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页
郑明明眼睛瞪得更大了:“妈妈,你是说让我们信息老师老家也在网上卖东西吗?那要卖什么啊。”
“那得看他们有什么。”
郑明明想了想:“他们老家的石榴特别好吃,老师带给我们吃过。还有腊肉也特别香,我上电脑课时,他分给我们吃过。”
郑国强先摇头:“石榴不行,太远,东西过来都坏了。腊肉倒是可以,不过得有集中的加工点。不然卫生什么的没保障。”
陈凤霞摇头:“不一定,就说那个石榴,也不是说非得卖到我们这里来。他们那边市区就没人想吃石榴吗?还是有人想买的。就好比我们人在江海,想吃土猪肉跟野生的鲫鱼,不照样得想办法找人从乡下带嘛。”
郑国强想了想,点头表示支持:“也有道理,先周边地区辐射。说不定在他们附近,这些东西的名气更大。”
郑明明听着爸妈一本正经地讨论这件事,都懵了。
先前的亢奋平静下来之后,她就想这事真正操作好麻烦的。谁来发货,谁来对接,信息老师又不能天天待在老家给人出货。他们村里连电话机都没有呢。
陈凤霞喊女儿,想要她帮忙搭线联系他们信息老师,看大女儿眼睛直勾勾的样子,她不由得好笑:“怎么了?不都是卖东西嘛。”
郑明明迫不及待说了自己的担忧。
她老爹立刻又点头表示女儿考虑的有道理。上元县的网络销售平台能搞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府的引导主持。有了县政府做背书,产品的可信度相形之下就有了某种天然意义上的保证。发货渠道各方面也能顺畅。
“真要搞起来,还得那边地方政府发力。有人组织的话,事情就好办很多。”
陈凤霞想了想,下定了决心:“还是先问问明明他们老师吧。我觉着那边邮局愿意帮忙留电话,就蛮不错的。探探老师的口风,他能主动帮乡亲在网上找东西,可见对这事还是比较热心的。”
不管是想趁机赚差价还是纯粹做好人好事,总之,他有兴趣做这事。
有兴趣就好办,办法总比困难多,所有的困难终将有办法解决。
第306章 供销社
郑明明的信息老师姓闵,去年刚大学毕业,看着却三十岁往上跑,有张超乎年龄的沧桑脸。跟陈凤霞臆想中的白面书生完全不是一回事。
闵老师倒是无所谓,还哈哈笑着自我调侃:“我上大学时绰号老红军。好长一段时间,人家都以为我姓洪。”
陈凤霞赶紧跟人道歉:“对不足啊,闵老师,本来应该我去学校拜访您的。实在是好多东西得拿出来展示着看,我怕我到时候带不全,事也说不清楚。”
闵老师立刻表示:“没事没事,我今天下午本来就没课。我跟主任请假说你想找我网上卖东西,我们主任都支持的很。”
郑明明相当机灵,替妈妈跟信息老师牵线时,她矢口不提自己发现老师用学校的网络来做生意的事,而是强调她妈妈感觉线上商城卖的东西太少了,想要扩展货源。
“我跟妈妈说,上次老师你带给我们吃的石榴还有腊肉什么的都好吃的不得了。妈妈就让我问老师您,能不能把你老家的东西也摆在网上卖。我妈说我都把她说馋了。”
正因为如此,闵老师出现在陈凤霞面前时,姿态轻松又热切。作为已经试水过网络买卖的买家,他对成为卖家相当有兴趣。
他热情地跟陈凤霞介绍:“我们那边除了石榴跟老腊肉之外,老蜂蜜、山芋粉皮还有高山洋芋都很好。您要是有兴趣,我可以喊我妈在村里收了统一摆在网上卖。我们那儿家家户户都有这些。我妈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大家信她。”
陈凤霞瞬间乐开了花,别当妇女主任不是干部。这在村里已经算进了领导班子的人,相当有威信呢。有她组织,那边的供货量就能得到基本保证。唯一的问题在于品质把控,不是流水线作业,做的人手艺高低不同,出来的货品质自然也要分高下。
“是这样的。”陈老板拿上元县农产品的宣传册子给闵老师看,“你看,他们这边虽然也是手工作坊,但是有商标有品牌,是正规的商品。这样一来,有质量检测,东西拿出去就有质量保证。我的想法是,你老家那边是不是也能组织个社办厂之类的,把品牌树起来。这样后面也好打招牌。人家一说蜂蜜、老腊肉还有洋芋这些,就知道是你们的产品。除此以外,挖掘品牌故事,从它们的起源开始,给它们安排背景,这样也有助于打造品牌的文化基调。”
摊开来说,讲故事吧。故事对于产品的加持效应是杠杠的,有的时候概念比实物更加吸引人。
闵老师显出了为难的神色,他倒不是不会安排故事,而是打造统一品牌这事不容易。尤其是注册商标,搞个企业什么的,相当磨人,已经超出他的既有的能力范围了。
他们村里也有人背着蜂蜜跟腊肉去集市上卖,不过这在当地不是什么稀罕事物,卖不出价钱来。再往县城就太远了,一来一回差不多就耗光了一天时间,留在县城等第二天卖,住宿开销大,又不划算。
陈凤霞安慰他道:“也别着急,我觉得这事你可以跟你妈商量下。说不定你妈能有解决的好办法。现在哪儿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地方政府最头疼的就是经济发展上不去。这事单靠你个人不容易解决,但是有政府出面就简单多了。”
