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页
啊,土猪肉就是不一样,炖出来的汤都香。还有剁椒鱼头,剁椒鲜,鱼头更鲜,这个味道绝了。立刻就有人表示小陈总不应该种棉花,而是种辣椒,专门生产剁椒。因为感觉跺脚好好吃,弄个剁椒芋头什么的也不错。
郑明明快准狠稳,目标直接奔向麻鸭。什么排骨什么鱼头,估计就是舅妈从菜场上直接买的,到底是不是土猪肉和野生鱼,真是只有天知道。鸭子是他们亲眼看到的,家养的,必须得尝尝肉。哎呀,果然嫩。
大家活儿光盘两份菜时,陈高氏又端着新炒好的空心菜跟凉拌西红柿上桌。然后等到茄子烧豇豆也摆在大家面前时,家里就来了客人。被郑明明他们称之为十奶奶的老太拎着鸡蛋过来,表示先前不晓得陈家来客人了,赶紧给添点鸡蛋。
这也算陈家庄这边的老规矩,村里来了新客,就有点全村人客人的意思。周围邻居会帮忙加菜。谁家有时鲜货都会送点。最常见是就是鸡蛋。
陈高氏赶紧摆手,表示菜够了,鸡蛋还是老妯娌自己留着吃。
十奶奶却不肯拎回去,一再往后退,就问陈文斌:“文斌,你这个米味道怎么样?像不像双季稻啊?”
以前生产队那会儿,按照上级的要求,陈家庄是要种双季稻的。七月份刚放暑假那会儿收早稻,这边在收割,那边就要犁田插秧,称之为双抢。这是农村最辛苦的时候,大人小孩齐齐上阵,没有一个敢偷懒。因为一旦误了农时,后面晚稻来不及成熟就霜降了,那今年的收成可就完蛋了。
不过这种生产模式虽然产量要比单季稻单季小麦或油菜产量高,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日照时间不足,种出来的米得做捞饭。就是米煮开后,用箅子捞起来上锅蒸,不能直接焖,不然熟不了,夹生。而且饭也不怎么好吃。
陈文斌相当豪气地一挥手,指着厨房道:“婶婶你吃了不就知道了吗?今天煮的就是再生稻,好吃不好吃,你说了算。”
餐桌上的客人都惊呆了,好几个人都叫了起来。老板不厚道,再生稻米都煮好了,都不吱声。
他们过来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冲着再生稻来的啊。农家菜再香,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吃,再生稻不一样啊,他们还是头回亲眼看呢。
陈文斌哈哈大笑:“我要是一开始就端白米饭上来,不就成了让你们吃光饭了嚒。”
小三儿焦急地喊出了大家的心声:“我要吃饭。”
郑骁和蔚蔚对看一眼,相当默契地扒拉走了碗里的最后两块扣肉。然后为民请愿的小三儿同学就悲催地发现,肉肉不见了!
郑明明赶紧塞了个鸭腿给他,防止他悲伤过度直接嚎啕。
郑骁和蔚蔚立刻垮下了脸,为了块扣肉,他们丧失了吃鸭腿的机会,就好悲剧。
陈高氏开口喊十奶奶:“就在家里吃饭,佳佳,喊小燕子过来一起吃。”
小燕子是十奶奶的孙女,她父母都是隔壁镇的采石场工作,基本上一两个月才能攒下假期回来一趟。家里长年老的老小的小。
陈高氏盛了饭给大家端上桌,又说老妯娌:“讲真的,你就该种这个再生稻,一年收两回,省了插秧的功夫,多好。”
陈文斌也积极推荐:“就是,婶婶,你家种这个最合适。”
为什么?不用二道犁田插秧呗,能节约好多劳动力。加上也不打农药撒花费,种水稻能省下不少开销。
陈大爹说堂弟媳妇:“你吃吃看,要是觉得米还行,那就种呗。都是种稻子,有什么好慌的。”
手上端了饭碗的人也赶紧跟着往嘴里扒饭。
郑明明吞了一口,慢慢咀嚼,嗯,清香有弹性,越嚼越甜。不过这是废话,刚出来的新米口感能差吗?再说大米饭谁嚼的时间长了都会糊化然后麦芽糖让你感觉甜丝丝啊。
但是饭桌上的客人们都表情夸张,一致表示不打农药不撒化肥的大米就是不同。还有人情绪上头,当场要求订购五十斤大米,决定让自家也尝尝。
一人起头,剩下的人立刻跟进。就今天来的这些客人,三两句话的功夫便解决了一千来斤大米。这可都是按照五块钱一斤的标准销售的高价米。相当实在地证明了有能力过来参加活动的网友都是土豪。
十奶奶就这么目瞪口呆地看着,她就算不识字也能算出来。一千斤大米,每斤五块钱那就是五千块。五千块是什么概念?是现在农民两年的收入。
而一亩田基本上都能达到亩产上千斤啊。
十奶奶完全不晓得含蓄两个字怎么写,就当着人面问起来:“文斌,能带我种吗?我明年跟你一起种还行啊?”
陈文斌就哈哈哈,也不给个准话。
还是陈大爹发话:“行,怎么不行,你秋天收过稻子就找他。要怎么弄,你问他。”
陈文斌这才勉为其难地答应,点头道:“好吧,今天我多育些秧苗。”
来参加活动的网友年纪都小,比较容易热血沸腾。一听说有人主动加入,他们都与有荣焉,感觉自己也是这个伟大项目的参与者。
陈敏佳和郑明明咬耳朵:“我感觉一进五块钱是不是贵了?”
