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作者:张鼎鼎
当刘成同契丹人发生矛盾时,会有谁站在他这边?
白重?杨光远?
如果按照战队来说的话,刘成上面是白重,白重上面是杨光远。可这两个人会和刘成站在一起吗?白重倒有可能从中周旋几分,再怎么说刘成也是他的老部下,再加上白钱的关系,总有几分香火情。可要指着他为刘成出死力那就不太可能了。刘成同他的关系没到那一步,而白重也不是会为了公义而牺牲自己的。
至于杨光远……后晋之所以会亡,除了什么公义、政策之类的原因,最直接最直观的两个大将的反叛。其中一个是杜重威,另外一个是杨光远。
石敬瑭引契丹入中原,开的例子最终完结了自己的朝代。这两位在手握重兵之后也想像石敬瑭那样靠契丹人当皇帝。也就是说无论看过去还是以后,杨光远都是往契丹上靠拢的,只恨自己不能当契丹人的奴才,要让他为刘成出头,那真的除非刘成结识了契丹更重要的大人物,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是那样的话,也不要杨光远了。
至于说上告朝廷,让石敬瑭秉公处理,可以说更不用想了。真的算起来,石敬瑭其实是一个还可以的皇帝,这个还可以是指他在对内的政务方面。今年从年初开始,他已经主动免了几个地方的赋税,并下诏家里有年满八十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免除一个儿子的徭役,以让这个儿子能在家照顾老人。这听起来有些像现代的年满百岁就进公园不要钱之类的笑话,但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一个德政了,虽然现在能活到八十岁以上的非常少见,因为起码,他想到了下面的平民。
不过不管石敬瑭再有心去做一个好皇帝,都无法掩盖他的出身,也没有办法改变他对契丹人的态度,他也不敢改变。所以最最起码,刘成不能在明面上得罪那个达刺干。
这一点刘成在冷静了之后也是明白的,所以他也就更加憋屈,刘灿知道他的这种憋屈,其实她也觉得憋屈,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他们能把契丹人全部杀光吗?如果不能,那就只有忍耐,起码在目前。
一天后刘成从自己的房间里出来了,他脸色铁青双目赤红,但深情中却更有一份坚毅:“大娘子,我要变的更强!”
“……阿耶会的!”
“今天的屈辱,我一定要讨回来!”
刘灿看着他,慢慢的点了下头。也许整个契丹是他们没有办法抗拒的,但萧寒,一个小小的契丹商人,他们总能有办法的。
“从今以后,我可能会做一些你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了。”
“……阿耶会做些什么?”
刘成没有回答,只是把目光转向远方,刘灿张张嘴想劝,最后却化成一声叹息,刘成的态度已表明他不接受任何劝说了。
“难道这就是这个时代武将的心声吗?如果不变强大,就会被欺负。”她在心中这么想着,也只能期望刘成不要变的像其他人一样,只顾武力而不顾民生了。如果真发生了那种事,她也只有多劝一些了,哪怕刘成不高兴。这不仅事关道义,也关乎他们刘家自己。不过事实证明刘成还是有几分理智的,他并没有纵容手下劫掠,也没有把压力直接施加给下面的民众,而是不断的向白重伸手要钱要物要人。
有的时候要的白重头大,但也不能不应付他一些。一来刘成强大了,也是他的强大;二来刘成做的也不过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不过刘成要的更频繁些,数量更大些。他可以少给些,可若完全不理,就不符合此时的规矩了。反正刘成要的也不是他自己的,刘成伸手了,他也就是再往上面要。
而刘成得到的这些东西,除了一部分用到下面的军队上,另外一部分就用来结交权贵了。他不时的会往开封跑一跑,还同张振又接上了头。后一点令白钱很有意见:“大哥还理会那么个混账东西做什么?他不是害怕咱们牵扯上他吗?我看他现在也没混的多好!”
张振现在在禁军中做骑卫,虽然禁军的待遇一直是最好的,但他的官职却不高,而且京中官多,管制也多,说起来是绝对没有在下面做一个大都头或者是一般的指使舒服的。
而张振虽然早先摆足了姿态,但在京中窝了哒半年,也深刻的认识到了现实,所以在面对刘成的橄榄枝时那是立刻就接了过去。这一点也很令白钱看不上眼。
刘成道:“他起码是咱们认识的,再结交别人,还不知道是个什么结果呢。”
“那也比他个白眼狼好!”
