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页
野菱角很小,全是刺,除了给小孩儿当零嘴外,大人们并不在意。像陈高氏,她跟老姐妹们关注的就是菱角藤也就是菱角的嫩茎。这个只要多多放油,搁上小尖椒和切成片的大蒜在铁锅里爆炒,就好吃到没朋友。
反正每次她做这个,郑明明和陈敏佳早饭都会多喝一碗粥,绝对的下饭神器啊。
吴若兰好奇:“真这么好吃?”
这下连陈志强都加入了自来水的队伍中,坚决安利:“好吃,绝对好吃,保准你吃了之后念念不忘。”
江外的学生们集体来了兴趣,都顾不上再催促四大爹多采莲蓬,他们要以十块钱七个的价格包圆,而是撺掇人赶紧带他们去看菱角。
这个季节的菱角,有的还顶着小白花,有的早就结出果来。靠在郑明明旁边的同学惊讶不已:“这就是菱角吗?怎么不一样啊。”
菱角不是稀罕物,街上有卖的啊。
在农村生活过的小伙伴立刻纠正她:“你说的是家菱角,就是牛角样子的。这个是野菱角,尝尝看,挺好吃的。”
此刻菱角壳还嫩,直接用手就可以剥掉。果然清甜清甜的,与莲子相比,又是一番不同的滋味。
翻菱角藤比摘莲蓬还简单。野菱角乡间到处都是,谁家想吃都可以去翻。大家跟着蹲在船边起菱角藤,都兴奋得不行。
陈凤霞担心这么多人会出事,赶紧喊:“哎呀,到了吧,看,我都瞧见小龙虾。”
这一静不如一动,立刻就有人又喊着去看稻田里的小龙虾。四大爹只好将渔船靠岸,跟大家约定好了,待会儿他就把莲蓬和菱角藤送到陈家去。
网站的工作人员这才放下心来,他们刚才可真害怕会翻船。
只几位学生念念不舍,他们还想自己找菱角。
不过当他们的同伴指着前面大喊:“菜,好多菜。”的时候,不想走的人也跟着眼睛发亮了。
天啦,好大一片农田,这是真正的农场吧。啊,周围的菜地也是辽阔的很。
挂在藤架上的黄瓜一个翠绿一个粉青,都是丁丁挂挂;靠在他们旁边的西红柿已经变成了一只只小灯笼,点了红蜡烛的那种。眼睛再往下,毛豆已经结出了饱满的豆荚,硬衬托着紫色的茄子在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然后又是长长的丝瓜,红的绿的辣椒,还有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和摘下一颗就能吃好久的南瓜以及冬瓜。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吸引人的,最引人瞩目的是大片的棉花。这个季节的棉花正是开花结铃的时候,一大片看过去,相当引人注目。
陈凤霞也奇怪:“你怎么想起来种棉花了?”
清明节那会儿,他们就简单在岸上走了走,倒是没有留心这里还栽了棉花。
陈文斌理直气壮:“收了棉花弹被子呀,现在不攒起来,将来怎么给我两个姑娘准备十八床铺盖。”
陈敏佳回过头,默默地看了眼她爸:“爸,我开学才上初二。”
陈文斌不以为意:“你准备你的,我准备我的。咱俩互不干扰。”
陈凤霞也伸手推侄女儿往前走:“别理他,你爸这是看不得闲人,让人到时候采棉花呢。”
陈文斌振振有词:“我花钱请人当然是为了干活,总不能给自己请个祖宗在家供着吧。”
其实主要是田埂上种的都是家常菜,本地常见的很,又达不到跟人家大棚蔬菜一样的面积产量,可以长期定量供应。所以,他除了少量种植一些家常菜为了好看之外,就只能种棉花了。
不然菜卖不掉的话,给他请的工人吃,人家也不稀罕。
乡下地方,缺什么也缺不了自家地里长出来的新鲜蔬菜啊。这么多,谁能吃得完。
还不如种棉花。
他还准备明年种芝麻。
郑明明和陈敏佳还有吴若兰对视一眼,然后异口同声:“那你还不如建鸭舍养鸭子呢。”
多省事啊,到时候鸭子还能直接下田去游泳吃小虫。
陈文斌叹气:“你们以为我不想吗?这不是田埂还不够宽,鸭舍不好建嚒。”
呃,他居然还真想过。
众人穿过菜地,展现在就是稻田。连接稻田与菜地之间的水沟又宽又长,上面漂浮着的竹床生长的空心菜梗肥叶嫩,茭白也又粗又壮。但是这些都比不上中间那一大面稻田吸引人。成片的稻浪,被风吹动了,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感受新粮的谷香。
咳咳,其实什么味道都闻不出来,倒是有已经到季节的空心菜开出的小白花能给人带点儿幻想的空间。
农业生产要赶时间,无论是点种还是收割都得顺应天时。立秋过后天高气爽,再生稻熟了,自然得趁着天气晴好时收割第一茬。
陈文斌当然不敢真指望网友们来当农民。水上一亩稻子被糟蹋了,他还能笑着当好玩,这可是好几十亩水稻。就算他一开始不指望真能靠稻米挣钱,现在瞧瞧网上天天吹的那个纯天然无污染的高山有机荞麦什么的,他也不能白瞎了这些都没打过农药的大米啊。
为了这个,他特地请村里人当稻客,以一亩田三十块钱的高薪喊大家帮忙收割。
城里来的客人们到的时候,稻客们已经收割了差不多有两三亩地的样子,只剩下高高的稻杆。
这回不用坐船,所有人都可以轮流体验收割再生稻的头茬。可还是有人不满意,表示自己要从头割到尾,怎么能轮流呢。
反正每次她做这个,郑明明和陈敏佳早饭都会多喝一碗粥,绝对的下饭神器啊。
吴若兰好奇:“真这么好吃?”
