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三娘再嫁 作者:小春贤
沈拙看出顾三娘的心事,叫她不必放在心上,只要好生安胎便是,这日,蒋中明打发人请来沈拙和几个儿媳妇一道用饭,他和沈拙一席,顾三娘她们几个女眷在里屋安坐。
里屋有孙氏和小叶子,几个妇人说说笑笑很是和乐,蒋中明和沈拙这父子二人,用饭时互不相干,几乎没有说话,用到一半,仆妇端来一盘炭炙驴肘,沈拙随口对上菜的仆妇说道:“跟大奶奶说一声,这东西让她少吃。”
仆妇笑道:“厨房里早就嘱咐过了,有单做给大奶奶的吃食。”
话是这么说,那仆妇还是转身进屋去给顾三娘传话,蒋中明看了沈拙一眼,又一语不发的收回目光,他身子不好,桌上摆的饭菜倒有一半是要忌口的,若不是遇着家人聚在一起,他平日都是和他们分开用饭。
仆妇传完话后,孙氏冲着顾三娘眨了几下眼睛,她笑着说道:“大嫂,大伯对你可真体贴呀。”
顾三娘故意瞪了她一眼,说道:“锦三爷对你不体贴?这才走了几日,就隔三岔五的寄家书回来,叫你念给我们听一听也不肯,里头到底说了些甚么甜言蜜语呢。”
孙氏嘴里害臊的‘嗳哟’一声,脸上飞来一片红霞,一旁的吉昌公主默默看着她二人,难免有些苦涩,她与蒋镇言分隔两地,蒋镇言又是个冷面冷情的人,任凭她苦苦等候多年,也暖不了他的心肠,想到她背井离乡远嫁京城,到如今仍是孤零零一人,吉昌公主心里忍不住带了几分凄苦。
“二嫂。”孙氏小心翼翼的望着发怔的吉昌公主,她得意忘形,竟忘了她那个二伯不是好人,放着吉昌公主独守空闺,这么些年也不回来看一眼。
顾三娘刚刚进府没多久,并未听说过吉昌公主和蒋镇言之间的纠葛,这会子看到吉昌公主满脸冷淡,心知其中必有内情,只是她不便相问,于是也跟着一起静了下来。
屋里欢快的气氛淡了下来,孙氏暗自后悔不已,正在这时,从外间传来一阵动静,吉昌公主问道:“出了何事?”
不一时,有个媳妇子进来回话,她说道:“圣旨来了。”
顾三娘等人心头一惊,她们几个妇人面面相觑,谁也顾不得再理会刚才的小心思。
此时,传旨的太监已进了蒋府,蒋中明放下手里的筷子,他和沈拙互视一眼,两人多少猜到圣旨的来意。
“看来皇上是要退让了。”沈拙说道。
蒋中明不紧不慢的说道:“京中的几位公侯接连上折子推举你,再加上前些日子的风言风语,他如何还能静下来炼丹。”
“老爷,香案摆下来了。”蒋中明的长随站在门外回话。
蒋中明微微颔首,他换了官服,便和沈拙一道前往外院接旨。
只说蒋中明他父子二人去了,留下几位女眷惶惶不安,屋里的残席早就撤走,吉昌公主命人守在外头等候通传,过了片刻,有旺家的进到屋里,顾三娘看她脸上带着喜色,悬着的心总算落回肚子里,她问:“不知皇上下的甚么旨意?”
有旺家的笑道:“皇上说,咱们家大爷内外兼修,是个难得一见的贤才,要任命他做国子监祭酒的职务。”
孙氏握着顾三娘的手,她笑着说道:“这下好了,大嫂加封诰命是迟早的事。”
“还早呢。”进屋的是沈拙,他轻笑一声,对着顾三娘说道:“要想做这个国子监祭酒,三日后我需得吵赢十六个人才能算数。”
顾三娘一头雾水,她问:“这又是个甚么道理,做官还要吵架?”
这倒不怪顾三娘没有见识,就连沈拙接了圣旨也是啼笑皆非,眼看朝中举荐沈拙的呼声越来越高,靖文皇帝哪里还能假装视而不见,恰巧安妃在这个时候授人以柄,兼之前几日谏官的折子一经流出,逼得靖文皇帝不得不下了这道圣旨。
只不过,要让沈拙轻巧巧的做了国子监祭酒,靖文皇帝又心有不甘,故此,他以沈拙履历空缺为由,在三日后设台辩论,只要沈拙赢了,方可出仕为官,若是输了,从今往后再不许任何人提起这话。
孙氏惊讶的说道:“一个人跟十六个人辩论,我的老天爷,这可如何辩得赢?”
