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 作者:Loeva
闺门秀 作者:Loeva
第四百八十五章 流言
赵玮忽然变得忙碌起来。
如果说他在灯会之前,每日还能抽出点时间陪祖母、妹妹吃饭,灯会之后,他就连这点空闲都没有了,甚至连着几个晚上都要在园子那边过夜,抽不出时间回来陪祖母说两句话。
张氏隐隐有些不安,她问赵琇:“你哥哥就没提过,到底出什么事了么?难不成跟那晚上赵家公子的行径有关?”
赵琇道:“我也不清楚。那天晚上园子那头不是有过一阵喧哗,说是闹贼了吗?过后没了下文。昨儿世子打发烟雨过来给您送果子,也只说事情已经解决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个小毛贼。我想,应该不会是什么大事吧?若真的跟赵家公子有关系,哥哥自会解决的。”
张氏想想也对,稍微安心了些:“我只是心疼你哥哥,忙着公务,也不知道有没有好好吃饭,休息得如何。他一忙起来,就什么都顾不上了。他身边虽带着小厮,到底不如丫头细心。他自个儿也是个不会照顾自己的,成天都要我这个祖母和你这个妹妹操心。如今没了我们在身边,他还不知会怎么糟蹋自己呢。”
赵琇听得笑了:“祖母也担心太多了。他就算要糟蹋自己的身体,还有王爷与世子在呢。烟霞姐姐和烟雨姐姐都是咱们家的熟人,就算世子没有特地吩咐,难道她们还会怠慢了哥哥不成?”
张氏有些不好意思:“王爷固然会照应你哥哥,只是到底不如自家人精心。”她又叹了口气:“你也别嫌我爱操心,我还能操心你们兄妹几年?等你哥哥娶了媳妇,我就不管他的事了,叫他媳妇照顾他去。”
说起这个话题。赵琇很有兴趣:“祖母,您有没有想过,给哥哥寻个什么样的媳妇呢?”
张氏笑道:“先前不是也提过么?自然是要能帮衬你哥哥,又能跟他相处得来的。别的都在其次。”
赵琇正色道:“这么说来,祖母心里对于未来孙媳妇人选的要求,还是挺宽松的嘛,就是略嫌模糊了些。不管怎样。祖母总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才好。好媳妇又不会自个儿掉到咱们家里来。哥哥又能有多少机会可以见到别人家的女孩子?最终还不是得靠祖母去相看吗?”
张氏讶然,但低头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只是她有些发愁:“这要我如何相看?没头没尾的。又不知道你哥哥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儿。京里差不多人家的闺秀,我倒是大半见过,其中也有好的。不过年纪小些的,都盯着皇长子呢。年纪略大些的,又多半盯着皇上。安分守己的姑娘。家里可能早就另行订了亲。没订亲的,我也不敢轻易打听。万一打听了来,你哥哥又不中意,那要如何跟人家姑娘的家里人说?”
赵琇不以为然:“有什么不好说的?不过就是打听一句姑娘是否定亲了而已。就算人家猜到咱们有意为哥哥挑媳妇。什么都还没说定呢,连个信物都没有,哪里就需要交代了呢?至不济。生辰八字总是要对一对的,大不了就说八字不合好了。祖母。我是真觉得,您该动一动了。虽然您不喜交际,但哥哥的婚姻大事要紧,还得劳动您。如今过了年,哥哥虚岁也有十七了,今年之内若能看准人选,订下亲事,真要娶过门,也还得等明后年呢。家里什么都还没有预备,再拖下去,您哪年才能抱上重孙子呢?”