刘成拍了拍他的肩,白钱道:“我就怕大哥再上当受骗了!”
“你放心吧,我心中有数。”
此后刘成又顺着张振的关系结识了一些禁军中的将领,他出手大方,又毕竟是一方大指使,真真假假这些人也愿意同他来往。而当这些关系辐射出去,刘成也算不大不小的,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关系网。
不过这都是以后了,而在此时,管城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安葬。这一次的二十八名护卫成员,当场死亡的有十二个,后来重伤不治的又有四个。这些人,有的只是普通士兵,有的则是队长,刘成统统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给他们升了一级,又往上给他们报功。然后选了一个日子,请了大和尚来给他们念经。
县城总是缺乏乐趣的,当大和尚展开法事的时候民众自然就围了上来,虽是丧事,可很多人还是把这个当做热闹来看的:哎呀呀,看那个大和尚走的步子真有意思;那个小沙弥长的真有趣……
但是当要抬棺的时候,众人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刘成站在了第一位!他弯下腰,第一个把棺木上的架子,架到了身体上。
抬棺人!
刘成,竟然亲自做了抬棺人!
在习俗中,抬棺是对死者的尊重,是一种功德,是一种礼遇。如果刘成现在抬的是白钱,大家能理解,如果是石刻津大家也能接受,可现在,他抬的不过是一个普通士兵,哪怕是自己的亲兵,也不过就是一个士兵!
“这是怎么回事?”
“刘指使、刘指使在做什么?”
“此中将士,都因除匪而死,保的是一方平安,护的是我刘家子弟!今日我刘成理应为其抬棺!”刘成半弯着腰,昂着头看着前方,大声道,“此去往生,一路好走!”
“此去往生,一路好走!”
其他的将士大声喊道。
……
轰的一下,在片刻的沉默后,人群骚动了起来:“刘指使在抬棺,刘指使在抬棺……”
很多人只是这么说着,他们不知道要再多说些什么,好像无论什么话语都很难再表达他们内心的感情。唯有那个将士的家眷,用力的把头扣在了地上。
而在之后,白钱来到了第二个棺木前——他是代表白勇。
王教官来到了第三个馆目前——他是代表王森。
柴志坚、程真、马昊……几乎每一个棺木前都站了一个起码是中低级别的将领,他们有的是代表其他演武场的学员的,比如赵进的阿耶已经战死,族内也再没有其他人,程真和他阿耶的关系不错,此时就站在了这里;有的只是单纯的因为死的是自己的队员,比如柴志坚。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此时他们统统穿着黑衣,披着白麻,站在了棺木前。
“起——”
知客一声大叫,棺木被抬了起来。而在此时一直阴暗的天空也飘下了小雨,于是,下面的议论更大声了:“老天爷都哭了呢。”
“这些人死的值了。”
也有人发出不同声音:“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值不值的?”
不过这些声音立刻被淹没了:“那也不一样,你要被狼叼了,能有这排场这风光?不说别的,只说这些大和尚念经,就能让你下辈子投胎个好地方呢!”
……
雨不大,但却断断续续的延长了很长时间,覆盖了很大的范围。郑州,赵方毅正在案子前写着什么东西,他正写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响动,他的手一抖,一团墨就滴在了纸张上,他有些可惜的看着那张纸,很是纠结。纸张昂贵,就这么丢了,他舍不得,可他写的东西又非常重要,他也不想留下任何污迹。
“郎君!”阿苏推门而入。
赵方毅把笔放了下来:“什么事?”
“郎君,我刚才听人说管城办了一场大法事。刘指使亲自抬棺,刘家的子弟跪在城门外送行呢。”阿苏喘着气道,“好像这些人是在护送刘家人来郑州的路上遭遇了劫匪,力战而死的。”
赵方毅沉默了片刻:“阿苏,收拾东西吧,我们准备去管城。”
阿苏一怔,有些不解的看着他:“郎君不是要看那位刘指使的态度吗?郎君不是要……”
“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了。”赵方毅微笑的看着她,又说了一遍,“已经没有必要了。”
第51章 面汤(下)
“郎君想留在管城?”杜氏皱着眉,看着对面的赵弘殷。
“阿杜觉得管城不好吗?”