去年白象镇的有机大米卖出十块钱一斤的高价时,她还欢欣鼓舞,后面她跟着翻阅了好多农业杂志,发现就是高价米也就三四块钱的样子。人家也是有机绿色食品。结果到了他们这里,价格一下子就up了。
郑明明快准狠稳,目标直接奔向麻鸭。什么排骨什么鱼头,估计就是舅妈从菜场上直接买的,到底是不是土猪肉和野生鱼,真是只有天知道。鸭子是他们亲眼看到的,家养的,必须得尝尝肉。哎呀,果然嫩。
大家活儿光盘两份菜时,陈高氏又端着新炒好的空心菜跟凉拌西红柿上桌。然后等到茄子烧豇豆也摆在大家面前时,家里就来了客人。被郑明明他们称之为十奶奶的老太拎着鸡蛋过来,表示先前不晓得陈家来客人了,赶紧给添点鸡蛋。
这也算陈家庄这边的老规矩,村里来了新客,就有点全村人客人的意思。周围邻居会帮忙加菜。谁家有时鲜货都会送点。最常见是就是鸡蛋。
陈高氏赶紧摆手,表示菜够了,鸡蛋还是老妯娌自己留着吃。
十奶奶却不肯拎回去,一再往后退,就问陈文斌:“文斌,你这个米味道怎么样?像不像双季稻啊?”
以前生产队那会儿,按照上级的要求,陈家庄是要种双季稻的。七月份刚放暑假那会儿收早稻,这边在收割,那边就要犁田插秧,称之为双抢。这是农村最辛苦的时候,大人小孩齐齐上阵,没有一个敢偷懒。因为一旦误了农时,后面晚稻来不及成熟就霜降了,那今年的收成可就完蛋了。
不过这种生产模式虽然产量要比单季稻单季小麦或油菜产量高,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日照时间不足,种出来的米得做捞饭。就是米煮开后,用箅子捞起来上锅蒸,不能直接焖,不然熟不了,夹生。而且饭也不怎么好吃。
陈文斌相当豪气地一挥手,指着厨房道:“婶婶你吃了不就知道了吗?今天煮的就是再生稻,好吃不好吃,你说了算。”
餐桌上的客人都惊呆了,好几个人都叫了起来。老板不厚道,再生稻米都煮好了,都不吱声。
他们过来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冲着再生稻来的啊。农家菜再香,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吃,再生稻不一样啊,他们还是头回亲眼看呢。
陈文斌哈哈大笑:“我要是一开始就端白米饭上来,不就成了让你们吃光饭了嚒。”
小三儿焦急地喊出了大家的心声:“我要吃饭。”
郑骁和蔚蔚对看一眼,相当默契地扒拉走了碗里的最后两块扣肉。然后为民请愿的小三儿同学就悲催地发现,肉肉不见了!
郑明明赶紧塞了个鸭腿给他,防止他悲伤过度直接嚎啕。
郑骁和蔚蔚立刻垮下了脸,为了块扣肉,他们丧失了吃鸭腿的机会,就好悲剧。
陈高氏开口喊十奶奶:“就在家里吃饭,佳佳,喊小燕子过来一起吃。”
小燕子是十奶奶的孙女,她父母都是隔壁镇的采石场工作,基本上一两个月才能攒下假期回来一趟。家里长年老的老小的小。
陈高氏盛了饭给大家端上桌,又说老妯娌:“讲真的,你就该种这个再生稻,一年收两回,省了插秧的功夫,多好。”
陈文斌也积极推荐:“就是,婶婶,你家种这个最合适。”
为什么?不用二道犁田插秧呗,能节约好多劳动力。加上也不打农药撒花费,种水稻能省下不少开销。
陈大爹说堂弟媳妇:“你吃吃看,要是觉得米还行,那就种呗。都是种稻子,有什么好慌的。”
手上端了饭碗的人也赶紧跟着往嘴里扒饭。
郑明明吞了一口,慢慢咀嚼,嗯,清香有弹性,越嚼越甜。不过这是废话,刚出来的新米口感能差吗?再说大米饭谁嚼的时间长了都会糊化然后麦芽糖让你感觉甜丝丝啊。
但是饭桌上的客人们都表情夸张,一致表示不打农药不撒化肥的大米就是不同。还有人情绪上头,当场要求订购五十斤大米,决定让自家也尝尝。
一人起头,剩下的人立刻跟进。就今天来的这些客人,三两句话的功夫便解决了一千来斤大米。这可都是按照五块钱一斤的标准销售的高价米。相当实在地证明了有能力过来参加活动的网友都是土豪。
十奶奶就这么目瞪口呆地看着,她就算不识字也能算出来。一千斤大米,每斤五块钱那就是五千块。五千块是什么概念?是现在农民两年的收入。
而一亩田基本上都能达到亩产上千斤啊。
十奶奶完全不晓得含蓄两个字怎么写,就当着人面问起来:“文斌,能带我种吗?我明年跟你一起种还行啊?”
陈文斌就哈哈哈,也不给个准话。
还是陈大爹发话:“行,怎么不行,你秋天收过稻子就找他。要怎么弄,你问他。”
陈文斌这才勉为其难地答应,点头道:“好吧,今天我多育些秧苗。”
来参加活动的网友年纪都小,比较容易热血沸腾。一听说有人主动加入,他们都与有荣焉,感觉自己也是这个伟大项目的参与者。
陈敏佳和郑明明咬耳朵:“我感觉一进五块钱是不是贵了?”
去年白象镇的有机大米卖出十块钱一斤的高价时,她还欢欣鼓舞,后面她跟着翻阅了好多农业杂志,发现就是高价米也就三四块钱的样子。人家也是有机绿色食品。结果到了他们这里,价格一下子就up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