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身体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大皇子虞稷。之前楚辞在京城时也分析过,这位皇子既是嫡子又是长子,他的母亲更是天和帝衷爱的妻子,大魏的国母,他自然就是当之无愧的准皇位继承人。
但当这位继承人除了身份外一无是处之时,这个当之无愧就有争议了。有紧随其后,为人处世都比虞稷好上几倍的虞秩的衬托,虞稷显得更加无能且残暴,时不时就会被大臣们抓住小辫子弹劾一番。
他们弹劾的理由还非常高大上,个个都说是为了国家社稷着想,理应监督皇子们一言一行,若有失当之处必上达天听,直到改正为止。
一边是娇妻爱子,一边是步步紧逼的大臣们,天和帝时常都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便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见天和帝有了退让,这些臣子们也见好就收,朝堂之上再有争论,一般也不会涉及到宫中之事。
这次南闽省大案,看似是一个贪官污吏掀起的波澜,实则这里头的水可深得很。寇静猜测,这里头应该不只有朝中重臣的手笔,甚至还涉及到了储位之争。
事实也正如他们猜测的一样,天和帝在审问林甫同后,发现他大力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大部分都流入了京城各府之后,心中立即掀起惊涛骇浪。
窥一斑而知全豹,林甫同这样一个偏远贫穷的南闽省一把手都会成为他们的棋子,其他富裕省份又怎能避免呢?纵使一把手没有参与,那二把手三把手呢?
而这京城之中,也是参与者众多,如果放任他们清查下去,恐怕整个朝堂之中的人都要牵连其中。以后查者需自查,捕者反被捕,久而久之,国将不国!若他身体强健,能将所有事都抓在手里自然可以随意处置他们,可他这副苟延残喘的身体只消熬上几天,到时不需要别人动手自己就垮了。
天和帝越想越心惊,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不动摇根本,于是林甫同便成了杀鸡儆猴中的那只鸡,被推出了午门斩首。他的死亡象征着天和帝息事宁人的态度,原本做好了各种打算的人也暂时偃旗息鼓,蛰伏下来。
天和帝回去之后忧思过度,抑郁难消,一夜之间病来如山倒,整个人都垮掉了。在病中,他左思右想破局之法,却悲哀的发现,现在的这个局面已非他能控制。
在这种局面下,天和帝想起了当初先帝未继位时的四王之乱,那时候无论朝廷还是宫中,人皆自危,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人栽赃陷害,性命不保。他的父皇也就是那时被人下了虎狼之药伤了身,以至于后来他们兄弟几个自出生起就带有先天不足之症。
大皇兄未及冠便被一场风寒夺去性命,三皇弟出生就有肺疾,稍一动弹便疲劳乏力,时不时还咳嗽咯血。之后出生的几个皇子皇女,更是连序齿都等不到便夭折了。他自己呢,也是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天和帝密旨召温太傅入宫,让他带着几位小皇子出宫,以免被人谋害。温太傅是他的老师,从小看着他长大,可以说是他最信任的人了。
温太傅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一听他说便答应了下来,决定带着那些小皇子们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其实对大部分的臣子来说,这种局面是乱象,但也是机遇,“从龙之功”的诱惑,任谁都抗拒不了。所以温太傅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此事,对此时的天和帝来说是莫大的安慰了。
他们翻出地图寻找去处,在结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后,他们最终选定了南闽省。
一来,这个地方刚刚经过了大清洗,和朝中党派稍有瓜葛的人要么被斩首要么被流放了,各方势力一时发展不到那边去,对他们来说很安全。
二来,南闽省地处偏僻,省内官道崎岖不平,途中崇山峻岭,毒蛇猛兽藏于其中,若要进省,一般都是走水路。而水路由闽地水师掌控,水师元帅祝威不太掺和朝中之事,只要再派个信得过的人去看着,他们便无计可施。
三来,便是因为楚辞了。
天和帝有时很后悔不听温太傅的劝告,因为大皇子和楚辞不和,便顺了左相之意,将楚辞调出了京城。楚辞此人聪明果敢,不畏强权,面对朝中重臣的质疑,也从不退缩,反而能以理服人,堵住他们的口。
他时时在想,若楚辞一直留在这朝堂之上,他是不是就多了一柄利剑,在面对这些官员时,也不会这么无力了?
在决定好去处后,天和帝便和温太傅商议要不要将楚辞升任为南闽省正提学,这样他让楚辞做些事也能方便点。
温太傅不同意,他认为此时不应该把楚辞放到明处。要知道,他现在是漳州府提学,享五品知府仪仗,而如果升任正提学,便可享从二品巡抚仪仗。三年之间,连升五品,岂不是把楚辞放到火上去烤?试问哪个升任正提学的,不是熬了十几二十年资历,才得以上升的?
