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作者:样样稀松
光复京师,更大的意义是在政治上的影响。。].宣告着满清的失败,大明的中兴,宣告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
破朔军在抚宁击退了东退西进的两面之敌,突进兵团随后占领丰润,使被堵住的满清残余后退无路,只能翻山越岭,在风雪中远途跋涉;荡朔军和灭朔军两路并进,光复北京后,只留少数兵马镇守,主力继续向北向东挺进,相继占领了延庆、密云、蓟县、怀来、玉田、遵化等地,基本上平定了京师的周边地区,初步形成了京师的外围防御圈。
就战争的结果而言,在装备和火力上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明军取得胜利并不意外。就过程来看,河间防线既是一道现实存在的,又可以说是满清集团心中的最后防线。一旦被明军突破,满清集团在心理上便被打垮,再无一战之心了。
至于最后阶段的海上迂回、登陆堵截,则杀死杀伤了近万清军,迫使其余满人狼狈窜于荒野。
而各部明军的奋勇追击,虽然得地多,杀敌少,但更大的意义是破坏了满清集团大规模掳掠汉人百姓出关的企图,迫使满清集团仓惶出逃。
四个军,再加调拔的骑兵部队,招募的新兵,海上的水师,二十多万人马聚集于畿辅之地。到了临近年关,大的军事行动终于告一段落,要把满清逐出关外的作战计划基本达成,除了山海关以外。
北地的寒冷气候对于明军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困难。胜利的鼓舞,后勤的全力供应,使明军能够取得现在的战果,但隆冬已至,再想用勇气和毅力去继续作战。则是对战士们身体健康的漠视了。
而就整个形势来看,山海关并不是适合清军坚守的关隘。原因很简单,作为物资补给的通道——辽西走廊太窄太长,又一面临海,不仅运输困难,更容易被拥有强大水师的明军所袭扰。甚至是登陆截断。
所以,清廷如果不是昏了头,多半会主动放弃山海关,而在大淩河或锦州设置防线。这样一来,既可以拉长要继续进攻的明军的补给线,又可以集结兵力,打击在辽东半岛立足的明军。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分崩离析的满清集团越来越暴露出其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满人太少。要知道。满洲八旗兵来源于满族成年男子,而满族却是一个人口相当少的民族。入关初期清军总兵力约为十万,其中已包括了汉军和蒙古兵,真正可以披甲出征的满族军士不过几万人。可以说,满清能得天下,其“以汉制汉”的策略,以及南明各个小朝廷的内讧和无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而人的心理是站在胜利者一边。战争从南打到北。广大的汉人觉醒并被动员起来,满清集团的盟友则是在不断失败中越来越少。拥清的汉人更是倒戈无数。
现在呢,真正的满洲八旗能有四万是顶天了;蒙古人是观望骑墙,有利则上,无利则退,算他两万最多了?汉军嘛,三藩或降或败。已折损大半,绿旗本不堪战,且多数未随满清出关,顶多一两万人。
“最多八万,嗯。这个数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朱永兴好象个精明的商人,在综合各项情报后反复计算,终于得出了结论,“就算是全族动员,且不说战斗力,又能增加多少?”
