小檗皱了皱眉,神色不善地瞥了那女官一眼。才转过头来对文怡笑道:“柳宜人,奴婢还要回去侍候两位殿下,另寻宫人领宜人出宫可好?”
文怡知道她定是有要事要办,忙道:“姑娘还请自便。我认得出宫的路,只是担心路上会冲撞了贵人,请姑娘为我寻一位引路人吧。”
小檗点了点头,便招手叫来一名小宫女,吩咐说:“好生领这位柳宜人出宫门,务必要看着柳宜人安然离宫。再来回报,若是回报时我不在,就直接报给太子妃殿下。”那小宫女连忙恭敬应了。小檗又朝文怡行了一礼,赔罪说:“宜人恕奴婢失礼了。”方才随着那女官离开。
小宫女问文怡:“柳宜人,咱们这就走吧?”文怡见她不过十一二岁年纪,打扮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眼神明亮,口齿清晰,脸上微微带着讨喜的笑意,心里也有几番喜欢,便笑道:“还请宫娥领路。”
那小宫女抿唇羞涩一笑,便恭敬地走在前头,不紧不慢地带着路。文怡跟在后头。开始有心情暗暗浏览宫中景致了。
匆匆望去,文怡只觉得这皇宫极大,占地极宽广,四周都是大红宫墙,随便一个院子,中庭便有百尺见方,树木也不多,太阳明晃晃地挂在天上,晒得人汗流不止,然而宫中行人却极少,她一路走来,不过是偶尔遇上三两拨宫娥内侍罢了,也不见有后宫嫔妃、皇子皇女或是大臣内眷的身影,心里不由得暗叹,这皇宫大内的规矩果然极严。
正想着,迎面便来了一个小内侍,瞧着也不过是十来岁光景,他原是候在前方不远处的宫殿廊下,一见她们过来,便直接迎了上来,对着那小宫女揖了一礼,便走近了小声说话。
文怡离得稍远,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只隐约听得“姐姐”、“不便”、“跑腿”等几个字眼,那小宫女面露难色,小声答说:“我正有差使呢,奉了东宫太子妃之命,送这位柳宜人出宫,实在是分身不能。哥哥既然急着寻人帮忙,不如到邻宫去,请一两位洒扫宫人帮忙就是,想来那位姐姐是不会见怪的。”
那小内侍便急了:“姐姐急等人去侍候呢,我如何能走远?若不是等了半日,只见到你一人,我也不会开这个口了。我又不是瞎子,如何不知你这会子正有差使在身上?实在是没法子了,只一小会儿就好!”就差没有弯腰作揖了。
那小宫女却十分固执:“哥哥有功夫与我在这里磨嘴,早就寻到人了。我实在是不能去,若我去了,回头太子妃问起来,我要怎么回答?那时候难不成哥哥还能替我认罪?哥哥还是快些寻人去吧,邻宫离得也不远,你快去快回,一眨眼就到了。”
那小内侍还要与她磨蹭,文怡本不愿插手宫人内务,便微微转过身,眼睛只看向附近宫墙上的瓦,却忽然觉得有什么人在看自己,她循着自己的直觉,转头望去,只能看见西面宫墙下的小角门,有个人影一闪而过,便没了动静。她心中不由得生出疑惑,猜想那人是谁。
小宫女已经结束了与内侍的交谈,径自请文怡随她继续走。文怡眼尖瞥见那小内侍回头望了某个方向一眼,方才挪开了脚步,让出路来,没有再与那小宫女纠缠。文怡心中更疑惑了。
她不知道的是,她刚刚随着小宫女离开,那小内侍便直奔西面宫墙下,转过小角门,朝站在那里的人揖了一躬:“奴婢愚钝,未能完成小王爷嘱托,请小王爷恕罪。”
朱景深苦笑了一下,低声道:“起来吧,这不怪你。”他朝文怡离去的方向看了一眼,“这都是天意……”原就是他的妄想,如今,连太子都改了主意,他还有什么依仗?