屋里的人都道靖文皇帝是在有意为难,顾三娘却回想起刚进蒋府,御哥儿无意翻到沈拙的书,他最擅长的似乎就是跟古人隔空吵架。
☆、第91章
靖文皇帝下旨,令沈拙与十六学士辩论,辩赢方可出任国子监祭酒,辩题由靖文皇帝亲自拟定,即是‘天子诸侯之传世,立嫡与立贤,孰优孰劣’,姑且不论这场辩论的输赢,单说辩题一经流传,满城文武百臣震惊不已,这皇帝恐怕是起了废储的心思。
不提太子一方是如何的夜不能寐,只说辩论地点就设在郊外的清水寺院,到时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庶民百姓,皆可入寺观战,与沈拙相辩的十六位学士,有朝廷里的官员,也有自来民间的书生,他们个个饱读诗书,能言善辩,都是皇帝亲点的辩手,身上担负着只许胜不许败的重任。
在辩论之前,关于胜负已有诸多猜测,有说沈拙对战十六学士,恐怕是输定了,便有人反驳,当年商鞅舌战群儒,以一敌十,辩得秦国贵族哑口无言,这沈拙师出谢柏,未必没有胜算。还有人以为,皇帝以多胜少,就是赢了也胜之不武,便有人不服气的说道,举凡入仕,谁不是一步一步往上爬,沈拙此前无官无职,却想以举子之身出任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若是叫他轻而易举的通过了,又怎能显出他的本事?
这三日,京城到处都在谈论这场辩论,还有些头脑灵活的人甚至以此下起赌注,到了辩论这日,清水寺被挤了个水泄不通,寺外甚至还摆起庙会,开场之前,沈拙趁着空闲,特意带顾三娘兴致勃勃的逛起庙会。
顾三娘这些日闷在府里,身边围着一圈仆妇丫鬟,就是偶尔想要动动针线,也要被人苦口婆心的劝阻,这会子在庙会上东逛西看,不禁觉得浑身轻快许多。
沈拙一路走来,随手买了不少小玩意儿,甚么香囊,手帕,鸡毛键,不到半日,他的两手就提满了东西,空着手的顾三娘细细清点一番,心疼的说道:“我做的香囊手帕比这些精致多了,没得白花冤枉钱,现今我也开始大手大脚起来了。”
沈拙微笑着说道:“难得出门一次,就当花钱买个高兴,要是都像你这样斤斤计较,人家这些小商小贩也不用活了。”
顾三娘听罢,横了他一眼,说道:“你去问问吉昌公主,不管是侯门公府的,还是小门小户的,哪家过日子不是斤斤计较的?”
在这些事上面,沈拙就是学问再好,也说不赢顾三娘,于是他住了嘴,满眼含笑的望着顾三娘,顾三娘是个进退有度的聪明人,她随后抿嘴一笑,又说道:“难为你肯带着我出门散心,我心里开朗多了,只不过回去柳五婆必定要念叨,你尽管推到我身上,就说是我逼着你带我来逛街的。”
沈拙冲她一笑,说道:“多谢娘子体恤,为夫心领了,只是咱们俩的这些小把戏,恐怕骗不过柳五婆。”
顾三娘‘噗嗤’一声笑出来,沈拙对东院的柳五婆很是无奈,自打她怀孕后,柳五婆说按照规矩,他们是要分房睡的,但是被沈拙推拒了,于是柳五婆每日睡在外间上夜,但凡里屋有些动静,柳五婆就要假装咳嗽几声,催着他夫妻二人快些安歇。
顾三娘和沈拙逛了大半日,眼见时辰差不多,沈拙便带着顾三娘回到清水寺,蒋府的妯娌三人都来了,寺里有专门搭好的帷帐,就是为了方便这些夫人小姐看热闹,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他府的夫人小姐也来观战。
辩论的地方就在大雄宝殿前面,空地上临时搭着一个空台,此时,台上一左一右分成两边,一边安放着十六张圈圈椅,另一边仅安放了一张椅,两方形成对垒之势。
没过多久,蒋中明携着几位同僚来了,他们坐在靠近前面的位置就近观看,只待时辰一到,就有一个穿着袈裟的老和尚走出来,他先对着众人念了一声佛号,就不紧不慢的讲起此次辫论的规则和两方的辩手。
孙氏悄悄对顾三娘说道:“这是清水寺的住持弘海法师,他德高望众,是佛门里的泰斗,皇上指定他做这次辩论的裁判。”
顾三娘朝着弘海法师望了两眼,只见他须发皆白,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儿,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学子书生将寺院挤了个水泄不通,他说话时,底下安安静静的,都在听他说话。
不一时,有两个小沙弥抬着一个香炉上前,里面插着三支点燃的清香,弘海法师敲响锣声,随际,先是十六学士登台,这些人有老有少,都是靖文皇帝精挑细选的有学之识,沈拙落在后面,他上台后,径直就往那只放着一张圈椅的地方走去。
全场悄然无声,所有人都被台上的这十七个人吸引住了,顾三娘的眼睛也一眨不眨的盯着沈拙,今日他头戴儒巾,身穿一袭青色窄袖长袍,腰间束着雪白的玉带,脚踏黑色皂底短靴,端得风采翩翩,气质不俗,想到这人是自己的夫君,顾三娘心底不禁升起几分自豪。
双方见礼,弘海法师宣称辫论正式开始,就见对面有个方脸阔耳的年轻男子站起来,他拱手问道:“敢问蒋公子,你是嫡是庶?”
