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因为他们经常购买大明的“奢侈品”,国内已经有些反对的声音了。
但是如果大明也打算收购他们的东西就不一样了,大明国财大气粗,人口也多,手指缝里头稍微宽松一点他们就能有很大的赚头。
使者们面面相觑,露出了复杂的表情,他们明知道大明的皇帝之志不仅仅在此,使用的也是棍棒加甜枣之策,但是不得不说,这甜枣是真的好吃。
诱惑就摆在面前,这谁舍得吐出来,而且周围还有那么多邻居在呢,别人都不跳就自己蹦跶,岂不是很显眼?
仔细想想,大明的藩属国有那么多,还有好些个这次因为各种原因耽误的,自己也不算是最倒霉的……想到这一点瞬间就让人快乐了呢!
在一群表情复杂的使者之中,有三个露出欢天喜地之色的使者格外显眼。
这三人中两个均是出自琉球国。
琉球国和大明渊源很深,琉球国的国名都是洪武帝赐予的,其原名为流求,是洪武帝觉得此名不太吉利,给予了琉球二字,意为琉璃玉和珍珠球,从名字就能看出洪武帝对这块地方的喜爱。
琉球也没有辜负洪武帝的这份感情,从其自洪武五年与大明建交开始就极其仰慕大明的文化,几乎年年都要来大明朝贡。
不过洪武帝后来命令琉球无事三年一贡即可,这倒不是因为琉球像是隔壁日本一样借口上供来打秋风,而是因为琉球岛屿到大明有一定距离,而且琉球国多为小破渔船,小船重心不稳,容易被风浪打翻。
在海上,翻船之后不会有第二个结果。
可以说出使的使者是当真冒着生命危险得一波接着一波被派出来,而且为了预防使者折在半路,错过此次朝贡,琉球经常会派出两拨到三波的使者,这些人会沿路打听,如果有使者到了他们就装作是普通人,如果没听到使者的消息,才会自称使者。
这也是洪武帝后来才得知的,老朱那真是被这种教科书式的良善藩属国给深深感动到了。
投桃报李,洪武帝每次发下的赏赐中,琉球国得到的封赏也是数一数二的。
不过这两位使者高兴倒不仅仅是因为有通商的可能,而是因为洪武帝此次派遣使者对他们而言是个天大的机会。
别看琉球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屿,里头的势力却也颇为复杂,和处在南北朝时期的日本一样,琉球国如今也是割裂状态,如今的他们分裂成了三个国家,分别为山南、中山、山北国,其中中山国的势力最强。
此次的前来的琉球国使者是来自于山南国和中山国,他们本就打算联合起来对付山北国,现在洪武帝想要设立办事处,岂不是恰随了他们的意,只要将办事处设在中山国或者是山南国内,那么山北国就天然失去了优势。
因为同样原因高兴的还有日本国。
由于此前大明的使者到日本去了北朝的地盘上晃了一圈,又带着北朝的使者来到大明,南朝的日本皇室十分慌张,这次几乎是带着全家的家底以前所未有的恭敬姿态赶到了大明朝见。
他们打的主意和琉球两国一样,只要大明的使者在他们的治下建所,那么毫无疑问就是证实了他们为正统,同样的,大明的使者们也将成为他们的□□。
只要位置安排得好,到时候万一北朝的军队来进攻,他们就能将大明的使者推出去,看北朝敢动手吗。
不动手他们就能再苟一段时间,动手了他们也能立刻跑到大明的地盘请求明朝皇帝出兵。
无论怎么看都是双赢的结局,这两拨人简直是欢天喜地得将大明的使者接回国,比起他们而言,前往日本和琉球国的明使团队反而一脸的严肃和慎重。
不知道洪武帝是有心还是无意,这次被派遣到大明几个关系微妙之国的使者都是他大孙子的人,除了木白亲点的五名天官外,洪武帝还给他凑了几个为官名声极佳,但也涉入空印案的官员,凑足了十个人。
被派往日本的官员名为方克勤,曾任山东济宁知府。此人也是个神人。
方家向上三代均为儒生,可谓是诗书传家,方克勤年幼时好学端庄,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神童,后他曾参加过元朝的科举,以策论直言天下,说得考官心生顾忌不敢录取,后他便游走于四方,因其才学名扬天下。
洪武二年的时候,洪武帝在各地立郡县学,并下令各地郡县择选有才之士担任教授,方克勤便被聘为训导,冲着他名声前去念书的学者有百余人。
可惜没过几年,方克勤因为家中母亲年迈需要照顾,只能向上请辞,据说因为他的离去,那所学舍的学子全部离开了学舍。
这样的有才之士当官之后自然也官声极佳,其为官期间,济宁税收、田产、人口均成倍增长,只可惜后遇到奸人诬陷,遂辞官在家教书育人。
如果不是这次空印案大调查,这样的人才就要隐没在山野之间了。
顺带一提,此人有三个儿子,名曰孝闻、孝孺、孝友,三个少年郎受父亲和家风影响,都是有学之士,这次除了长子孝闻留在家中照顾老祖母和家眷,另外两个少年都决定跟着父亲远渡重洋。
可能是因为有这一家子做示范,这次离开大明的队伍中有不少这个年纪的年轻人,甚至有些人还特地去找了将要外派的官员,毛遂自荐表示自己也要跟着去。
但是如果大明也打算收购他们的东西就不一样了,大明国财大气粗,人口也多,手指缝里头稍微宽松一点他们就能有很大的赚头。
使者们面面相觑,露出了复杂的表情,他们明知道大明的皇帝之志不仅仅在此,使用的也是棍棒加甜枣之策,但是不得不说,这甜枣是真的好吃。
诱惑就摆在面前,这谁舍得吐出来,而且周围还有那么多邻居在呢,别人都不跳就自己蹦跶,岂不是很显眼?