“也不是不好……”杜氏有些为难道,管城只是一个小城,论繁华论城建都是没有办法同早先还是帝都的洛阳相比的。可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县城,却有一份难得的安适。
一大早就会有叫卖声从墙院外传来,声音悠长有力不带仓皇。再之后不久,就有刘家人来给他们送热水——他们现在就住在刘家,刘灿拨了一个很不错的院落给他们,又派了两个妇人前来帮佣。每天早上这两个妇人就会提着两大桶热水前来,虽然现在天热了,可用温水洗脸、漱口也比单纯的井水强。
而等他们收拾好,这两个妇人则会把他们的早餐端来。刘家的早餐不奢侈,却很实在。包子、烙饼、面汤不一而足。往往他们吃完早餐不久,刘灿就会过来了,有时候她是自己过来的,有时候则会带着刘柱。刘柱现在大多话都能说全,可又有些表达不出自己的意思,说出来的话一派天真,不说杜氏,就是赵弘殷有时也会被逗乐。
而再之后,刘灿就会叫着赵匡胤游玩。当父母的总是不希望自己孩子荒废光阴,虽然赵匡胤说不上有什么功课,但练练力气,耍耍枪也比跑着疯玩的好,可刘灿相邀,赵弘殷夫妇也不好阻拦。只有安慰自己,就当给赵匡胤放假了,可很快他们就发现,赵匡胤还真不是白玩的,当天晚上他就找到杜氏说:“阿娘,你说我立个什么志向好?”
杜氏一开始没有明白,赵匡胤掰着手指头说:“刘家阿兄说,立志要趁早。说人只有早早立好了志向,才能往这方面努力。就像一个人只有确立了要去哪里,才能好好赶路一样。娘,我立个什么志呢?”
“……你不想同你阿耶一样吗?”
当刘成同契丹人发生矛盾时,会有谁站在他这边?
白重?杨光远?
如果按照战队来说的话,刘成上面是白重,白重上面是杨光远。可这两个人会和刘成站在一起吗?白重倒有可能从中周旋几分,再怎么说刘成也是他的老部下,再加上白钱的关系,总有几分香火情。可要指着他为刘成出死力那就不太可能了。刘成同他的关系没到那一步,而白重也不是会为了公义而牺牲自己的。
至于杨光远……后晋之所以会亡,除了什么公义、政策之类的原因,最直接最直观的两个大将的反叛。其中一个是杜重威,另外一个是杨光远。
石敬瑭引契丹入中原,开的例子最终完结了自己的朝代。这两位在手握重兵之后也想像石敬瑭那样靠契丹人当皇帝。也就是说无论看过去还是以后,杨光远都是往契丹上靠拢的,只恨自己不能当契丹人的奴才,要让他为刘成出头,那真的除非刘成结识了契丹更重要的大人物,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是那样的话,也不要杨光远了。
至于说上告朝廷,让石敬瑭秉公处理,可以说更不用想了。真的算起来,石敬瑭其实是一个还可以的皇帝,这个还可以是指他在对内的政务方面。今年从年初开始,他已经主动免了几个地方的赋税,并下诏家里有年满八十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免除一个儿子的徭役,以让这个儿子能在家照顾老人。这听起来有些像现代的年满百岁就进公园不要钱之类的笑话,但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一个德政了,虽然现在能活到八十岁以上的非常少见,因为起码,他想到了下面的平民。
不过不管石敬瑭再有心去做一个好皇帝,都无法掩盖他的出身,也没有办法改变他对契丹人的态度,他也不敢改变。所以最最起码,刘成不能在明面上得罪那个达刺干。
这一点刘成在冷静了之后也是明白的,所以他也就更加憋屈,刘灿知道他的这种憋屈,其实她也觉得憋屈,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他们能把契丹人全部杀光吗?如果不能,那就只有忍耐,起码在目前。
一天后刘成从自己的房间里出来了,他脸色铁青双目赤红,但深情中却更有一份坚毅:“大娘子,我要变的更强!”