“那得看他们有什么。”
郑明明想了想:“他们老家的石榴特别好吃,老师带给我们吃过。还有腊肉也特别香,我上电脑课时,他分给我们吃过。”
郑国强先摇头:“石榴不行,太远,东西过来都坏了。腊肉倒是可以,不过得有集中的加工点。不然卫生什么的没保障。”
陈凤霞摇头:“不一定,就说那个石榴,也不是说非得卖到我们这里来。他们那边市区就没人想吃石榴吗?还是有人想买的。就好比我们人在江海,想吃土猪肉跟野生的鲫鱼,不照样得想办法找人从乡下带嘛。”
郑国强想了想,点头表示支持:“也有道理,先周边地区辐射。说不定在他们附近,这些东西的名气更大。”
郑明明听着爸妈一本正经地讨论这件事,都懵了。
先前的亢奋平静下来之后,她就想这事真正操作好麻烦的。谁来发货,谁来对接,信息老师又不能天天待在老家给人出货。他们村里连电话机都没有呢。
陈凤霞喊女儿,想要她帮忙搭线联系他们信息老师,看大女儿眼睛直勾勾的样子,她不由得好笑:“怎么了?不都是卖东西嘛。”
郑明明迫不及待说了自己的担忧。
她老爹立刻又点头表示女儿考虑的有道理。上元县的网络销售平台能搞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府的引导主持。有了县政府做背书,产品的可信度相形之下就有了某种天然意义上的保证。发货渠道各方面也能顺畅。
“真要搞起来,还得那边地方政府发力。有人组织的话,事情就好办很多。”
陈凤霞想了想,下定了决心:“还是先问问明明他们老师吧。我觉着那边邮局愿意帮忙留电话,就蛮不错的。探探老师的口风,他能主动帮乡亲在网上找东西,可见对这事还是比较热心的。”
不管是想趁机赚差价还是纯粹做好人好事,总之,他有兴趣做这事。
有兴趣就好办,办法总比困难多,所有的困难终将有办法解决。
第306章 供销社
郑明明的信息老师姓闵,去年刚大学毕业,看着却三十岁往上跑,有张超乎年龄的沧桑脸。跟陈凤霞臆想中的白面书生完全不是一回事。
闵老师倒是无所谓,还哈哈笑着自我调侃:“我上大学时绰号老红军。好长一段时间,人家都以为我姓洪。”
陈凤霞赶紧跟人道歉:“对不足啊,闵老师,本来应该我去学校拜访您的。实在是好多东西得拿出来展示着看,我怕我到时候带不全,事也说不清楚。”
闵老师立刻表示:“没事没事,我今天下午本来就没课。我跟主任请假说你想找我网上卖东西,我们主任都支持的很。”
郑明明相当机灵,替妈妈跟信息老师牵线时,她矢口不提自己发现老师用学校的网络来做生意的事,而是强调她妈妈感觉线上商城卖的东西太少了,想要扩展货源。
“我跟妈妈说,上次老师你带给我们吃的石榴还有腊肉什么的都好吃的不得了。妈妈就让我问老师您,能不能把你老家的东西也摆在网上卖。我妈说我都把她说馋了。”
正因为如此,闵老师出现在陈凤霞面前时,姿态轻松又热切。作为已经试水过网络买卖的买家,他对成为卖家相当有兴趣。
他热情地跟陈凤霞介绍:“我们那边除了石榴跟老腊肉之外,老蜂蜜、山芋粉皮还有高山洋芋都很好。您要是有兴趣,我可以喊我妈在村里收了统一摆在网上卖。我们那儿家家户户都有这些。我妈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大家信她。”
陈凤霞瞬间乐开了花,别当妇女主任不是干部。这在村里已经算进了领导班子的人,相当有威信呢。有她组织,那边的供货量就能得到基本保证。唯一的问题在于品质把控,不是流水线作业,做的人手艺高低不同,出来的货品质自然也要分高下。
“是这样的。”陈老板拿上元县农产品的宣传册子给闵老师看,“你看,他们这边虽然也是手工作坊,但是有商标有品牌,是正规的商品。这样一来,有质量检测,东西拿出去就有质量保证。我的想法是,你老家那边是不是也能组织个社办厂之类的,把品牌树起来。这样后面也好打招牌。人家一说蜂蜜、老腊肉还有洋芋这些,就知道是你们的产品。除此以外,挖掘品牌故事,从它们的起源开始,给它们安排背景,这样也有助于打造品牌的文化基调。”
摊开来说,讲故事吧。故事对于产品的加持效应是杠杠的,有的时候概念比实物更加吸引人。
闵老师显出了为难的神色,他倒不是不会安排故事,而是打造统一品牌这事不容易。尤其是注册商标,搞个企业什么的,相当磨人,已经超出他的既有的能力范围了。
他们村里也有人背着蜂蜜跟腊肉去集市上卖,不过这在当地不是什么稀罕事物,卖不出价钱来。再往县城就太远了,一来一回差不多就耗光了一天时间,留在县城等第二天卖,住宿开销大,又不划算。
陈凤霞安慰他道:“也别着急,我觉得这事你可以跟你妈商量下。说不定你妈能有解决的好办法。现在哪儿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地方政府最头疼的就是经济发展上不去。这事单靠你个人不容易解决,但是有政府出面就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