张氏被孙女几句话激起了雄心壮志:“你说得对!别的事我可以躲懒,挑孙媳妇的事,我不去办,还有谁能办呢?”她就索性命人拿了纸笔来,拉着孙女回忆着京中那些有适龄女儿的人家,看谁家可以列入候选名单中。
官位在五品以上的人家中,凡是十三岁至十七岁的未婚闺秀,订了亲的女孩儿不算,有意入宫的女孩儿不算,名声不好的女孩儿不算,没读过书的女孩儿不算,脾气不好性子娇纵的女孩儿不算,父兄品德不好的女孩儿不算……最后被张氏与赵琇列入名单的,也不过十数人。在这当中,一大半是她们祖孙俩见过的人,又踢掉了两个貌丑的,一个有狐臭的,赵琇删除了两个体弱多病的,张氏弃了三个才艺平庸行止不够文雅的,最后只剩下七八个人而已。
当中就有曹萝。
赵琇虽然挺喜欢曹萝这个朋友,但并不认为她是个合适的嫂子人选,便指着她的名字说:“曹家伯母不象是个好说话的,她有意将萝姐姐嫁回书香人家去,只怕不乐意跟哥哥结亲呢。”
张氏觉得她的话有理,便又把曹萝的名字涂掉了。
看着这张短短的名单,张氏有些发愁:“这里头有好几家是咱们不熟悉的,回京城后,还不知要如何找机会跟他们见面,好打探一下姑娘的情况呢。琇姐儿,你说我要不要去寻曹太夫人打听?”
赵琇想了想:“回京的时候,路过济宁,咱们再寻方太太打听一二吧。方家在京中时,交游广阔,他家姻亲也多,要打听什么事都比我们方便。至少那几位文官家的姑娘,方太太应该是熟悉的。武将勋贵人家的女孩儿,咱们再寻曹太夫人打听去。”又问张氏:“宗室里头不知可有好人选?”
张氏意味深长地看了孙女一眼:“宗室里头的就算了吧。金枝玉叶不好侍候。”孙女若是日后嫁入了宗室,孙子再娶宗女,岂不成了变相的换亲?那也太难听了。
赵琇其实也不是真的想要让哥哥娶宗女,不过是随口一说,见张氏不乐意,也就不再提了,却转入了正题:“江南这边,咱们也可以看一看的。先前到咱们家来的太太姑娘们这样多,难道祖母就没一个看得上的?”
张氏不以为然:“她们若是真的好,也用不着上赶着巴结咱们家了。好姑娘自该有风骨。”
“那……杭州这边呢?”赵琇眨了眨眼,“比如米表姐?”
张氏怔了怔,慢慢地放下了手中的笔:“颖姐儿自然是好的,不过我先前还真没想过……只怕也不合适吧?他家只有她一个女孩儿,将来不知要不要招赘?”
赵琇道:“米家子嗣繁茂,大堂舅有那么多侄儿,还都是嫡出的,随便过继一个,都不怕没人养老,用不着给女儿招赘吧?祖母平时可曾听堂舅母说过?”
这种事米夫人怎会跟张氏说?她自然是摇头了。
赵琇便笑道:“其实米表姐挺好的,人长得好,性情也好。祖母不是还夸她能干吗?就连待人接物、人际交往,她也做得很熟练。有堂舅母这样的母亲教导,米表姐还真叫人挑不出什么不足来呢。”
张氏微笑着点头,十分有同感,但她很快又皱起了眉头,沉默不语。
米颖芝之母米夫人身体不好,听她所言,乃是小时候保养不当,受凉后不曾好生医治,方才留下的病根。不但是她,连她姐妹、堂姐妹几个也是如此。也不知是卞家习俗,亦或是姐妹们一起遇上了什么不好的事。如今张氏已给了米夫人几个药膳的方子,只是还不知她用着效果如何,更不知她是否已经把这病根传给了女儿。米家本是子嗣繁茂的家族,只米省之之妻一人没有子嗣,膝下仅有一女。张氏心中有所顾虑,担心孙子若娶了米颖芝,日后子嗣上也会艰难。
最终,她只跟孙女赵琇说:“你米表姐虽好,但婚姻之事还要看缘份。等你哥哥忙完了公务,得空过来了,我们细问他想娶什么样的媳妇,再慢慢替他挑吧。”
赵琇笑眯眯地答应了。她今天只是把米颖芝做为嫂子的人选,推荐到祖母张氏跟前罢了,可没打算现在就帮哥哥把婚事定下来。只要祖母脑海中有了这个念头,后面的事情就会好办多了。以米颖芝的优秀,她就看不出有哪家姑娘能轻易胜过前者。
就在赵琇设法温水煮青蛙,为哥哥赵玮的婚事努力时,杭州城中出现了来源不明的流言,说是府衙里的两个户房吏员,被钦差广平王叫去,却因小事触怒王爷而被活活打死了,如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家眷哭得眼睛都要瞎了呢。
关系到钦差大臣,天家亲王,一般百姓是不敢轻易相信这种流言,还在私下议论的。可是那两名吏员的家眷在公众场合里不止一次痛哭,向群众诉苦,两名吏员又确实是失踪了,就由不得世人生疑了。最后见过两名吏员的人都表示,曾听他们说过是要到钦差那里做事的。如今失了踪,说不定流言是真的,他们已经死了!