“小王爷?”小内侍眼中露出不解之色。
朱景深收回目光,朝他笑笑:“别再叫我小王爷了。我既不再是世子,也丢了王爵,算是哪门子的小王爷?”
小内侍忙赔笑道:“您本是亲王嫡子,金枝玉叶,便是没了王爵,也是小王爷。”
朱景深微微冷笑。直起身来,掸了掸袖子。抛了个沉甸甸的锦囊过去:“走吧,皇后娘娘还在等我呢。今儿的事不要告诉别人。”
小内侍忙不迭接下锦囊,眉开眼笑地恭敬弯腰:“小王爷尽管放心,奴婢知道规矩——您请这边走。”
文怡一路顺利地到达了宫门,与家人会合,再没遇到拦路之事,便把今日的这番疑惑埋进了心底,不再与人多言。她从袖中掏出早就备下的一个荷包,不着痕迹地塞到那小宫女手中。笑说:“家里做的,拿去玩儿吧。”那小宫女抿嘴笑着屈膝相谢,又看着她上了马车,调头离开,驶出了宫门,方才转身返回。
文怡回到家中。卸了这一身沉甸甸的大礼服,换上家常衣裳,便忙忙去见祖母。卢老夫人与赵嬷嬷早在西厢房等候多时了,连罗四太太也不知几时过来了。文怡忙与她见礼,又谢过她昨日传信之恩。罗四太太顾不得多说,急急扶住她问:“今儿进宫究竟怎样?可是为了北疆之事才宣你们进去的?”
文怡忙将事情经过详细说了一遍,罗四太太松了口气。念佛道:“佛祖保佑,既是为了这件事,倒还真是喜事,等圣旨下来了,必定满京城的人都知道了,你在外头走动,也能多几分体面呢。”
她是外人,只能这样含糊说话,卢老夫人倒是没这么多顾忌:“若圣旨果然赏赐了东行的祖父母与父母,你三姑母那边也不敢再象昨儿那样对你无礼了。”
文怡笑了笑,心中倒是感激那位柳七太太,若不是她昨日激得柳顾氏失态,又向自己透露了那个消息,自己还未必会想到将事情坦白告诉太子妃呢。想到这里,她忙问卢老夫人:“七叔七婶那边,想来也快有回音了,不如早去打听他们下榻之处,然后问问他们打算几时搬过来吧?”
卢老夫人看了她一眼,也明白了她的意思。这种时候,如果有柳家族人做个见证,对柳东行日后在族中的地位也有好处,再怎么说,他也需要一两个助力的,便对孙女说:“这样也好,你心里有主意,就照你的意思办吧。”
文怡应了,想着舒伯年纪大些,见识广些,最好是留在家里安排接旨的事,外头跑腿的差使,还是让舒平带关谷旺他们去办的好,便出去吩咐了。罗四太太见状,笑着对卢老夫人说:“九丫头出了门子,如今是越发能干了,比从前干练许多呢,想来都是老夫人调教得好。”
卢老夫人微笑道:“她从前在家时,也管过家的,我早就没教她什么了。她能将这个家打理得妥妥当当,都是她自己争气,可不是我教的。如今她也是一家主母了,我老太婆只管享儿孙福就好,那些家务事,就不去操心了。”
柳家上下知道了喜讯,全都振奋了起来,连早生退意的马有财老婆,都在暗地里后悔,但文怡没空去理会他们。就在她进宫晋见的隔天,圣旨下来了,褒奖了柳东行在北疆立下的功劳,又称赞柳家先人教子有功,林林总总,夸了半日,最后升了柳东行正五品武德将军,加赐柳东行祖父母、父母诰命一级,也就是说,在先人原有的诰命品级上,又升了一级。
柳老太爷原本官至正三品,容氏太夫人随他得的诰命,也不过是正三品,如今倒得了从二品的诰命,比起尚书夫人,也不过是略差一点,更要紧的是,圣旨中明文写明,只有柳东行的祖父母与父母得了这项赏赐,其中祖母为“容氏”,并没有提到继祖母“姚氏”。
