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的题架被撤下了,新的题架被抬了上来。大魏学子站起来后,直截了当地选择四号题。
楚辞拿到锦囊之后,拆开念题,“此题为判断正误题,请听题,《搜神记》是西晋干宝所书,其中《干将莫邪》是书中名篇,对还是错?请答题,计时开始。”
台下之人议论纷纷,像这类志怪札记,有些人看过,有些人没看过,看过的人一口咬定这题是对的,没看过的则静观其变。
大魏学子也有些举棋不定,他看过这本书,也知道《干将莫邪》确实是书中名篇,可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他转头看了看一旁的沙漏,发现就快见底了,心中很是焦急。他内心挣扎了一会儿之后,说道:“我认为是错的。”
“时间到!”
他答题的声音和楚辞宣布时间到只相差了一秒左右,楚辞见他答出问题,便说:“请出示正确答案。”
有人举着题板上台,上面确实写着一个大大的错字。
那学子松了一口气,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
“恭喜答对,大魏加十分!”
“等等!”台下有人叫道,“这道题为什么是错误的?难道它不是书里的名篇?”
楚辞看着他,示意他安静下来。待那人安静之后,楚辞解释道:“这题其实有个障眼法,它故意给出一个正确项来混淆视听。实际上,这道题的考点在于前面一句,《搜神记》的作者为东晋人,而不是西晋。”
大家恍然大悟,然后都觉这题有些凶险,竟故意设置这种让人容易忽略的点,若学子不是心细如发,恐怕会直接答对,简直太坑了。
而第三轮的题目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考察的点十分细致,而且题目也千奇百怪,涉及之广,在场的恐怕没有一个人能说自己都能答出来。
只除了楚辞,有了第一题的解释在前,后面的题目只要大家有疑虑的,他都会解释一下。无论是什么题,他都能如数家珍般飞快地将这其中的考察点说出来。有人说,他分明是事先看过题才能说出来的,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楚辞的记忆力很好。
这题库中一共两百多道题,除了他们自己出的五十道题之外,其他的都是昨天下午入题架时才看见的。能在短短时间内记住每道题的出处和由来,这也不得不让人感到十分佩服了。
三轮必答题结束之后,场上分数又发生了变化,越析两百二十分,蒙舍两百二十分,大魏两百四十分。
“接下来,便是抢答题了!”
第235章 扣分
“先请各位看看自己的手边,那里悬挂着一根红绳,红绳的尾端是一个铃铛。接下来,由我读题,待我说开始抢答后方可拉铃。铃响后由周尚书宣布哪方答题。若有人犯规提前拉铃,则取消本轮答题资格并倒扣十分。抢到答题权的一国,可由五位中的任意一位作答,答对加十分,答错扣十分。各位可都明白了?”
学子们点点头表示明白。
“那好,现在请各位轮流拉动手边的红绳,看看是否会响起铃声,以免待会出现故障。”这也是为了避免待会可能出现的争议。
铃铛后面坐着的不止是周尚书,还有越析蒙舍的使臣各一。学子们拉动红绳,绳子微微跳动,铃铛就“叮铃铃”地响了起来。他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一轮比赛中仔细观看铃铛,来判断哪方抢答成功,再由周尚书举牌告知楚辞。
“好的,现在大家都试过了。那么,第二环节的抢答题,现在正式开始!”楚辞手边放着一摞题卡,他拿起一张看了看,然后字正腔圆地念到,“第一题,孔夫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请问,《诗经》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其中风、雅、颂各多少篇——”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铃铛声响起,楚辞回头看去,只见周尚书捂着脸,拿起一块题板,上面写着“大魏”二字。
楚辞想要扶额,他知道必定会有人犯规,但没想到是他们大魏的学子第一题就犯了规。
那个拉绳的学子面上赤红,一脸羞窘,有些手足无措,因为下方此时正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哄笑声。
他的手刚刚一直虚握着红绳,等着楚司业宣布抢答。谁知道刚刚楚司业读完题后他发现自己会答,一时有点太过激动了,便直接拉动红绳,谁知就犯了规。
“好的,刚刚我们大魏的学子给大家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现在,请扣除大魏十分,并取消本轮答题资格。现在,请越析和蒙舍的学子做好准备,开始抢答!”
“叮铃铃——”
“叮铃铃——”
两声铃声一前一后响起,楚辞回头看去,周尚书举起牌子,上书“蒙舍”两字。
“由于蒙舍学子快人一步,本次答题机会归属蒙舍学子。请派出一人,在规定时间内作答。”楚辞笑着看向蒙舍国那边。
蒙舍的三号学子站了起来,刚刚的铃声也是他拉响的。
“《诗经》一共收录311篇,其中有六篇笙诗。共收录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
“请出示正确答案!”
有太监扛着题板上来,上面的答案和这学子所答并无二致。
“恭喜这位学子答对,蒙舍加十分!先别急着坐下,敢问贵姓大名?”
