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页
武官大多豪爽不拘小节,思想上受经史典籍的束缚也更小些。这就意味着,乐臻完全可以靠自身实力和人格魅力打动这些人。
只是,即便是他也没想到,幕后之人竟有胆量和能力勾结蒙古亲王。
中秋宴上同乐臻比试的太多了,康熙不是没尝试过从乐臻那了解情况,可除了第一个楚越,她都没什么印象。虽然并没有十分醉,但确实不比平时记得清楚。
“不过,楚越应当是知道些情况的,他坦白和我说了不方便告知我,是有人让他来的。”乐臻想了想,没有隐瞒这一点,“我是肯定问不出来什么了,这话是真是假还得班长你来问。”
不论真假,康熙问的话,对方绝对没有隐瞒的理由。都敢冒险隐晦告知她提醒她小心,没理由不告诉皇帝,毕竟皇帝肯定是能解决他那些后顾之忧的,这年头也没谁能比皇帝权利更大。
“放心,这事就交给我,我已经让人去查了。”康熙一面说话一面批折子,“明天要去祭祖,这两天警醒些,那察哈尔亲王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我看出来了,而且,对方不知道什么原因,莫名很喜欢针对我。”乐臻实在摸不着头脑,“一开始就莫名其妙地针对我,但他针对我能有什么用?又不是说少了我一个他就能当皇帝。”
“大概是想着能带走一个是一个吧。”康熙试图揣测,却也不大在意,“不可能让他成功的。”
乐臻也不怎么在意,反正她不信原本就不成气候的蒙古部族能在这个大清提前做好准备的世界里,成功反清。最多也就是搞小动作恶心人,她无所畏惧。
第二天的祭祖,察哈尔亲王竟没整什么幺蛾子,乐臻提起精神防备了一天,无事发生。
祭祖结束后,还有一场围猎。比起祭祖,很明显围猎更容易出事。乐臻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选择——不上场。
不上场,那些人就不能在马匹上做文章,不能在猎场的猎物身上做文章,更不能在进入森林后找一帮会武功的人围攻她……
只要她足够苟,危险将永远慢她一步。察哈尔亲王还劝了她好几句想叫她参与围猎,被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身为御前侍卫,她就应该老老实实跟在康熙身边,片刻不离那种。
康熙并未下场,但是他也很有存在感。因为,大清参与围猎的人中,有那么几人的武器是火铳。
没错,旁人射箭,他们举火铳。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树林遮挡,蒙古亲王们看得眼睛都直了。火铳的准头明显不差,一个弹药射出来,那冲击力能直接将猎物爆头。
最关键的是,那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抬手间悠哉悠哉地打了几下,猎物就倒了几个,就算是再凶猛的动物也扛不住火铳的攻击。
“皇上,这是什么新武器吗,小王瞧着竟比弓箭还要好使?”一个蒙古亲王按捺不住,开口问道。
“不是什么新奇物件,火铳罢了,前朝就有。”康熙的语气轻描淡写,“朕瞧着有趣,便叫人试着改了改,如今这些用着还算不错,朕就随手赏赐了一些出去,不曾想他们竟连围猎都用火铳来。”
“可见他们重视皇上恩赏,围猎本也不曾有谁说一定要用弓箭。”蒙古亲王奉承道,“再者,皇上这火铳威力甚大,倒和小王先前见的完全不同。”
这番话说得好听,康熙很满意,也就宽恕了他言语中的试探,只随口道:“不过玩物罢了,比起火炮,火铳威力还是小了许多。”
这句话说出来,康熙像是自知失言,只专心看他们围猎,不肯再提半句火铳的事。蒙古亲王也懂得察言观色,笑着转移了话题,只在心中默默想着康熙口中的火炮。
康熙自然不可能和他们解释自己费了多大功夫才将火铳改造到这种程度,更不可能告诉他们这玩意儿目前还不能大批量生产。他想要达到的也就是一个震慑目的罢了,毫无疑问,现在已经达到了。
经过今日这场围猎,即便先前不了解火炮,蒙古亲王们也一定会好好了解一番。火铳曾经什么样他们也能查到,和如今一对比,想叫他们不要恐惧于改造后的火炮都难。
虽然事实上火炮的改造毫无进展。
其实,即便没有火铳火炮,在得知大清皇帝不费一兵一卒平三藩、清楚大清兵力不损反盛的情况下,蒙古亲王也不敢造次。但是,为了避免某些人有侥幸心理,康熙还是选择吹吹牛。
毕竟,他下一步就打算搞台湾了,一点也不想感受到台湾还没搞定家就被偷了的惨状呢。
围猎中途竟然出现了一头大棕熊,弓箭拿它毫无办法,在大家只能狼狈逃窜的情况下,一个手持火铳的官员出现了,二话不说举起火铳射向棕熊的脑袋。连着两发弹药出去,棕熊大吼一声,还是摇摇晃晃地躺下了。
这些是在参与围猎的几位官员一道将大棕熊拖出来后亲口讲述的,其中一位官员口才极好,将场面描述得惊险万分,火铳更是被他说得神乎其神。
经他这么一番讲述,又有那样大一头棕熊佐证,在场便没有不信服的,火铳的威力又被抬了一个档次。
有些人敏锐地察觉到一个点——连着两发弹药。
弓弩正常一次只能射一箭,即便同时搭上两支箭,也只能射向一个地方,准头还会变差。只射一箭的情况下,每次弯弓搭箭都是要费时间的,可火铳可以连着打,中途也不会浪费时间。
