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页
“《元史》记载:‘孔思晦,孔子五十四世孙也。资质端重,而性简默,童时,读书识大义。及长,授业于导江张,讲求义理,于词章之习,薄而弗为。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而为学未尝懈,远近争聘为子弟师……”
这不像是嫡长孙的待遇。天下的人也不是瞎子。有不少传言,说孔思晦压根就不是孔元孝的嫡长孙,是蒙古人用自己的孩子,代替孔家子弟,世袭衍圣公。”
!!!
所有鬼鬼一起看明□□。明太~祖只苦哈哈地表示:“我能怎么办?我也不知道真实情况,真实情况也不重要。”
鬼鬼们同意——天下需要一个孔家,真实情况没人在意。
大明皇帝朱载垣也同意:“不管血脉如何,做了衍圣公就是孔家的衍圣公。孔融不投降曹操,去世。孔家的人认清,要活下去,就不能管谁做皇帝。
孔端友之后,孔家人又明白一个道理,孔家天下第一家,不管皇家是哪个民族华夏不华夏的,绝对不南下,磕头、享受。”
皇上对章怀秀魂魄里的记忆非常清楚,大明兴亡覆灭,和孔家有关系吗?明清交接,衍圣公孔衍植立刻向顺治皇帝发贺信,崇祯的尸体还没凉透呢!就这么急着更换门庭?
当然,皇上并不认为,这有错儿。皇上给予客观评价:“人为了更好地生存,这样做,没错儿。华夏的世家大族们一直都是,宋朝来了就跟着宋朝混,金人来了跟着金人混,蒙古人来了跟着蒙古人混,大明来了,跟着大明混……”
华夏两千年来的皇帝们,都说不出来话。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家。大明太~祖艰难地吐出来一句话:“朱载垣,天下人,父传子、子传孙,一家一族,都是这样。”
皇上小胖脸一肃:“朱载垣只做自己开心的事情。”
!!!
大明太~祖已经躺平,只求他莫要真捅破天:“大明亡了,就亡了。既然你们一代代皇帝当的,都不开心,那就不做了。可是朱载垣,你长大,要成亲生子!”
大明太~祖说到最后,已经鬼眼发红。
奈何朱载垣正杀心重的时候,叛逆的性子上来:“我想,我就娶。我不想,我就不娶。我爷爷娶了奶奶,一辈子软耳朵。我爹娶了我娘,一辈子不喜欢。我就不娶。”
还右手一伸,手指头扒开眼睛,吐舌头,冲大明太~祖做小鬼脸。
气得大明太~祖朱元璋恨不得立即魂飞魄散。
可是这气死人的子孙,一把握住红石头,就是不给他魂飞魄散。大明太~祖气得鬼影子直抖,鬼鬼们赶紧安抚他。
“老朱,朱载垣小孩子那,你气什么?”
“老朱,朱载垣说得对,你这大明礼教这么严格,那四十多个女子还能活命吗?不管那孔家血统如何,反正这孔家,不能再继续捧着了。”
宋太~祖踹一脚宋仁宗:“老朱你看,老赵家不争气的子孙,大臣说什么都答应,封什么衍圣公。”
唐高祖踹一脚唐玄宗:“老朱你看,老李家不争气的子孙,晚年昏庸无用,册封什么文宣公,人家孔家门人根本不认,还嫌弃是谥号。”
汉太~祖踹一脚汉武帝:“老朱你看,老刘家不争气的子孙,杀了自己的太子,虎毒不食子那。嫌弃老庄不好,没有百年老庄的无为而治,他拿什么打匈奴?”
明太~祖伤心啊,真伤心了。
子孙都是债,他这是几辈子的债?
大队人马安安静静地赶回龙舟,那是真安静,人的呼吸屏住,风儿不吹,鸟雀都不飞。
曲阜城里,临时被抓壮丁的礼仪官,被迫代替皇上完成祭孔大典,吓得腿都站不直。
地方官和孔家人赶紧的,迎接帝王亲临的规制全部取消,五千头猪改成二千头,五千头羊改成二千头……衍圣公六神无主,问曲阜知府:“剩下的祭品?”
御制的布匹地毯等等,可以收起来。可祭品要是扔掉,那绝对是一个事儿——浪费。知府也知道这关键时刻不能出错:“我去请示礼仪官,看能不能发下去给农户。”
礼仪官也怕,抖着胆子答应:“大热的天不能存放,赶紧的发下去。就说皇上仁慈爱民,勤俭节约。”阿弥陀佛,皇上大度,不在意这些小事,“宴席等等,多出来的米面饭菜,都发下去。千万不要扔掉。”
“知道,知道。”知府赶紧下去安排。孔庙前不知情的老百姓,大为遗憾皇上有急事不能来,还是开始祭祀流程。
乐、歌、舞、礼,紧紧围绕“礼”而进行,“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儒家思想文化,阐释孔子学说中的“礼”,“仁者爱人”、“以礼立人”……
驿馆休息的时候,文臣们·儒家弟子都说,这是艺术表达亲和力、精神凝聚力、感染力……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大同社会,凝聚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皇上还好脾气地点头同意。
皇上在路上的时候,和唐伯虎聊起来《通志·氏族略》。
“老师,《通志·氏族略》记载,弘农杨氏,春秋羊舌氏后裔。晋以后,世家受到压制,弘农杨家的辖境逐渐缩小,但也陕西华山到河南三门峡一线,都是。西汉杨震号称‘关西孔子’一门‘四世三公’。
还说,隋朝隋文帝杨坚,武则天之母、唐玄宗杨贵妃、诗人杨万里、大宋杨家将……都出自这个杨家。”
这不像是嫡长孙的待遇。天下的人也不是瞎子。有不少传言,说孔思晦压根就不是孔元孝的嫡长孙,是蒙古人用自己的孩子,代替孔家子弟,世袭衍圣公。”
!!!
