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秦琅和承乾都没有返回长安城,就在灞上军营里居住。
    有三千旅贲和百余千牛侍卫,并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秦琅和承乾共处一帐,承乾在那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似乎还有些小兴奋。
    “天不早了,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老师,我睡不着。”
    承乾侧卧着,帐内昏暗,伸手不见五指,不过帐外不时传来守卫们的巡逻脚步声。
    “为何,你也不是第一次在宫外居住?”
    “这次感觉不一样,看着那些旅贲,就觉得兴奋。孤一想到他们是孤的亲军,就睡不着了。”
    秦琅知道帐外就站着上百的千牛卫,这里面肯定有不少镇抚司、百骑司甚至是殿前司安排的暗桩们,所以承乾在这里说的话,皇帝第二天就能知道的一字不落。
    “殿下,你莫想多了,这些旅贲虽是殿下亲军,可殿下现在的任务是读书学习,捎带习练弓马兵书,有空跟着听诉习政,这带兵练兵,可不是殿下的任务。”
    秦琅说的很白,这旅贲只是名义上是承乾的亲军,实际上可并没有直接指挥权的。
    论指挥权,承乾还不如秦琅呢,好歹秦琅这个左卫率还直接统领这三千旅贲。
    “我大唐以马上夺的前朝天下,孤为太子,将来继位为天子,当然也得是个能马上征战的皇帝。想太上皇当年在河东也曾讨贼捕盗,尝连发七十余箭,射杀数十贼人,我阿爷更是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无往不胜·······”
    承乾越说越兴奋,干脆坐了起来。
    秦琅翻了个身。
    “时移事易,太上皇是开国天子,陛下十六岁征战起,这是当时形势。如今不同了,有太上皇和陛下两朝天子开创大唐盛世,今后不会再有需要皇帝亲自统兵的战事了,天子当垂拱而治,而不是御驾亲征。”
    “可·······”
    做为马上天子的儿子,承乾也有个武将梦,可现在秦琅却一再三的浇他冷水。
    “殿下难道以为,前年颉利可汗三十万骑直迫渭河的事情还会再重现吗?”
    “不可能,颉利都已经称臣了!”承乾道。
    “确实,颉利称臣了,西突厥现在也朝贡,连昔年对抗中原的高句丽也一样上表称臣,那殿下何以为,将来大唐天子还需要亲自统兵征战呢?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大唐有无数的战将老兵,他们毕生都在习练骑射研究战阵,一辈子都时刻准备讨平不臣,殿下何必要跟他们抢差事呢?”
    承乾抱着毯子走到秦琅的铺上,挨着秦琅坐下。
    “殿下当心着凉。”
    承乾钻进秦琅的被窝。
    “老师,我是有些担心。”承乾轻声道。
    “什么担心?殿下是皇太子,有何好担心的?”
    黑夜里也看不见承乾的表情,但从这语气里,确实能听出这个少年的忧虑。
    他很忧虑,十分忧虑。
    “老师只怕还不知道,陛下要授李恪为吴王、广州大都督,又要封他同母弟李愔为蜀王,益州大都督,还要加封其生母杨淑妃进封贵妃。”
    秦琅有些意外。
    “你怎么知道这些?我并未听说。”
    “那天我拜见父皇时,无意中在他案上发现的,是父亲亲笔书写的。”
    秦琅为承乾掖好被角,“并未有制书颁下,所以这都是没发生的。”
    “我了解父皇,他既然已经有了这主意,肯定会颁诏的。”
    “殿下,就算退一步讲,这些真的发生了,那又如何呢?不是很正常吗?”秦琅知道承乾在担忧什么,还是为他安慰。
    “杨妃是前朝嫡公主,血统尊贵。”
    大唐虽代隋而立,但却依然是尊隋为正统,以隋继承人自居,所以对隋朝其实还是很尊重的。
    因此杨妃的身份,其实很尊贵,并不是说是前朝俘虏啥的身份。
    而大唐皇后之下设有四妃,贵妃排在第一。
    “殿下,其实你真多虑了,正因为吴王生母是杨妃,所以他绝不会有半分可能染指到储君之位的,这满朝上下,谁不是新朝臣子?就算有曾是旧朝之臣的,可谁当年不是反隋拥唐呢,试问,谁又愿意看到前朝血统成为新朝皇帝?难道他们不担心,有朝一日,这有前朝血统的新帝,要为其母族清算那些旧臣们?”