不过,不升楚辞不代表没有办法,温太傅打听到,南闽省正提学杜玉对楚辞十分欣赏,他为人又十分正派,只要把他升上去,就不愁楚辞做事会畏首畏尾了。
楚辞还不知道自己因为温太傅的几句话从而错失升职的机会,不过就算知道了,他也不敢答应下来。就像温太傅说的,太抢眼了,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他还是老老实实,将漳州府发展好再说。
但当这位继承人除了身份外一无是处之时,这个当之无愧就有争议了。有紧随其后,为人处世都比虞稷好上几倍的虞秩的衬托,虞稷显得更加无能且残暴,时不时就会被大臣们抓住小辫子弹劾一番。
他们弹劾的理由还非常高大上,个个都说是为了国家社稷着想,理应监督皇子们一言一行,若有失当之处必上达天听,直到改正为止。
一边是娇妻爱子,一边是步步紧逼的大臣们,天和帝时常都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便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见天和帝有了退让,这些臣子们也见好就收,朝堂之上再有争论,一般也不会涉及到宫中之事。
这次南闽省大案,看似是一个贪官污吏掀起的波澜,实则这里头的水可深得很。寇静猜测,这里头应该不只有朝中重臣的手笔,甚至还涉及到了储位之争。
事实也正如他们猜测的一样,天和帝在审问林甫同后,发现他大力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大部分都流入了京城各府之后,心中立即掀起惊涛骇浪。
窥一斑而知全豹,林甫同这样一个偏远贫穷的南闽省一把手都会成为他们的棋子,其他富裕省份又怎能避免呢?纵使一把手没有参与,那二把手三把手呢?
而这京城之中,也是参与者众多,如果放任他们清查下去,恐怕整个朝堂之中的人都要牵连其中。以后查者需自查,捕者反被捕,久而久之,国将不国!若他身体强健,能将所有事都抓在手里自然可以随意处置他们,可他这副苟延残喘的身体只消熬上几天,到时不需要别人动手自己就垮了。
天和帝越想越心惊,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不动摇根本,于是林甫同便成了杀鸡儆猴中的那只鸡,被推出了午门斩首。他的死亡象征着天和帝息事宁人的态度,原本做好了各种打算的人也暂时偃旗息鼓,蛰伏下来。
天和帝回去之后忧思过度,抑郁难消,一夜之间病来如山倒,整个人都垮掉了。在病中,他左思右想破局之法,却悲哀的发现,现在的这个局面已非他能控制。
在这种局面下,天和帝想起了当初先帝未继位时的四王之乱,那时候无论朝廷还是宫中,人皆自危,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人栽赃陷害,性命不保。他的父皇也就是那时被人下了虎狼之药伤了身,以至于后来他们兄弟几个自出生起就带有先天不足之症。
大皇兄未及冠便被一场风寒夺去性命,三皇弟出生就有肺疾,稍一动弹便疲劳乏力,时不时还咳嗽咯血。之后出生的几个皇子皇女,更是连序齿都等不到便夭折了。他自己呢,也是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天和帝密旨召温太傅入宫,让他带着几位小皇子出宫,以免被人谋害。温太傅是他的老师,从小看着他长大,可以说是他最信任的人了。
温太傅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一听他说便答应了下来,决定带着那些小皇子们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其实对大部分的臣子来说,这种局面是乱象,但也是机遇,“从龙之功”的诱惑,任谁都抗拒不了。所以温太傅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此事,对此时的天和帝来说是莫大的安慰了。
他们翻出地图寻找去处,在结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后,他们最终选定了南闽省。
一来,这个地方刚刚经过了大清洗,和朝中党派稍有瓜葛的人要么被斩首要么被流放了,各方势力一时发展不到那边去,对他们来说很安全。
二来,南闽省地处偏僻,省内官道崎岖不平,途中崇山峻岭,毒蛇猛兽藏于其中,若要进省,一般都是走水路。而水路由闽地水师掌控,水师元帅祝威不太掺和朝中之事,只要再派个信得过的人去看着,他们便无计可施。
三来,便是因为楚辞了。
天和帝有时很后悔不听温太傅的劝告,因为大皇子和楚辞不和,便顺了左相之意,将楚辞调出了京城。楚辞此人聪明果敢,不畏强权,面对朝中重臣的质疑,也从不退缩,反而能以理服人,堵住他们的口。
他时时在想,若楚辞一直留在这朝堂之上,他是不是就多了一柄利剑,在面对这些官员时,也不会这么无力了?
在决定好去处后,天和帝便和温太傅商议要不要将楚辞升任为南闽省正提学,这样他让楚辞做些事也能方便点。
温太傅不同意,他认为此时不应该把楚辞放到明处。要知道,他现在是漳州府提学,享五品知府仪仗,而如果升任正提学,便可享从二品巡抚仪仗。三年之间,连升五品,岂不是把楚辞放到火上去烤?试问哪个升任正提学的,不是熬了十几二十年资历,才得以上升的?
不过,不升楚辞不代表没有办法,温太傅打听到,南闽省正提学杜玉对楚辞十分欣赏,他为人又十分正派,只要把他升上去,就不愁楚辞做事会畏首畏尾了。
楚辞还不知道自己因为温太傅的几句话从而错失升职的机会,不过就算知道了,他也不敢答应下来。就像温太傅说的,太抢眼了,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他还是老老实实,将漳州府发展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