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觉得,要不是他有这个臭毛病在,说不定如今也能当上封疆大吏。他的才学,你小子才学了个皮毛啊。”穆远修道。
楚辞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先生的才学自然深不可测,只恨我不能常伴先生左右,日夜和先生学习。前段时间南闽遭遇倭患,整个省都封了,让我和两位先生暂时断了联系。幸得月前开了禁制,我便向两位先生去了信。只是还未收到许先生的回信,原来他又代替巡抚大人巡查了。”
穆远修有些奇怪:“两位先生?除了许兄外,你竟然还拜了一位师父?他竟然也同意?”
许征的臭毛病可不止那一样,他为人还霸道固执,竟然会允许自己的弟子拜别人为师?难不成他认为那人比他学识渊博?
楚辞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这个……其实许先生,才是我后头拜的师父。”
哦,这穆远修就能理解了,抢别人的弟子什么的,许征倒也做的出来。不过,这也可以看出许征确实看好楚辞,要不然的话,一个庸才哪值得他争抢?
“你原来那位先生允许你另投师门?”
楚辞回忆起当时,还是忍不住感动:“便是我那位先生给我推荐的许先生。我治的本经与先生不同,他怕耽误我的学业,便写了信给许先生……”
听楚辞说完后,穆远修对这位夫子有些肃然起敬。他突然联想到几年前朝廷好像发过一块匾额到西江省,据说就是楚辞向皇上请的。
“你的那一位先生,可是那位‘师之典范’?”穆远修虽用的是问句,可话里却透着几分笃定。
“正是!”楚辞点头,“他姓秦,是甘州府袁山县学的山长。”
穆远修脑子灵光一闪:“可是叫秦信然的?”
“穆叔认识我家秦先生?”楚辞也有些惊讶了。
“原来是他啊,许先生不曾说过吗?我与他是同年。”
“原来如此,那您和我家秦先生自然也是同年了?”
“正是。当年乡试之时,他们一个春秋房经魁,一个诗经房经魁,而老夫不幸也治了春秋,却居于你家许先生之下。到最后,得了个亚魁。”回忆起往昔,穆远修有些感慨。
“可见世事无常,到头来,还是您更加出众一些。”楚辞说道。
“话也不是这么说,老夫只是比他二人多了一点运气罢了。”穆远修看着远处摇摇头,眼中似乎有些嘲讽之意,然后他又看向楚辞,“你两位先生都是有大才者,怪不得能教出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郎来。”
楚辞有些羞涩:“也只是运气罢了,不值一提。”
穆远修毫不客气:“确实是有几分运气在,张松年那个人我也知道,他当年在西江省取了你为解元,可是让京城的那些人想破了脑袋也不明白怎么回事。”
“不过,”他画风又一转,“运气也是很重要的,道家人常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可见运气好比什么都强。”
第413章 百密一疏
听着穆远修一本正经地和他讲什么“一命二运三风水”, 楚辞心里想,他运气可以算是顶尖的了。
在现代时出生在知识分子的家庭中,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生活的苦。穿越来之后, 他得亲人喜爱,后又有两位先生悉心教导,考取状元。而且他在现代是单身狗一只, 到了古代直接脱了单, 这些不都是运气吗?
“……你听明白了吗?”穆远修吧啦吧啦讲了一大堆,转头一看, 这小子似乎在走神。
楚辞立马微微一笑:“小子明白,穆叔是让我不要仗着运气好就肆意妄为, 必须有相应的实力, 才能配得上自己的好运气。”
“孺子可教也。”穆远修满意地捋了捋胡须,和这样的人说话,可真的太省心了。
“对了, 刚刚我不是问你知不知道我为何要叫住你吗?你心里是否已有猜测了?”穆远修没有忘记自己刚才想说的话。
楚辞沉吟了一会儿, 试探着问道:“是否和倭人一事有关?不对,倭人的事不应当由大理寺来办案。那么此事……和巡抚大人有关?”
穆远修点了点头, 投来一个赞许的眼神, 楚辞受到鼓励, 继续说道:“巡抚大人包庇赵宽,在海禁之时宁可坏了规矩也要让他们出海, 这里头必有隐情。但他是南闽省最高官,其他人不能越权审案,所以要等祝元帅弹劾之后,朝廷才会发落。穆大人此次,可是过来调查此事的?”
“不愧是状元郎!你可知即使你人不在京城, 也时常掀起风波?”穆远修经常能听到楚辞这个名字。前年协助破案,去年弄了什么教育报,今年又出谋划策,大破倭人,其他零零碎碎的小事也时有耳闻。
若是让后世之人来概括的话,大概就是:哥不在江湖,可江湖到处都有哥的传说吧。
楚辞道:“略有耳闻。我有一义兄留驻京城,我们时常会有信件往来。”
“义兄?是在哪个衙门当差的?”穆远修有些好奇,这必然是亲近之人了,可在朝堂之上,他好像没见哪位大人和楚辞走得特别近的。
楚辞差点脱口而出“寇静”二字,但他转念一想,如果此时说寇静是他义兄,往后关系一旦爆出,恐怕会惹人非议。于是,话到嘴边绕了个弯又出来了:“义兄名唤寇洵,是工部的一位郎中。”
寇洵这个可怜的浪荡工科男此时被拉出来挡枪了。
楚辞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先生的才学自然深不可测,只恨我不能常伴先生左右,日夜和先生学习。前段时间南闽遭遇倭患,整个省都封了,让我和两位先生暂时断了联系。幸得月前开了禁制,我便向两位先生去了信。只是还未收到许先生的回信,原来他又代替巡抚大人巡查了。”
穆远修有些奇怪:“两位先生?除了许兄外,你竟然还拜了一位师父?他竟然也同意?”