仔细想想,大明的藩属国有那么多,还有好些个这次因为各种原因耽误的,自己也不算是最倒霉的……想到这一点瞬间就让人快乐了呢!
在一群表情复杂的使者之中,有三个露出欢天喜地之色的使者格外显眼。
这三人中两个均是出自琉球国。
琉球国和大明渊源很深,琉球国的国名都是洪武帝赐予的,其原名为流求,是洪武帝觉得此名不太吉利,给予了琉球二字,意为琉璃玉和珍珠球,从名字就能看出洪武帝对这块地方的喜爱。
琉球也没有辜负洪武帝的这份感情,从其自洪武五年与大明建交开始就极其仰慕大明的文化,几乎年年都要来大明朝贡。
不过洪武帝后来命令琉球无事三年一贡即可,这倒不是因为琉球像是隔壁日本一样借口上供来打秋风,而是因为琉球岛屿到大明有一定距离,而且琉球国多为小破渔船,小船重心不稳,容易被风浪打翻。
在海上,翻船之后不会有第二个结果。
可以说出使的使者是当真冒着生命危险得一波接着一波被派出来,而且为了预防使者折在半路,错过此次朝贡,琉球经常会派出两拨到三波的使者,这些人会沿路打听,如果有使者到了他们就装作是普通人,如果没听到使者的消息,才会自称使者。
这也是洪武帝后来才得知的,老朱那真是被这种教科书式的良善藩属国给深深感动到了。
投桃报李,洪武帝每次发下的赏赐中,琉球国得到的封赏也是数一数二的。
不过这两位使者高兴倒不仅仅是因为有通商的可能,而是因为洪武帝此次派遣使者对他们而言是个天大的机会。
别看琉球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屿,里头的势力却也颇为复杂,和处在南北朝时期的日本一样,琉球国如今也是割裂状态,如今的他们分裂成了三个国家,分别为山南、中山、山北国,其中中山国的势力最强。
此次的前来的琉球国使者是来自于山南国和中山国,他们本就打算联合起来对付山北国,现在洪武帝想要设立办事处,岂不是恰随了他们的意,只要将办事处设在中山国或者是山南国内,那么山北国就天然失去了优势。
因为同样原因高兴的还有日本国。
由于此前大明的使者到日本去了北朝的地盘上晃了一圈,又带着北朝的使者来到大明,南朝的日本皇室十分慌张,这次几乎是带着全家的家底以前所未有的恭敬姿态赶到了大明朝见。
他们打的主意和琉球两国一样,只要大明的使者在他们的治下建所,那么毫无疑问就是证实了他们为正统,同样的,大明的使者们也将成为他们的□□。
只要位置安排得好,到时候万一北朝的军队来进攻,他们就能将大明的使者推出去,看北朝敢动手吗。
不动手他们就能再苟一段时间,动手了他们也能立刻跑到大明的地盘请求明朝皇帝出兵。
无论怎么看都是双赢的结局,这两拨人简直是欢天喜地得将大明的使者接回国,比起他们而言,前往日本和琉球国的明使团队反而一脸的严肃和慎重。
不知道洪武帝是有心还是无意,这次被派遣到大明几个关系微妙之国的使者都是他大孙子的人,除了木白亲点的五名天官外,洪武帝还给他凑了几个为官名声极佳,但也涉入空印案的官员,凑足了十个人。
被派往日本的官员名为方克勤,曾任山东济宁知府。此人也是个神人。
方家向上三代均为儒生,可谓是诗书传家,方克勤年幼时好学端庄,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神童,后他曾参加过元朝的科举,以策论直言天下,说得考官心生顾忌不敢录取,后他便游走于四方,因其才学名扬天下。
洪武二年的时候,洪武帝在各地立郡县学,并下令各地郡县择选有才之士担任教授,方克勤便被聘为训导,冲着他名声前去念书的学者有百余人。
可惜没过几年,方克勤因为家中母亲年迈需要照顾,只能向上请辞,据说因为他的离去,那所学舍的学子全部离开了学舍。
这样的有才之士当官之后自然也官声极佳,其为官期间,济宁税收、田产、人口均成倍增长,只可惜后遇到奸人诬陷,遂辞官在家教书育人。
如果不是这次空印案大调查,这样的人才就要隐没在山野之间了。
顺带一提,此人有三个儿子,名曰孝闻、孝孺、孝友,三个少年郎受父亲和家风影响,都是有学之士,这次除了长子孝闻留在家中照顾老祖母和家眷,另外两个少年都决定跟着父亲远渡重洋。
可能是因为有这一家子做示范,这次离开大明的队伍中有不少这个年纪的年轻人,甚至有些人还特地去找了将要外派的官员,毛遂自荐表示自己也要跟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