至于一些细节——比如那两名吏员是杭州府衙出来的,还是布政使司衙门出来的?不过是几日未联络,家眷又如何能笃定他们已死?——也不是没人提出来过。但有关人士都有意识地忽略过去,世人便很快就忘掉了,只议论钦差大人们要如何应对这种传闻。
广平王一行人平静地面对着种种流言,布政使司衙门不曾派人上门询问,他们也无从解释起,每日仍旧忙碌地做着对账盘查的工作,仿佛对外界的纷扰一无所知。
看到他们反应如此平静,有人就耐不住了。很快,便有府衙辖下的吏员挑头,组织一众同僚,要向巡抚衙门申诉,要上京去告御状。他们要求广平王、建南侯与曾侍郎给他们一个交待,解释清楚他们的同僚到底遭遇了什么!
当他们准备走出知府衙门的时候,米省之带领着借来的一队杭州驻军官兵,拦在了大门前,冷脸看着他们:“你们想干什么?”(未完待续)
...
第四百八十五章 流言
闺门秀 作者:Loeva
第四百八十五章 流言
赵玮忽然变得忙碌起来。
如果说他在灯会之前,每日还能抽出点时间陪祖母、妹妹吃饭,灯会之后,他就连这点空闲都没有了,甚至连着几个晚上都要在园子那边过夜,抽不出时间回来陪祖母说两句话。
张氏隐隐有些不安,她问赵琇:“你哥哥就没提过,到底出什么事了么?难不成跟那晚上赵家公子的行径有关?”
赵琇道:“我也不清楚。那天晚上园子那头不是有过一阵喧哗,说是闹贼了吗?过后没了下文。昨儿世子打发烟雨过来给您送果子,也只说事情已经解决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个小毛贼。我想,应该不会是什么大事吧?若真的跟赵家公子有关系,哥哥自会解决的。”
张氏想想也对,稍微安心了些:“我只是心疼你哥哥,忙着公务,也不知道有没有好好吃饭,休息得如何。他一忙起来,就什么都顾不上了。他身边虽带着小厮,到底不如丫头细心。他自个儿也是个不会照顾自己的,成天都要我这个祖母和你这个妹妹操心。如今没了我们在身边,他还不知会怎么糟蹋自己呢。”
赵琇听得笑了:“祖母也担心太多了。他就算要糟蹋自己的身体,还有王爷与世子在呢。烟霞姐姐和烟雨姐姐都是咱们家的熟人,就算世子没有特地吩咐,难道她们还会怠慢了哥哥不成?”
张氏有些不好意思:“王爷固然会照应你哥哥,只是到底不如自家人精心。”她又叹了口气:“你也别嫌我爱操心,我还能操心你们兄妹几年?等你哥哥娶了媳妇,我就不管他的事了,叫他媳妇照顾他去。”
说起这个话题。赵琇很有兴趣:“祖母,您有没有想过,给哥哥寻个什么样的媳妇呢?”
