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若都不行,楚辞觉得自己可以狗带了。且不说在古代这么多天,他分析过多少时事,单就他做为一个眼界开阔的现代人来说,结合历史,推断未来发展这一点,绝对是吊打他们的。
“哐哐哐……”
锣声再次敲响,意味着众多学子几年来的努力终于到了接受考验的时刻。
中了,一辈子就有了着落。即使会试不中,有举人功名者也可以去吏部登记姓名,等着补官。
不中,那么两年之后再来。
古人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场场得中者,到底还是少之又少的。大部分人,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吹尽黄沙始到金。
寇静他们自科举结束的那一日起,便要撤回军营里。他和楚辞约定好,等放榜之日,再来为他庆贺。
……
第三场结束时,第一场的试卷才得以全部誊录好。
这誊录也没那么简单。首先,学子们的试卷交上来,要先由最低级的官员,将要上登蓝榜的试卷挑出来另外放置。
然后筛选通过的,还要进行糊名,这也是一项大工程。糊好名字后,再开始誊录。这次参加乡试的考生一共有五六千人,进行誊录的官员才只有二十人。也就是说,一个人要誊录二百多份,而一份上面,有七篇文章。
誊录也不仅仅只是照抄,还要负责把错别字找出来,写在卷首,减轻上官的工作量。所以一场乡试下来,除了应考的考生外,这些底层文官,也是要累脱一层皮的。
誊录好了之后,还要有专人校对,确定原卷和朱卷上面的文章是一模一样的。校对好了,还要编号,以免到时候排出名次,却找不到中举者是哪些人。
他们还没歇到一天,第二场的试卷又被装在箱子里抬进来了。
与他们相比,阅卷官们就要简单的多,只要负责看文章,若是文章好的,就在上面画一个圈,写一个“荐”字。
写了荐字的文章,就能递交上去,交给副主考官审阅。若是副主考也觉得不错,就在上面再画一个圈,写个“取”字。
写了“取”字的卷子,才会被送到主考官的手上,这时候的卷子,已经是十不存一了。所以主考官是最为轻松的,只需要看两三百份即可。他觉得好的文章,又要在上面再写一个“中”字,有这个字的学子,才能够稳如老狗,正式登上统治阶级的台阶,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
第一场的试卷分为两部分,四书题的那部分,被送到四书房,五经题的则送去五经房。
这些同考官们齐聚一堂,专心致志的批阅试卷,改到行文乱七八糟的,便直接往地下一扔,这些为落卷。改到好的,再在上面写一个“荐”字。
有位杨姓考官连续改到几个差的,整个人都暴躁了。他灌了一口茶水下去,方才将自己想要撕卷子的情绪压抑下去。
他随手又拿起一篇,初时看了,还不以为然,然后越看越入神,看到最后,竟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好,好,写得好!”
“杨大人,你这是做甚呀!”
其他同僚们纷纷抱怨出声,他这一嗓子,害得他们又要重新看了。
“各位对不住,实在情难自制。”杨大人赔笑,然后继续往下看。
看到第二篇的时候,他眉头微皱,也不是说这一篇不好,只是比起上一篇来,到底有些落于俗套了。
他摇了摇头,又去看第三篇。
“哈哈哈,果然才思敏捷!竟能写出这样的句子!”
“杨大人,你再这样一惊一乍的,老夫就要上报主考官,让你一个人待在一处了。”一个老头怒视着杨大人,他年纪大了,最不经吓,这一会一拍桌的,谁能受得了?!
第100章 真是不要脸
“李大人, 实在对不住, 情难自制, 情难自制。”杨大人继续赔笑。
其他人奇怪地看着他,到底是怎么样的文章, 才会这么让人情难自制呢?