国安部尚书叶虎是知道朱永兴心思的,这样计算不过是在核定北方该留多少兵马。抽兵南调是肯定的,只是这个数目还没有最后确定。
“启奏万岁,北地已定,济南军区似乎不需驻留太多兵马。”叶虎恭谨地建议道。
朱永兴看着地图思索了一会儿,微微点头。当初拟议设立济南军区,是为北伐主力的后劲和策应,也是受到后世的军区划分机制的影响,现在看来确实没有必要。
整个北方要支应几十万大军,至少要在一年之后,也许还不止。依靠南方虽然可行,但在北方减少一个兵,则会减少一份饷粮,对财政有一分的好处。
朱永兴的思路是这样的:就现在的气候而言,只就种庄稼来说,同样一个劳力,在南方的产出大大高于北方,如果是在湄公、河仙这样的地方,一年三、四熟,那高出数倍也不止。所以,他不会急于向北方移民,以太大的成本来恢复重建北方。
以南养北,这至少会是一个五年计划。而北方种地的产出较少,那便增加北方士兵的比重,并且不断将南兵回调,以便在中南半岛继续扩张。通过人口数量的平衡调整,从而使北方的物资供应维持在一个政府能够长期承受的水平上。
也就是说,先抱西瓜,再捡芝麻,把北方的重建速度减缓下来,而要采取更有效率的以南养北策略。
而评估敌人的数量和战力,来确定北方驻军的数量,则很是重要。料敌从宽,满清集团按十万兵来算,东北军区按照编制也是十万多人,如果齐装满员的话,加上北京军区在辽西的配合牵制,便至少能够抵挡或遏制住满清。
至于蒙古诸部,虽然又是漠南,又是漠北,连青海也归和硕特部管辖,但部落太多,人心不齐,实质上的威胁反倒不如满清。而将满清赶出关外的大明,更可以利用商贸和物资来控制和笼络蒙古诸部。也就是说,对付北方蒙古人的兵力可能并不需要太多。
“东北军区要尽快补全编制,北京军区暂以十五万为满额,西安军区以十万为满编,济南军区暂不设立,改设广州军区,郑王刘体纯任总司令,下辖殄朔、伐朔两军,年后分别调往福建和广东。”朱永兴将目光转向吴三桂,沉吟了一下,说道:“总参谋部再仔细商议一下,看朕的决定有何疏漏,尽快回奏上报。”
“微臣领旨。”吴三桂躬了躬身,领命退下。
对于朱永兴的行事风格,起码内阁中的官员都已十分了解。那就是留给臣子相当的发挥空间,一般不会“金口玉言”,话出便无法更改。固然这种做法是朱永兴考虑到如果象电影电视里所演的那样,一上奏便回复,难免草率不当。但他的这种态度,却让臣子有被尊重的感觉。(未完待续。。)
...
光复京师,更大的意义是在政治上的影响。。].宣告着满清的失败,大明的中兴,宣告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
破朔军在抚宁击退了东退西进的两面之敌,突进兵团随后占领丰润,使被堵住的满清残余后退无路,只能翻山越岭,在风雪中远途跋涉;荡朔军和灭朔军两路并进,光复北京后,只留少数兵马镇守,主力继续向北向东挺进,相继占领了延庆、密云、蓟县、怀来、玉田、遵化等地,基本上平定了京师的周边地区,初步形成了京师的外围防御圈。
就战争的结果而言,在装备和火力上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明军取得胜利并不意外。就过程来看,河间防线既是一道现实存在的,又可以说是满清集团心中的最后防线。一旦被明军突破,满清集团在心理上便被打垮,再无一战之心了。
至于最后阶段的海上迂回、登陆堵截,则杀死杀伤了近万清军,迫使其余满人狼狈窜于荒野。
而各部明军的奋勇追击,虽然得地多,杀敌少,但更大的意义是破坏了满清集团大规模掳掠汉人百姓出关的企图,迫使满清集团仓惶出逃。
四个军,再加调拔的骑兵部队,招募的新兵,海上的水师,二十多万人马聚集于畿辅之地。到了临近年关,大的军事行动终于告一段落,要把满清逐出关外的作战计划基本达成,除了山海关以外。
北地的寒冷气候对于明军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困难。胜利的鼓舞,后勤的全力供应,使明军能够取得现在的战果,但隆冬已至,再想用勇气和毅力去继续作战。则是对战士们身体健康的漠视了。
而就整个形势来看,山海关并不是适合清军坚守的关隘。原因很简单,作为物资补给的通道——辽西走廊太窄太长,又一面临海,不仅运输困难,更容易被拥有强大水师的明军所袭扰。甚至是登陆截断。
所以,清廷如果不是昏了头,多半会主动放弃山海关,而在大淩河或锦州设置防线。这样一来,既可以拉长要继续进攻的明军的补给线,又可以集结兵力,打击在辽东半岛立足的明军。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分崩离析的满清集团越来越暴露出其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满人太少。要知道。满洲八旗兵来源于满族成年男子,而满族却是一个人口相当少的民族。入关初期清军总兵力约为十万,其中已包括了汉军和蒙古兵,真正可以披甲出征的满族军士不过几万人。可以说,满清能得天下,其“以汉制汉”的策略,以及南明各个小朝廷的内讧和无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而人的心理是站在胜利者一边。战争从南打到北。广大的汉人觉醒并被动员起来,满清集团的盟友则是在不断失败中越来越少。拥清的汉人更是倒戈无数。
现在呢,真正的满洲八旗能有四万是顶天了;蒙古人是观望骑墙,有利则上,无利则退,算他两万最多了?汉军嘛,三藩或降或败。已折损大半,绿旗本不堪战,且多数未随满清出关,顶多一两万人。
“最多八万,嗯。这个数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朱永兴好象个精明的商人,在综合各项情报后反复计算,终于得出了结论,“就算是全族动员,且不说战斗力,又能增加多少?”