张氏笑道:“先前不是也提过么?自然是要能帮衬你哥哥,又能跟他相处得来的。别的都在其次。”
赵琇正色道:“这么说来,祖母心里对于未来孙媳妇人选的要求,还是挺宽松的嘛,就是略嫌模糊了些。不管怎样。祖母总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才好。好媳妇又不会自个儿掉到咱们家里来。哥哥又能有多少机会可以见到别人家的女孩子?最终还不是得靠祖母去相看吗?”
张氏讶然,但低头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只是她有些发愁:“这要我如何相看?没头没尾的。又不知道你哥哥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儿。京里差不多人家的闺秀,我倒是大半见过,其中也有好的。不过年纪小些的,都盯着皇长子呢。年纪略大些的,又多半盯着皇上。安分守己的姑娘。家里可能早就另行订了亲。没订亲的,我也不敢轻易打听。万一打听了来,你哥哥又不中意,那要如何跟人家姑娘的家里人说?”
赵琇不以为然:“有什么不好说的?不过就是打听一句姑娘是否定亲了而已。就算人家猜到咱们有意为哥哥挑媳妇。什么都还没说定呢,连个信物都没有,哪里就需要交代了呢?至不济。生辰八字总是要对一对的,大不了就说八字不合好了。祖母。我是真觉得,您该动一动了。虽然您不喜交际,但哥哥的婚姻大事要紧,还得劳动您。如今过了年,哥哥虚岁也有十七了,今年之内若能看准人选,订下亲事,真要娶过门,也还得等明后年呢。家里什么都还没有预备,再拖下去,您哪年才能抱上重孙子呢?”
张氏被孙女几句话激起了雄心壮志:“你说得对!别的事我可以躲懒,挑孙媳妇的事,我不去办,还有谁能办呢?”她就索性命人拿了纸笔来,拉着孙女回忆着京中那些有适龄女儿的人家,看谁家可以列入候选名单中。
官位在五品以上的人家中,凡是十三岁至十七岁的未婚闺秀,订了亲的女孩儿不算,有意入宫的女孩儿不算,名声不好的女孩儿不算,没读过书的女孩儿不算,脾气不好性子娇纵的女孩儿不算,父兄品德不好的女孩儿不算……最后被张氏与赵琇列入名单的,也不过十数人。在这当中,一大半是她们祖孙俩见过的人,又踢掉了两个貌丑的,一个有狐臭的,赵琇删除了两个体弱多病的,张氏弃了三个才艺平庸行止不够文雅的,最后只剩下七八个人而已。
当中就有曹萝。
赵琇虽然挺喜欢曹萝这个朋友,但并不认为她是个合适的嫂子人选,便指着她的名字说:“曹家伯母不象是个好说话的,她有意将萝姐姐嫁回书香人家去,只怕不乐意跟哥哥结亲呢。”
张氏觉得她的话有理,便又把曹萝的名字涂掉了。
看着这张短短的名单,张氏有些发愁:“这里头有好几家是咱们不熟悉的,回京城后,还不知要如何找机会跟他们见面,好打探一下姑娘的情况呢。琇姐儿,你说我要不要去寻曹太夫人打听?”
赵琇想了想:“回京的时候,路过济宁,咱们再寻方太太打听一二吧。方家在京中时,交游广阔,他家姻亲也多,要打听什么事都比我们方便。至少那几位文官家的姑娘,方太太应该是熟悉的。武将勋贵人家的女孩儿,咱们再寻曹太夫人打听去。”又问张氏:“宗室里头不知可有好人选?”
张氏意味深长地看了孙女一眼:“宗室里头的就算了吧。金枝玉叶不好侍候。”孙女若是日后嫁入了宗室,孙子再娶宗女,岂不成了变相的换亲?那也太难听了。
赵琇其实也不是真的想要让哥哥娶宗女,不过是随口一说,见张氏不乐意,也就不再提了,却转入了正题:“江南这边,咱们也可以看一看的。先前到咱们家来的太太姑娘们这样多,难道祖母就没一个看得上的?”
