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杨二人刚想跟着走,却见这年轻人突然拍了拍自己的额头,一脸懊恼地说道:“小的差点忘了,这是小人的工作牌,还请二位大人过目。”
他摘下脖子上挂着的东西,递到姓杨的人手上。
这工作牌小小一张,上面记录的东西却不少,最末还盖着提学司的大印,以防假冒。
王、杨二人面面相觑,他们为官虽已有二十余载,但这警惕之心尚有不足。没点出来倒罢了,但点破之后细细一想,竟不觉出了一身冷汗。假若这接应之人心怀不轨呢?他们这样贸贸然跟上去,岂不危险?
楚辞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竟会唤起这些大人们的危机感,他只是考虑到可能会有人警惕心较高,才让他们出示一下工作牌的。
很快,王、杨二人便被接到了一间客栈里。他们二人属于来得比较晚的,南闽一共七府,除了东道主楚辞还没有过来之外,其他几人已经坐在大厅里饮茶了。
他们先各自见礼,而后一起坐下品茶。这茶叶是徐管家采买来的君山银针,楚辞最喜欢用它来待客,体面又不失礼貌,最重要的是,这东西价格不算昂贵,不会超出他的消费水平。
没过一会,楚辞过来了。他观察到有几位提学的脸上有些不虞之色,便立刻向大家请了罪。
这些人来此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找茬,见他真心实意地道歉了,也就不计较多等了一会的事。但他们也很想知道,一贯礼数周到的楚提学,今日是为何事怠慢了他们?
楚辞刚开始不欲多说,见大家寻根问底,只好说道:“方才接了一封密旨。”既为密旨,内容自然不足为外人道,大家便也熄了刨根问底的心思。
只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激起了无数波澜。密旨?圣上下发的旨意?为何圣上会传旨于区区一府提学?难道真如流言所说,这楚辞在京城时,当真是一位简在帝心的人物?
楚辞看着他们浮想联翩的表情,心中十分无奈,只好出声提醒:“众位大人,时间也不早了,不如先随在下去县学走走?”
“走,呵呵,走!”那几位大人尴尬地笑着起身,跟在楚辞后面走去。
他们刚刚待的那间客栈离县学很近,只是拐个弯的功夫便到了。进入县学后往左绕道直行,眼前一堵围墙将这里分成了两块区域。楚辞私底下称呼它们为小学部和初中部。
小学部,也就是蒙童馆。这里的规模比当初楚小远他们就读的袁山县学要大上许多。最初的原因是因为民间学风不正,私营的书院很少,想读书的人都往这边来了。现在的原因则是,比起私营的书院,大家还是更相信这些官办的。
蒙童馆里有十几位夫子,二十几个教员,一共收纳了三百多名十二岁以下的孩童就读。按照年龄区分的话,又分为启蒙班,开智班和明理班。
启蒙班都是些六七岁的孩童,楚辞带这些大人们过去时,这些孩童们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教员的带领下做一些伸臂弯腰,曲膝下蹲的动作。伴随着“一二三四”的口号,团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员,学的十分认真。这些动作配上他们略显圆滚的身材后添了几分憨态可掬之感,让人不免心生喜爱。
约莫又做了半柱香的时间,也就是两三分钟后,教员停了下来,宣布解散。孩子们欢呼一声,而后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或掏出一个鸡毛做的毽子,或掏出一根稻草编的跳绳,抑或是竹藤编的蹴鞠,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
孩子们玩的虽然开心,看在某些人的眼中,却是一团乱象。
“楚提学,这里的夫子也太不称职了。学堂乃是清净地,怎能放任这些孩童肆意玩耍呢?大好时光,不应花费在这上面,业精于勤,荒于嬉呀!”他表面上是批评夫子,实际上却另有所指。
楚辞自然明白他的潜台词,他解释道:“这是蒙童馆的大课间活动,目的是为了强健其体魄。进学一事劳心伤神,若没有一个好身体,恐怕难以支撑。”
“大课间……活动?”其他大人对于这位楚提学的作风有所耳闻,知道他喜欢弄些新鲜词出来,这会儿见又是一个让人不解的,便出声询问。
第445章 寓教于乐
“正是。”楚辞说道, “所谓强国须强民,强民须强身,强身须强练。若一天到晚坐在那, 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不利。要知道, 县学里的孩童,一般辰时进学,酉时才能休息, 中间间隔五个时辰左右, 怎可让他们这么长时间都坐在教室里呢?因此,本官在巳时和申时分别定了两刻钟的时间, 让他们出来活动活动, 这段时间便称作大课间。”
听了楚辞的解释,有些人低头思索, 有些人却还是觉得不能理解。
“可,入学堂不就是来读书的吗?要是他们的父母知道这些夫子竟是这样上课的, 能放心将他们送到这里来吗?”一个老者突然发问, 他是长宁府提学手下的一个分巡道, 做事最讲规矩。
楚辞看向这位老者, 说道:“张道员不必担忧,此事他们的父母俱已知悉,在入学之前, 这里的教员会拿课程表给他们看并针对他们不了解的做详细解释, 如有不能接受的,自去寻找其他书院便是。”
“课程表?”又是一个没听过的词, 这些别府的大人们忍不住对视一眼,他们总觉得自己好像是刚进城的乡下人一样,什么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那样新鲜。
他摘下脖子上挂着的东西,递到姓杨的人手上。
这工作牌小小一张,上面记录的东西却不少,最末还盖着提学司的大印,以防假冒。
王、杨二人面面相觑,他们为官虽已有二十余载,但这警惕之心尚有不足。没点出来倒罢了,但点破之后细细一想,竟不觉出了一身冷汗。假若这接应之人心怀不轨呢?他们这样贸贸然跟上去,岂不危险?
