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他很清醒,他也很明白。
事实证明,他的做法非常正确,装的非常好,非常听话懂“礼”。
他进了宫,做了皇帝,一场“大礼仪之辩”除去倚老卖老的一帮子老臣,提拔亲信,手握皇权,即使沉迷炼丹四十年,天下的事情也逃不过他的眼睛,他是真正的“金口玉言,说一不二”。
人都说,他的权谋手段,通了天。
人也都说,没有人当他是皇帝。
人都觉得,他与大臣相斗时的强横本领却在对付蒙古,倭寇、一个小宫女时失败,都觉得他无能又可怕,都对着他,端着一副对待“窝里横”那种人的鄙视,一种让人感觉到侮辱的尊重。
他做了四十多年皇帝,杀了那么多人,也无法消除他的这种恨。
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修仙炼丹,他的陵墓规制和永乐大帝朱棣一样,他要告诉天下人,他成功地告诉天下人他的皇位来自太~祖皇帝,他死而复生,可他还是恨的。
“当然,现在还是要利用他们的。”兴王朱厚熜一个冷笑,端起凉透的茶盏用一口茶,茶汤清冽,却少了那份北京玉泉山水才有的甘甜,也不是用惯的蒙顶甘露的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还是要先做皇帝啊。”他笑了,这次是真正的笑,志满意得,帝王权谋。
还是北京城的龙椅舒服啊。
北京城,七月流火的日子里,奶娃娃皇帝屁股挨着龙椅就嫌硬,文武百官,老百姓都烤化在太阳底下。
日落时分,炊烟袅袅,鸡鸣狗吠、几条大街上的行人脚步匆匆又期待。城西,一个门头普通的二进四合院,大门紧闭,角门不开。蝉鸣声声,却又安静的能听到所有人的脚步声。
正堂里,面白无须、面堂忠厚的东厂大太监江斌,胖胖的肚子费力地端身正坐,一身亮红的缂丝飞鱼服翘着优雅的兰花指,品一口茶。
“端王朱荣氵戒?他也有胆子谋害皇上?再查。”
年轻的厂卫胆气一寒,麻利地跪下:“属下遵命。”
“……这新出来的蒙顶甘露,就是好~~好茶好茶。”
年轻的厂卫立即表功,表情谄媚却又真诚,似乎他一个呼吸都是发自灵魂来自内心深处的忠诚孝顺。
“干爹喜欢就好。据说,这蒙顶甘露在总结“玉叶长春”和宣和“万春银叶”两种茶炒制经验的基础上研制,质量超过唐、宋代的名茶‘蒙顶石花’。儿子机缘巧合得到二两,孝敬干爹。”
江斌嘴角微微一挑,琢磨着如今事情多,需要的人手多,锦衣卫东厂西厂需要的银子越发多——关键,皇上转眼两岁了,慢慢的需要用银子的时候多了。
“出海的贸易,今年多加五条船。那日本朝鲜来的朝贡,朝廷不收税,你们心里有数。”
“儿子明白。那朝贡船来我们大明赚银子,儿子保证大明不光有面子,还有里子。那什么,干爹,那西洋人对我们的货物,尤其这茶叶,那都是抢着要,我们为什么不加十条船?”
“加那么多船,运那么多货物过去西洋,那货物,还值钱吗?”
“干爹的意思是……”
“大明要在西洋做生意,不能做那聋子瞎子,顺便派一些小崽子,去西洋吧。”
江斌斜看干儿子一样,声音里露出一丝丝欢喜,算是鼓励。
“这蒙顶甘露,继承两种名茶炒制方法的优点,又加以改进提高,很好。干爹听说,现在民间人做茶,都开始用炒制法,代替熏制法,炒制法好,更干,好保存。等明儿干爹禀告皇上,以后的贡茶,都用炒制之法。”
“干爹英明。儿子谢干爹提拔。”干儿子五体投地的感谢,江斌又笑,这次是带着一丝丝冷气:“你用心做事,干爹都看在眼里。”
“谢干爹。干爹,儿子要有二心,天打雷劈五脏都烂。”
“嗯。皇上还不能用茶,太皇太后喜欢六安茶,皇太后喜欢黄山松萝……明儿,送一两蒙顶甘露给杨阁老。”
“儿子遵命。”
“父子两个”谈论新出来的蒙顶甘露,很有一番其乐融融。蒙顶甘露其茶碧绿,形入蚕钩,外形紧卷多毫,嫩绿色润,泡出来后,香气馥郁,芬芳鲜嫩;汤色碧清微黄,清澈明亮;叶底嫩芽秀丽、匀整……
真真的色香味形俱全,香馨高爽,味醇甘鲜,好茶,好茶。
城东,宽敞的官邸大街上,一个门上挂着“杨府”匾额的高大门楣口,两个小厮眉清目秀,挺拔而立、目不斜视;书房里,杨阁老和长子杨慎说话,面带忧虑,眼睛里甚至有一丝丝杀气。
“为父一直以为,兴王是一个‘文雅’人,和他的父亲一样……”杨阁老因为朝廷一直查不到兴王的“错处”,越发的怀疑和猜忌,“这人啊,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贪、嗔、痴……什么都没有,那还是人吗?”
杨慎闻言,面带犹豫,语气似乎是安慰父亲,也是安慰自己的不确定:“父亲,兴王才十七岁。”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人,能有多大的心机?杨阁老听明白长子的话,看长子一眼,冷笑:“你也是自负聪明,自幼才气过人。你的十七岁,是什么模样?”
顿了顿,眼里一暗,脸上露出风雨欲来的凝重:“朝廷在前两年,还能查到一些有关于兴王年少轻狂的痕迹……可是,这一年来,兴王的表现,比为父还要老成持重,你觉得,正常?”