国安部尚书叶虎是知道朱永兴心思的,这样计算不过是在核定北方该留多少兵马。抽兵南调是肯定的,只是这个数目还没有最后确定。
“启奏万岁,北地已定,济南军区似乎不需驻留太多兵马。”叶虎恭谨地建议道。
朱永兴看着地图思索了一会儿,微微点头。当初拟议设立济南军区,是为北伐主力的后劲和策应,也是受到后世的军区划分机制的影响,现在看来确实没有必要。
整个北方要支应几十万大军,至少要在一年之后,也许还不止。依靠南方虽然可行,但在北方减少一个兵,则会减少一份饷粮,对财政有一分的好处。
朱永兴的思路是这样的:就现在的气候而言,只就种庄稼来说,同样一个劳力,在南方的产出大大高于北方,如果是在湄公、河仙这样的地方,一年三、四熟,那高出数倍也不止。所以,他不会急于向北方移民,以太大的成本来恢复重建北方。
以南养北,这至少会是一个五年计划。而北方种地的产出较少,那便增加北方士兵的比重,并且不断将南兵回调,以便在中南半岛继续扩张。通过人口数量的平衡调整,从而使北方的物资供应维持在一个政府能够长期承受的水平上。
也就是说,先抱西瓜,再捡芝麻,把北方的重建速度减缓下来,而要采取更有效率的以南养北策略。
而评估敌人的数量和战力,来确定北方驻军的数量,则很是重要。料敌从宽,满清集团按十万兵来算,东北军区按照编制也是十万多人,如果齐装满员的话,加上北京军区在辽西的配合牵制,便至少能够抵挡或遏制住满清。
至于蒙古诸部,虽然又是漠南,又是漠北,连青海也归和硕特部管辖,但部落太多,人心不齐,实质上的威胁反倒不如满清。而将满清赶出关外的大明,更可以利用商贸和物资来控制和笼络蒙古诸部。也就是说,对付北方蒙古人的兵力可能并不需要太多。
“东北军区要尽快补全编制,北京军区暂以十五万为满额,西安军区以十万为满编,济南军区暂不设立,改设广州军区,郑王刘体纯任总司令,下辖殄朔、伐朔两军,年后分别调往福建和广东。”朱永兴将目光转向吴三桂,沉吟了一下,说道:“总参谋部再仔细商议一下,看朕的决定有何疏漏,尽快回奏上报。”
“微臣领旨。”吴三桂躬了躬身,领命退下。
对于朱永兴的行事风格,起码内阁中的官员都已十分了解。那就是留给臣子相当的发挥空间,一般不会“金口玉言”,话出便无法更改。固然这种做法是朱永兴考虑到如果象电影电视里所演的那样,一上奏便回复,难免草率不当。但他的这种态度,却让臣子有被尊重的感觉。(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