楚辞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竟会唤起这些大人们的危机感,他只是考虑到可能会有人警惕心较高,才让他们出示一下工作牌的。
很快,王、杨二人便被接到了一间客栈里。他们二人属于来得比较晚的,南闽一共七府,除了东道主楚辞还没有过来之外,其他几人已经坐在大厅里饮茶了。
他们先各自见礼,而后一起坐下品茶。这茶叶是徐管家采买来的君山银针,楚辞最喜欢用它来待客,体面又不失礼貌,最重要的是,这东西价格不算昂贵,不会超出他的消费水平。
没过一会,楚辞过来了。他观察到有几位提学的脸上有些不虞之色,便立刻向大家请了罪。
这些人来此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找茬,见他真心实意地道歉了,也就不计较多等了一会的事。但他们也很想知道,一贯礼数周到的楚提学,今日是为何事怠慢了他们?
楚辞刚开始不欲多说,见大家寻根问底,只好说道:“方才接了一封密旨。”既为密旨,内容自然不足为外人道,大家便也熄了刨根问底的心思。
只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激起了无数波澜。密旨?圣上下发的旨意?为何圣上会传旨于区区一府提学?难道真如流言所说,这楚辞在京城时,当真是一位简在帝心的人物?
楚辞看着他们浮想联翩的表情,心中十分无奈,只好出声提醒:“众位大人,时间也不早了,不如先随在下去县学走走?”
“走,呵呵,走!”那几位大人尴尬地笑着起身,跟在楚辞后面走去。
他们刚刚待的那间客栈离县学很近,只是拐个弯的功夫便到了。进入县学后往左绕道直行,眼前一堵围墙将这里分成了两块区域。楚辞私底下称呼它们为小学部和初中部。
小学部,也就是蒙童馆。这里的规模比当初楚小远他们就读的袁山县学要大上许多。最初的原因是因为民间学风不正,私营的书院很少,想读书的人都往这边来了。现在的原因则是,比起私营的书院,大家还是更相信这些官办的。
蒙童馆里有十几位夫子,二十几个教员,一共收纳了三百多名十二岁以下的孩童就读。按照年龄区分的话,又分为启蒙班,开智班和明理班。
启蒙班都是些六七岁的孩童,楚辞带这些大人们过去时,这些孩童们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教员的带领下做一些伸臂弯腰,曲膝下蹲的动作。伴随着“一二三四”的口号,团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员,学的十分认真。这些动作配上他们略显圆滚的身材后添了几分憨态可掬之感,让人不免心生喜爱。
约莫又做了半柱香的时间,也就是两三分钟后,教员停了下来,宣布解散。孩子们欢呼一声,而后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或掏出一个鸡毛做的毽子,或掏出一根稻草编的跳绳,抑或是竹藤编的蹴鞠,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
孩子们玩的虽然开心,看在某些人的眼中,却是一团乱象。
“楚提学,这里的夫子也太不称职了。学堂乃是清净地,怎能放任这些孩童肆意玩耍呢?大好时光,不应花费在这上面,业精于勤,荒于嬉呀!”他表面上是批评夫子,实际上却另有所指。
楚辞自然明白他的潜台词,他解释道:“这是蒙童馆的大课间活动,目的是为了强健其体魄。进学一事劳心伤神,若没有一个好身体,恐怕难以支撑。”
“大课间……活动?”其他大人对于这位楚提学的作风有所耳闻,知道他喜欢弄些新鲜词出来,这会儿见又是一个让人不解的,便出声询问。
第445章 寓教于乐
“正是。”楚辞说道, “所谓强国须强民,强民须强身,强身须强练。若一天到晚坐在那, 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不利。要知道, 县学里的孩童,一般辰时进学,酉时才能休息, 中间间隔五个时辰左右, 怎可让他们这么长时间都坐在教室里呢?因此,本官在巳时和申时分别定了两刻钟的时间, 让他们出来活动活动, 这段时间便称作大课间。”
听了楚辞的解释,有些人低头思索, 有些人却还是觉得不能理解。
“可,入学堂不就是来读书的吗?要是他们的父母知道这些夫子竟是这样上课的, 能放心将他们送到这里来吗?”一个老者突然发问, 他是长宁府提学手下的一个分巡道, 做事最讲规矩。
楚辞看向这位老者, 说道:“张道员不必担忧,此事他们的父母俱已知悉,在入学之前, 这里的教员会拿课程表给他们看并针对他们不了解的做详细解释, 如有不能接受的,自去寻找其他书院便是。”
“课程表?”又是一个没听过的词, 这些别府的大人们忍不住对视一眼,他们总觉得自己好像是刚进城的乡下人一样,什么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那样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