文怡听着上头内侍宣旨,心中无比畅快,恭恭敬敬地接了旨,又十分大方地送上了谢礼,还请前来宣旨的内侍与军士吃茶。那内侍心里高兴,回到宫里,也嘴甜地对皇帝、皇后与太子等人说了柳家好些好话。
消息很快就在京城传开了。虽然得到封赏的将士并不仅仅是柳东行一人,其他人也有恩及父母亲人的,但连祖父母都被升了诰命的,就只有柳东行一个。京中人都道,这是因为小柳将军生擒了蛮族小王子,立下前所未有的大功的缘故。一时间,关于柳东行武艺超群、忠勇过人的传言在京城中越传越烈,文怡偶尔出门,遇到认识或不认识的人,都能听到对方称赞自家夫婿的话语,心中也暗暗为他高兴。
柳七叔一家在圣旨下来前一天就搬过来了,也亲身经历了接旨的荣耀时刻。柳七叔在吏部上行走时,别人听说他是小柳将军的叔父,对他也亲热几分,任命文书没多久就下来了,是个肥缺,还是大城,虽然原本就知道上司早已打点过,但看到文书上的白纸黑字,柳七叔还是很高兴的,回来与妻子说起,便让她带着儿女多与文怡亲近,至于尚书府,只要礼数周全就行了,不需多加理会。
文怡因此得到了柳七太太的指点,对柳氏族中的情形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当年族中对容姚两位太夫人的看法,也知道得更多了。不管当年两位太夫人相处时是个什么情形,族人们又对姚氏太夫人持什么看法,到了今时今日,族人们还是劳记着容氏太夫人的贤良慈爱,柳七太太甚至还提到,有族老特地寻到了容氏太夫人的一个远房姪孙女,在其父母双亡后,接到家中教养,并且有意将她嫁给自家子侄,只是如今双方岁数尚小,还没定下亲事而已。
文怡只觉得柳氏族人似乎有些走火入魔了,既然对容氏太夫人的人品如此推崇,为何不在她生前出力,让她少受些委屈呢?如今人都死了,娶了她的外姪孙女,又有什么用处?
文怡看到柳七太太对这位小容氏姑娘的品行十分称颂,对那位族老的做法更是十分赞成,便没多说什么,只是不着痕迹地转开话题,着重打探起族中众位元老的脾气与喜好来。
羊肝儿胡同的柳家宅子,固然是一片和乐,但尚书府那头,却是另一个景象。
礼部尚书柳复,今日接到了圣旨,即将调任文华殿大学士,要卸下尚书之职了。
而同一天,东平王府也接到了圣命,要在三日之内离开京城,返回藩地,这一回,连太后都没有提出异议。(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ps:
有点晚了,不好意思……
第二百六十二章 圣旨到
生于望族 作者:Loeva
第二百六十二章 圣旨到
文怡走出了东宫后殿,方才觉得脑子清醒了些,回想起方才太子殿下的言行,不由得心下暗凛,猜度这位未来君王说的话到底有何用意。
当初柳东行在一众新科武进士中特地被挑出来,派往京南大营,赶赴北疆参战,肯定是前康王世子朱景深在太子面前进谗言所致。太子殿下会答应这种无理的请求,自有他的考量。文怡正是为此才会心生怨忿,认为太子身为国之储君,竟然为了一个闲散宗室子弟的请求便牺牲了大好将士英才,实在是有失人君之道。
然而如今,柳东行已经立下军功,说不定还会继续立功,未来前程自然是看好的。太子在这时候出现在她面前,话里话外,都在暗示当初他的做法,只是为了试练人才,而非因私忘公之举……莫非太子有意拉拢柳东行?
