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日本再有倭寇闹腾,大明就能直接派使者和“睦邻友好”的队伍去日本敲门,相信只要敲门的次数足够多,哪怕孩子再熊,家长也能管好小孩。
而更妙的是,从海参崴到大明必定要穿越日本和朝鲜的交界处,并且途经日本所有的西岸港口。
到时候就算老父亲不愿意和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他也相信民间商人的战斗力。只要有商船途径,就一定会有走私生意发生。
而只要走私的人足够多,大明和外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就能从如今诡异的“朝贡式”重新走向“市场定价”。
毕竟日本有的东西高丽基本都有,反之亦然,两个国家能够供给差不多的贸易物品的情况下,自然是便宜了作为采购方的大明。
而民间价格定下之后,他爷爷再傻也会发现自己这个冤大头当得有多冤。
但这一计划中有一个比较麻烦的点在于——这几个煤矿都有伴生铁矿。
铁和煤在一起,再加上工匠,在如今的时代就等于武器制造业,这地方如果是大明下辖还好,偏偏是在别人的地盘。
就算大明将地盘打下来之后再发展,也难保不会被残元势力想法子抢夺了去。
中原民族遏制游牧民族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铁器,一旦对方自己可以冶铁,以后的斗争难度必然上升十个百分点不止。
具体的例子参见宋朝,若非两宋丢失了产铁区,哪怕失了天堑也不至于被打成那个样子。当时,有了铁矿的辽人那是将铠甲武装到了脚丫子,靠人力根本无法破防。虽然后来宋人研究出了床弩之类破防神器,但床弩的使用和建造都极为容易,根本无法大面积普及。
嗯……但是还是好想要煤矿哦。
木白搓了搓下巴,又在床上打了两个滚,发现自己实在难以决策,于是他干脆起身,抽纸出来给亲爱的爷爷写了一封信。
遇事不决,召唤爷爷。
为什么不写给爹?嗨,这个问题给老父亲看了他也为难啊。至于爷爷的决定会不会坑爹,呃,这和他有什么关系?他只是一个想要很多地盘和矿产的小孙孙啊。
小孙孙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至于为什么不去从山西调煤,这还用问吗?别人地盘有而且能用钱买到的东西,为啥要用自己的?资源当然是在自家地下才是最安全的啦!
作者有话要说:海参崴,想到这个港口就心痛,这个港口本来是中国的,在北京条约里割让给了俄罗斯,这个地方如果还是华夏的当年我们的发展估计可以提速好多个百分点,海运比陆运的限制条件可少太多了,而且这个港直插日韩,是绝对的战略要地。
如果东三省能多一个海港,发展速度那是不用提的。
第102章
七月,深受季风影响的华夏大地迎来了一波大考。
在南方哗哗下雨的时候,北方人蹲在干裂的地里头唉声叹气,不多久,北方哗哗下雨的时候又换成南方人发愁叹气了。
但无论谁叹气,他们叹的气都没有应天府的大明官员们多。
不得不说一句,在朱元璋手底下能保住乌纱帽的,基本都是人才中的人才。洪武帝这人看人眼光奇准无比,被他点过名的人在后世一个个都成了栋梁之才。
在历史上,朱棣手下的能人异士不少都是在洪武朝就已经冒头,被朱元璋安插在国家各处进行实干培育的。
可惜洪武帝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当年插在各处的小甜菜们并没有被自己选中的王位继承人所用,反倒被移栽到了造孙子反的儿子田中。
这些人一部分帮着永乐帝掀翻了孙子,一部分则是顺应了帝位的更迭,成为了永乐朝的股肱之臣。虽然其中也有不少刚正不阿之人,因不愿意给朱棣当官而付出了生命代价,但比起前者来说人数还是少了不少。
总之,洪武年活下来的官员有多好用,在培育人才上差了老爹不止一截的永乐帝可亲自现身说法。
不过现在,这些官员大多还在苦熬之中。
“谢天谢地,幸好今年开了科举,咱这多了些人,否则我家娘子现在应该已经为我送葬了吧……”宛若幽魂一般的户部小吏瘫在椅子上喃喃自语着,他抱着已经磨出包浆的算盘,半个灵魂已经飞在了空中,还有半个要吐不吐。
整个人距离殉职还有一口气。
“是啊,每年这个时候都得有几个躺着出去,今年真是不错啊。”另一个小吏应道,他比前一个小吏稍稍精神一点,此刻还能拖着脚在室内挪动。
见到同僚那生不如死的模样,这位小吏连挪过去的力气都不想出,只是站在原地鞭策道:“继续干,不要停,你现在停下会有更多文件堆存下来的!”
“不,让在下歇息一下吧,我想要做一个没有筹算的梦!”第一个小吏发出哀嚎,“如果我有罪,那就让《大明律》来处罚我,而不是让我每年都要过一个永远算不完账的夏天!”
