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蓦地抬眼盯住秦山芙:“秦讼师,这起案子持续至今少说五年,受害男女不计其数,恶劣至此,实难饶恕。既然洋人是罪魁祸首,倘若京兆尹府敢审这起大案,你可有办法让洋人认罪伏法?”
秦山芙想了一会,点头道:“有办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哪怕是随意调戏良家子都是可杖刑的罪过,遑论这般令人发指的行径。只要殿下将案子捅开了去审,我定当竭尽所能,让首恶认罪伏诛!”
第70章 走过场
洋人的这起大案最终还是落在了高庭衍手里。
人人皆知, 与一贯顺着洋人的太子殿下不同,晋王殿下却恨洋人入骨,是朝中的强硬派。从前几次洋人都是躲在后头惹是生非, 每每到要追责的时候便将自己洗刷干净,如今那淫窟被窦近台捣毁, 洋人自己也被抓了现行, 晋王扣下他们自然没有放他们走的道理, 甚至打听都不让打听。
可是洋人被抓,今年给太后修万寿宫的钱就更没了指望,拿不着钱, 太子比洋人还着急。偏偏晋王那头软硬不吃,以至于一回高明衍无法,试图在某次朝会上当众向高庭衍施压,向他陈明扣押洋人的严重后果,逼着要他放人。
“洋人虽非我族类,可在这里这么多年,发展贸易经济,开办商行,每年也给国库上贡不少税银, 给百姓也减了不少负担。洋人不求一官半职,只求个和气生财, 晋王如此作为,绝不是与洋人打交道的方式, 更失了我们作为主人家的礼数。哪有主人家如此怠慢冒犯客人的道理?”
朝堂之上众人噤声, 谁也不敢掺和到这么敏感的话题里去。
然而太子来势汹汹,高庭衍却不以为意,语气平缓, 但话里也丝毫不让:“俗话说客随主便,洋人既是客,那便要依我朝的规矩行事。我朝的规矩明明白白在大宪律里写着,犯哪一条,定什么罪,清楚得很。”
太子一听这话就沉不住气了。难不成高庭衍这次扣押洋人不止是下马威,而是动真格?!
“晋王可别做下糊涂事。我们有我们的规矩,洋人也有洋人的法子,倘若行事太过,再逼着洋人……”
高明衍说不下去了,高庭衍却微微一笑,望向他:“逼着洋人如何?”
太子一噎,畏怯地望一眼在龙椅上默默观战却始终不置一词的承德帝,登时冷汗直流,打死也不敢将「庚午祸变」这几个字说出口。
高庭衍冷笑一声:“臣以为,太子殿下还是先顾及着自己为好。此次这起大案,洋人已为祸多年,可事情却办得滴水不漏,前有月老庙里的道士接应,后有康若滨善后,要说这后头没人遮掩……呵,实在不合常理。”
这便是挑明太子与这事脱不了干系了。
高明衍气得面皮发紫,憋了半晌,冷哼一声道:“晋王莫要含沙射影,圣上在此,有什么话还是查清楚了再回罢!”
“这是自然。纸里包不住火,真相迟早水落石出。”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便将高明衍说得冷汗直流,于是再也不敢提放了洋人这茬,赶紧找了个别的事上奏,将话题岔开了。
自此,朝中谁也不敢将这事搬到台面上说。
而曹后这厢,自然也是着急的。
曹家这么些年跟洋人关系密切,倘若洋人有个什么意外,保不齐也会将曹家扯下水。可晋王此次突然出手,承德帝却不置可否,让人一时揣摸不清他的心思。好在后宫之中还有一人可求助。于是曹后这几日去太后宫里更是殷勤,终于逮到了机会,在太后面前忧心忡忡地絮叨起来。
“前些日子贾仕德大人还提起,惦记着您老人家过寿,想给您好好修整一下万寿宫,听银子都备好了,没想到……”
太后姓赵,自名门闺秀到入主中宫,再被尊为当朝唯一的太后,一辈子顺风顺水,养尊处优惯了,经的最大的事便是庚午年的宫变。可即便如此,当年宫变时她也远在避暑山庄,并未沾到丝毫血腥。
然而那件事依然给她留下了不小的阴影,很多年来,赵太后对洋人是又怕又恨,可这么些年由曹家来回周旋,洋人除了每年给朝中上缴税银,还不时有些时兴玩意儿孝敬上来,渐渐消解了赵太后对洋人的厌恶。
洋人这么多年在国内搜刮几何,如何作奸犯科,横行市井,赵太后两眼一闭,一概不问。眼下一听曹后说晋王得罪了洋人,又听说晋王想往大了闹,赵太后立刻就沉了脸,等曹后一走,便让人将晋王叫到面前训斥起来。
“洋人毕竟不是国内小民,就是犯下天大的事,怎能不知变通地就将人押在牢内?你到底要干什么?!”
高庭衍自小与赵太后不亲近,也知道太后在洋人跟前是软骨头,争辩无用,只垂首听训。赵太后见他低眉顺目,自觉得了意,越发训得狠了。
“洋人没受过咱们的教化,可人家也有人家办事的规矩,便是行事有些差池,咱们也得多担待些。洋人不是好欺负的,你若对他们不客气,他们便也对咱们亮刀子,你母后当年为什么吃亏,你还不清楚吗?!早些顺了洋人的脾气,断然没有后头的惨事!”
一提到先皇后,高庭衍便瞬间气血上涌,恨得咬紧了牙。
他微微闭眼,硬是压下了怒气,声无波澜道:“皇祖母可知,洋人此番为了什么事落狱?”
这事方才曹后倒是与她说了,只是赵太后在云端过久了日子,并未觉得是多大的事:“不就男女之间的那点子事,有什么好稀奇的。依哀家的意思,这种事没必要闹得满城风雨,私底下给洋人提点几句便罢了。哀家听说,他们也只是在一旁看着,并未过界,是也不是?”