他的话令台下众人纷纷议论起来,京城里谁都知道,沈拙乃是蒋丞相发妻沈氏所出的嫡长子,这人明知故问,到底是个甚么意思?
坐在帷帐里的顾三娘和沈拙隔得有些远,她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能见到沈拙露出的半张侧脸,他立在原地半晌没有作声,顾三娘忍不住用力绞紧手帕,等着沈拙的回答。
“我几年前便已自请出宗,早就改换了沈姓,再不是蒋府的大公子,先生问我是嫡是庶,又是何意?”
围观的人群一片哗然,顾三娘下意识的朝着蒋中明看去,他目光沉着稳重,手里端着一盏茶,好像丝毫没有在意沈拙说的这句话。
问话的那人楞了一下,他追问:“你既是出宗,为何还要住在蒋府,又为何还要蒋中明保举你入仕?”
沈拙一笑,他老老实实回道:“京城开销颇大,蒋丞相邀请在下与妻儿暂居蒋府,在下有心想推辞,奈何囊中羞涩,实在是一文钱逼死英雄好汉呀。”
停顿片刻,他又道:“至于蒋丞相保举我入仕,他本人就在现场,你何不亲口问问他。”
四周又是一片窃窃私语,问话的书生犯了难,他看了蒋中明一眼,只见他正在气定神闲的吃茶,好似真的在等待他询问。
书生咬了咬牙,横竖已经把蒋丞相得罪了,也不怕再多得罪一回,他换了一个问题,问道:“我再问你,京城里都知道蒋丞相有两子,一个是镇言将军,另一个是锦言公子,请问他们是嫡子,还是贤子?”
顾三娘的身边就坐着吉昌公主和孙氏,这书生心肠恶毒,分明就是故意挑拨,在场自是有不少人也看出来了,沈拙轻笑一声,他看着那个书生,说道:“世人都知道,镇言将军和锦言公子的生母是嘉元郡主,请教阁下,你倒是告诉我,他们二人到底是嫡是贤?”
事关皇亲国戚,那人如何敢接话,他挖这个坑就是等着沈拙来跳,谁知却被他看出来了,他慌了一下,嘴硬说道:“这是我的问话,还望沈公子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沈拙双手负在身后,他淡淡说道:“天皇贵胄,自是嫡中之嫡,镇言将军和锦言公子出身名门,他们若是不贤,谁又敢当得一个贤字呢!”
说罢,沈拙又道:“敢问阁下,当今圣上是不是嫡子?”
那人成竹在胸的说道:“圣上出自先皇元后,是如假包换的嫡子。”
沈拙又道:“那当今圣上贤不贤呢?”
被问话的书话脸色都唬白了,这话要是答不好,轻责就要被治一个妄议君王的罪名,他擦着额头上的汗水,说道:“圣上励精图治,靖文三年修运河,治黄沙,靖文五年出兵攻打鞑靼,是当之无愧的贤君。”
下面有知情的人暗自好笑,靖文三年和五年,皇帝还没亲政,这些功劳又如何能算到他的头上?
这人数度暗中挑拨,沈拙若是再不还击,恐怕要失了先机,他又问:“本朝自□□开国,世祖继统,再到如今的圣上,先后共计十六位皇帝在位,敢问有哪一位不是嫡子?”
