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橙子站在张文海身边,看着他脸上那副暗含激动的样子,不明白是因为什么。
大概是因为他们两个大男人在一群老头老太中间站着太突兀了,有人拽了拽他们,给他们递了一条板凳过来。
张文海和小橙子道谢之后便坐下了,其他人看他们还挺随和的,忍不住就开始搭讪。因为他们想知道,为什么眼前这个公子哥打扮的人也要和他们挤在一处领鸡蛋。
张文海抱着打探消息的想法和他们聊了起来,通过聊天,他知道了,开这劳什子“讲座”的,是一个长得俊秀无比,风度翩翩的年轻人。据说那人说起话来也很有意思,而且知道很多东西。
看来这人道行不浅!张文海脸上笑着,心里却更加警惕了。这些村民看样子都被那人哄得一愣一愣的了,也不知道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怎么可能会有人免费发鸡蛋给别人?他爹常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此人必是有所图谋的!
“咳咳!”
张文海正聊得起劲,晒谷场上却突然传来一声巨响,这声音就仿佛在他们的耳边响起,听上去十分真切。他心里极为震撼,可抬头一看,除了他和小橙子张着嘴做出一副蠢相外,其他人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大爷大娘们好,今天各位来得早啊。”空中又传来一句话,仍旧十分清晰,甚至连那话中带着的笑意都听得一清二楚。
张文海觉得,这声音听上去好像有些耳熟。他下意识站起来朝台上看去,可他坐的位置离那台子太远,台上那人又被那黄铜物件遮挡住了,所以他根本看不清楚那人是谁。
由于他站得久了,后面的人开始抗议,张文海只好坐下来认真听那人说得话。
“……昨天咱们说到了怎么看天时,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太阳早起笑。”
“大雨淋破庙!”台下的大爷大娘一起叫道,这些他们记得清楚呢。
“日落乌云涨。”台上又传来一句。
“半夜听雨响!”台下马上接道。
张文海听着他们一唱一和,刚开始或许还不明白,后面倒是都听清楚了。这人是把看天时的方法编成了通俗易懂的谚语传给这些老百姓们,让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分辨天时。
“看来大家都记得很清楚,那么咱们今天要讲的,是怎么肥地。庄稼人都知道,要想庄稼长得好,最重要的是什么?自然就是地要肥了。咱们闽地,大部分人都以打鱼为生。除了咱们这里靠海而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咱们的地不肥,庄稼长不好。庄稼产出一少,老百姓就吃不饱,自然就得去打鱼了。可是,并非家家户户都有可以出海的壮汉,而且天天吃鱼也不是个事,甚至有时候连鱼都吃不上。要想不饿肚子,我们只能想办法让地变肥,让收成变好。”
“可是那些好田地都在富贵老爷们手上,我们的薄地瘦田连草都长不好。”有人说道。
“是啊,地越种越瘦,往年能收两担粮的地,去年就只收了一担半。”
村里不分男女都是要下田的,故而提起生计这个话题,大部分老百姓都愤愤不平,有感而发。张文海身为富贵老爷的一员,坐在其中瑟瑟发抖。
“看来大家都有此困扰。地的好坏虽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坏地变成好地。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如何肥地。首先,咱们要知道哪些庄稼养地,哪些庄稼伤地……”
台上的人侃侃而谈,时不时还会说两句俏皮话哄大家开心。因为涉及百姓生计,所以大家听得非常认真。有些老庄稼汉边听还边点头,这其中有些内容他们曾经试过,只不过他们无法像这样概括出来,也说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
张文海原有些不以为意,后来也听得入神了。他们家虽然也是以做生意为重的,但田地也不少,其中良田劣田都有。若是按照台上人的说法去做,说不定他家的劣田也能变成良田,多收不少粮食。
转眼一个时辰就过去了,大家伙还有些意犹未尽。眼下马上便是春耕了,他们想多学一点东西,回头用上,秋天也能多打几斤粮食回家。
台上的人似乎也看出来了,他先安抚了大家几句,然后说道:“今天我就讲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想听,明天还可以再来。当然,明天不能来的也没关系,若家中有读书人的,可以去翻翻《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书》等,我今日所讲,大部分都是上面的。”
“书上还管咱老百姓种田的事?”有人惊讶地问道,他们以为读书只教人做官,却没想到还有种田的书。
“当然了。”台上的人又笑了,“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会读书写字,便能将自身经验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有法可依,不用担心无人口口相传而将手法遗失了。”
老百姓们都点头,如果人人都能认字的话,那这法子确实不错。
那人又说了几句,而后便让大家明日再来,不过,明天就没有鸡蛋领了。
老百姓们纷纷表示没有鸡蛋也没关系,就算今天的不发,他们也不在乎,毕竟学到的东西可比两个鸡蛋值钱多了。
台上人表示他说的一定做到,今天的鸡蛋无论如何都会发下去。说着,便让大家排着队去前头领鸡蛋。
“诶,真好呀!不愧是读过书的,懂的就是多呀!”