张氏不以为然:“她们若是真的好,也用不着上赶着巴结咱们家了。好姑娘自该有风骨。”
“那……杭州这边呢?”赵琇眨了眨眼,“比如米表姐?”
张氏怔了怔,慢慢地放下了手中的笔:“颖姐儿自然是好的,不过我先前还真没想过……只怕也不合适吧?他家只有她一个女孩儿,将来不知要不要招赘?”
赵琇道:“米家子嗣繁茂,大堂舅有那么多侄儿,还都是嫡出的,随便过继一个,都不怕没人养老,用不着给女儿招赘吧?祖母平时可曾听堂舅母说过?”
这种事米夫人怎会跟张氏说?她自然是摇头了。
赵琇便笑道:“其实米表姐挺好的,人长得好,性情也好。祖母不是还夸她能干吗?就连待人接物、人际交往,她也做得很熟练。有堂舅母这样的母亲教导,米表姐还真叫人挑不出什么不足来呢。”
张氏微笑着点头,十分有同感,但她很快又皱起了眉头,沉默不语。
米颖芝之母米夫人身体不好,听她所言,乃是小时候保养不当,受凉后不曾好生医治,方才留下的病根。不但是她,连她姐妹、堂姐妹几个也是如此。也不知是卞家习俗,亦或是姐妹们一起遇上了什么不好的事。如今张氏已给了米夫人几个药膳的方子,只是还不知她用着效果如何,更不知她是否已经把这病根传给了女儿。米家本是子嗣繁茂的家族,只米省之之妻一人没有子嗣,膝下仅有一女。张氏心中有所顾虑,担心孙子若娶了米颖芝,日后子嗣上也会艰难。
最终,她只跟孙女赵琇说:“你米表姐虽好,但婚姻之事还要看缘份。等你哥哥忙完了公务,得空过来了,我们细问他想娶什么样的媳妇,再慢慢替他挑吧。”
赵琇笑眯眯地答应了。她今天只是把米颖芝做为嫂子的人选,推荐到祖母张氏跟前罢了,可没打算现在就帮哥哥把婚事定下来。只要祖母脑海中有了这个念头,后面的事情就会好办多了。以米颖芝的优秀,她就看不出有哪家姑娘能轻易胜过前者。
就在赵琇设法温水煮青蛙,为哥哥赵玮的婚事努力时,杭州城中出现了来源不明的流言,说是府衙里的两个户房吏员,被钦差广平王叫去,却因小事触怒王爷而被活活打死了,如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家眷哭得眼睛都要瞎了呢。
关系到钦差大臣,天家亲王,一般百姓是不敢轻易相信这种流言,还在私下议论的。可是那两名吏员的家眷在公众场合里不止一次痛哭,向群众诉苦,两名吏员又确实是失踪了,就由不得世人生疑了。最后见过两名吏员的人都表示,曾听他们说过是要到钦差那里做事的。如今失了踪,说不定流言是真的,他们已经死了!
至于一些细节——比如那两名吏员是杭州府衙出来的,还是布政使司衙门出来的?不过是几日未联络,家眷又如何能笃定他们已死?——也不是没人提出来过。但有关人士都有意识地忽略过去,世人便很快就忘掉了,只议论钦差大人们要如何应对这种传闻。
广平王一行人平静地面对着种种流言,布政使司衙门不曾派人上门询问,他们也无从解释起,每日仍旧忙碌地做着对账盘查的工作,仿佛对外界的纷扰一无所知。
看到他们反应如此平静,有人就耐不住了。很快,便有府衙辖下的吏员挑头,组织一众同僚,要向巡抚衙门申诉,要上京去告御状。他们要求广平王、建南侯与曾侍郎给他们一个交待,解释清楚他们的同僚到底遭遇了什么!
当他们准备走出知府衙门的时候,米省之带领着借来的一队杭州驻军官兵,拦在了大门前,冷脸看着他们:“你们想干什么?”(未完待续)
...
第四百八十五章 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