秦山芙想了一会,点头道:“有办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哪怕是随意调戏良家子都是可杖刑的罪过,遑论这般令人发指的行径。只要殿下将案子捅开了去审,我定当竭尽所能,让首恶认罪伏诛!”
第70章 走过场
洋人的这起大案最终还是落在了高庭衍手里。
人人皆知, 与一贯顺着洋人的太子殿下不同,晋王殿下却恨洋人入骨,是朝中的强硬派。从前几次洋人都是躲在后头惹是生非, 每每到要追责的时候便将自己洗刷干净,如今那淫窟被窦近台捣毁, 洋人自己也被抓了现行, 晋王扣下他们自然没有放他们走的道理, 甚至打听都不让打听。
可是洋人被抓,今年给太后修万寿宫的钱就更没了指望,拿不着钱, 太子比洋人还着急。偏偏晋王那头软硬不吃,以至于一回高明衍无法,试图在某次朝会上当众向高庭衍施压,向他陈明扣押洋人的严重后果,逼着要他放人。
“洋人虽非我族类,可在这里这么多年,发展贸易经济,开办商行,每年也给国库上贡不少税银, 给百姓也减了不少负担。洋人不求一官半职,只求个和气生财, 晋王如此作为,绝不是与洋人打交道的方式, 更失了我们作为主人家的礼数。哪有主人家如此怠慢冒犯客人的道理?”
朝堂之上众人噤声, 谁也不敢掺和到这么敏感的话题里去。
然而太子来势汹汹,高庭衍却不以为意,语气平缓, 但话里也丝毫不让:“俗话说客随主便,洋人既是客,那便要依我朝的规矩行事。我朝的规矩明明白白在大宪律里写着,犯哪一条,定什么罪,清楚得很。”
太子一听这话就沉不住气了。难不成高庭衍这次扣押洋人不止是下马威,而是动真格?!
“晋王可别做下糊涂事。我们有我们的规矩,洋人也有洋人的法子,倘若行事太过,再逼着洋人……”
高明衍说不下去了,高庭衍却微微一笑,望向他:“逼着洋人如何?”
太子一噎,畏怯地望一眼在龙椅上默默观战却始终不置一词的承德帝,登时冷汗直流,打死也不敢将「庚午祸变」这几个字说出口。
高庭衍冷笑一声:“臣以为,太子殿下还是先顾及着自己为好。此次这起大案,洋人已为祸多年,可事情却办得滴水不漏,前有月老庙里的道士接应,后有康若滨善后,要说这后头没人遮掩……呵,实在不合常理。”
这便是挑明太子与这事脱不了干系了。
高明衍气得面皮发紫,憋了半晌,冷哼一声道:“晋王莫要含沙射影,圣上在此,有什么话还是查清楚了再回罢!”
“这是自然。纸里包不住火,真相迟早水落石出。”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便将高明衍说得冷汗直流,于是再也不敢提放了洋人这茬,赶紧找了个别的事上奏,将话题岔开了。
自此,朝中谁也不敢将这事搬到台面上说。
而曹后这厢,自然也是着急的。
曹家这么些年跟洋人关系密切,倘若洋人有个什么意外,保不齐也会将曹家扯下水。可晋王此次突然出手,承德帝却不置可否,让人一时揣摸不清他的心思。好在后宫之中还有一人可求助。于是曹后这几日去太后宫里更是殷勤,终于逮到了机会,在太后面前忧心忡忡地絮叨起来。
“前些日子贾仕德大人还提起,惦记着您老人家过寿,想给您好好修整一下万寿宫,听银子都备好了,没想到……”
太后姓赵,自名门闺秀到入主中宫,再被尊为当朝唯一的太后,一辈子顺风顺水,养尊处优惯了,经的最大的事便是庚午年的宫变。可即便如此,当年宫变时她也远在避暑山庄,并未沾到丝毫血腥。
然而那件事依然给她留下了不小的阴影,很多年来,赵太后对洋人是又怕又恨,可这么些年由曹家来回周旋,洋人除了每年给朝中上缴税银,还不时有些时兴玩意儿孝敬上来,渐渐消解了赵太后对洋人的厌恶。
洋人这么多年在国内搜刮几何,如何作奸犯科,横行市井,赵太后两眼一闭,一概不问。眼下一听曹后说晋王得罪了洋人,又听说晋王想往大了闹,赵太后立刻就沉了脸,等曹后一走,便让人将晋王叫到面前训斥起来。
“洋人毕竟不是国内小民,就是犯下天大的事,怎能不知变通地就将人押在牢内?你到底要干什么?!”
高庭衍自小与赵太后不亲近,也知道太后在洋人跟前是软骨头,争辩无用,只垂首听训。赵太后见他低眉顺目,自觉得了意,越发训得狠了。
“洋人没受过咱们的教化,可人家也有人家办事的规矩,便是行事有些差池,咱们也得多担待些。洋人不是好欺负的,你若对他们不客气,他们便也对咱们亮刀子,你母后当年为什么吃亏,你还不清楚吗?!早些顺了洋人的脾气,断然没有后头的惨事!”
一提到先皇后,高庭衍便瞬间气血上涌,恨得咬紧了牙。
他微微闭眼,硬是压下了怒气,声无波澜道:“皇祖母可知,洋人此番为了什么事落狱?”
这事方才曹后倒是与她说了,只是赵太后在云端过久了日子,并未觉得是多大的事:“不就男女之间的那点子事,有什么好稀奇的。依哀家的意思,这种事没必要闹得满城风雨,私底下给洋人提点几句便罢了。哀家听说,他们也只是在一旁看着,并未过界,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