    “殿下是嫡长子,杨妃再得宠,她的儿子也威胁不到殿下,吴王再贤,也大不过立嫡立长这一条。”
    现在秦琅明白为何承乾这么激动了,估计他也感受到了李恪对他的威胁,这个少年想的却是兵。
    希望能跟他老子当年一样,手里牢牢握一支兵,甚至将来上战场,打出赫赫威名来。
    这种想法太天真。
    李世民怎么可能会让太子承乾去统兵打仗呢?
    如今的形势又不是开国之初,那时李世民几兄弟各个统兵,当然是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自家人最可靠,可现在还需要那样吗?
    皇帝有前车之鉴,也绝不会让李恪等真正拥兵统领的。
    真正能威胁到承乾的,其实只有他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这个可能性也极低,除非承乾自己作死惹皇帝嫌弃,满朝生怨。
    只要承乾但凡正常一点,哪怕不如其它兄弟们聪明,贤明都不要紧,立嫡立长不立贤这一条继承法则,可是第一位的。
    只要太子不是傻子不是暴虐之人,那他都不太可能被废掉。
    历史上承乾被废,不能说是别人的问题,只能说是他自己的问题,他自己做太多死。
    不管别人会说是皇帝如何宠李泰等,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要知道承乾哪怕瘸了腿,又开始搞基,甚至各种扮突厥人,甚至行刺老师等,李世民都是一忍再忍,甚至几度让朝中的宰相们都去当承乾的老师。
    只可惜承乾自己最后完全自暴自弃了,一点挽救的可能性都没了,最后李世民才无奈废掉他的。
    承乾的处境可以说跟建成完全不同的。
    建成那是开国之初,李世民和元吉都是手握兵权,且在军中资历威望极高,更有一批自己的忠心耿耿利益相关的人马。
    会有无数人推动着他们往那条路上走。
    可现在不同。
    基本上正常人都会尊太子承乾,不会想着说去投机赌李泰李恪他们。顶多只会有小部份两人王府的人马,或是他们的姻亲出于某些目的来投机,可绝不会多。
    承乾想握兵权,这是感受到了威机,想掌兵权一来自卫,二来希望能有军功,可这些都是太过于天真的想法。
    承乾真要往军队伸手,这绝对是会犯李世民大忌的事情,现在他年少还好些,一旦承乾成年,他还敢往这方面想,那绝对是要惹皇帝猜忌的。
    哪怕是父子,这也是万不能碰的。
    “殿下,李恪就算改封吴王,出任广州大都督,又如何?并无实权,也不之藩,只是遥领而已啊。”
    “可是,可是我听说,陛下有意要调杨恭仁出任广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刺史。”承乾有些急。
    杨恭仁是谁,前宰相,武朝时历任侍中、中书令的,还做过雍州别驾,吏部尚书等职,还当过凉州总管,封观国公,如今外出任洛州刺史。
    而他的幼弟杨师道,尚桂阳公主,新拜侍中,入中枢为相,封安德郡公。
    这两兄弟都是隋朝宗室观王杨雄之子,杨雄的曾祖和杨广的曾祖是亲兄弟,一母同胞,所以杨雄一系在隋朝时很得宠,是宗室里最有权势的。
    如今虽然隋朝灭亡,可他们这一支称为弘农杨氏观王房,却是极为显赫的,不说别的,他们家从武德初到贞观二年,十一年时间里,已经出了两个宰相,三个驸马,五个王妃了。
    杨恭仁杨师道兄弟俩,论辈份都是杨妃的堂哥,李恪喊他们堂舅的,这关系当然很近。
    李恪拜广州大都督,只是遥领,毕竟才九岁,不可能出藩,可若是杨恭仁去当长史,那么广州这个盘子还真有可能就是李恪的了。
    毕竟杨恭仁不仅在武德朝两任宰相,而且也是极有能力,弘农杨氏的人脉也广。
    不说其它的,岭南的那些土王,如冯盎、冼宝彻、宁长真等虽说隋末时也各自割据称雄,可人家早年也都是隋朝之臣,如冯盎、陈世略等都率子弟在杨广身边担任大将多年的。
    杨恭仁到了广州,这些岭南土王还能不联络下旧感情?
    承乾的担忧不无道理。
    李愔又接李恪的班任益州大都督,封蜀王,万一杨家或是再把益州这块盘子给巩固下,那李恪兄弟的实力还真不小,现在他们都还小,可十年后二十年后呢?
    不得不防。
    “这事情其实倒也不是没有解决之策。”
    秦琅也觉得不能让杨恭仁去广州,想了想,觉得可以由长孙无忌出面,请高士廉调任广州大都督府长史。
    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父,自然是会力保承乾的利益的,这样李恪遥领广州大都督就没啥意义了。

章节目录

贞观俗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木子蓝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木子蓝色并收藏贞观俗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