“……阿耶会的!”
“今天的屈辱,我一定要讨回来!”
刘灿看着他,慢慢的点了下头。也许整个契丹是他们没有办法抗拒的,但萧寒,一个小小的契丹商人,他们总能有办法的。
“从今以后,我可能会做一些你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了。”
“……阿耶会做些什么?”
刘成没有回答,只是把目光转向远方,刘灿张张嘴想劝,最后却化成一声叹息,刘成的态度已表明他不接受任何劝说了。
“难道这就是这个时代武将的心声吗?如果不变强大,就会被欺负。”她在心中这么想着,也只能期望刘成不要变的像其他人一样,只顾武力而不顾民生了。如果真发生了那种事,她也只有多劝一些了,哪怕刘成不高兴。这不仅事关道义,也关乎他们刘家自己。不过事实证明刘成还是有几分理智的,他并没有纵容手下劫掠,也没有把压力直接施加给下面的民众,而是不断的向白重伸手要钱要物要人。
有的时候要的白重头大,但也不能不应付他一些。一来刘成强大了,也是他的强大;二来刘成做的也不过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不过刘成要的更频繁些,数量更大些。他可以少给些,可若完全不理,就不符合此时的规矩了。反正刘成要的也不是他自己的,刘成伸手了,他也就是再往上面要。
而刘成得到的这些东西,除了一部分用到下面的军队上,另外一部分就用来结交权贵了。他不时的会往开封跑一跑,还同张振又接上了头。后一点令白钱很有意见:“大哥还理会那么个混账东西做什么?他不是害怕咱们牵扯上他吗?我看他现在也没混的多好!”
张振现在在禁军中做骑卫,虽然禁军的待遇一直是最好的,但他的官职却不高,而且京中官多,管制也多,说起来是绝对没有在下面做一个大都头或者是一般的指使舒服的。
而张振虽然早先摆足了姿态,但在京中窝了哒半年,也深刻的认识到了现实,所以在面对刘成的橄榄枝时那是立刻就接了过去。这一点也很令白钱看不上眼。
刘成道:“他起码是咱们认识的,再结交别人,还不知道是个什么结果呢。”
“那也比他个白眼狼好!”
刘成拍了拍他的肩,白钱道:“我就怕大哥再上当受骗了!”
“你放心吧,我心中有数。”
此后刘成又顺着张振的关系结识了一些禁军中的将领,他出手大方,又毕竟是一方大指使,真真假假这些人也愿意同他来往。而当这些关系辐射出去,刘成也算不大不小的,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关系网。
不过这都是以后了,而在此时,管城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安葬。这一次的二十八名护卫成员,当场死亡的有十二个,后来重伤不治的又有四个。这些人,有的只是普通士兵,有的则是队长,刘成统统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给他们升了一级,又往上给他们报功。然后选了一个日子,请了大和尚来给他们念经。
县城总是缺乏乐趣的,当大和尚展开法事的时候民众自然就围了上来,虽是丧事,可很多人还是把这个当做热闹来看的:哎呀呀,看那个大和尚走的步子真有意思;那个小沙弥长的真有趣……
但是当要抬棺的时候,众人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刘成站在了第一位!他弯下腰,第一个把棺木上的架子,架到了身体上。
抬棺人!
刘成,竟然亲自做了抬棺人!
在习俗中,抬棺是对死者的尊重,是一种功德,是一种礼遇。如果刘成现在抬的是白钱,大家能理解,如果是石刻津大家也能接受,可现在,他抬的不过是一个普通士兵,哪怕是自己的亲兵,也不过就是一个士兵!
“这是怎么回事?”
“刘指使、刘指使在做什么?”
“此中将士,都因除匪而死,保的是一方平安,护的是我刘家子弟!今日我刘成理应为其抬棺!”刘成半弯着腰,昂着头看着前方,大声道,“此去往生,一路好走!”
“此去往生,一路好走!”
