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圣人的言论,英明的君主是应当具有一颗仁义之心的。
但本朝的汉武大帝,任谁看来也是一位明君,可是汉武大帝似乎……好像说不上仁义吧?
杨真一直觉得,殿下怀有一颗仁义之心,这理所当然,十分正确。有利于收服民心,进而有利于恢复汉室。
可是今天听到周瑜先生的话,尽管没有完全弄懂,但他隐隐感觉到,殿下对百姓的仁义,似乎会不利于扬州的统治,也不利于恢复汉室的大业。
凌寒没有直接回答杨真,而是问道:“什么样的君王可以算作明君?百姓眼中的明君,与后世眼中的明君,是一回事吗?”
顿了顿,又道:“百姓为什么会渴望一位明君?”
杨真认真地想了想。
他觉得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就可以说出答案,却又觉得自己的答案并不足够准确。
于是道:“属下愚钝。”
凌寒道:“有句话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杨真听到这句话,当即就要开口反驳。
凌寒并没有给他反驳的机会,继续道:“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做到。”
杨真迟疑地点了点头。
“但是——”凌寒话锋一转:“百姓之所以渴望明君,是因为明君当朝时,在天子之下,勉强是可以说一句人人平等的。”
“无论多么位高权重的官员,都不敢肆意欺压百姓。因为一旦上达天听,官位再大也要付出代价。”
“若是这位明君,还可以足够好地克制自己。既不奢靡,也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那么百姓的日子就会非常好过。”
凌寒捧起茶盏,饮了一口,继续道:“若是遇上昏君,情况则恰好相反。”
“天子高高在上,丝毫不懂得民为水的道理。天子之下,会被分为无数等级,一层一层地往下盘剥。”
“最底层的普通百姓,自然苦不堪言。”
“当百姓活不下去,再也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这个时候就会拿起武器造反。”
“然后旧朝覆灭,新朝兴起,重新进入新的轮回。”
作者有话要说: 注:赋税与土地、皇权与豪族的关系要比本章里讲得复杂很多,想要解释清楚需要长篇大论,所以这里简化了,感兴趣的可自行查阅资料。
另外,主角的看法不代表作者观点,更不保证有道理,只是在本文特定条件下会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
第63章
在周瑜开始拜访扬州世家的同时,俘兵们热火朝天地开垦着九江城外的水田。
说是开垦,其实是带着皮手套,穿着特制的靴子,下水将所有的钉螺都给找出来,然后用火消灭。
若不是长沙王亲自下达的命令。
他们万万不能相信,这么小的钉螺,竟然就是夺取无数人性命的元凶。
“殿下。”桥蕤见长沙王到来,恭敬地行了个礼。
见长沙王如此重视,九江郡守桥蕤便毛遂自荐,担任了此次开垦水田的任务。
他禀报道:“这两日,士兵们抓出来上千只钉螺,已尽数烧掉了。不过,只怕这片水域里的钉螺还远远不止这些。”
凌寒微微颔首,问道:“可有士兵染病?”
“尚未有士兵表现出水疫的症状。”桥蕤顿了顿,道:“不过华佗神医今日一早巡视兵营的时候,给两名士兵灌了汤药,并交代他们不要再下水了,好好躺着休息。”
“本王知道了,辛苦你了。”
桥蕤忙道:“这是下官份内之事。”
凌寒又问:“华神医眼下在何处?”
于是桥蕤领他过去。
华佗正待在一座营帐内,带着两名少年挑选草药。
此时此刻,他们蹲在一片铺满地面的药草前,两名少年似乎是华佗新收的弟子。
桥蕤在背后咳嗽了一声,出声道:“殿下来了。”
华佗这才注意到来了人,起身行礼。
凌寒抬手:“先生不必多礼。”
“本王听闻先生今早给两位士兵灌了汤药,他们可是染上了血……染上了水疫?”
华佗颔首:“殿下说得不错。那两人的确染上了水疫,只是尚未到发病的时候。”
想在发病之前,鉴别出血吸虫病,那得用精密的现代仪器才能做到。
华佗却可以用肉眼判断出来,凌寒忙追问道:“发病前如何分辨出来?”
“旁人是瞧不出来的。”
华佗摇摇头:“若是行医多年的郎中,老夫或许能勉强教他们诊断。”
凌寒沉默了。
钉螺与血吸虫病,显然不是几天就可以解决的。
别的不说,钉螺从胎卵到长大,要接近一个月。也就是说,消灭这一片水域中所有钉螺之后,还要再等上一个月,将新长大的钉螺也消灭掉才行。
更别说之后还有其他的水田要处理。
他不可能将九江郡的郎中都调出来,否则城里的百姓生病了怎么办。
凌寒又问:“染上水疫的士兵,先生可能将他们治好?”
华佗答道:“若是尚未发病,喝了老夫的汤药,好好躺着休息几日,便会无事。若是已经发了病,老夫便不能保证一定治得好了。”
听到这话,凌寒顿时想故技重施,现在就令全体俘兵一起喝药了。
还未开口,华佗便不紧不慢道:“殿下。此次汤药中有一味草药比较难得,并非是可以用银钱买到的。药效在人的身体里并不能长期维持,下水却不是一日之功。殿下若是想像上回那样,还是趁早打消念头吧。”
但本朝的汉武大帝,任谁看来也是一位明君,可是汉武大帝似乎……好像说不上仁义吧?