只是,即便是他也没想到,幕后之人竟有胆量和能力勾结蒙古亲王。
中秋宴上同乐臻比试的太多了,康熙不是没尝试过从乐臻那了解情况,可除了第一个楚越,她都没什么印象。虽然并没有十分醉,但确实不比平时记得清楚。
“不过,楚越应当是知道些情况的,他坦白和我说了不方便告知我,是有人让他来的。”乐臻想了想,没有隐瞒这一点,“我是肯定问不出来什么了,这话是真是假还得班长你来问。”
不论真假,康熙问的话,对方绝对没有隐瞒的理由。都敢冒险隐晦告知她提醒她小心,没理由不告诉皇帝,毕竟皇帝肯定是能解决他那些后顾之忧的,这年头也没谁能比皇帝权利更大。
“放心,这事就交给我,我已经让人去查了。”康熙一面说话一面批折子,“明天要去祭祖,这两天警醒些,那察哈尔亲王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我看出来了,而且,对方不知道什么原因,莫名很喜欢针对我。”乐臻实在摸不着头脑,“一开始就莫名其妙地针对我,但他针对我能有什么用?又不是说少了我一个他就能当皇帝。”
“大概是想着能带走一个是一个吧。”康熙试图揣测,却也不大在意,“不可能让他成功的。”
乐臻也不怎么在意,反正她不信原本就不成气候的蒙古部族能在这个大清提前做好准备的世界里,成功反清。最多也就是搞小动作恶心人,她无所畏惧。
第二天的祭祖,察哈尔亲王竟没整什么幺蛾子,乐臻提起精神防备了一天,无事发生。
祭祖结束后,还有一场围猎。比起祭祖,很明显围猎更容易出事。乐臻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选择——不上场。
不上场,那些人就不能在马匹上做文章,不能在猎场的猎物身上做文章,更不能在进入森林后找一帮会武功的人围攻她……
只要她足够苟,危险将永远慢她一步。察哈尔亲王还劝了她好几句想叫她参与围猎,被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身为御前侍卫,她就应该老老实实跟在康熙身边,片刻不离那种。
康熙并未下场,但是他也很有存在感。因为,大清参与围猎的人中,有那么几人的武器是火铳。
没错,旁人射箭,他们举火铳。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树林遮挡,蒙古亲王们看得眼睛都直了。火铳的准头明显不差,一个弹药射出来,那冲击力能直接将猎物爆头。
最关键的是,那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抬手间悠哉悠哉地打了几下,猎物就倒了几个,就算是再凶猛的动物也扛不住火铳的攻击。
“皇上,这是什么新武器吗,小王瞧着竟比弓箭还要好使?”一个蒙古亲王按捺不住,开口问道。
“不是什么新奇物件,火铳罢了,前朝就有。”康熙的语气轻描淡写,“朕瞧着有趣,便叫人试着改了改,如今这些用着还算不错,朕就随手赏赐了一些出去,不曾想他们竟连围猎都用火铳来。”
“可见他们重视皇上恩赏,围猎本也不曾有谁说一定要用弓箭。”蒙古亲王奉承道,“再者,皇上这火铳威力甚大,倒和小王先前见的完全不同。”
这番话说得好听,康熙很满意,也就宽恕了他言语中的试探,只随口道:“不过玩物罢了,比起火炮,火铳威力还是小了许多。”
这句话说出来,康熙像是自知失言,只专心看他们围猎,不肯再提半句火铳的事。蒙古亲王也懂得察言观色,笑着转移了话题,只在心中默默想着康熙口中的火炮。
康熙自然不可能和他们解释自己费了多大功夫才将火铳改造到这种程度,更不可能告诉他们这玩意儿目前还不能大批量生产。他想要达到的也就是一个震慑目的罢了,毫无疑问,现在已经达到了。
经过今日这场围猎,即便先前不了解火炮,蒙古亲王们也一定会好好了解一番。火铳曾经什么样他们也能查到,和如今一对比,想叫他们不要恐惧于改造后的火炮都难。
虽然事实上火炮的改造毫无进展。
其实,即便没有火铳火炮,在得知大清皇帝不费一兵一卒平三藩、清楚大清兵力不损反盛的情况下,蒙古亲王也不敢造次。但是,为了避免某些人有侥幸心理,康熙还是选择吹吹牛。
毕竟,他下一步就打算搞台湾了,一点也不想感受到台湾还没搞定家就被偷了的惨状呢。
围猎中途竟然出现了一头大棕熊,弓箭拿它毫无办法,在大家只能狼狈逃窜的情况下,一个手持火铳的官员出现了,二话不说举起火铳射向棕熊的脑袋。连着两发弹药出去,棕熊大吼一声,还是摇摇晃晃地躺下了。
这些是在参与围猎的几位官员一道将大棕熊拖出来后亲口讲述的,其中一位官员口才极好,将场面描述得惊险万分,火铳更是被他说得神乎其神。
经他这么一番讲述,又有那样大一头棕熊佐证,在场便没有不信服的,火铳的威力又被抬了一个档次。
有些人敏锐地察觉到一个点——连着两发弹药。
弓弩正常一次只能射一箭,即便同时搭上两支箭,也只能射向一个地方,准头还会变差。只射一箭的情况下,每次弯弓搭箭都是要费时间的,可火铳可以连着打,中途也不会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