有人放下手里的卷子走了过去, 将杨大人大加称赞的那篇拿在手上。他看了许久之后, 喟然长叹:“锦绣文章啊, 颇有唐宋之风,韵味隽永, 豪放洒脱,无一字不精。”
大家听见这样至高的评价, 不由也起了好奇心。纷纷放下手中的文章来看这一篇。
“诸位说, 我是荐还是不荐?”杨大人有些苦恼。主要是这篇文章和先前那些完全不一样, 荐了的话,恐主考官不喜。
“当然是荐了, 若你不荐的话, 日后复卷复到这一篇,岂不是误了你的名声?何况, 这上面还有人呢。”黄大人一语惊醒梦中人,杨大人头上渗出了一些汗水。确实啊, 只顾着想主考官了, 却忽略了其他部分。
要知道乡试放榜之日,落榜学子是有机会质问主考官的,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 落榜之后自然不会不闻不问。
“是极是极。”他连连点头,然后拿着卷子又看了一遍。看罢,他又用朱笔在卷首画了一个圈,在上面写了一个“荐”字。
写完之后本应放手,可是他思来想去之后,又在上面加了一个圈。这就相当于重磅推荐了,一般来说,副主考是会先看这样的卷子的,中的几率也更大些。
改好之后,他将文章放置在另一侧,和其他人强力推荐的文章放在一处,等着先呈上去。
另一间房里,坐了五个副主考。相较于其他的官员,他们显得悠哉的多,此刻正聚在一起品茗论道。
“哐哐哐……”
锣声再次敲响,意味着众多学子几年来的努力终于到了接受考验的时刻。
中了,一辈子就有了着落。即使会试不中,有举人功名者也可以去吏部登记姓名,等着补官。
不中,那么两年之后再来。
古人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场场得中者,到底还是少之又少的。大部分人,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吹尽黄沙始到金。
寇静他们自科举结束的那一日起,便要撤回军营里。他和楚辞约定好,等放榜之日,再来为他庆贺。
……
第三场结束时,第一场的试卷才得以全部誊录好。
这誊录也没那么简单。首先,学子们的试卷交上来,要先由最低级的官员,将要上登蓝榜的试卷挑出来另外放置。
然后筛选通过的,还要进行糊名,这也是一项大工程。糊好名字后,再开始誊录。这次参加乡试的考生一共有五六千人,进行誊录的官员才只有二十人。也就是说,一个人要誊录二百多份,而一份上面,有七篇文章。
誊录也不仅仅只是照抄,还要负责把错别字找出来,写在卷首,减轻上官的工作量。所以一场乡试下来,除了应考的考生外,这些底层文官,也是要累脱一层皮的。
誊录好了之后,还要有专人校对,确定原卷和朱卷上面的文章是一模一样的。校对好了,还要编号,以免到时候排出名次,却找不到中举者是哪些人。
他们还没歇到一天,第二场的试卷又被装在箱子里抬进来了。
与他们相比,阅卷官们就要简单的多,只要负责看文章,若是文章好的,就在上面画一个圈,写一个“荐”字。
写了荐字的文章,就能递交上去,交给副主考官审阅。若是副主考也觉得不错,就在上面再画一个圈,写个“取”字。
写了“取”字的卷子,才会被送到主考官的手上,这时候的卷子,已经是十不存一了。所以主考官是最为轻松的,只需要看两三百份即可。他觉得好的文章,又要在上面再写一个“中”字,有这个字的学子,才能够稳如老狗,正式登上统治阶级的台阶,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
第一场的试卷分为两部分,四书题的那部分,被送到四书房,五经题的则送去五经房。
这些同考官们齐聚一堂,专心致志的批阅试卷,改到行文乱七八糟的,便直接往地下一扔,这些为落卷。改到好的,再在上面写一个“荐”字。
有位杨姓考官连续改到几个差的,整个人都暴躁了。他灌了一口茶水下去,方才将自己想要撕卷子的情绪压抑下去。
他随手又拿起一篇,初时看了,还不以为然,然后越看越入神,看到最后,竟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好,好,写得好!”
“杨大人,你这是做甚呀!”
其他同僚们纷纷抱怨出声,他这一嗓子,害得他们又要重新看了。
“各位对不住,实在情难自制。”杨大人赔笑,然后继续往下看。
看到第二篇的时候,他眉头微皱,也不是说这一篇不好,只是比起上一篇来,到底有些落于俗套了。
他摇了摇头,又去看第三篇。
“哈哈哈,果然才思敏捷!竟能写出这样的句子!”
“杨大人,你再这样一惊一乍的,老夫就要上报主考官,让你一个人待在一处了。”一个老头怒视着杨大人,他年纪大了,最不经吓,这一会一拍桌的,谁能受得了?!
第100章 真是不要脸
“李大人, 实在对不住, 情难自制, 情难自制。”杨大人继续赔笑。
其他人奇怪地看着他,到底是怎么样的文章, 才会这么让人情难自制呢?
有人放下手里的卷子走了过去, 将杨大人大加称赞的那篇拿在手上。他看了许久之后, 喟然长叹:“锦绣文章啊, 颇有唐宋之风,韵味隽永, 豪放洒脱,无一字不精。”
大家听见这样至高的评价, 不由也起了好奇心。纷纷放下手中的文章来看这一篇。
“诸位说, 我是荐还是不荐?”杨大人有些苦恼。主要是这篇文章和先前那些完全不一样, 荐了的话,恐主考官不喜。
“当然是荐了, 若你不荐的话, 日后复卷复到这一篇,岂不是误了你的名声?何况, 这上面还有人呢。”黄大人一语惊醒梦中人,杨大人头上渗出了一些汗水。确实啊, 只顾着想主考官了, 却忽略了其他部分。
要知道乡试放榜之日,落榜学子是有机会质问主考官的,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 落榜之后自然不会不闻不问。
“是极是极。”他连连点头,然后拿着卷子又看了一遍。看罢,他又用朱笔在卷首画了一个圈,在上面写了一个“荐”字。
写完之后本应放手,可是他思来想去之后,又在上面加了一个圈。这就相当于重磅推荐了,一般来说,副主考是会先看这样的卷子的,中的几率也更大些。
改好之后,他将文章放置在另一侧,和其他人强力推荐的文章放在一处,等着先呈上去。
另一间房里,坐了五个副主考。相较于其他的官员,他们显得悠哉的多,此刻正聚在一起品茗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