所有鬼鬼一起看明□□。明太~祖只苦哈哈地表示:“我能怎么办?我也不知道真实情况,真实情况也不重要。”
鬼鬼们同意——天下需要一个孔家,真实情况没人在意。
大明皇帝朱载垣也同意:“不管血脉如何,做了衍圣公就是孔家的衍圣公。孔融不投降曹操,去世。孔家的人认清,要活下去,就不能管谁做皇帝。
孔端友之后,孔家人又明白一个道理,孔家天下第一家,不管皇家是哪个民族华夏不华夏的,绝对不南下,磕头、享受。”
皇上对章怀秀魂魄里的记忆非常清楚,大明兴亡覆灭,和孔家有关系吗?明清交接,衍圣公孔衍植立刻向顺治皇帝发贺信,崇祯的尸体还没凉透呢!就这么急着更换门庭?
当然,皇上并不认为,这有错儿。皇上给予客观评价:“人为了更好地生存,这样做,没错儿。华夏的世家大族们一直都是,宋朝来了就跟着宋朝混,金人来了跟着金人混,蒙古人来了跟着蒙古人混,大明来了,跟着大明混……”
华夏两千年来的皇帝们,都说不出来话。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家。大明太~祖艰难地吐出来一句话:“朱载垣,天下人,父传子、子传孙,一家一族,都是这样。”
皇上小胖脸一肃:“朱载垣只做自己开心的事情。”
!!!
大明太~祖已经躺平,只求他莫要真捅破天:“大明亡了,就亡了。既然你们一代代皇帝当的,都不开心,那就不做了。可是朱载垣,你长大,要成亲生子!”
大明太~祖说到最后,已经鬼眼发红。
奈何朱载垣正杀心重的时候,叛逆的性子上来:“我想,我就娶。我不想,我就不娶。我爷爷娶了奶奶,一辈子软耳朵。我爹娶了我娘,一辈子不喜欢。我就不娶。”
还右手一伸,手指头扒开眼睛,吐舌头,冲大明太~祖做小鬼脸。
气得大明太~祖朱元璋恨不得立即魂飞魄散。
可是这气死人的子孙,一把握住红石头,就是不给他魂飞魄散。大明太~祖气得鬼影子直抖,鬼鬼们赶紧安抚他。
“老朱,朱载垣小孩子那,你气什么?”
“老朱,朱载垣说得对,你这大明礼教这么严格,那四十多个女子还能活命吗?不管那孔家血统如何,反正这孔家,不能再继续捧着了。”
宋太~祖踹一脚宋仁宗:“老朱你看,老赵家不争气的子孙,大臣说什么都答应,封什么衍圣公。”
唐高祖踹一脚唐玄宗:“老朱你看,老李家不争气的子孙,晚年昏庸无用,册封什么文宣公,人家孔家门人根本不认,还嫌弃是谥号。”
汉太~祖踹一脚汉武帝:“老朱你看,老刘家不争气的子孙,杀了自己的太子,虎毒不食子那。嫌弃老庄不好,没有百年老庄的无为而治,他拿什么打匈奴?”
明太~祖伤心啊,真伤心了。
子孙都是债,他这是几辈子的债?
大队人马安安静静地赶回龙舟,那是真安静,人的呼吸屏住,风儿不吹,鸟雀都不飞。
曲阜城里,临时被抓壮丁的礼仪官,被迫代替皇上完成祭孔大典,吓得腿都站不直。
地方官和孔家人赶紧的,迎接帝王亲临的规制全部取消,五千头猪改成二千头,五千头羊改成二千头……衍圣公六神无主,问曲阜知府:“剩下的祭品?”
御制的布匹地毯等等,可以收起来。可祭品要是扔掉,那绝对是一个事儿——浪费。知府也知道这关键时刻不能出错:“我去请示礼仪官,看能不能发下去给农户。”
礼仪官也怕,抖着胆子答应:“大热的天不能存放,赶紧的发下去。就说皇上仁慈爱民,勤俭节约。”阿弥陀佛,皇上大度,不在意这些小事,“宴席等等,多出来的米面饭菜,都发下去。千万不要扔掉。”
“知道,知道。”知府赶紧下去安排。孔庙前不知情的老百姓,大为遗憾皇上有急事不能来,还是开始祭祀流程。
乐、歌、舞、礼,紧紧围绕“礼”而进行,“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儒家思想文化,阐释孔子学说中的“礼”,“仁者爱人”、“以礼立人”……
驿馆休息的时候,文臣们·儒家弟子都说,这是艺术表达亲和力、精神凝聚力、感染力……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大同社会,凝聚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皇上还好脾气地点头同意。
皇上在路上的时候,和唐伯虎聊起来《通志·氏族略》。
“老师,《通志·氏族略》记载,弘农杨氏,春秋羊舌氏后裔。晋以后,世家受到压制,弘农杨家的辖境逐渐缩小,但也陕西华山到河南三门峡一线,都是。西汉杨震号称‘关西孔子’一门‘四世三公’。
还说,隋朝隋文帝杨坚,武则天之母、唐玄宗杨贵妃、诗人杨万里、大宋杨家将……都出自这个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