其他的将士大声喊道。
……
轰的一下,在片刻的沉默后,人群骚动了起来:“刘指使在抬棺,刘指使在抬棺……”
很多人只是这么说着,他们不知道要再多说些什么,好像无论什么话语都很难再表达他们内心的感情。唯有那个将士的家眷,用力的把头扣在了地上。
而在之后,白钱来到了第二个棺木前——他是代表白勇。
王教官来到了第三个馆目前——他是代表王森。
柴志坚、程真、马昊……几乎每一个棺木前都站了一个起码是中低级别的将领,他们有的是代表其他演武场的学员的,比如赵进的阿耶已经战死,族内也再没有其他人,程真和他阿耶的关系不错,此时就站在了这里;有的只是单纯的因为死的是自己的队员,比如柴志坚。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此时他们统统穿着黑衣,披着白麻,站在了棺木前。
“起——”
知客一声大叫,棺木被抬了起来。而在此时一直阴暗的天空也飘下了小雨,于是,下面的议论更大声了:“老天爷都哭了呢。”
“这些人死的值了。”
也有人发出不同声音:“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值不值的?”
不过这些声音立刻被淹没了:“那也不一样,你要被狼叼了,能有这排场这风光?不说别的,只说这些大和尚念经,就能让你下辈子投胎个好地方呢!”
……
雨不大,但却断断续续的延长了很长时间,覆盖了很大的范围。郑州,赵方毅正在案子前写着什么东西,他正写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响动,他的手一抖,一团墨就滴在了纸张上,他有些可惜的看着那张纸,很是纠结。纸张昂贵,就这么丢了,他舍不得,可他写的东西又非常重要,他也不想留下任何污迹。
“郎君!”阿苏推门而入。
赵方毅把笔放了下来:“什么事?”
“郎君,我刚才听人说管城办了一场大法事。刘指使亲自抬棺,刘家的子弟跪在城门外送行呢。”阿苏喘着气道,“好像这些人是在护送刘家人来郑州的路上遭遇了劫匪,力战而死的。”
赵方毅沉默了片刻:“阿苏,收拾东西吧,我们准备去管城。”
阿苏一怔,有些不解的看着他:“郎君不是要看那位刘指使的态度吗?郎君不是要……”
“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了。”赵方毅微笑的看着她,又说了一遍,“已经没有必要了。”
第51章 面汤(下)
“郎君想留在管城?”杜氏皱着眉,看着对面的赵弘殷。
“阿杜觉得管城不好吗?”
“也不是不好……”杜氏有些为难道,管城只是一个小城,论繁华论城建都是没有办法同早先还是帝都的洛阳相比的。可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县城,却有一份难得的安适。
一大早就会有叫卖声从墙院外传来,声音悠长有力不带仓皇。再之后不久,就有刘家人来给他们送热水——他们现在就住在刘家,刘灿拨了一个很不错的院落给他们,又派了两个妇人前来帮佣。每天早上这两个妇人就会提着两大桶热水前来,虽然现在天热了,可用温水洗脸、漱口也比单纯的井水强。
而等他们收拾好,这两个妇人则会把他们的早餐端来。刘家的早餐不奢侈,却很实在。包子、烙饼、面汤不一而足。往往他们吃完早餐不久,刘灿就会过来了,有时候她是自己过来的,有时候则会带着刘柱。刘柱现在大多话都能说全,可又有些表达不出自己的意思,说出来的话一派天真,不说杜氏,就是赵弘殷有时也会被逗乐。
而再之后,刘灿就会叫着赵匡胤游玩。当父母的总是不希望自己孩子荒废光阴,虽然赵匡胤说不上有什么功课,但练练力气,耍耍枪也比跑着疯玩的好,可刘灿相邀,赵弘殷夫妇也不好阻拦。只有安慰自己,就当给赵匡胤放假了,可很快他们就发现,赵匡胤还真不是白玩的,当天晚上他就找到杜氏说:“阿娘,你说我立个什么志向好?”
杜氏一开始没有明白,赵匡胤掰着手指头说:“刘家阿兄说,立志要趁早。说人只有早早立好了志向,才能往这方面努力。就像一个人只有确立了要去哪里,才能好好赶路一样。娘,我立个什么志呢?”
“……你不想同你阿耶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