大概是因为他们两个大男人在一群老头老太中间站着太突兀了,有人拽了拽他们,给他们递了一条板凳过来。
张文海和小橙子道谢之后便坐下了,其他人看他们还挺随和的,忍不住就开始搭讪。因为他们想知道,为什么眼前这个公子哥打扮的人也要和他们挤在一处领鸡蛋。
张文海抱着打探消息的想法和他们聊了起来,通过聊天,他知道了,开这劳什子“讲座”的,是一个长得俊秀无比,风度翩翩的年轻人。据说那人说起话来也很有意思,而且知道很多东西。
看来这人道行不浅!张文海脸上笑着,心里却更加警惕了。这些村民看样子都被那人哄得一愣一愣的了,也不知道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怎么可能会有人免费发鸡蛋给别人?他爹常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此人必是有所图谋的!
“咳咳!”
张文海正聊得起劲,晒谷场上却突然传来一声巨响,这声音就仿佛在他们的耳边响起,听上去十分真切。他心里极为震撼,可抬头一看,除了他和小橙子张着嘴做出一副蠢相外,其他人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大爷大娘们好,今天各位来得早啊。”空中又传来一句话,仍旧十分清晰,甚至连那话中带着的笑意都听得一清二楚。
张文海觉得,这声音听上去好像有些耳熟。他下意识站起来朝台上看去,可他坐的位置离那台子太远,台上那人又被那黄铜物件遮挡住了,所以他根本看不清楚那人是谁。
由于他站得久了,后面的人开始抗议,张文海只好坐下来认真听那人说得话。
“……昨天咱们说到了怎么看天时,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太阳早起笑。”
“大雨淋破庙!”台下的大爷大娘一起叫道,这些他们记得清楚呢。
“日落乌云涨。”台上又传来一句。
“半夜听雨响!”台下马上接道。
张文海听着他们一唱一和,刚开始或许还不明白,后面倒是都听清楚了。这人是把看天时的方法编成了通俗易懂的谚语传给这些老百姓们,让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分辨天时。
“看来大家都记得很清楚,那么咱们今天要讲的,是怎么肥地。庄稼人都知道,要想庄稼长得好,最重要的是什么?自然就是地要肥了。咱们闽地,大部分人都以打鱼为生。除了咱们这里靠海而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咱们的地不肥,庄稼长不好。庄稼产出一少,老百姓就吃不饱,自然就得去打鱼了。可是,并非家家户户都有可以出海的壮汉,而且天天吃鱼也不是个事,甚至有时候连鱼都吃不上。要想不饿肚子,我们只能想办法让地变肥,让收成变好。”
“可是那些好田地都在富贵老爷们手上,我们的薄地瘦田连草都长不好。”有人说道。
“是啊,地越种越瘦,往年能收两担粮的地,去年就只收了一担半。”
村里不分男女都是要下田的,故而提起生计这个话题,大部分老百姓都愤愤不平,有感而发。张文海身为富贵老爷的一员,坐在其中瑟瑟发抖。
“看来大家都有此困扰。地的好坏虽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坏地变成好地。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如何肥地。首先,咱们要知道哪些庄稼养地,哪些庄稼伤地……”
台上的人侃侃而谈,时不时还会说两句俏皮话哄大家开心。因为涉及百姓生计,所以大家听得非常认真。有些老庄稼汉边听还边点头,这其中有些内容他们曾经试过,只不过他们无法像这样概括出来,也说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
张文海原有些不以为意,后来也听得入神了。他们家虽然也是以做生意为重的,但田地也不少,其中良田劣田都有。若是按照台上人的说法去做,说不定他家的劣田也能变成良田,多收不少粮食。
转眼一个时辰就过去了,大家伙还有些意犹未尽。眼下马上便是春耕了,他们想多学一点东西,回头用上,秋天也能多打几斤粮食回家。
台上的人似乎也看出来了,他先安抚了大家几句,然后说道:“今天我就讲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想听,明天还可以再来。当然,明天不能来的也没关系,若家中有读书人的,可以去翻翻《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书》等,我今日所讲,大部分都是上面的。”
“书上还管咱老百姓种田的事?”有人惊讶地问道,他们以为读书只教人做官,却没想到还有种田的书。
“当然了。”台上的人又笑了,“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会读书写字,便能将自身经验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有法可依,不用担心无人口口相传而将手法遗失了。”
老百姓们都点头,如果人人都能认字的话,那这法子确实不错。
那人又说了几句,而后便让大家明日再来,不过,明天就没有鸡蛋领了。
老百姓们纷纷表示没有鸡蛋也没关系,就算今天的不发,他们也不在乎,毕竟学到的东西可比两个鸡蛋值钱多了。
台上人表示他说的一定做到,今天的鸡蛋无论如何都会发下去。说着,便让大家排着队去前头领鸡蛋。
“诶,真好呀!不愧是读过书的,懂的就是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