这下连陈志强都加入了自来水的队伍中,坚决安利:“好吃,绝对好吃,保准你吃了之后念念不忘。”
江外的学生们集体来了兴趣,都顾不上再催促四大爹多采莲蓬,他们要以十块钱七个的价格包圆,而是撺掇人赶紧带他们去看菱角。
这个季节的菱角,有的还顶着小白花,有的早就结出果来。靠在郑明明旁边的同学惊讶不已:“这就是菱角吗?怎么不一样啊。”
菱角不是稀罕物,街上有卖的啊。
在农村生活过的小伙伴立刻纠正她:“你说的是家菱角,就是牛角样子的。这个是野菱角,尝尝看,挺好吃的。”
此刻菱角壳还嫩,直接用手就可以剥掉。果然清甜清甜的,与莲子相比,又是一番不同的滋味。
翻菱角藤比摘莲蓬还简单。野菱角乡间到处都是,谁家想吃都可以去翻。大家跟着蹲在船边起菱角藤,都兴奋得不行。
陈凤霞担心这么多人会出事,赶紧喊:“哎呀,到了吧,看,我都瞧见小龙虾。”
这一静不如一动,立刻就有人又喊着去看稻田里的小龙虾。四大爹只好将渔船靠岸,跟大家约定好了,待会儿他就把莲蓬和菱角藤送到陈家去。
网站的工作人员这才放下心来,他们刚才可真害怕会翻船。
只几位学生念念不舍,他们还想自己找菱角。
不过当他们的同伴指着前面大喊:“菜,好多菜。”的时候,不想走的人也跟着眼睛发亮了。
天啦,好大一片农田,这是真正的农场吧。啊,周围的菜地也是辽阔的很。
挂在藤架上的黄瓜一个翠绿一个粉青,都是丁丁挂挂;靠在他们旁边的西红柿已经变成了一只只小灯笼,点了红蜡烛的那种。眼睛再往下,毛豆已经结出了饱满的豆荚,硬衬托着紫色的茄子在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然后又是长长的丝瓜,红的绿的辣椒,还有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和摘下一颗就能吃好久的南瓜以及冬瓜。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吸引人的,最引人瞩目的是大片的棉花。这个季节的棉花正是开花结铃的时候,一大片看过去,相当引人注目。
陈凤霞也奇怪:“你怎么想起来种棉花了?”
清明节那会儿,他们就简单在岸上走了走,倒是没有留心这里还栽了棉花。
陈文斌理直气壮:“收了棉花弹被子呀,现在不攒起来,将来怎么给我两个姑娘准备十八床铺盖。”
陈敏佳回过头,默默地看了眼她爸:“爸,我开学才上初二。”
陈文斌不以为意:“你准备你的,我准备我的。咱俩互不干扰。”
陈凤霞也伸手推侄女儿往前走:“别理他,你爸这是看不得闲人,让人到时候采棉花呢。”
陈文斌振振有词:“我花钱请人当然是为了干活,总不能给自己请个祖宗在家供着吧。”
其实主要是田埂上种的都是家常菜,本地常见的很,又达不到跟人家大棚蔬菜一样的面积产量,可以长期定量供应。所以,他除了少量种植一些家常菜为了好看之外,就只能种棉花了。
不然菜卖不掉的话,给他请的工人吃,人家也不稀罕。
乡下地方,缺什么也缺不了自家地里长出来的新鲜蔬菜啊。这么多,谁能吃得完。
还不如种棉花。
他还准备明年种芝麻。
郑明明和陈敏佳还有吴若兰对视一眼,然后异口同声:“那你还不如建鸭舍养鸭子呢。”
多省事啊,到时候鸭子还能直接下田去游泳吃小虫。
陈文斌叹气:“你们以为我不想吗?这不是田埂还不够宽,鸭舍不好建嚒。”
呃,他居然还真想过。
众人穿过菜地,展现在就是稻田。连接稻田与菜地之间的水沟又宽又长,上面漂浮着的竹床生长的空心菜梗肥叶嫩,茭白也又粗又壮。但是这些都比不上中间那一大面稻田吸引人。成片的稻浪,被风吹动了,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感受新粮的谷香。
咳咳,其实什么味道都闻不出来,倒是有已经到季节的空心菜开出的小白花能给人带点儿幻想的空间。
农业生产要赶时间,无论是点种还是收割都得顺应天时。立秋过后天高气爽,再生稻熟了,自然得趁着天气晴好时收割第一茬。
陈文斌当然不敢真指望网友们来当农民。水上一亩稻子被糟蹋了,他还能笑着当好玩,这可是好几十亩水稻。就算他一开始不指望真能靠稻米挣钱,现在瞧瞧网上天天吹的那个纯天然无污染的高山有机荞麦什么的,他也不能白瞎了这些都没打过农药的大米啊。
为了这个,他特地请村里人当稻客,以一亩田三十块钱的高薪喊大家帮忙收割。
城里来的客人们到的时候,稻客们已经收割了差不多有两三亩地的样子,只剩下高高的稻杆。
这回不用坐船,所有人都可以轮流体验收割再生稻的头茬。可还是有人不满意,表示自己要从头割到尾,怎么能轮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