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杨宝如点点头:“二嫂,你快点回屋吧。”
站了这么一会儿,杨二嫂确实冷得很,听到杨宝如这话,便没再停留,一溜烟的回自己屋子里去了。
听到了杨二嫂的关门声,杨宝如这才悄悄的松了一口气,很快也开门离开。
而两个人,谁也不曾注意到,在另外一边的墙角处,还站着一个人。个子不高,身上也穿着军绿色大衣,但不同于杨宝如几乎是崭新,这个军大衣,破破旧旧,各处可见缝补的痕迹,一看就是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那种,倒是头上戴着的毛线帽子,是八成新,此外她的脸上还带着白色的口罩。
全身上下可以说只露出一双眼,倒是黑亮灵动。
正是阿锦。
看着杨宝如离开的身影,阿锦的眼睛微微眯了眯,若真的是找杨瑶的话,需要这么早吗?就这个时间点,除了要去县城赶集,例如她,这样,谁也不会起的这么早。
是去会对象了还差不多。
当然,杨宝如是个聪明人,既然这么和杨二嫂说了,那么等会她必定会去找杨瑶的,以免被人戳穿,虽然可能性很小,不过杨宝如也不会留下这样的漏洞。
不然的话,杨宝如和陈申的恋情,也不能一瞒就是将近一年,不就是因为杨宝如足够小心谨慎吗?其实若非有杨锦全部的记忆,就平日的日常而言,还真的不知道杨宝如和陈申已经好上了。
不过,嘛嘛,这些都和她没什么关系?
还是赚钱最要紧。
眼下是七六年的末尾,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过年了,翻年就是七七年,这一年最让人刻苦铭记的便是停了十年的高考即将恢复的消息。
也是阿锦即将离开杨家的日子。
说起这个,阿锦真的是觉得自己太不容易了,终于熬到要离开的时间了,虽然掐指一算,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不过好歹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
这几年来,为了维持原主原本的性格,不爱说话,勤劳能干且还存在感不高,真的是够够了,她原本的性子,和这个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好吗?这个任务,是她做过最憋屈的一个。
但没办反,顾客是上帝,人家就是这么要求的,她也只能照做了。
好在等到她离开杨家,就可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想着么样都行?
如此的想着,阿锦再一次踏上了去往县城的路。
这七年的时间,她随身农场的库房是已经堆满了,从米粮到水果再到药草,还有鸡鸭鹅兔子这样的肉类,可以说种类很是丰富多彩,连带着她的生意也跟着扩展开来。
尤其是这两年,肉眼可见的,政策变得宽松了许多,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自今年开始,下乡到村子里的知青变得少了许多,先前每隔两三个月都有知青,少则一两人,多则七八个。以至于,知青点爆满,最多的时候,一间屋子里,足足住了二十个人,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挤下的。
就着,也还不够住,不少知青是寄住在老乡家。
像是杨家也曾招待过知青,就是杨瑶,而且还是杨宝如主动邀请的,据说她凑车去县城,只是回来的时候发现知青意外的多,而且行礼也多,车子坐不下了。
两个男知青倒是主动请缨下车,可是他们第一次来,不认得路,杨宝如便当仁不让的下了车,考虑到就只有杨宝如是个女孩儿,和两个男知青走在一起,不大妥当,便问了,有谁愿意一起下车。劳累了一路,女知青自然都不愿意,从县城到红旗大队,这段距离可不近呢。
就只有杨瑶举了手,陪着杨宝如一起。
因都姓杨,一路而来,又发现脾气相合,很快就熟络起来。
后来知青点住不下,杨宝如便主动邀请杨瑶和自己住,杨宝如在杨家受宠,独占一个屋子,空间还不小,杨瑶自然是愿意的。这一住就住了小一年的时间。
只是这几年来,因迟迟看不到回城的希望,迫于现实的压力,或是太辛苦或是年龄大了,都选择嫁人,再加上这两年来新来的知青少了,房间空下来。
经过考量,杨瑶才决定搬回知青点。
这也为杨宝如和陈申的恋情,做了最好的掩护。
咳咳,有点歪题了。
政策上的宽松,对黑市那边的督查也散漫下来,这大大的便利了阿锦生意的发展,不用再挨家的去推销,可以到黑市那边进行交易。为了不让人认出来,阿锦每每去的时候都会化妆,保证就是杨大国和杨大嫂这对便宜父母站在她跟前,也认不出来的那种。
而且次数也减少了,一个月,顶多就去两次,不过次数少了,但在数量上却增加了。
所以,她的收入倒是没减少,甚至还多了起来。
截止到目前为止,阿锦的手里现在已经有了将近八千块,就连票也攒了不少。
……
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不少人家都开始囤积年货了,而阿锦卖的东西,虽然都是吃食,但种类多,而且质量好,还不要票,所以她这一到黑市就已经有人等着了。
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她带来的东西便已经全部销售一空。
就着,还有不少人前来询问,下次她过来是什么时候?更还有人问她,能不能预定?只是阿锦都没应答:“时间上不固定,毕竟我这里等东西也需要时间。预定的话,也不行,我也是从别人手里拿货,不确定下次有什么?所以,对不住了。”
站了这么一会儿,杨二嫂确实冷得很,听到杨宝如这话,便没再停留,一溜烟的回自己屋子里去了。
听到了杨二嫂的关门声,杨宝如这才悄悄的松了一口气,很快也开门离开。
而两个人,谁也不曾注意到,在另外一边的墙角处,还站着一个人。个子不高,身上也穿着军绿色大衣,但不同于杨宝如几乎是崭新,这个军大衣,破破旧旧,各处可见缝补的痕迹,一看就是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那种,倒是头上戴着的毛线帽子,是八成新,此外她的脸上还带着白色的口罩。
全身上下可以说只露出一双眼,倒是黑亮灵动。
正是阿锦。
看着杨宝如离开的身影,阿锦的眼睛微微眯了眯,若真的是找杨瑶的话,需要这么早吗?就这个时间点,除了要去县城赶集,例如她,这样,谁也不会起的这么早。
是去会对象了还差不多。
当然,杨宝如是个聪明人,既然这么和杨二嫂说了,那么等会她必定会去找杨瑶的,以免被人戳穿,虽然可能性很小,不过杨宝如也不会留下这样的漏洞。
不然的话,杨宝如和陈申的恋情,也不能一瞒就是将近一年,不就是因为杨宝如足够小心谨慎吗?其实若非有杨锦全部的记忆,就平日的日常而言,还真的不知道杨宝如和陈申已经好上了。
不过,嘛嘛,这些都和她没什么关系?