杨真一直觉得,殿下怀有一颗仁义之心,这理所当然,十分正确。有利于收服民心,进而有利于恢复汉室。
可是今天听到周瑜先生的话,尽管没有完全弄懂,但他隐隐感觉到,殿下对百姓的仁义,似乎会不利于扬州的统治,也不利于恢复汉室的大业。
凌寒没有直接回答杨真,而是问道:“什么样的君王可以算作明君?百姓眼中的明君,与后世眼中的明君,是一回事吗?”
顿了顿,又道:“百姓为什么会渴望一位明君?”
杨真认真地想了想。
他觉得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就可以说出答案,却又觉得自己的答案并不足够准确。
于是道:“属下愚钝。”
凌寒道:“有句话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杨真听到这句话,当即就要开口反驳。
凌寒并没有给他反驳的机会,继续道:“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做到。”
杨真迟疑地点了点头。
“但是——”凌寒话锋一转:“百姓之所以渴望明君,是因为明君当朝时,在天子之下,勉强是可以说一句人人平等的。”
“无论多么位高权重的官员,都不敢肆意欺压百姓。因为一旦上达天听,官位再大也要付出代价。”
“若是这位明君,还可以足够好地克制自己。既不奢靡,也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那么百姓的日子就会非常好过。”
凌寒捧起茶盏,饮了一口,继续道:“若是遇上昏君,情况则恰好相反。”
“天子高高在上,丝毫不懂得民为水的道理。天子之下,会被分为无数等级,一层一层地往下盘剥。”
“最底层的普通百姓,自然苦不堪言。”
“当百姓活不下去,再也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这个时候就会拿起武器造反。”
“然后旧朝覆灭,新朝兴起,重新进入新的轮回。”
作者有话要说: 注:赋税与土地、皇权与豪族的关系要比本章里讲得复杂很多,想要解释清楚需要长篇大论,所以这里简化了,感兴趣的可自行查阅资料。
另外,主角的看法不代表作者观点,更不保证有道理,只是在本文特定条件下会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
第63章
在周瑜开始拜访扬州世家的同时,俘兵们热火朝天地开垦着九江城外的水田。
说是开垦,其实是带着皮手套,穿着特制的靴子,下水将所有的钉螺都给找出来,然后用火消灭。
若不是长沙王亲自下达的命令。
他们万万不能相信,这么小的钉螺,竟然就是夺取无数人性命的元凶。
“殿下。”桥蕤见长沙王到来,恭敬地行了个礼。
见长沙王如此重视,九江郡守桥蕤便毛遂自荐,担任了此次开垦水田的任务。
他禀报道:“这两日,士兵们抓出来上千只钉螺,已尽数烧掉了。不过,只怕这片水域里的钉螺还远远不止这些。”
凌寒微微颔首,问道:“可有士兵染病?”
“尚未有士兵表现出水疫的症状。”桥蕤顿了顿,道:“不过华佗神医今日一早巡视兵营的时候,给两名士兵灌了汤药,并交代他们不要再下水了,好好躺着休息。”
“本王知道了,辛苦你了。”
桥蕤忙道:“这是下官份内之事。”
凌寒又问:“华神医眼下在何处?”
于是桥蕤领他过去。
华佗正待在一座营帐内,带着两名少年挑选草药。
此时此刻,他们蹲在一片铺满地面的药草前,两名少年似乎是华佗新收的弟子。
桥蕤在背后咳嗽了一声,出声道:“殿下来了。”
华佗这才注意到来了人,起身行礼。
凌寒抬手:“先生不必多礼。”
“本王听闻先生今早给两位士兵灌了汤药,他们可是染上了血……染上了水疫?”
华佗颔首:“殿下说得不错。那两人的确染上了水疫,只是尚未到发病的时候。”
想在发病之前,鉴别出血吸虫病,那得用精密的现代仪器才能做到。
华佗却可以用肉眼判断出来,凌寒忙追问道:“发病前如何分辨出来?”
“旁人是瞧不出来的。”
华佗摇摇头:“若是行医多年的郎中,老夫或许能勉强教他们诊断。”
凌寒沉默了。
钉螺与血吸虫病,显然不是几天就可以解决的。
别的不说,钉螺从胎卵到长大,要接近一个月。也就是说,消灭这一片水域中所有钉螺之后,还要再等上一个月,将新长大的钉螺也消灭掉才行。
更别说之后还有其他的水田要处理。
他不可能将九江郡的郎中都调出来,否则城里的百姓生病了怎么办。
凌寒又问:“染上水疫的士兵,先生可能将他们治好?”
华佗答道:“若是尚未发病,喝了老夫的汤药,好好躺着休息几日,便会无事。若是已经发了病,老夫便不能保证一定治得好了。”
听到这话,凌寒顿时想故技重施,现在就令全体俘兵一起喝药了。
还未开口,华佗便不紧不慢道:“殿下。此次汤药中有一味草药比较难得,并非是可以用银钱买到的。药效在人的身体里并不能长期维持,下水却不是一日之功。殿下若是想像上回那样,还是趁早打消念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