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枫在后面提着篮子也跟了出去。
出到外面,赵如熙呼吸了好几口空气,这才感觉舒服些。
她问钱多多:“前面所有人家都一样吗?”
钱多多点头道:“都差不多。”
“李婆家有几口人?”
“四口人。”钱多多道,“她儿子死了,还剩了儿媳妇和一个十三岁的孙子、一个七岁的孙女。三人都下田去了。”
赵如熙先吩咐青枫:“你不必再跟着我,和马胜去刚才那地方采些花木和野草,我一会儿要插到竹篮里。”
有吴宗陪着,青枫和马胜对她的安全倒也放心,答应着离开了。
赵如熙这才看向钱多多:“去你家看看。”
钱多多作为庄头,住的地方应该是全村最好的了。从他家的情况,与李婆的对比,应该就能看出庄仆的生活如何。
“是。”钱多多倒没有虚心的表现,带着赵如熙和吴宗朝前走。
走了没多久,他就指着一个屋子道:“这就是小人的家了。”
他家也是泥巴墙。赵如熙走进去,看到无论是阴暗程度还是潮湿程度,都跟李婆家差不多。只是他家面积大一点。
第262章 创造更大效益
屋里的家具除了床更大一些、扎实一些,还多了两个木头箱子和一些矮凳,吃饭的家伙也多了一个陶罐,几个粗陶碗。
钱多多主动道:“我儿子都大了,分家了,他们都另起了屋子。大儿子孩子多,他两个儿子就过来跟我们住。”
赵如熙点点头,钻出屋子,望着这低矮潮湿的屋子道:“为什么要建这样的屋子呢?”
“泥巴墙,只能建成这样。再高再宽就容易塌。”
赵如熙心里还有很多疑问,不过她不是土著,对这时代农村的了解也仅限于小榕村。有些话她不好问钱多多,得等向吴宗和朱氏了解情况后再做定夺。
她看了看远处。四周都是田野,地势也较为平整,种了稻谷的水田阡陌纵横,可以看见零星有人在田里忙活。
“现在在除草。”钱多多主动解释,“过一阵子,稻谷就可以收割了。”
赵如熙便知道,这里的稻谷是只种一季的。
“收割了稻谷,还种冬小麦吗?”她问道。
钱多多摇摇头,神情有些紧张:“不是小人们懒,实是地力不够。种了冬小麦,稻谷的亩产就会很低。”
赵如熙的眉头皱了起来。
不过她也不是很懂这些,转移了个话题问道:“不是说有一千多亩的山林吗?在哪儿?”
赵如熙环顾四周,看到远处就有山,有远有近,只不知这庄子的山是在哪个方向。
“在那边。”钱多多指着东边一座连绵在一起的两座不是很高的山头,“那两座山都是咱们的,山这边是咱们的,山那头就是别家的了。山上有石碑为界。”
赵如熙看了看那座山的距离,走到山脚下起码都得两三刻钟的时间,她打消了去山上看看的念头。
反正不急,这庄子都是她的,想什么时候来看都可以。
“山上种了什么?”她问道。
“都是树,各种树。”
“这田庄,除了种树就是种水稻?”她又问。
“是的,还养些鸡鸭和猪,年底会送到府上。”钱多多道,“宅子里都有账,小人一会儿奉给姑娘。”
赵如熙点点头,对庄子的收益没多少期待。
产品单一,这庄子能有多大出息?
她又问:“你识字?”
“对。”钱多多来了精神,“是小人的爹教给小人的。我爹以前是老庄头。”
“庄子里识字的人有多少?”
钱多多摇摇头:“小人每晚睡前教了两个儿子和孙子识几个字,其他人都没学。”
赵如熙没有再说话,拿了账本,就跟吴宗离开了庄子。
青枫已跟马胜采了许多花木回来,堆得马车里只剩了两个人落坐的地方,赵如熙看到这情景,嘴角抽了抽。
上了马车坐定,她从车窗处问吴宗:“师兄,大家的庄子都是这样的吗?庄仆们过的都是这样的日子?”
吴宗自己是不管家中庶务的。吴家是一大家子,自有没官职的堂叔伯和堂兄弟去打理。
但他查案子的时候去过不少田庄。
他道:“差不多是这样。因房子要用木料,这么多户人家如果敞开了让他们建房,小半个山头的树都能被伐掉。伐树容易,再长起来就难,主家要用树建房子打家具就没有了。不建房打家具,这些木料卖出去也是钱,所以主家是不让他们伐树的。”
“这些田庄看起来面积挺广,但一年的出息也不多。他们一年到头劳作,除了交给主家的粮食、牲畜,自己都只能过半饥不饱的日子,哪有余钱去买树建房?也就只能用一些竹片糊上泥巴建屋了。那屋顶,也是用竹子搭的,两三年就得换掉,否则整个屋顶都得塌下来。”
他摇摇头:“有些主家苛刻的,或是庄子上连竹子都没有的,他们就只能把地下挖空,再在上面搭茅草,屋子半截在地上,半截在地下。”
赵如熙听了,心里沉甸甸的。
不过她很快就振作了起来。
只要她把生态循环养殖给搞起来,增加田庄的收益,不光是她自己,便是庄仆们的收益也会增加。他们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出到外面,赵如熙呼吸了好几口空气,这才感觉舒服些。
她问钱多多:“前面所有人家都一样吗?”
