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边的侍女们乖巧的捧着新鲜的辣椒,每个人的面前都放上一颗,红色的,不过手指大小的辣椒看上去很是玲珑可爱,就连火红的颜色都为这个冬日带来了一抹艳丽的色彩。
“这就是那红锅里的东西?”董良在辣椒上轻轻捏了捏,有些不可置信。简时却是让他直接咬上一口试试口感。
对上同僚们闪闪发光的双眼,董良迟疑的放在牙关,轻咬了一小口。
明明是那么小的一个小东西,一点点的果肉带来的辣度却比红锅还要多上三分,仅仅是这么一口,董良的额头上顿时冒出了一大片细密的汗珠!
众人皆惊,看着手中的小辣椒跟个什么似的。
“敢问君上,这辣椒,又该如何种植?”董良问完后直接连喝了三杯水,最后还觉得辣,直接嚼了一口米饭,这才觉得嘴上好受一些。
只是这一口,也算是吃出了些不同来。
稻米在齐国也有,只是因其产量太低,不敢大肆去种植,就连以往的纪氏,种的最多的还是粟米,麦子。偶有些稻米,也是紧着自己吃,从未待过客。
董良眼睛四下一扫,却在每个人的桌前看到了这么一大碗,顿时心态炸裂,当即起身惊道:“君上,这稻米实在太过贵重,臣着实受之有愧!”
被他这么一说,众人才回过神来纷纷劝诫。
这还用说嘛,刚才君上都说是要商量来年耕种问题,前有辣椒后又赠与他们吃稻米,可不是有意在来年推广他们?
辣椒倒是好说,就从它里头的种子来看,种植也非难事。
只是这稻米……
怕是没那么好种植!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
第107章 【107】生辰
其实早在祁国天子继位的更早之前,各个地方就发现了稻米的踪迹,也用来烹饪过,口感自然是好的没话说,但它的收获比例远比粟米,小麦的收获比例低的多。
如果说一亩良田能产出两石粟米,那么换做是稻米,只能收获十来斤,甚至更少。
再抛开最外头的一层硬壳,剩下能食用的部分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这种农作物也就只有每到收获季节的时候,各诸侯国的国王都只能尝尝鲜,然后就基本没的吃了。
但齐王竟一下子拿出来这么多……
董良细心的数了一遍,心里估摸着的数字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当即就开口规劝了。
只是还没说上几句,就被简时打断了,“董先生可莫要忘了,这永邑城的番薯产量几何?”
所有人皆是一愣。
是啊,当初君上让他们开荒犁地,种植番薯,他们不也是担心行不通吗?
之所以同意,还不是因为都是百姓用的荒地去耕种。
结果深秋收获的时候,产出最高的竟高达二十五石!
这可是众诸侯国里独一份!
若这稻米也如番薯这般高产……
董良当即问了更详细的情况,简时自然也不能以一国之主的身份去拦下这件事,只是说:“这恐怕得问商先生了,他对这些最是清楚不过。”
商鞅接下这个话头,一字一句的说了个清楚。
当得知低产田都能一亩上百石的时候,所有人的心几乎都漏跳了一拍,旋即狂喜。
喜的是这稻米竟比番薯还要高,喜的是会种植这等水稻的人才竟在他们齐国,喜的也是未来的齐国说不定会成为一众诸侯国最强大的存在!
这怎能让他们不心动?
可惜,再心动也抵不过对未来的担忧。
董良:“可若我们来年伊始,所有人都去种植稻米,若它的收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好呢?或是最坏的情况,连一亩两石都达不到,那城中的百姓又该如何填饱肚子?”
这么一听也的确有道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差不多了,而且来年春天番薯肯定是要继续种的,若再种上这么个稻米,田地固然是不够用的。
难道又像种番薯的时候一样,外出开荒种田?
现下的永邑城可是临近夏国的白南城,那边客商繁多,周遭的山匪自然也多,万一要是南下往他们永邑城来了,外面开出来的田地又如何去保护?
董良提出来的桩桩件件,有理有据,且字字在理,这让简时顿时沉默了下来。
说白了,还是缺人。
如果永邑城人口有个十来万,又何愁这些事情没人做?
可惜整个齐国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就这么些,齐国还分四个州,人口就更为分散了,做这样的决定何等困难?
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商议着来年的春耕,大殿中好不热闹,而扮作侍卫在殿中的祁邪自然也将这些听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眼看着要散场,祁邪忙找了个空挡离开了大殿。
几乎争论了一个晚上,最终才确定了来年的一系列改革政策。
被董良提醒后,简时这才发现自己有个致命的错误。虽然开荒种粮,填饱百姓的肚子固然重要,可最重要的是自家军事还没跟上来。
现在齐国已经有的番薯已经是个烫手山芋,弄的四州皆知,若一个不慎,走漏了消息,那么这个刚刚有了名号的齐国瞬间成为了众矢之的,又如何能够抵抗其他诸侯国的压迫?
