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穹和昭祈素来看热闹不嫌事大,也跟着拱火,一个说“久闻大魏学子文采风流,眼下看来,似乎是徒有虚名啊”,另一个说“话也不能这么说,刚刚简单的题目还是答得挺好的,许是这些题太难了吧”。
其余几个小国不欲起争端,任由他们说什么,都只坐在一旁微笑不语。
天和帝心里一股火不好发出来,生气吧,显得他没风度,不生气吧,怎么可能不生气呢?!明明只相差了十分,被他们这样一说,倒好像天上地下一般了,实在是让人恼火!
不过,这些学子到底怎么回事,一个个的不都是选的才能出众的吗?怎么几次三番的扣分?还有楚辞,刚刚谁在他面前保证若无意外,一定能赢的?
第236章 判书
楚辞也没办法,但凡比试肯定就是这样变幻莫测的,若是哪一方能以压倒性的实力胜出,这才没意思呢!
而且,现在才过了多久?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他拿起题卡,又念了第四题。
“期期艾艾指的是人有口疾,吐字重复,那么这个典故讲得是谁?请抢答!”
越析蒙舍的学子手虚握着红绳,却怎么也拉不下去。这个典故他们知道何意,可是讲得是谁,他们却不太清楚。
就在这时,场中忽然响起一阵铃声,众人看去,大魏学子这边,林承易正一下又一下地拉着红绳。
有些人开始唱衰,认为这下子大魏又要扣分了。周尚书愣了一瞬,而后连忙举起题板,楚辞便让他站起来作答。
“期期艾艾说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此二人皆患有口疾,说话结巴不清,故后人将这两个典故合在一处,称期期艾艾。”
正确答案一出示,广场上的大魏人都鼓起掌来。他们大魏接连受挫,这次好不容易能加上十分,怎么能不打起精神表扬一下呢?
“恭喜答对,刚刚答题的乃是国子监学子林承易。承易,这道题其实很是偏门,越是熟悉的东西越不引人注意,故而许多人知其意却不知其源,那么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典故的?”
“楚司业有所不知,学生在小的时候也曾吐字不清,说话含糊,及至六七岁时还是如此。每逢外出登门做客之时,都要被一众伙伴嘲笑。我为此自卑自厌,再不肯外出。后来,我的母亲就给我讲了这两个典故,说他们二人虽有口疾却从不自苦,而是更加奋发向上,最后成为一代名臣。我听后感怀不已,从此日日清晨到园子里大声念书,最后,终于练得口齿清晰。因为他们二人激励了我,所以学生才会记得如此清楚。”
楚辞本以为他会说从哪本书上看来的,却没想到此人的回答这么有意义,当下便说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话语中饱含激励,这才使得当初说话不清的孩童成长为一个这么出色的年轻人,也正是因为这位慈母之故,使得承易为我大魏挣来十分,我建议大家再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慈母!”
场下的情绪瞬间被楚辞调动起来,一时掌声雷动,大家都被林承易说的话感动了。父母之爱,于细微之处见真章。他们也难免想起了自己父母曾经的殷殷教诲。
“现在场中分数持平,可见竞争之激烈,不到最后一刻永远都不应轻言放弃,这也是比试的魅力所在。现在,请看第五题……”
楚辞一席话自然是为了激励大魏学子,他已经看出这几个有些畏首畏尾,不敢竞争了。输了比试倒无甚,可别输了信心!
上面坐着的五个大魏学子被楚辞略带深意的眼睛一扫,都有些紧张,待听出他话中的鼓励之意后,总算是丢掉了刚才的懊丧与胆怯,重拾信心,不再计较一两题的失误。
抢答题一共三十题,自第四道题起,大魏学子势如破竹,一路高歌,虽然也会被蒙舍越析抢到题目,但他们再没有扣过分了。
到了抢答题结束时,楚辞又一次报出了分数,这时蒙舍国积三百二十分,越析国积三百分,大魏积三百四十分。
“先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台上三国的学子们,感谢他们的精彩表现让我们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学到了更多东西。”楚辞很会调动气氛,时不时地就和场下的官员们来个互动,不让他们有无聊的可能。
不过即使他不这样做,大家也都是很认真的,事关朝廷颜面,谁能不紧张呢?就连那些武将都很认真,他们虽然对这些东西一知半解的,甚至完全不懂的也有,但这不妨碍他们看分数。每次大魏一得分,他们的大掌就噼里啪啦一阵拍。
“恭喜大魏学子暂居第一,接下来为风险题,由积分最高组先选。此题分为十分题、二十分题和三十分题各三道,每国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答对加上相应的分数,答错则扣去。林承易,你们这边选什么题?”
大魏学子聚在一起商议了一下,决定选择二十分题。此时他们是领先的,不需要贸然选择最高分的,只要稳住这个局面,那么他们就一定能赢。
“好,请出示二十分题第三题。”这风险题难度最高,所以时间会长一点,需要将题板亮在上面,以免大家忘记题目是什么。
题板很快就上来了,上面写着:乡人张三,年老且贫,某日夜入其子家宅,偷盗财物若干。因其离去时有磕碰,惊醒其子,误以为贼人,后将其乱棍打死。请依照《大魏刑律疏议》草拟一判文,限时为一刻钟。
其余几个小国不欲起争端,任由他们说什么,都只坐在一旁微笑不语。
天和帝心里一股火不好发出来,生气吧,显得他没风度,不生气吧,怎么可能不生气呢?!明明只相差了十分,被他们这样一说,倒好像天上地下一般了,实在是让人恼火!