“学生名叫霍图尔。”那学子不明所以,但还是很老实地回答了楚辞的问题。越析、蒙舍推崇大魏所学的儒家文化,是以他们所学的东西和大魏是差不多的。
楚辞拿到锦囊之后,拆开念题,“此题为判断正误题,请听题,《搜神记》是西晋干宝所书,其中《干将莫邪》是书中名篇,对还是错?请答题,计时开始。”
台下之人议论纷纷,像这类志怪札记,有些人看过,有些人没看过,看过的人一口咬定这题是对的,没看过的则静观其变。
大魏学子也有些举棋不定,他看过这本书,也知道《干将莫邪》确实是书中名篇,可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他转头看了看一旁的沙漏,发现就快见底了,心中很是焦急。他内心挣扎了一会儿之后,说道:“我认为是错的。”
“时间到!”
他答题的声音和楚辞宣布时间到只相差了一秒左右,楚辞见他答出问题,便说:“请出示正确答案。”
有人举着题板上台,上面确实写着一个大大的错字。
那学子松了一口气,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
“恭喜答对,大魏加十分!”
“等等!”台下有人叫道,“这道题为什么是错误的?难道它不是书里的名篇?”
楚辞看着他,示意他安静下来。待那人安静之后,楚辞解释道:“这题其实有个障眼法,它故意给出一个正确项来混淆视听。实际上,这道题的考点在于前面一句,《搜神记》的作者为东晋人,而不是西晋。”
大家恍然大悟,然后都觉这题有些凶险,竟故意设置这种让人容易忽略的点,若学子不是心细如发,恐怕会直接答对,简直太坑了。
而第三轮的题目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考察的点十分细致,而且题目也千奇百怪,涉及之广,在场的恐怕没有一个人能说自己都能答出来。
只除了楚辞,有了第一题的解释在前,后面的题目只要大家有疑虑的,他都会解释一下。无论是什么题,他都能如数家珍般飞快地将这其中的考察点说出来。有人说,他分明是事先看过题才能说出来的,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楚辞的记忆力很好。
这题库中一共两百多道题,除了他们自己出的五十道题之外,其他的都是昨天下午入题架时才看见的。能在短短时间内记住每道题的出处和由来,这也不得不让人感到十分佩服了。
三轮必答题结束之后,场上分数又发生了变化,越析两百二十分,蒙舍两百二十分,大魏两百四十分。
“接下来,便是抢答题了!”
第235章 扣分
“先请各位看看自己的手边,那里悬挂着一根红绳,红绳的尾端是一个铃铛。接下来,由我读题,待我说开始抢答后方可拉铃。铃响后由周尚书宣布哪方答题。若有人犯规提前拉铃,则取消本轮答题资格并倒扣十分。抢到答题权的一国,可由五位中的任意一位作答,答对加十分,答错扣十分。各位可都明白了?”
学子们点点头表示明白。
“那好,现在请各位轮流拉动手边的红绳,看看是否会响起铃声,以免待会出现故障。”这也是为了避免待会可能出现的争议。
铃铛后面坐着的不止是周尚书,还有越析蒙舍的使臣各一。学子们拉动红绳,绳子微微跳动,铃铛就“叮铃铃”地响了起来。他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一轮比赛中仔细观看铃铛,来判断哪方抢答成功,再由周尚书举牌告知楚辞。
“好的,现在大家都试过了。那么,第二环节的抢答题,现在正式开始!”楚辞手边放着一摞题卡,他拿起一张看了看,然后字正腔圆地念到,“第一题,孔夫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请问,《诗经》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其中风、雅、颂各多少篇——”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铃铛声响起,楚辞回头看去,只见周尚书捂着脸,拿起一块题板,上面写着“大魏”二字。
楚辞想要扶额,他知道必定会有人犯规,但没想到是他们大魏的学子第一题就犯了规。
那个拉绳的学子面上赤红,一脸羞窘,有些手足无措,因为下方此时正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哄笑声。
他的手刚刚一直虚握着红绳,等着楚司业宣布抢答。谁知道刚刚楚司业读完题后他发现自己会答,一时有点太过激动了,便直接拉动红绳,谁知就犯了规。
“好的,刚刚我们大魏的学子给大家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现在,请扣除大魏十分,并取消本轮答题资格。现在,请越析和蒙舍的学子做好准备,开始抢答!”
“叮铃铃——”
“叮铃铃——”
两声铃声一前一后响起,楚辞回头看去,周尚书举起牌子,上书“蒙舍”两字。
“由于蒙舍学子快人一步,本次答题机会归属蒙舍学子。请派出一人,在规定时间内作答。”楚辞笑着看向蒙舍国那边。
蒙舍的三号学子站了起来,刚刚的铃声也是他拉响的。
“《诗经》一共收录311篇,其中有六篇笙诗。共收录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
“请出示正确答案!”
有太监扛着题板上来,上面的答案和这学子所答并无二致。
“恭喜这位学子答对,蒙舍加十分!先别急着坐下,敢问贵姓大名?”
“学生名叫霍图尔。”那学子不明所以,但还是很老实地回答了楚辞的问题。越析、蒙舍推崇大魏所学的儒家文化,是以他们所学的东西和大魏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