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页
☆、第一百零一章
钱谦益就算不愿意也要干活,只是让他拟一道诏书,这样的能捞着名声的好事,别人求也求不来,但他心中也不想与那些挑事的人对上,更不要谈让他身后的一大群人与明显和皇上对着干的人直接扛上。可是孙传庭的已经被泼上了这样一滩脏水,皇上都不收手,这是为什么啊?
钱谦益也是聪明人一挂里头的,他也明白皇上现在抱着一个不能说的心态,你们要不然就听我的话,要不然挡路了就去死吧的坚定立场上。要能有武力值让这些不顺眼的人直接去死,一定要有绝对强大的兵权。明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挂着武职的时不时被文官弹劾很正常,皇上现在告诉大家乱世只需要强权,以前的规则就作废啦。所以皇上在一大群官员勾结与能够带兵打仗平定天下的能将之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平心而论,钱谦益也挺佩服皇上的,这简直就是市井中常说的‘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现在又不是几十年前张居正与万历皇帝那会儿了,那个时候要改革才能挽救朝局,有一个权臣出现,实行新的规矩,比如说一条鞭法之类来挽救大明的危局,那是还是可行的,但是时过境迁几十年后,这样的办法已经不行了,根子上烂掉了。没有没有人想到后金居然做大,而关内起.义频发,天灾总是不断,内乱肆意,政令的上通下达越来越糟糕,杀人似乎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钱大人的脸色不太好,是昨天没有休息好吗?”温体仁在出宫的路上遇到了钱谦益,他脸上那个关心的表情都要具现化了,明明以前就结下死仇了。
你说把一顶品行不正的帽子扣在钱谦益头上,让他这辈子估计在朱由检在位时都不能入内阁了,这还不算死仇吗?偏偏就是有了这样的仇怨,被朱由检说了一句首辅既要有容人之量,做错事情就要道歉,同朝为官不能总是大眼瞪小眼后,温体仁真的在后来下帖子赔罪了,把那个当年的朝堂之变,用了自己年轻做事不牢靠给堵了上去,希望钱大人高风亮节以前的事情就大事化小了。不管化了没有,这个没有脸皮的动作做了之后,温体仁见到钱谦益就成了没事人。
钱谦益忍了忍,饶是三年了,他在礼部也过得很好,但是见到温体仁的温和脸,就有想要吐的冲动。到底是什么人把一张原来只会冷脸对人的温体仁,变成了弥勒佛了,这也太坑人了。温体仁这般关心,要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经常走动的亲戚。钱谦益不想多说,“我哪有温大人忙,只是按照皇命办事而已。”
温体仁当做没有听出来弦外之音,你按照皇命办事,那么我做的就是出格的事情了?!这样的暗讽一点意思也没有,“这次是劳累到了钱大人呢。礼部以前也没有拟过这样的诏书吧,哎,皇上就是太顾及民生了,以前也鲜有听过皇上给百姓认错的。钱大人,温某也敬佩你啊,若没有你在士林中的美名,在民间的清名,这诏书还有些难度。对了,听说新编历法进展不错,先恭喜钱大人青史留名啊。”
“多谢!”钱谦益说这两个字好不容易忍住了那咬牙切齿的口吻。温体仁这话里头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安抚百姓,鼓动你身后那批人出出力,那么当心煮熟的鸭子飞了。钱谦益可不是温体仁,真的做了孤臣,他的小辫子要抓总能找的。“钱某还有事,就不与温大人叙话了。”
“那么改日再聊啊。”温体仁在背后贱贱地加上了一句,“等到七月荷花开了,我们一起去赏花,钱大人诗文最好了。”
温体仁看着钱谦益好像听了他这话差点绊倒自己,笑了一下就回文渊阁了。弹劾孙传庭的事情并没有完,晋商在山西经营了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一两年,而是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虽然皇上动手的只是与后金同步发迹的那批‘新贵’,但也不是小事情了,这次的流言必然与此事有大关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蚁多还能咬死象了。温体仁担心的却是另外一回事,今天皇上连跪祖宗牌位,自认错误都做了,那就不会退了,他估计这群人就算有张四维再世,也是必须杀了,不只带头的,哪怕清空了整个山西也要把政令贯彻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由谁填补这些位置呢?
温体仁微微摇头,其实只要皇上足够狠,不怕死人,对付高官也好群臣也罢,手中没有兵权的人根本翻不出浪花来,文臣造反三年不成。而他早就从皇上对藩王下手时,就猜测过皇上从不在乎名声,文人史官的记录远比不上他要做的事情。为什么这么清楚,因为温体仁也是这样的人,当年在争取首辅之位时,也是不择手段,栽赃陷害、无中生有一起出手。
哎,只是眼下这个样子,却与温体仁猜测的那个最可怕的方向走了,等到皇上掌握了兵权,大明重文轻武的时代,就要一去不复返了。皇上不是要肃清官场,因为大明的根子已经坏了,这是要连根拔起,绞杀所有的节奏。从来不存在怕这些官员联手抗命,那都是在他们有命的基础上做的。
不听话的全都毁了又如何。就当做是让重新塑造一个明朝了。
不能想了,温体仁强迫自己停止脑补,这样的帝王史册上记载的太少,他们不在乎祖宗礼法,也不在乎青史留名,绝大多数这样的都是昏君。也有不是的吧,始皇帝就不是啊,所以一统了六国。但是秦朝二世而亡了。
钱谦益就算不愿意也要干活,只是让他拟一道诏书,这样的能捞着名声的好事,别人求也求不来,但他心中也不想与那些挑事的人对上,更不要谈让他身后的一大群人与明显和皇上对着干的人直接扛上。可是孙传庭的已经被泼上了这样一滩脏水,皇上都不收手,这是为什么啊?