文怡的想法有些复杂。太子将柳东行送上了战场,让他随时都面临着受伤身死的风险,害她担惊受怕,她自然是怨气难消的,但她也知道,太子的皇位是板上钉钉,再稳当不过了,不论其他皇子与藩王如何蠢蠢欲动,将来登上大宝的仍旧是他,柳东行既然有意出仕,那么不管他是要从文还是从武,开罪太子都不是明智之举,因此,即使她心中再怨,也只能劝柳东行忠于新君,勤于王事,而没有将前康王世子朱景深向太子进言的真相告知柳东行,以免激起他心中怨气,不利于他的前程。
文怡纠结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顺其自然。太子既然开口说了那样的话,可见他对柳东行还是挺欣赏的,就算将来被他拉拢了去,也对柳东行的前程没有坏处,说不定还有好处呢。至少。太子已经改了主意,不会再故意为难柳东行了。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文怡可不希望,柳东行在前线为国征战的同时,还要提防后方有贵人拉后腿。
既拿定了主意,文怡的心情也冷静下来。这时她们已经走到了东宫门口,有一个女官叫住了小檗。低声对她说了句什么。小檗皱了皱眉,神色不善地瞥了那女官一眼。才转过头来对文怡笑道:“柳宜人,奴婢还要回去侍候两位殿下,另寻宫人领宜人出宫可好?”
文怡知道她定是有要事要办,忙道:“姑娘还请自便。我认得出宫的路,只是担心路上会冲撞了贵人,请姑娘为我寻一位引路人吧。”
小檗点了点头,便招手叫来一名小宫女,吩咐说:“好生领这位柳宜人出宫门,务必要看着柳宜人安然离宫。再来回报,若是回报时我不在,就直接报给太子妃殿下。”那小宫女连忙恭敬应了。小檗又朝文怡行了一礼,赔罪说:“宜人恕奴婢失礼了。”方才随着那女官离开。
小宫女问文怡:“柳宜人,咱们这就走吧?”文怡见她不过十一二岁年纪,打扮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眼神明亮,口齿清晰,脸上微微带着讨喜的笑意,心里也有几番喜欢,便笑道:“还请宫娥领路。”
那小宫女抿唇羞涩一笑,便恭敬地走在前头,不紧不慢地带着路。文怡跟在后头。开始有心情暗暗浏览宫中景致了。
匆匆望去,文怡只觉得这皇宫极大,占地极宽广,四周都是大红宫墙,随便一个院子,中庭便有百尺见方,树木也不多,太阳明晃晃地挂在天上,晒得人汗流不止,然而宫中行人却极少,她一路走来,不过是偶尔遇上三两拨宫娥内侍罢了,也不见有后宫嫔妃、皇子皇女或是大臣内眷的身影,心里不由得暗叹,这皇宫大内的规矩果然极严。
正想着,迎面便来了一个小内侍,瞧着也不过是十来岁光景,他原是候在前方不远处的宫殿廊下,一见她们过来,便直接迎了上来,对着那小宫女揖了一礼,便走近了小声说话。
文怡离得稍远,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只隐约听得“姐姐”、“不便”、“跑腿”等几个字眼,那小宫女面露难色,小声答说:“我正有差使呢,奉了东宫太子妃之命,送这位柳宜人出宫,实在是分身不能。哥哥既然急着寻人帮忙,不如到邻宫去,请一两位洒扫宫人帮忙就是,想来那位姐姐是不会见怪的。”
那小内侍便急了:“姐姐急等人去侍候呢,我如何能走远?若不是等了半日,只见到你一人,我也不会开这个口了。我又不是瞎子,如何不知你这会子正有差使在身上?实在是没法子了,只一小会儿就好!”就差没有弯腰作揖了。
那小宫女却十分固执:“哥哥有功夫与我在这里磨嘴,早就寻到人了。我实在是不能去,若我去了,回头太子妃问起来,我要怎么回答?那时候难不成哥哥还能替我认罪?哥哥还是快些寻人去吧,邻宫离得也不远,你快去快回,一眨眼就到了。”
那小内侍还要与她磨蹭,文怡本不愿插手宫人内务,便微微转过身,眼睛只看向附近宫墙上的瓦,却忽然觉得有什么人在看自己,她循着自己的直觉,转头望去,只能看见西面宫墙下的小角门,有个人影一闪而过,便没了动静。她心中不由得生出疑惑,猜想那人是谁。
小宫女已经结束了与内侍的交谈,径自请文怡随她继续走。文怡眼尖瞥见那小内侍回头望了某个方向一眼,方才挪开了脚步,让出路来,没有再与那小宫女纠缠。文怡心中更疑惑了。
她不知道的是,她刚刚随着小宫女离开,那小内侍便直奔西面宫墙下,转过小角门,朝站在那里的人揖了一躬:“奴婢愚钝,未能完成小王爷嘱托,请小王爷恕罪。”
朱景深苦笑了一下,低声道:“起来吧,这不怪你。”他朝文怡离去的方向看了一眼,“这都是天意……”原就是他的妄想,如今,连太子都改了主意,他还有什么依仗?