许征的臭毛病可不止那一样,他为人还霸道固执,竟然会允许自己的弟子拜别人为师?难不成他认为那人比他学识渊博?
楚辞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这个……其实许先生,才是我后头拜的师父。”
哦,这穆远修就能理解了,抢别人的弟子什么的,许征倒也做的出来。不过,这也可以看出许征确实看好楚辞,要不然的话,一个庸才哪值得他争抢?
“你原来那位先生允许你另投师门?”
楚辞回忆起当时,还是忍不住感动:“便是我那位先生给我推荐的许先生。我治的本经与先生不同,他怕耽误我的学业,便写了信给许先生……”
听楚辞说完后,穆远修对这位夫子有些肃然起敬。他突然联想到几年前朝廷好像发过一块匾额到西江省,据说就是楚辞向皇上请的。
“你的那一位先生,可是那位‘师之典范’?”穆远修虽用的是问句,可话里却透着几分笃定。
“正是!”楚辞点头,“他姓秦,是甘州府袁山县学的山长。”
穆远修脑子灵光一闪:“可是叫秦信然的?”
“穆叔认识我家秦先生?”楚辞也有些惊讶了。
“原来是他啊,许先生不曾说过吗?我与他是同年。”
“原来如此,那您和我家秦先生自然也是同年了?”
“正是。当年乡试之时,他们一个春秋房经魁,一个诗经房经魁,而老夫不幸也治了春秋,却居于你家许先生之下。到最后,得了个亚魁。”回忆起往昔,穆远修有些感慨。
“可见世事无常,到头来,还是您更加出众一些。”楚辞说道。
“话也不是这么说,老夫只是比他二人多了一点运气罢了。”穆远修看着远处摇摇头,眼中似乎有些嘲讽之意,然后他又看向楚辞,“你两位先生都是有大才者,怪不得能教出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郎来。”
楚辞有些羞涩:“也只是运气罢了,不值一提。”
穆远修毫不客气:“确实是有几分运气在,张松年那个人我也知道,他当年在西江省取了你为解元,可是让京城的那些人想破了脑袋也不明白怎么回事。”
“不过,”他画风又一转,“运气也是很重要的,道家人常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可见运气好比什么都强。”
第413章 百密一疏
听着穆远修一本正经地和他讲什么“一命二运三风水”, 楚辞心里想,他运气可以算是顶尖的了。
在现代时出生在知识分子的家庭中,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生活的苦。穿越来之后, 他得亲人喜爱,后又有两位先生悉心教导,考取状元。而且他在现代是单身狗一只, 到了古代直接脱了单, 这些不都是运气吗?
“……你听明白了吗?”穆远修吧啦吧啦讲了一大堆,转头一看, 这小子似乎在走神。
楚辞立马微微一笑:“小子明白,穆叔是让我不要仗着运气好就肆意妄为, 必须有相应的实力, 才能配得上自己的好运气。”
“孺子可教也。”穆远修满意地捋了捋胡须,和这样的人说话,可真的太省心了。
“对了, 刚刚我不是问你知不知道我为何要叫住你吗?你心里是否已有猜测了?”穆远修没有忘记自己刚才想说的话。
楚辞沉吟了一会儿, 试探着问道:“是否和倭人一事有关?不对,倭人的事不应当由大理寺来办案。那么此事……和巡抚大人有关?”
穆远修点了点头, 投来一个赞许的眼神, 楚辞受到鼓励, 继续说道:“巡抚大人包庇赵宽,在海禁之时宁可坏了规矩也要让他们出海, 这里头必有隐情。但他是南闽省最高官,其他人不能越权审案,所以要等祝元帅弹劾之后,朝廷才会发落。穆大人此次,可是过来调查此事的?”
“不愧是状元郎!你可知即使你人不在京城, 也时常掀起风波?”穆远修经常能听到楚辞这个名字。前年协助破案,去年弄了什么教育报,今年又出谋划策,大破倭人,其他零零碎碎的小事也时有耳闻。
若是让后世之人来概括的话,大概就是:哥不在江湖,可江湖到处都有哥的传说吧。
楚辞道:“略有耳闻。我有一义兄留驻京城,我们时常会有信件往来。”
“义兄?是在哪个衙门当差的?”穆远修有些好奇,这必然是亲近之人了,可在朝堂之上,他好像没见哪位大人和楚辞走得特别近的。
楚辞差点脱口而出“寇静”二字,但他转念一想,如果此时说寇静是他义兄,往后关系一旦爆出,恐怕会惹人非议。于是,话到嘴边绕了个弯又出来了:“义兄名唤寇洵,是工部的一位郎中。”
寇洵这个可怜的浪荡工科男此时被拉出来挡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