沈拙看出顾三娘的心事,叫她不必放在心上,只要好生安胎便是,这日,蒋中明打发人请来沈拙和几个儿媳妇一道用饭,他和沈拙一席,顾三娘她们几个女眷在里屋安坐。
里屋有孙氏和小叶子,几个妇人说说笑笑很是和乐,蒋中明和沈拙这父子二人,用饭时互不相干,几乎没有说话,用到一半,仆妇端来一盘炭炙驴肘,沈拙随口对上菜的仆妇说道:“跟大奶奶说一声,这东西让她少吃。”
仆妇笑道:“厨房里早就嘱咐过了,有单做给大奶奶的吃食。”
话是这么说,那仆妇还是转身进屋去给顾三娘传话,蒋中明看了沈拙一眼,又一语不发的收回目光,他身子不好,桌上摆的饭菜倒有一半是要忌口的,若不是遇着家人聚在一起,他平日都是和他们分开用饭。
仆妇传完话后,孙氏冲着顾三娘眨了几下眼睛,她笑着说道:“大嫂,大伯对你可真体贴呀。”
顾三娘故意瞪了她一眼,说道:“锦三爷对你不体贴?这才走了几日,就隔三岔五的寄家书回来,叫你念给我们听一听也不肯,里头到底说了些甚么甜言蜜语呢。”
孙氏嘴里害臊的‘嗳哟’一声,脸上飞来一片红霞,一旁的吉昌公主默默看着她二人,难免有些苦涩,她与蒋镇言分隔两地,蒋镇言又是个冷面冷情的人,任凭她苦苦等候多年,也暖不了他的心肠,想到她背井离乡远嫁京城,到如今仍是孤零零一人,吉昌公主心里忍不住带了几分凄苦。
“二嫂。”孙氏小心翼翼的望着发怔的吉昌公主,她得意忘形,竟忘了她那个二伯不是好人,放着吉昌公主独守空闺,这么些年也不回来看一眼。
顾三娘刚刚进府没多久,并未听说过吉昌公主和蒋镇言之间的纠葛,这会子看到吉昌公主满脸冷淡,心知其中必有内情,只是她不便相问,于是也跟着一起静了下来。
屋里欢快的气氛淡了下来,孙氏暗自后悔不已,正在这时,从外间传来一阵动静,吉昌公主问道:“出了何事?”
不一时,有个媳妇子进来回话,她说道:“圣旨来了。”
顾三娘等人心头一惊,她们几个妇人面面相觑,谁也顾不得再理会刚才的小心思。
此时,传旨的太监已进了蒋府,蒋中明放下手里的筷子,他和沈拙互视一眼,两人多少猜到圣旨的来意。
“看来皇上是要退让了。”沈拙说道。
蒋中明不紧不慢的说道:“京中的几位公侯接连上折子推举你,再加上前些日子的风言风语,他如何还能静下来炼丹。”
“老爷,香案摆下来了。”蒋中明的长随站在门外回话。
蒋中明微微颔首,他换了官服,便和沈拙一道前往外院接旨。
只说蒋中明他父子二人去了,留下几位女眷惶惶不安,屋里的残席早就撤走,吉昌公主命人守在外头等候通传,过了片刻,有旺家的进到屋里,顾三娘看她脸上带着喜色,悬着的心总算落回肚子里,她问:“不知皇上下的甚么旨意?”
有旺家的笑道:“皇上说,咱们家大爷内外兼修,是个难得一见的贤才,要任命他做国子监祭酒的职务。”
孙氏握着顾三娘的手,她笑着说道:“这下好了,大嫂加封诰命是迟早的事。”
“还早呢。”进屋的是沈拙,他轻笑一声,对着顾三娘说道:“要想做这个国子监祭酒,三日后我需得吵赢十六个人才能算数。”
顾三娘一头雾水,她问:“这又是个甚么道理,做官还要吵架?”
这倒不怪顾三娘没有见识,就连沈拙接了圣旨也是啼笑皆非,眼看朝中举荐沈拙的呼声越来越高,靖文皇帝哪里还能假装视而不见,恰巧安妃在这个时候授人以柄,兼之前几日谏官的折子一经流出,逼得靖文皇帝不得不下了这道圣旨。
只不过,要让沈拙轻巧巧的做了国子监祭酒,靖文皇帝又心有不甘,故此,他以沈拙履历空缺为由,在三日后设台辩论,只要沈拙赢了,方可出仕为官,若是输了,从今往后再不许任何人提起这话。
孙氏惊讶的说道:“一个人跟十六个人辩论,我的老天爷,这可如何辩得赢?”