钱谦益也是聪明人一挂里头的,他也明白皇上现在抱着一个不能说的心态,你们要不然就听我的话,要不然挡路了就去死吧的坚定立场上。要能有武力值让这些不顺眼的人直接去死,一定要有绝对强大的兵权。明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挂着武职的时不时被文官弹劾很正常,皇上现在告诉大家乱世只需要强权,以前的规则就作废啦。所以皇上在一大群官员勾结与能够带兵打仗平定天下的能将之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平心而论,钱谦益也挺佩服皇上的,这简直就是市井中常说的‘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现在又不是几十年前张居正与万历皇帝那会儿了,那个时候要改革才能挽救朝局,有一个权臣出现,实行新的规矩,比如说一条鞭法之类来挽救大明的危局,那是还是可行的,但是时过境迁几十年后,这样的办法已经不行了,根子上烂掉了。没有没有人想到后金居然做大,而关内起.义频发,天灾总是不断,内乱肆意,政令的上通下达越来越糟糕,杀人似乎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钱大人的脸色不太好,是昨天没有休息好吗?”温体仁在出宫的路上遇到了钱谦益,他脸上那个关心的表情都要具现化了,明明以前就结下死仇了。
你说把一顶品行不正的帽子扣在钱谦益头上,让他这辈子估计在朱由检在位时都不能入内阁了,这还不算死仇吗?偏偏就是有了这样的仇怨,被朱由检说了一句首辅既要有容人之量,做错事情就要道歉,同朝为官不能总是大眼瞪小眼后,温体仁真的在后来下帖子赔罪了,把那个当年的朝堂之变,用了自己年轻做事不牢靠给堵了上去,希望钱大人高风亮节以前的事情就大事化小了。不管化了没有,这个没有脸皮的动作做了之后,温体仁见到钱谦益就成了没事人。
钱谦益忍了忍,饶是三年了,他在礼部也过得很好,但是见到温体仁的温和脸,就有想要吐的冲动。到底是什么人把一张原来只会冷脸对人的温体仁,变成了弥勒佛了,这也太坑人了。温体仁这般关心,要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经常走动的亲戚。钱谦益不想多说,“我哪有温大人忙,只是按照皇命办事而已。”
温体仁当做没有听出来弦外之音,你按照皇命办事,那么我做的就是出格的事情了?!这样的暗讽一点意思也没有,“这次是劳累到了钱大人呢。礼部以前也没有拟过这样的诏书吧,哎,皇上就是太顾及民生了,以前也鲜有听过皇上给百姓认错的。钱大人,温某也敬佩你啊,若没有你在士林中的美名,在民间的清名,这诏书还有些难度。对了,听说新编历法进展不错,先恭喜钱大人青史留名啊。”
“多谢!”钱谦益说这两个字好不容易忍住了那咬牙切齿的口吻。温体仁这话里头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安抚百姓,鼓动你身后那批人出出力,那么当心煮熟的鸭子飞了。钱谦益可不是温体仁,真的做了孤臣,他的小辫子要抓总能找的。“钱某还有事,就不与温大人叙话了。”
“那么改日再聊啊。”温体仁在背后贱贱地加上了一句,“等到七月荷花开了,我们一起去赏花,钱大人诗文最好了。”
温体仁看着钱谦益好像听了他这话差点绊倒自己,笑了一下就回文渊阁了。弹劾孙传庭的事情并没有完,晋商在山西经营了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一两年,而是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虽然皇上动手的只是与后金同步发迹的那批‘新贵’,但也不是小事情了,这次的流言必然与此事有大关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蚁多还能咬死象了。温体仁担心的却是另外一回事,今天皇上连跪祖宗牌位,自认错误都做了,那就不会退了,他估计这群人就算有张四维再世,也是必须杀了,不只带头的,哪怕清空了整个山西也要把政令贯彻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由谁填补这些位置呢?
温体仁微微摇头,其实只要皇上足够狠,不怕死人,对付高官也好群臣也罢,手中没有兵权的人根本翻不出浪花来,文臣造反三年不成。而他早就从皇上对藩王下手时,就猜测过皇上从不在乎名声,文人史官的记录远比不上他要做的事情。为什么这么清楚,因为温体仁也是这样的人,当年在争取首辅之位时,也是不择手段,栽赃陷害、无中生有一起出手。
哎,只是眼下这个样子,却与温体仁猜测的那个最可怕的方向走了,等到皇上掌握了兵权,大明重文轻武的时代,就要一去不复返了。皇上不是要肃清官场,因为大明的根子已经坏了,这是要连根拔起,绞杀所有的节奏。从来不存在怕这些官员联手抗命,那都是在他们有命的基础上做的。
不听话的全都毁了又如何。就当做是让重新塑造一个明朝了。
不能想了,温体仁强迫自己停止脑补,这样的帝王史册上记载的太少,他们不在乎祖宗礼法,也不在乎青史留名,绝大多数这样的都是昏君。也有不是的吧,始皇帝就不是啊,所以一统了六国。但是秦朝二世而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