不过,这些学子到底怎么回事,一个个的不都是选的才能出众的吗?怎么几次三番的扣分?还有楚辞,刚刚谁在他面前保证若无意外,一定能赢的?
第236章 判书
楚辞也没办法,但凡比试肯定就是这样变幻莫测的,若是哪一方能以压倒性的实力胜出,这才没意思呢!
而且,现在才过了多久?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他拿起题卡,又念了第四题。
“期期艾艾指的是人有口疾,吐字重复,那么这个典故讲得是谁?请抢答!”
越析蒙舍的学子手虚握着红绳,却怎么也拉不下去。这个典故他们知道何意,可是讲得是谁,他们却不太清楚。
就在这时,场中忽然响起一阵铃声,众人看去,大魏学子这边,林承易正一下又一下地拉着红绳。
有些人开始唱衰,认为这下子大魏又要扣分了。周尚书愣了一瞬,而后连忙举起题板,楚辞便让他站起来作答。
“期期艾艾说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此二人皆患有口疾,说话结巴不清,故后人将这两个典故合在一处,称期期艾艾。”
正确答案一出示,广场上的大魏人都鼓起掌来。他们大魏接连受挫,这次好不容易能加上十分,怎么能不打起精神表扬一下呢?
“恭喜答对,刚刚答题的乃是国子监学子林承易。承易,这道题其实很是偏门,越是熟悉的东西越不引人注意,故而许多人知其意却不知其源,那么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典故的?”
“楚司业有所不知,学生在小的时候也曾吐字不清,说话含糊,及至六七岁时还是如此。每逢外出登门做客之时,都要被一众伙伴嘲笑。我为此自卑自厌,再不肯外出。后来,我的母亲就给我讲了这两个典故,说他们二人虽有口疾却从不自苦,而是更加奋发向上,最后成为一代名臣。我听后感怀不已,从此日日清晨到园子里大声念书,最后,终于练得口齿清晰。因为他们二人激励了我,所以学生才会记得如此清楚。”
楚辞本以为他会说从哪本书上看来的,却没想到此人的回答这么有意义,当下便说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话语中饱含激励,这才使得当初说话不清的孩童成长为一个这么出色的年轻人,也正是因为这位慈母之故,使得承易为我大魏挣来十分,我建议大家再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慈母!”
场下的情绪瞬间被楚辞调动起来,一时掌声雷动,大家都被林承易说的话感动了。父母之爱,于细微之处见真章。他们也难免想起了自己父母曾经的殷殷教诲。
“现在场中分数持平,可见竞争之激烈,不到最后一刻永远都不应轻言放弃,这也是比试的魅力所在。现在,请看第五题……”
楚辞一席话自然是为了激励大魏学子,他已经看出这几个有些畏首畏尾,不敢竞争了。输了比试倒无甚,可别输了信心!
上面坐着的五个大魏学子被楚辞略带深意的眼睛一扫,都有些紧张,待听出他话中的鼓励之意后,总算是丢掉了刚才的懊丧与胆怯,重拾信心,不再计较一两题的失误。
抢答题一共三十题,自第四道题起,大魏学子势如破竹,一路高歌,虽然也会被蒙舍越析抢到题目,但他们再没有扣过分了。
到了抢答题结束时,楚辞又一次报出了分数,这时蒙舍国积三百二十分,越析国积三百分,大魏积三百四十分。
“先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台上三国的学子们,感谢他们的精彩表现让我们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学到了更多东西。”楚辞很会调动气氛,时不时地就和场下的官员们来个互动,不让他们有无聊的可能。
不过即使他不这样做,大家也都是很认真的,事关朝廷颜面,谁能不紧张呢?就连那些武将都很认真,他们虽然对这些东西一知半解的,甚至完全不懂的也有,但这不妨碍他们看分数。每次大魏一得分,他们的大掌就噼里啪啦一阵拍。
“恭喜大魏学子暂居第一,接下来为风险题,由积分最高组先选。此题分为十分题、二十分题和三十分题各三道,每国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答对加上相应的分数,答错则扣去。林承易,你们这边选什么题?”
大魏学子聚在一起商议了一下,决定选择二十分题。此时他们是领先的,不需要贸然选择最高分的,只要稳住这个局面,那么他们就一定能赢。
“好,请出示二十分题第三题。”这风险题难度最高,所以时间会长一点,需要将题板亮在上面,以免大家忘记题目是什么。
题板很快就上来了,上面写着:乡人张三,年老且贫,某日夜入其子家宅,偷盗财物若干。因其离去时有磕碰,惊醒其子,误以为贼人,后将其乱棍打死。请依照《大魏刑律疏议》草拟一判文,限时为一刻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