“失礼了。”就像是回应他的话一般,门口传来一阵清脆的扣门声,抱着一叠文书的青年走了进来,“诸位,这是河南各州县送来的水、旱患定损报文,共计十四份,请二位签收一下。”
第一个小吏将头默默埋了回去,并且发出了悲惨的呜咽声。另一个小吏见状忙走了两步,挡在了同僚面前,试图拯救本部的颜面,但他挡得住一个挡不住全部。
而更妙的是,从海参崴到大明必定要穿越日本和朝鲜的交界处,并且途经日本所有的西岸港口。
到时候就算老父亲不愿意和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他也相信民间商人的战斗力。只要有商船途径,就一定会有走私生意发生。
而只要走私的人足够多,大明和外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就能从如今诡异的“朝贡式”重新走向“市场定价”。
毕竟日本有的东西高丽基本都有,反之亦然,两个国家能够供给差不多的贸易物品的情况下,自然是便宜了作为采购方的大明。
而民间价格定下之后,他爷爷再傻也会发现自己这个冤大头当得有多冤。
但这一计划中有一个比较麻烦的点在于——这几个煤矿都有伴生铁矿。
铁和煤在一起,再加上工匠,在如今的时代就等于武器制造业,这地方如果是大明下辖还好,偏偏是在别人的地盘。
就算大明将地盘打下来之后再发展,也难保不会被残元势力想法子抢夺了去。
中原民族遏制游牧民族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铁器,一旦对方自己可以冶铁,以后的斗争难度必然上升十个百分点不止。
具体的例子参见宋朝,若非两宋丢失了产铁区,哪怕失了天堑也不至于被打成那个样子。当时,有了铁矿的辽人那是将铠甲武装到了脚丫子,靠人力根本无法破防。虽然后来宋人研究出了床弩之类破防神器,但床弩的使用和建造都极为容易,根本无法大面积普及。
嗯……但是还是好想要煤矿哦。
木白搓了搓下巴,又在床上打了两个滚,发现自己实在难以决策,于是他干脆起身,抽纸出来给亲爱的爷爷写了一封信。
遇事不决,召唤爷爷。
为什么不写给爹?嗨,这个问题给老父亲看了他也为难啊。至于爷爷的决定会不会坑爹,呃,这和他有什么关系?他只是一个想要很多地盘和矿产的小孙孙啊。
小孙孙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至于为什么不去从山西调煤,这还用问吗?别人地盘有而且能用钱买到的东西,为啥要用自己的?资源当然是在自家地下才是最安全的啦!
作者有话要说:海参崴,想到这个港口就心痛,这个港口本来是中国的,在北京条约里割让给了俄罗斯,这个地方如果还是华夏的当年我们的发展估计可以提速好多个百分点,海运比陆运的限制条件可少太多了,而且这个港直插日韩,是绝对的战略要地。
如果东三省能多一个海港,发展速度那是不用提的。
第102章
七月,深受季风影响的华夏大地迎来了一波大考。
在南方哗哗下雨的时候,北方人蹲在干裂的地里头唉声叹气,不多久,北方哗哗下雨的时候又换成南方人发愁叹气了。
但无论谁叹气,他们叹的气都没有应天府的大明官员们多。
不得不说一句,在朱元璋手底下能保住乌纱帽的,基本都是人才中的人才。洪武帝这人看人眼光奇准无比,被他点过名的人在后世一个个都成了栋梁之才。
在历史上,朱棣手下的能人异士不少都是在洪武朝就已经冒头,被朱元璋安插在国家各处进行实干培育的。
可惜洪武帝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当年插在各处的小甜菜们并没有被自己选中的王位继承人所用,反倒被移栽到了造孙子反的儿子田中。
这些人一部分帮着永乐帝掀翻了孙子,一部分则是顺应了帝位的更迭,成为了永乐朝的股肱之臣。虽然其中也有不少刚正不阿之人,因不愿意给朱棣当官而付出了生命代价,但比起前者来说人数还是少了不少。
总之,洪武年活下来的官员有多好用,在培育人才上差了老爹不止一截的永乐帝可亲自现身说法。
不过现在,这些官员大多还在苦熬之中。
“谢天谢地,幸好今年开了科举,咱这多了些人,否则我家娘子现在应该已经为我送葬了吧……”宛若幽魂一般的户部小吏瘫在椅子上喃喃自语着,他抱着已经磨出包浆的算盘,半个灵魂已经飞在了空中,还有半个要吐不吐。
整个人距离殉职还有一口气。
“是啊,每年这个时候都得有几个躺着出去,今年真是不错啊。”另一个小吏应道,他比前一个小吏稍稍精神一点,此刻还能拖着脚在室内挪动。
见到同僚那生不如死的模样,这位小吏连挪过去的力气都不想出,只是站在原地鞭策道:“继续干,不要停,你现在停下会有更多文件堆存下来的!”
“不,让在下歇息一下吧,我想要做一个没有筹算的梦!”第一个小吏发出哀嚎,“如果我有罪,那就让《大明律》来处罚我,而不是让我每年都要过一个永远算不完账的夏天!”
“失礼了。”就像是回应他的话一般,门口传来一阵清脆的扣门声,抱着一叠文书的青年走了进来,“诸位,这是河南各州县送来的水、旱患定损报文,共计十四份,请二位签收一下。”
第一个小吏将头默默埋了回去,并且发出了悲惨的呜咽声。另一个小吏见状忙走了两步,挡在了同僚面前,试图拯救本部的颜面,但他挡得住一个挡不住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