屋里的人都道靖文皇帝是在有意为难,顾三娘却回想起刚进蒋府,御哥儿无意翻到沈拙的书,他最擅长的似乎就是跟古人隔空吵架。
☆、第91章
靖文皇帝下旨,令沈拙与十六学士辩论,辩赢方可出任国子监祭酒,辩题由靖文皇帝亲自拟定,即是‘天子诸侯之传世,立嫡与立贤,孰优孰劣’,姑且不论这场辩论的输赢,单说辩题一经流传,满城文武百臣震惊不已,这皇帝恐怕是起了废储的心思。
不提太子一方是如何的夜不能寐,只说辩论地点就设在郊外的清水寺院,到时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庶民百姓,皆可入寺观战,与沈拙相辩的十六位学士,有朝廷里的官员,也有自来民间的书生,他们个个饱读诗书,能言善辩,都是皇帝亲点的辩手,身上担负着只许胜不许败的重任。
在辩论之前,关于胜负已有诸多猜测,有说沈拙对战十六学士,恐怕是输定了,便有人反驳,当年商鞅舌战群儒,以一敌十,辩得秦国贵族哑口无言,这沈拙师出谢柏,未必没有胜算。还有人以为,皇帝以多胜少,就是赢了也胜之不武,便有人不服气的说道,举凡入仕,谁不是一步一步往上爬,沈拙此前无官无职,却想以举子之身出任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若是叫他轻而易举的通过了,又怎能显出他的本事?
这三日,京城到处都在谈论这场辩论,还有些头脑灵活的人甚至以此下起赌注,到了辩论这日,清水寺被挤了个水泄不通,寺外甚至还摆起庙会,开场之前,沈拙趁着空闲,特意带顾三娘兴致勃勃的逛起庙会。
顾三娘这些日闷在府里,身边围着一圈仆妇丫鬟,就是偶尔想要动动针线,也要被人苦口婆心的劝阻,这会子在庙会上东逛西看,不禁觉得浑身轻快许多。
沈拙一路走来,随手买了不少小玩意儿,甚么香囊,手帕,鸡毛键,不到半日,他的两手就提满了东西,空着手的顾三娘细细清点一番,心疼的说道:“我做的香囊手帕比这些精致多了,没得白花冤枉钱,现今我也开始大手大脚起来了。”
沈拙微笑着说道:“难得出门一次,就当花钱买个高兴,要是都像你这样斤斤计较,人家这些小商小贩也不用活了。”
顾三娘听罢,横了他一眼,说道:“你去问问吉昌公主,不管是侯门公府的,还是小门小户的,哪家过日子不是斤斤计较的?”
在这些事上面,沈拙就是学问再好,也说不赢顾三娘,于是他住了嘴,满眼含笑的望着顾三娘,顾三娘是个进退有度的聪明人,她随后抿嘴一笑,又说道:“难为你肯带着我出门散心,我心里开朗多了,只不过回去柳五婆必定要念叨,你尽管推到我身上,就说是我逼着你带我来逛街的。”
沈拙冲她一笑,说道:“多谢娘子体恤,为夫心领了,只是咱们俩的这些小把戏,恐怕骗不过柳五婆。”
顾三娘‘噗嗤’一声笑出来,沈拙对东院的柳五婆很是无奈,自打她怀孕后,柳五婆说按照规矩,他们是要分房睡的,但是被沈拙推拒了,于是柳五婆每日睡在外间上夜,但凡里屋有些动静,柳五婆就要假装咳嗽几声,催着他夫妻二人快些安歇。
顾三娘和沈拙逛了大半日,眼见时辰差不多,沈拙便带着顾三娘回到清水寺,蒋府的妯娌三人都来了,寺里有专门搭好的帷帐,就是为了方便这些夫人小姐看热闹,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他府的夫人小姐也来观战。
辩论的地方就在大雄宝殿前面,空地上临时搭着一个空台,此时,台上一左一右分成两边,一边安放着十六张圈圈椅,另一边仅安放了一张椅,两方形成对垒之势。
没过多久,蒋中明携着几位同僚来了,他们坐在靠近前面的位置就近观看,只待时辰一到,就有一个穿着袈裟的老和尚走出来,他先对着众人念了一声佛号,就不紧不慢的讲起此次辫论的规则和两方的辩手。
孙氏悄悄对顾三娘说道:“这是清水寺的住持弘海法师,他德高望众,是佛门里的泰斗,皇上指定他做这次辩论的裁判。”
顾三娘朝着弘海法师望了两眼,只见他须发皆白,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儿,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学子书生将寺院挤了个水泄不通,他说话时,底下安安静静的,都在听他说话。
不一时,有两个小沙弥抬着一个香炉上前,里面插着三支点燃的清香,弘海法师敲响锣声,随际,先是十六学士登台,这些人有老有少,都是靖文皇帝精挑细选的有学之识,沈拙落在后面,他上台后,径直就往那只放着一张圈椅的地方走去。
全场悄然无声,所有人都被台上的这十七个人吸引住了,顾三娘的眼睛也一眨不眨的盯着沈拙,今日他头戴儒巾,身穿一袭青色窄袖长袍,腰间束着雪白的玉带,脚踏黑色皂底短靴,端得风采翩翩,气质不俗,想到这人是自己的夫君,顾三娘心底不禁升起几分自豪。
双方见礼,弘海法师宣称辫论正式开始,就见对面有个方脸阔耳的年轻男子站起来,他拱手问道:“敢问蒋公子,你是嫡是庶?”