“小王爷?”小内侍眼中露出不解之色。
朱景深收回目光,朝他笑笑:“别再叫我小王爷了。我既不再是世子,也丢了王爵,算是哪门子的小王爷?”
小内侍忙赔笑道:“您本是亲王嫡子,金枝玉叶,便是没了王爵,也是小王爷。”
朱景深微微冷笑。直起身来,掸了掸袖子。抛了个沉甸甸的锦囊过去:“走吧,皇后娘娘还在等我呢。今儿的事不要告诉别人。”
小内侍忙不迭接下锦囊,眉开眼笑地恭敬弯腰:“小王爷尽管放心,奴婢知道规矩——您请这边走。”
文怡一路顺利地到达了宫门,与家人会合,再没遇到拦路之事,便把今日的这番疑惑埋进了心底,不再与人多言。她从袖中掏出早就备下的一个荷包,不着痕迹地塞到那小宫女手中。笑说:“家里做的,拿去玩儿吧。”那小宫女抿嘴笑着屈膝相谢,又看着她上了马车,调头离开,驶出了宫门,方才转身返回。
文怡回到家中。卸了这一身沉甸甸的大礼服,换上家常衣裳,便忙忙去见祖母。卢老夫人与赵嬷嬷早在西厢房等候多时了,连罗四太太也不知几时过来了。文怡忙与她见礼,又谢过她昨日传信之恩。罗四太太顾不得多说,急急扶住她问:“今儿进宫究竟怎样?可是为了北疆之事才宣你们进去的?”
文怡忙将事情经过详细说了一遍,罗四太太松了口气。念佛道:“佛祖保佑,既是为了这件事,倒还真是喜事,等圣旨下来了,必定满京城的人都知道了,你在外头走动,也能多几分体面呢。”
她是外人,只能这样含糊说话,卢老夫人倒是没这么多顾忌:“若圣旨果然赏赐了东行的祖父母与父母,你三姑母那边也不敢再象昨儿那样对你无礼了。”
文怡笑了笑,心中倒是感激那位柳七太太,若不是她昨日激得柳顾氏失态,又向自己透露了那个消息,自己还未必会想到将事情坦白告诉太子妃呢。想到这里,她忙问卢老夫人:“七叔七婶那边,想来也快有回音了,不如早去打听他们下榻之处,然后问问他们打算几时搬过来吧?”