只怕到时候第一个拿他开刀的就是齐王的好哥哥,夏国的诸侯王!
“这就是那红锅里的东西?”董良在辣椒上轻轻捏了捏,有些不可置信。简时却是让他直接咬上一口试试口感。
对上同僚们闪闪发光的双眼,董良迟疑的放在牙关,轻咬了一小口。
明明是那么小的一个小东西,一点点的果肉带来的辣度却比红锅还要多上三分,仅仅是这么一口,董良的额头上顿时冒出了一大片细密的汗珠!
众人皆惊,看着手中的小辣椒跟个什么似的。
“敢问君上,这辣椒,又该如何种植?”董良问完后直接连喝了三杯水,最后还觉得辣,直接嚼了一口米饭,这才觉得嘴上好受一些。
只是这一口,也算是吃出了些不同来。
稻米在齐国也有,只是因其产量太低,不敢大肆去种植,就连以往的纪氏,种的最多的还是粟米,麦子。偶有些稻米,也是紧着自己吃,从未待过客。
董良眼睛四下一扫,却在每个人的桌前看到了这么一大碗,顿时心态炸裂,当即起身惊道:“君上,这稻米实在太过贵重,臣着实受之有愧!”
被他这么一说,众人才回过神来纷纷劝诫。
这还用说嘛,刚才君上都说是要商量来年耕种问题,前有辣椒后又赠与他们吃稻米,可不是有意在来年推广他们?
辣椒倒是好说,就从它里头的种子来看,种植也非难事。
只是这稻米……
怕是没那么好种植!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
第107章 【107】生辰
其实早在祁国天子继位的更早之前,各个地方就发现了稻米的踪迹,也用来烹饪过,口感自然是好的没话说,但它的收获比例远比粟米,小麦的收获比例低的多。
如果说一亩良田能产出两石粟米,那么换做是稻米,只能收获十来斤,甚至更少。
再抛开最外头的一层硬壳,剩下能食用的部分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这种农作物也就只有每到收获季节的时候,各诸侯国的国王都只能尝尝鲜,然后就基本没的吃了。
但齐王竟一下子拿出来这么多……
董良细心的数了一遍,心里估摸着的数字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当即就开口规劝了。
只是还没说上几句,就被简时打断了,“董先生可莫要忘了,这永邑城的番薯产量几何?”
所有人皆是一愣。
是啊,当初君上让他们开荒犁地,种植番薯,他们不也是担心行不通吗?
之所以同意,还不是因为都是百姓用的荒地去耕种。
结果深秋收获的时候,产出最高的竟高达二十五石!
这可是众诸侯国里独一份!
若这稻米也如番薯这般高产……
董良当即问了更详细的情况,简时自然也不能以一国之主的身份去拦下这件事,只是说:“这恐怕得问商先生了,他对这些最是清楚不过。”
商鞅接下这个话头,一字一句的说了个清楚。
当得知低产田都能一亩上百石的时候,所有人的心几乎都漏跳了一拍,旋即狂喜。
喜的是这稻米竟比番薯还要高,喜的是会种植这等水稻的人才竟在他们齐国,喜的也是未来的齐国说不定会成为一众诸侯国最强大的存在!
这怎能让他们不心动?
可惜,再心动也抵不过对未来的担忧。
董良:“可若我们来年伊始,所有人都去种植稻米,若它的收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好呢?或是最坏的情况,连一亩两石都达不到,那城中的百姓又该如何填饱肚子?”
这么一听也的确有道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差不多了,而且来年春天番薯肯定是要继续种的,若再种上这么个稻米,田地固然是不够用的。
难道又像种番薯的时候一样,外出开荒种田?
现下的永邑城可是临近夏国的白南城,那边客商繁多,周遭的山匪自然也多,万一要是南下往他们永邑城来了,外面开出来的田地又如何去保护?
董良提出来的桩桩件件,有理有据,且字字在理,这让简时顿时沉默了下来。
说白了,还是缺人。
如果永邑城人口有个十来万,又何愁这些事情没人做?
可惜整个齐国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就这么些,齐国还分四个州,人口就更为分散了,做这样的决定何等困难?
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商议着来年的春耕,大殿中好不热闹,而扮作侍卫在殿中的祁邪自然也将这些听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眼看着要散场,祁邪忙找了个空挡离开了大殿。
几乎争论了一个晚上,最终才确定了来年的一系列改革政策。
被董良提醒后,简时这才发现自己有个致命的错误。虽然开荒种粮,填饱百姓的肚子固然重要,可最重要的是自家军事还没跟上来。
现在齐国已经有的番薯已经是个烫手山芋,弄的四州皆知,若一个不慎,走漏了消息,那么这个刚刚有了名号的齐国瞬间成为了众矢之的,又如何能够抵抗其他诸侯国的压迫?
只怕到时候第一个拿他开刀的就是齐王的好哥哥,夏国的诸侯王!