他的话令台下众人纷纷议论起来,京城里谁都知道,沈拙乃是蒋丞相发妻沈氏所出的嫡长子,这人明知故问,到底是个甚么意思?
坐在帷帐里的顾三娘和沈拙隔得有些远,她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能见到沈拙露出的半张侧脸,他立在原地半晌没有作声,顾三娘忍不住用力绞紧手帕,等着沈拙的回答。
“我几年前便已自请出宗,早就改换了沈姓,再不是蒋府的大公子,先生问我是嫡是庶,又是何意?”
围观的人群一片哗然,顾三娘下意识的朝着蒋中明看去,他目光沉着稳重,手里端着一盏茶,好像丝毫没有在意沈拙说的这句话。
问话的那人楞了一下,他追问:“你既是出宗,为何还要住在蒋府,又为何还要蒋中明保举你入仕?”
沈拙一笑,他老老实实回道:“京城开销颇大,蒋丞相邀请在下与妻儿暂居蒋府,在下有心想推辞,奈何囊中羞涩,实在是一文钱逼死英雄好汉呀。”
停顿片刻,他又道:“至于蒋丞相保举我入仕,他本人就在现场,你何不亲口问问他。”
四周又是一片窃窃私语,问话的书生犯了难,他看了蒋中明一眼,只见他正在气定神闲的吃茶,好似真的在等待他询问。
书生咬了咬牙,横竖已经把蒋丞相得罪了,也不怕再多得罪一回,他换了一个问题,问道:“我再问你,京城里都知道蒋丞相有两子,一个是镇言将军,另一个是锦言公子,请问他们是嫡子,还是贤子?”
顾三娘的身边就坐着吉昌公主和孙氏,这书生心肠恶毒,分明就是故意挑拨,在场自是有不少人也看出来了,沈拙轻笑一声,他看着那个书生,说道:“世人都知道,镇言将军和锦言公子的生母是嘉元郡主,请教阁下,你倒是告诉我,他们二人到底是嫡是贤?”
事关皇亲国戚,那人如何敢接话,他挖这个坑就是等着沈拙来跳,谁知却被他看出来了,他慌了一下,嘴硬说道:“这是我的问话,还望沈公子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沈拙双手负在身后,他淡淡说道:“天皇贵胄,自是嫡中之嫡,镇言将军和锦言公子出身名门,他们若是不贤,谁又敢当得一个贤字呢!”
说罢,沈拙又道:“敢问阁下,当今圣上是不是嫡子?”
那人成竹在胸的说道:“圣上出自先皇元后,是如假包换的嫡子。”
沈拙又道:“那当今圣上贤不贤呢?”
被问话的书话脸色都唬白了,这话要是答不好,轻责就要被治一个妄议君王的罪名,他擦着额头上的汗水,说道:“圣上励精图治,靖文三年修运河,治黄沙,靖文五年出兵攻打鞑靼,是当之无愧的贤君。”
下面有知情的人暗自好笑,靖文三年和五年,皇帝还没亲政,这些功劳又如何能算到他的头上?
这人数度暗中挑拨,沈拙若是再不还击,恐怕要失了先机,他又问:“本朝自□□开国,世祖继统,再到如今的圣上,先后共计十六位皇帝在位,敢问有哪一位不是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