卢老夫人看了她一眼,也明白了她的意思。这种时候,如果有柳家族人做个见证,对柳东行日后在族中的地位也有好处,再怎么说,他也需要一两个助力的,便对孙女说:“这样也好,你心里有主意,就照你的意思办吧。”
文怡应了,想着舒伯年纪大些,见识广些,最好是留在家里安排接旨的事,外头跑腿的差使,还是让舒平带关谷旺他们去办的好,便出去吩咐了。罗四太太见状,笑着对卢老夫人说:“九丫头出了门子,如今是越发能干了,比从前干练许多呢,想来都是老夫人调教得好。”
卢老夫人微笑道:“她从前在家时,也管过家的,我早就没教她什么了。她能将这个家打理得妥妥当当,都是她自己争气,可不是我教的。如今她也是一家主母了,我老太婆只管享儿孙福就好,那些家务事,就不去操心了。”
柳家上下知道了喜讯,全都振奋了起来,连早生退意的马有财老婆,都在暗地里后悔,但文怡没空去理会他们。就在她进宫晋见的隔天,圣旨下来了,褒奖了柳东行在北疆立下的功劳,又称赞柳家先人教子有功,林林总总,夸了半日,最后升了柳东行正五品武德将军,加赐柳东行祖父母、父母诰命一级,也就是说,在先人原有的诰命品级上,又升了一级。
柳老太爷原本官至正三品,容氏太夫人随他得的诰命,也不过是正三品,如今倒得了从二品的诰命,比起尚书夫人,也不过是略差一点,更要紧的是,圣旨中明文写明,只有柳东行的祖父母与父母得了这项赏赐,其中祖母为“容氏”,并没有提到继祖母“姚氏”。
文怡听着上头内侍宣旨,心中无比畅快,恭恭敬敬地接了旨,又十分大方地送上了谢礼,还请前来宣旨的内侍与军士吃茶。那内侍心里高兴,回到宫里,也嘴甜地对皇帝、皇后与太子等人说了柳家好些好话。
消息很快就在京城传开了。虽然得到封赏的将士并不仅仅是柳东行一人,其他人也有恩及父母亲人的,但连祖父母都被升了诰命的,就只有柳东行一个。京中人都道,这是因为小柳将军生擒了蛮族小王子,立下前所未有的大功的缘故。一时间,关于柳东行武艺超群、忠勇过人的传言在京城中越传越烈,文怡偶尔出门,遇到认识或不认识的人,都能听到对方称赞自家夫婿的话语,心中也暗暗为他高兴。
柳七叔一家在圣旨下来前一天就搬过来了,也亲身经历了接旨的荣耀时刻。柳七叔在吏部上行走时,别人听说他是小柳将军的叔父,对他也亲热几分,任命文书没多久就下来了,是个肥缺,还是大城,虽然原本就知道上司早已打点过,但看到文书上的白纸黑字,柳七叔还是很高兴的,回来与妻子说起,便让她带着儿女多与文怡亲近,至于尚书府,只要礼数周全就行了,不需多加理会。
文怡因此得到了柳七太太的指点,对柳氏族中的情形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当年族中对容姚两位太夫人的看法,也知道得更多了。不管当年两位太夫人相处时是个什么情形,族人们又对姚氏太夫人持什么看法,到了今时今日,族人们还是劳记着容氏太夫人的贤良慈爱,柳七太太甚至还提到,有族老特地寻到了容氏太夫人的一个远房姪孙女,在其父母双亡后,接到家中教养,并且有意将她嫁给自家子侄,只是如今双方岁数尚小,还没定下亲事而已。
文怡只觉得柳氏族人似乎有些走火入魔了,既然对容氏太夫人的人品如此推崇,为何不在她生前出力,让她少受些委屈呢?如今人都死了,娶了她的外姪孙女,又有什么用处?
文怡看到柳七太太对这位小容氏姑娘的品行十分称颂,对那位族老的做法更是十分赞成,便没多说什么,只是不着痕迹地转开话题,着重打探起族中众位元老的脾气与喜好来。
羊肝儿胡同的柳家宅子,固然是一片和乐,但尚书府那头,却是另一个景象。
礼部尚书柳复,今日接到了圣旨,即将调任文华殿大学士,要卸下尚书之职了。
而同一天,东平王府也接到了圣命,要在三日之内离开京城,返回藩地,这一回,连太后都没有提出异议。(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ps:
有点晚了,不好意思……
第二百六十二章 圣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