还是赚钱最要紧。
眼下是七六年的末尾,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过年了,翻年就是七七年,这一年最让人刻苦铭记的便是停了十年的高考即将恢复的消息。
也是阿锦即将离开杨家的日子。
说起这个,阿锦真的是觉得自己太不容易了,终于熬到要离开的时间了,虽然掐指一算,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不过好歹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
这几年来,为了维持原主原本的性格,不爱说话,勤劳能干且还存在感不高,真的是够够了,她原本的性子,和这个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好吗?这个任务,是她做过最憋屈的一个。
但没办反,顾客是上帝,人家就是这么要求的,她也只能照做了。
好在等到她离开杨家,就可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想着么样都行?
如此的想着,阿锦再一次踏上了去往县城的路。
这七年的时间,她随身农场的库房是已经堆满了,从米粮到水果再到药草,还有鸡鸭鹅兔子这样的肉类,可以说种类很是丰富多彩,连带着她的生意也跟着扩展开来。
尤其是这两年,肉眼可见的,政策变得宽松了许多,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自今年开始,下乡到村子里的知青变得少了许多,先前每隔两三个月都有知青,少则一两人,多则七八个。以至于,知青点爆满,最多的时候,一间屋子里,足足住了二十个人,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挤下的。
就着,也还不够住,不少知青是寄住在老乡家。
像是杨家也曾招待过知青,就是杨瑶,而且还是杨宝如主动邀请的,据说她凑车去县城,只是回来的时候发现知青意外的多,而且行礼也多,车子坐不下了。
两个男知青倒是主动请缨下车,可是他们第一次来,不认得路,杨宝如便当仁不让的下了车,考虑到就只有杨宝如是个女孩儿,和两个男知青走在一起,不大妥当,便问了,有谁愿意一起下车。劳累了一路,女知青自然都不愿意,从县城到红旗大队,这段距离可不近呢。
就只有杨瑶举了手,陪着杨宝如一起。
因都姓杨,一路而来,又发现脾气相合,很快就熟络起来。
后来知青点住不下,杨宝如便主动邀请杨瑶和自己住,杨宝如在杨家受宠,独占一个屋子,空间还不小,杨瑶自然是愿意的。这一住就住了小一年的时间。
只是这几年来,因迟迟看不到回城的希望,迫于现实的压力,或是太辛苦或是年龄大了,都选择嫁人,再加上这两年来新来的知青少了,房间空下来。
经过考量,杨瑶才决定搬回知青点。
这也为杨宝如和陈申的恋情,做了最好的掩护。
咳咳,有点歪题了。
政策上的宽松,对黑市那边的督查也散漫下来,这大大的便利了阿锦生意的发展,不用再挨家的去推销,可以到黑市那边进行交易。为了不让人认出来,阿锦每每去的时候都会化妆,保证就是杨大国和杨大嫂这对便宜父母站在她跟前,也认不出来的那种。
而且次数也减少了,一个月,顶多就去两次,不过次数少了,但在数量上却增加了。
所以,她的收入倒是没减少,甚至还多了起来。
截止到目前为止,阿锦的手里现在已经有了将近八千块,就连票也攒了不少。
……
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不少人家都开始囤积年货了,而阿锦卖的东西,虽然都是吃食,但种类多,而且质量好,还不要票,所以她这一到黑市就已经有人等着了。
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她带来的东西便已经全部销售一空。
就着,还有不少人前来询问,下次她过来是什么时候?更还有人问她,能不能预定?只是阿锦都没应答:“时间上不固定,毕竟我这里等东西也需要时间。预定的话,也不行,我也是从别人手里拿货,不确定下次有什么?所以,对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