事实证明,他的做法非常正确,装的非常好,非常听话懂“礼”。
他进了宫,做了皇帝,一场“大礼仪之辩”除去倚老卖老的一帮子老臣,提拔亲信,手握皇权,即使沉迷炼丹四十年,天下的事情也逃不过他的眼睛,他是真正的“金口玉言,说一不二”。
人都说,他的权谋手段,通了天。
人也都说,没有人当他是皇帝。
人都觉得,他与大臣相斗时的强横本领却在对付蒙古,倭寇、一个小宫女时失败,都觉得他无能又可怕,都对着他,端着一副对待“窝里横”那种人的鄙视,一种让人感觉到侮辱的尊重。
他做了四十多年皇帝,杀了那么多人,也无法消除他的这种恨。
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修仙炼丹,他的陵墓规制和永乐大帝朱棣一样,他要告诉天下人,他成功地告诉天下人他的皇位来自太~祖皇帝,他死而复生,可他还是恨的。
“当然,现在还是要利用他们的。”兴王朱厚熜一个冷笑,端起凉透的茶盏用一口茶,茶汤清冽,却少了那份北京玉泉山水才有的甘甜,也不是用惯的蒙顶甘露的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还是要先做皇帝啊。”他笑了,这次是真正的笑,志满意得,帝王权谋。
还是北京城的龙椅舒服啊。
北京城,七月流火的日子里,奶娃娃皇帝屁股挨着龙椅就嫌硬,文武百官,老百姓都烤化在太阳底下。
日落时分,炊烟袅袅,鸡鸣狗吠、几条大街上的行人脚步匆匆又期待。城西,一个门头普通的二进四合院,大门紧闭,角门不开。蝉鸣声声,却又安静的能听到所有人的脚步声。
正堂里,面白无须、面堂忠厚的东厂大太监江斌,胖胖的肚子费力地端身正坐,一身亮红的缂丝飞鱼服翘着优雅的兰花指,品一口茶。
“端王朱荣氵戒?他也有胆子谋害皇上?再查。”
年轻的厂卫胆气一寒,麻利地跪下:“属下遵命。”
“……这新出来的蒙顶甘露,就是好~~好茶好茶。”
年轻的厂卫立即表功,表情谄媚却又真诚,似乎他一个呼吸都是发自灵魂来自内心深处的忠诚孝顺。
“干爹喜欢就好。据说,这蒙顶甘露在总结“玉叶长春”和宣和“万春银叶”两种茶炒制经验的基础上研制,质量超过唐、宋代的名茶‘蒙顶石花’。儿子机缘巧合得到二两,孝敬干爹。”
江斌嘴角微微一挑,琢磨着如今事情多,需要的人手多,锦衣卫东厂西厂需要的银子越发多——关键,皇上转眼两岁了,慢慢的需要用银子的时候多了。
“出海的贸易,今年多加五条船。那日本朝鲜来的朝贡,朝廷不收税,你们心里有数。”
“儿子明白。那朝贡船来我们大明赚银子,儿子保证大明不光有面子,还有里子。那什么,干爹,那西洋人对我们的货物,尤其这茶叶,那都是抢着要,我们为什么不加十条船?”
“加那么多船,运那么多货物过去西洋,那货物,还值钱吗?”
“干爹的意思是……”
“大明要在西洋做生意,不能做那聋子瞎子,顺便派一些小崽子,去西洋吧。”
江斌斜看干儿子一样,声音里露出一丝丝欢喜,算是鼓励。
“这蒙顶甘露,继承两种名茶炒制方法的优点,又加以改进提高,很好。干爹听说,现在民间人做茶,都开始用炒制法,代替熏制法,炒制法好,更干,好保存。等明儿干爹禀告皇上,以后的贡茶,都用炒制之法。”
“干爹英明。儿子谢干爹提拔。”干儿子五体投地的感谢,江斌又笑,这次是带着一丝丝冷气:“你用心做事,干爹都看在眼里。”
“谢干爹。干爹,儿子要有二心,天打雷劈五脏都烂。”
“嗯。皇上还不能用茶,太皇太后喜欢六安茶,皇太后喜欢黄山松萝……明儿,送一两蒙顶甘露给杨阁老。”
“儿子遵命。”
“父子两个”谈论新出来的蒙顶甘露,很有一番其乐融融。蒙顶甘露其茶碧绿,形入蚕钩,外形紧卷多毫,嫩绿色润,泡出来后,香气馥郁,芬芳鲜嫩;汤色碧清微黄,清澈明亮;叶底嫩芽秀丽、匀整……
真真的色香味形俱全,香馨高爽,味醇甘鲜,好茶,好茶。
城东,宽敞的官邸大街上,一个门上挂着“杨府”匾额的高大门楣口,两个小厮眉清目秀,挺拔而立、目不斜视;书房里,杨阁老和长子杨慎说话,面带忧虑,眼睛里甚至有一丝丝杀气。
“为父一直以为,兴王是一个‘文雅’人,和他的父亲一样……”杨阁老因为朝廷一直查不到兴王的“错处”,越发的怀疑和猜忌,“这人啊,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贪、嗔、痴……什么都没有,那还是人吗?”
杨慎闻言,面带犹豫,语气似乎是安慰父亲,也是安慰自己的不确定:“父亲,兴王才十七岁。”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人,能有多大的心机?杨阁老听明白长子的话,看长子一眼,冷笑:“你也是自负聪明,自幼才气过人。你的十七岁,是什么模样?”
顿了顿,眼里一暗,脸上露出风雨欲来的凝重:“朝廷在前两年,还能查到一些有关于兴王年少轻狂的痕迹……可是,这一年来,兴王的表现,比为父还要老成持重,你觉得,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