钱多多点头道:“都差不多。”
“李婆家有几口人?”
“四口人。”钱多多道,“她儿子死了,还剩了儿媳妇和一个十三岁的孙子、一个七岁的孙女。三人都下田去了。”
赵如熙先吩咐青枫:“你不必再跟着我,和马胜去刚才那地方采些花木和野草,我一会儿要插到竹篮里。”
有吴宗陪着,青枫和马胜对她的安全倒也放心,答应着离开了。
赵如熙这才看向钱多多:“去你家看看。”
钱多多作为庄头,住的地方应该是全村最好的了。从他家的情况,与李婆的对比,应该就能看出庄仆的生活如何。
“是。”钱多多倒没有虚心的表现,带着赵如熙和吴宗朝前走。
走了没多久,他就指着一个屋子道:“这就是小人的家了。”
他家也是泥巴墙。赵如熙走进去,看到无论是阴暗程度还是潮湿程度,都跟李婆家差不多。只是他家面积大一点。
第262章 创造更大效益
屋里的家具除了床更大一些、扎实一些,还多了两个木头箱子和一些矮凳,吃饭的家伙也多了一个陶罐,几个粗陶碗。
钱多多主动道:“我儿子都大了,分家了,他们都另起了屋子。大儿子孩子多,他两个儿子就过来跟我们住。”
赵如熙点点头,钻出屋子,望着这低矮潮湿的屋子道:“为什么要建这样的屋子呢?”
“泥巴墙,只能建成这样。再高再宽就容易塌。”
赵如熙心里还有很多疑问,不过她不是土著,对这时代农村的了解也仅限于小榕村。有些话她不好问钱多多,得等向吴宗和朱氏了解情况后再做定夺。
她看了看远处。四周都是田野,地势也较为平整,种了稻谷的水田阡陌纵横,可以看见零星有人在田里忙活。
“现在在除草。”钱多多主动解释,“过一阵子,稻谷就可以收割了。”
赵如熙便知道,这里的稻谷是只种一季的。
“收割了稻谷,还种冬小麦吗?”她问道。
钱多多摇摇头,神情有些紧张:“不是小人们懒,实是地力不够。种了冬小麦,稻谷的亩产就会很低。”
赵如熙的眉头皱了起来。
不过她也不是很懂这些,转移了个话题问道:“不是说有一千多亩的山林吗?在哪儿?”
赵如熙环顾四周,看到远处就有山,有远有近,只不知这庄子的山是在哪个方向。
“在那边。”钱多多指着东边一座连绵在一起的两座不是很高的山头,“那两座山都是咱们的,山这边是咱们的,山那头就是别家的了。山上有石碑为界。”
赵如熙看了看那座山的距离,走到山脚下起码都得两三刻钟的时间,她打消了去山上看看的念头。
反正不急,这庄子都是她的,想什么时候来看都可以。
“山上种了什么?”她问道。
“都是树,各种树。”
“这田庄,除了种树就是种水稻?”她又问。
“是的,还养些鸡鸭和猪,年底会送到府上。”钱多多道,“宅子里都有账,小人一会儿奉给姑娘。”
赵如熙点点头,对庄子的收益没多少期待。
产品单一,这庄子能有多大出息?
她又问:“你识字?”
“对。”钱多多来了精神,“是小人的爹教给小人的。我爹以前是老庄头。”
“庄子里识字的人有多少?”
钱多多摇摇头:“小人每晚睡前教了两个儿子和孙子识几个字,其他人都没学。”
赵如熙没有再说话,拿了账本,就跟吴宗离开了庄子。
青枫已跟马胜采了许多花木回来,堆得马车里只剩了两个人落坐的地方,赵如熙看到这情景,嘴角抽了抽。
上了马车坐定,她从车窗处问吴宗:“师兄,大家的庄子都是这样的吗?庄仆们过的都是这样的日子?”
吴宗自己是不管家中庶务的。吴家是一大家子,自有没官职的堂叔伯和堂兄弟去打理。
但他查案子的时候去过不少田庄。
他道:“差不多是这样。因房子要用木料,这么多户人家如果敞开了让他们建房,小半个山头的树都能被伐掉。伐树容易,再长起来就难,主家要用树建房子打家具就没有了。不建房打家具,这些木料卖出去也是钱,所以主家是不让他们伐树的。”
“这些田庄看起来面积挺广,但一年的出息也不多。他们一年到头劳作,除了交给主家的粮食、牲畜,自己都只能过半饥不饱的日子,哪有余钱去买树建房?也就只能用一些竹片糊上泥巴建屋了。那屋顶,也是用竹子搭的,两三年就得换掉,否则整个屋顶都得塌下来。”
他摇摇头:“有些主家苛刻的,或是庄子上连竹子都没有的,他们就只能把地下挖空,再在上面搭茅草,屋子半截在地上,半截在地下。”
赵如熙听了,心里沉甸甸的。
不过她很快就振作了起来。
只要她把生态循环养殖给搞起来,增加田庄的收益,不光是她自己,便是庄仆们的收益也会增加。他们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